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城镇化,产城一体化和对市民文化的适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8 16: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城镇化,产城一体化和对市民文化的适应
  
  李华新
  
  3月5日,驻川全国政协委员非常关注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城镇化建设的安排部署,对于四川如何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质量有了更多期待和深入思考。
  城镇化发展要杜绝盲区,这样的提法有先见之明。要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人们自由迁徙、安居乐业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
  
  而且是随着国家对于户籍制度的改革,尤其是相对与一些中等城市而言,如何使得实现居民的自由迁徙,这些其实也是伴随城市化的进程而日益凸显的一个问题。而进行城镇化的建设,不仅仅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是需要提升则以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形态和质量。
  
  一要把发展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形态,二要充分发挥产业对城镇的带动作用,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完善城镇功能,以产业的增长促进城镇的扩张,通过增强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来支撑产业发展,强力推进产城一体化。
  
  因此说,农民成为市民不是一个身份的转变,而是说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提升。“人的‘市民化’是城镇化的关键。”城镇化不是农民进城了事,如果进城不能安居、无法乐业、缺少社会保障,则无法实现真正的融入。四川代表委员的这些建议和意见,是有充分的理由的,尤其是四川在推进两化建设上,四川人和来自四川的代表是有发言权的。
  
  
  农民进城简单,但是从未有尊严有事业支撑和寄托的城里人并不简单。这是一个几千年以来的身份嬗变,是一次对人的身份和人的权利本身的体现。而且农民农民进城之后的人文环境的改变,也是需要引起更深层次注意的问题。
  
  这就是转为市民身份的农民,需要适应从乡村熟人文化到城市市民文化的转变。与此同时四川的见识也是有新意的,这就是必须警惕城镇化进程中的“同质化”,否则整个城镇没有生命力、吸引力。“必须具备独一无二的特色,一个城镇才会显示出精神灵性。保护与城市血脉相连的山水风光和传统历史文化,特别是要保护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街区、传统手工艺、民间艺术等遗产,将城镇的文化内涵物化到基础设施建设中。要高度重视城镇建设规划与旅游发展规划相衔接。形成城镇建设带动文化产业、特色农业等多个产业综合发展的生动局面。
  
  如是,才能真正形成城镇和乡村的深度融合和在融合中,得到新的发展这样的共同发展的局面。
  
  (济南李华新)
 

[ 本帖最后由 李华新 于 2013-3-8 16:41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7 04:52 , Processed in 0.04922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