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084|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北京,北京!(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14 1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北京,北京!

  航班进入北京上空时,已是华灯初上。俯瞰,地面的灯篝火一般排列出规则的阵容,长安街由远及近,直到贴着它的长廊一啸而过。

  次日办完程序里的事后直奔首个目标。

  这样近距离地起走进天安门广场是第一次,不知此前对它抱了多少渴望与幻想,那份感动来源于小学课本和影视剧目的灌输。可是当我真正感知它的存在并触摸到它的真实时,那份欣喜与感动却从我的脸上非常遗憾的消遁。


  正是晚春的季节,北京此时的天空却带着陈旧的底色,树木的枝条在春天的诱惑中极力酝酿着绿色,地上的风带着沙尘的颗粒一阵阵吹来,惊扰着游者的眼睛和心情,望眼四周甚至更远,一派混浊的景象。印象里雄伟而富丽堂皇的天安门被蒙上一层雾样的尘埃,宛若一只沉沦的船泊刚从黄河的底座打捞上来。


  在此游览的行人,被风的力量羁绊着,走马观花的扫描着,偶尔举着相机对准某个目标停顿一下,然后匆匆地过往,看得出游客们的心境被这场突如其来扬起的风沙迷乱了。原以为北京的女孩子都是纯情漂亮的,浏览下来,整个广场不曾见到一个,比起西安的女孩们,是不是她们的气质更多地与纯朴和内秀链接,而被这座的城市气场所遮蔽。也许这些并不漂亮的女孩们同我一样是异地的探访者,被风沙吹皱了脸,使青春亮丽的容颜打上了季节的烙印。而更多的是外地赶来的游客,还有国际友人们,他们磨擦地面的脚踪与口里发出的言语一样快捷。我的感动与之前对北京或天安门深怀的特殊念想,附之一声叹息。朋友说,这个季节正是沙尘暴肆虐的时候,北京的美好被季节的风沙遮盖了。

  不甘心就这样怀着一腔凌落的心情离开北京。当天空的颜色暗淡下来,我坐一号线地铁再度来到天安门广场。


  走出地铁,眼前被一片篝火点亮,天安门城楼在数千人渴慕的眼睛里发出炫目的光。城楼中央的毛泽东以庄严的姿态检阅着拥向他的游人。这才是我心目的北京天安门,那首儿时咏叹的歌谣此时在我的心里一直回味唱响。


  人群几乎是相互簇拥着挪步,青年人居多,大约同我一样,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时,毛泽东,天安门城楼,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词汇赋于了我们太多的感动和意义,所以在北京的行程中,这里成了瞻仰的圣洁之地。


  城楼下,川流不息的人群忙着拍照留念,在伟人身边留下自己影象,或许就是今后所拥有资本的一种标榜。还好,如今的时代造就出的新一代青年人尚且知道天安门和它对中国人的意义,这个民族应该说还是充满了力量的。天安门的灯光对我来说,就像是黑夜里的太阳,无论历史怎样演绎,只要那里还有璀璨的光芒呈现,广场的旗帜还在迎风舞蹈,中国的百姓就不会止息对幸福和尊严的盼望。我这样想。


  天安门,这是一个令国人心潮澎湃的地方,她寄予了我们太多的理想与希望,她的意义不是一座城楼的坚固与炫彩,而是一个时代所激发出来的鼓舞民族前行的巨大能量。

  它是一个象征。


  与它遥相呼应的是毛主席纪念堂。

  从他老人家被安放在这里,这里就成了我今生最大的向往。那时对主席的敬爱超过了血缘,因为从小来受到的教育就是“爹亲娘亲没有毛主席亲”。如果有一天我真的会走进北京,在我的信心里,受到主席的接见一定是最荣耀的事,哪怕他老人家此时的形象是静态的,没有语言鼓励的。

  恰好是清明节这天,我把对亲人的祭祀仪式放在这里。严格的安检后,我捧着一束白色的菊花,紧随着长长的队伍走近这个安歇着一个世纪的伟人殿堂。其实就在我列入随行的长廊时,我的眼睛已经湿润了,对主席的敬仰,这一刻,深入骨髓。


  很安静。大厅中央是三米多高用汉白玉雕塑的毛泽东坐像,他坐在那里,慈爱的目光令我的心再度荡漾。


  里面的光线很暗,透过迷蒙的眼帘,我清晰地看到主席安详的面孔,发出红润的光。他活着,近乎是120岁的老人,因为他的肉体静止在那个时段,科学便将他的肌肤纹理雕塑在那个时段,不再年轻也不曾老去。所以他的脸上仍然焕发着不可锈蚀的光彩,似乎这光能驱逐黑暗,照亮一切阴霾的气象。当初也就是因这光的照耀,中国走出了泥泞和沼泽,踏向新中国的建设中。


  现在这个历史的伟人却闭着眼睛躺在这里,无论历史对他的功过做出如何的评判,他都不再关心,不再有能力为那些言辞划归阶级纷争的范畴,依然安静地没有声息地睡着,像是沉浸于历史的思考之中。

  在很短的时间里,我的大脑飞速闪过一些历史的画面。长征路上的雪山、延安窑洞的灯火、南泥湾的红米饭还有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宣告。是的,无论人们怎么评价这个曾经的风云人物,他都听不到了。但中国历史不容回避,会永远铭记着。就是这样一个老人,在历史的画册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他没有未来,但中国有。





  穿越天安门城门,我来到古朝帝王将相生活的地方,紫禁城。72万平米的院落大约就是北京最大的家族群居之地,8600多间房屋曾居住着明清两朝二十四位帝王和他们的眷属。那些宫殿和墙垣的颜色显示着皇室的荣耀与尊贵,我相信天下没有哪个国家能建筑这样一个供当权者工作和居住的圣殿。


  数百年了,乾清宫依然流露出肃穆和威严,从那空缺的龙椅上亦可窥见当初皇帝的怒颜和悦色。这里有忠良谏言亦有奸臣谗言,要悦纳文武百官的献媚,还有顾及天下百姓的生息,万人之上的君王要承受多少国情家事。


  倒是坤宁宫寄予探访者无限的暇想,隔着玻璃窗,看那依然光亮如初的丝缎被褥和满溢豪华的床榻便知做官宦之妻的优越了,况且是至尊的皇帝。嫁给了权势,便会生长出对权势维护和稳固的智慧,在后宫从来不会消停的纷争中,皇后的角色何等重要,岂是那艳丽富贵的锦绣被褥弥补得了的。这是她的休闲安歇之地,可她真正能享受到的又有几日的休闲和恬淡。

  “乾坤日月明,四海皆升平”!那时的皇室都在追求平安和谐啊。

  从故宫出来,我就完全明白当今为官者在从政之路上所行的一切,我也相信大多的官员都在此驻足并展开无限的怀想。皇室富贵的昭示,不知提醒和成就了多少试图靠官场飞黄腾达者的梦想。与皇宫的奢华相比,这些为官者所追求的权欲名利似乎还远远不够。只所以有那么多不清廉的官宦,也只能归罪于有这么多奢华的榜样吧。国人不会效法吃苦,享乐却无师自通,况且尚有这样的样板可供参照。

  皇宫里面的天空刚才还分外祥和,一派风和日丽,天阔云清。待我走出来,天空的颜色便凝重,且沙尘的颗粒再度飞扬。


  故宫的历史已经远去,忘记背后,努力向前。



                 2012-4-13











[ 本帖最后由 摇曳风铃 于 2012-4-15 16:55 编辑 ]
2#
发表于 2012-4-14 12:29 | 只看该作者
  坐沙发,先提后读。
3#
发表于 2012-4-14 12:31 | 只看该作者
如鸟瞰北京,有一种宏大的气势嵌于文中。从天安门到紫禁城再到一份理性的思考,我想风玲收获的也许不止旅游的快乐,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吧。
4#
发表于 2012-4-14 13:09 | 只看该作者
古国古都在作者心头呈现很具个性的感触和感悟,再次见证了心灵的丰富性和个体感觉的差异性,文字稳健,个别词句建议再巡查一遍。问好风铃。
5#
发表于 2012-4-14 13:24 | 只看该作者
抚今追昔,在沧桑的历史河流里,北京,这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城市,在作者眼中独特的风姿,是我这样距离北京太近的人们所感受不到的,我想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就更加无法体会!深受风铃情绪饱满的感染,我又有些想去了,真的
6#
发表于 2012-4-14 14:36 | 只看该作者
跟着风铃的脚步与眼睛走进首都北京,不同凡响的思考与见解……问好!
7#
发表于 2012-4-14 18:16 | 只看该作者
感性与理性柔和在一起,独特的北京之行。问好。
8#
发表于 2012-4-14 21:06 | 只看该作者
行走,感悟。开阔的文字,问好风铃。
9#
 楼主| 发表于 2012-4-15 10:4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袁光熙 于 2012-4-14 12:29 发表
  坐沙发,先提后读。


谢过袁老师,。握手致意!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4-15 10:5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木门长子 于 2012-4-14 12:31 发表
如鸟瞰北京,有一种宏大的气势嵌于文中。从天安门到紫禁城再到一份理性的思考,我想风玲收获的也许不止旅游的快乐,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吧。


北京是第一次去,所以带着很不一样的心境。
祝贺你做散文版的写手,谢谢真诚的点评。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4-15 10:5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剑鸿 于 2012-4-14 13:09 发表
古国古都在作者心头呈现很具个性的感触和感悟,再次见证了心灵的丰富性和个体感觉的差异性,文字稳健,个别词句建议再巡查一遍。问好风铃。


谢谢剑鸿,你的认真与敬业令人感动。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4-15 10:5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lichezhiyuan 于 2012-4-14 13:24 发表
抚今追昔,在沧桑的历史河流里,北京,这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城市,在作者眼中独特的风姿,是我这样距离北京太近的人们所感受不到的,我想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就更加无法体会!深受风铃情绪饱满的感染,我又有些想去 ...


谢谢沐阳的用心体会和认真点评。据说十月份是北京最好的季节,可以看香山的红叶,这次我的理想没有完全实现,带了点遗憾。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4-15 10:5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12-4-14 14:36 发表
跟着风铃的脚步与眼睛走进首都北京,不同凡响的思考与见解……问好!


谢谢于老师,敬佩于你的勤奋与努力,乡村乡情乡音是支撑我们美好生活的理想童话。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4-15 10:5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太阳神 于 2012-4-14 15:44 发表
北京之行,意味独特。


谢谢太阳!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4-15 10:5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杨春山 于 2012-4-14 21:06 发表
行走,感悟。开阔的文字,问好风铃。

谢谢春山,好久不见!握手致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0 02:27 , Processed in 0.056139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