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2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不能流于形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2 22: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不能流于形式


       学校举行公开课或者观摩课活动,上完课后都要组织教师评课,但现在教师评课都流于形式,无非是备课扎实、课堂教学环节齐备、三维目标把握很好、课堂气氛活跃等一大推赞美言辞,很少有人真正指出教师上课中的不足,甚至有人干脆不张嘴,一部分就是好好先生,一张口只说三个字,那就是——讲得好。很少有人能够从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提高被听课人的教学教育水平角度出发提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一方面是怕得罪人,一方面还有“艺不外传”的保守想法。

       在教学中,作为我们一线的老师听课评课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实践,为了更好地改进教学,如果都说些没有意义的话,那评课还有什么意义呢?课堂教学终究是一线老师自己的事情,我们需要的是评课者真实的心声,能得到大家的认同,有所理解,同时有所接受,并能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付诸于行动。

       我觉得,评课要从为他人负责、也要为自己负责,以双方共同提高为原则。
评课的目的,一是对课堂教学的优劣作出鉴定,二是评析课堂教学成败的原因,三是提出自己合理的建议。通过评课,使执教者从多渠道获取反馈信息,不断提高自我认识,从而提高教学水平。评课的重点在课堂,主要体现在对课堂的理解和把握上,体现在有没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上,而不是看评课者的理论功底!理论功底再深厚,如果不能指导实际教学,那只能是徒有虚名!更何况是一些临时用来装点门面的理论呢?美国著名的教育评价学者斯皮尔伯格就说过:“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其实,一些老师平时不太重视评课。在平时的学校评课中,由于大家彼此都非常熟悉,评课的随意性也比较大。评课中,有的老师往往顾虑个人的想法,不敢亮出自己的观点,人云亦云;有的老师懒于深究,习惯将历来评课活动中的套话搬出来应付,缺少自己的真知灼见,没有自己的独特眼光和个性化评价;有的老师则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敷衍了事,即使评议,也只是蜻蜓点水,不痛不痒地应付几句。评课活动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评课本身就是一次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过程。需要我们认真面对、积极参与、主动探讨。我们的共同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水平,而不应该有任何顾虑,应充分展示自己的理解和观点,畅所欲言,即使自己的观点和评价引起了大家的争议,那也只是观点的不同,而没有对错之分。相反,有了争议,才更能引起大家的重视,真理总是越辩越明的,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因此,评课不一定要有多丰厚的理论功底,关键是要放下思想包袱,大胆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发灵光。”这样的评课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评课!

       因此评课就要真心帮助授课人一起分析、一起反思、一起归纳总结,直到授课人课堂有较大改进或完善为止,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直到课堂有起色,从而使课堂更加完美,使课堂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12-12-3 19:53 | 只看该作者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广大教师忙于抓成绩,为了中高考而备战,对于教学研究不够深入,流于形式现象是教师职业倦怠的征兆,一些专家的观点往往是纸上谈兵,并不一定适合一线教育工作者的真实情况,学无定法,教无定法。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经验,之所以不能够真正深入教学研究,因素很多,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因素,主要还是教育大环境的影响。
3#
发表于 2012-12-5 20:23 | 只看该作者
所有形式应为内容服务
没有形式无法展现内容
形式切莫大大超越内容
4#
发表于 2012-12-6 09:22 | 只看该作者
不仅教学,很多事情的处理都不能流于形式,否则,浪费了精力浪费了感情还一事无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19 13:22 , Processed in 0.05429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