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8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听说读写齐头并重  提高学生鉴赏小说之能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21 09: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茉莉/文                    

       我国古代小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有鲜活的生命,浓郁的情感,深刻的思想,激烈的矛盾冲突,其中一些不朽的作品,曾经给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美的震撼,美的享受。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为古代小说,让我们走进小说的世界,步入古人的心灵,体会生命的内涵,领悟生活的真谛,感受丰富的情感,获得美的艺术享受。

       俗语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初读小说的人,往往以看热闹为起点,比较喜欢追求新颖性、趣味性、刺激性,并不想有更多更深的理解。本单元能力训练的重点是鉴赏古代小说的人物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那当然比“看热闹”更进一步。鉴赏必须以泛读为基础,不广泛浏览涉猎,不积累一定数量的感性材料,是不容易钻进“鉴赏”的圈子里。我们的学生学习任务重,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等原因,就连四大名著通读全篇者也寥寥无几。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古代小说能力,可以从下几方面着手。

一、文学鉴赏能力培养的方法

       文学鉴赏能力是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后对文学作品的内容、形式进行分析理解、鉴赏评价与欣赏的能力,它能在较高的层次上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掌握语言文字的能力,可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更深的敏锐地感知文学美,提高审美能力。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一般运用如下的方法。

     (一)了解内容,进行基本判断

       例如教读鲁迅《药》,让学生初步自读课文,了解文章的线索。

       文章以明暗两条线索组织全文,明线是华老栓买药→茶客谈药→小栓吃药→华大妈上坟。而另一条线索即暗线则是夏瑜牺牲→夏瑜的鲜血被当作治病的药被吃掉→夏四奶奶上坟。两线交会之处是华老栓的茶馆和坟场。

       学生对文章线索有了初步了解之后,教师就要求学生初步判断本文写作意图,表达的中心思想。学生在初步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让他们通过讨论思考初步可以判断本文的宗旨:暴露国民的愚昧、无知、落后,寻找救治国民病根的良药。

   (二)反复吟咏,领悟文章宗旨



    古人认为: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老舍先生说过:阅读,必须认真而不可马虎;只有认真阅读,才能随时发现其中的晶莹的宝石,才能发现粗劣的瓦砾。于是取精去粗,自己才会成长。

    可见,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论是鸿篇巨制,还是寥寥数语的一首小诗,由于其都有极深的蕴含,因此只有多次咏读,反复玩味,发挥理解想象能力,深切体会,才能逐步领悟作者的旨趣,领悟作品的主题中心。


二、让学生学会立提纲,抓主旨


   (一)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过程及规律


    发展过程:上古神话传说(《山海经》)──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搜神记》)──唐传奇(《莺莺传》)──宋元话本拟话本小说(《三言二拍〉》)──明清章回体小说(四大名著)



   发展轨迹:民间说唱文学──文人个人创作



   发展顶端:《红楼梦》




  (二)掌握各篇课文所涉及文学、文化常识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林教头风雪心神庙》节选自《水浒传》,《失街亭》节选自《三国演义》,《杜十娘怒沉宝箱》节选自《警世通言》



     知识点:作者及写作背景;成书过程及故事概括;小说的主题思想;小说的艺术成就。



  (三)了解与节选部分内容衔接的相关篇章


    例如,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要了解《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第一回开篇。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做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染上了一层浪漫主义色彩,了解这个开篇可以理解选文中的宝黛玉初会时的心理活动。



    第二回交待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篇开了一个简明的“人物清单”。



    第三回介绍小说的典型──通过林黛玉耳闻目睹对贾府做第一次直接描写,为读者展示了小说的典型环境。



    第四回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重》介绍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关系。



    第五回以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待出来。



    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要了解《水浒传》第七回到十一回的内容。



    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八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九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十四: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第十一回:朱贵水亭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



    从整体上把握人物的形象,掌握林冲性格随故事情节发展,进而理解小说的主题──官逼民反。



三、研读品味,汲取精华


    欣赏经典作品,最大忌讳是陷入阅读定势,人物形象略知一二,再加上名家指点,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贴标签、对号入座、引经据典现象,没有自己的阅读个性,人云亦云。一提林黛玉,就是多愁善感弱不禁风,一提林冲就是武艺高强忍辱负重,一提诸葛亮就是神机妙算深深远虑,一提杜十娘就是聪明美丽坚贞不屈……如何使学生摆脱思维定势,读出内涵,品出韵味,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创新阅读。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例如探究《红楼梦》中的人名,“贾雨村──假语村”“甄士隐──真事隐”“英莲──应怜”……



    例如讲《水浒传》中英雄好汉的故事。“豹子头林冲、黑旋风李逵、智多星吴用、行者武松……”



    例如利用多媒体听影视歌曲,欣赏精彩片断,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葬花吟》凄迷婉转,令人联想到林黛玉的悲惨命运,《好汉歌》慷慨激昂,给人振奋豪爽之情,《滚滚长江东逝水》豪迈深邃,激起历史沧桑之感,《杜十娘》缠绵多情,让人慨叹红颜多薄命。



  (二)发掘教材,调动情感,赏析精彩点


    欣赏经典作品,不可循规蹈矩,亦不可面面俱到。站在鉴赏的角度,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艺术特色、思想内涵等方面着手,细细品味。



    例如寻找文眼:



    古代小说由话本发展到章回小说,结构上形成一种模式,回目是一副对子,如《水浒传》第十回叫《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场》作者落笔中处处不忘记火和雪。引导学生探究课文哪些地方写到雪与火,这些描写染了什么气氛?烘托了物什么样的感情?和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什么作用?学生通过品味,知道作者精心描写火与雪这两种互不相容的事物,具有一定象征意义,暗示着林冲和高俅陆谦是水火不相容的,而对火和雪具体描写,不但简洁、新颖、不落俗套,而且跟矛盾冲突的进展步步紧扣,为刻画人物性格服务。《林黛玉进贾府》通过黛玉的眼睛,贾府的典型环境、众人精彩的出场等都通过她的眼展现在读者面前。重点研究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出场。



    例如探究小说所用的艺术手法。



   《失街亭》中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塑造人物形象,1、用生动的情节、人物的表情和语言刻出人物性格,例如马谡的三笑,揭示他狂妄轻敌、刚愎作用,死守教条的性格。2、用对比和衬托表现人物性格,如将孔明的知已知彼、小心翼翼同马谡的纸上谈兵,狂妄自大对比,3、通过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例如斩马谡一段,以孔明的三哭,揭示出他复杂的心理活动,表明他执法严明,忠于蜀汉,严于自律等方面的性格。



   (三)点评名著,撰写读书随笔


    学习百家讲坛,点评人物形象、事件、结构、手法等。例《读〈三国〉随想》,《〈水浒传〉中莽汉形象比较》,《失街亭,谁之过?》,《杜十娘悲剧命运之我见》等。



四、拓展延伸,牛刀小试


    通过对本单元四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基本上掌握了鉴赏古代小说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准备相关资料给学生一个创造发展的平台。



    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后》后让学生欣赏《红楼梦》中有关歌词。



    《枉凝眉》“一个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探究宝黛爱情悲剧



    《飞鸟各投林》“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自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伙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干净!”──探究人物命运和小说主题思想。




    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衔接《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体味结构双线发展,人物对比衬托突出个性,营造环境,展现性格等艺术特色。



    学习《失街亭》后衔接《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铜雀台,孔明三气周公谨”,重点赏析武官比武,曹操自述生平业绩,周瑜、诸葛亮斗智等情节。──体味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把人物放在惊心动魄的军事、政治斗争中,放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来塑造。



    学习《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后衔接《快嘴李翠莲》。──体味说唱文学艺术特色。



    以上四个步骤,有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训练,也有分析、概括、理解、提炼等中层次的能力培养,最重要的是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文本方面从小说的阅读面到欣赏点再回归到作品整体;学生方面,从阅读到鉴赏再到创新运用;教师方面,从引导到扶持再到放手,三方面有机结合,学生欣赏古代小说的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 本帖最后由 茉莉 于 2012-12-21 09:30 编辑 ]
2#
发表于 2012-12-24 21:17 | 只看该作者
说的这么具体!
3#
发表于 2012-12-26 12:13 | 只看该作者
文章详略得当,有理有据。
4#
发表于 2015-11-24 15:43 | 只看该作者
欣赏经典作品,最大忌讳是陷入阅读定势,人物形象略知一二,再加上名家指点,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贴标签、对号入座、引经据典现象,没有自己的阅读个性,人云亦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4 08:50 , Processed in 0.05292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