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从容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尝着葡萄,学着写法

[复制链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3-3-20 09:2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5# 敬一兵 的帖子

很鼓励很鼓励的话语,我的心又澎湃了。很感谢。
17#
发表于 2013-3-20 09:42 | 只看该作者
从容是个好老师:)
18#
发表于 2013-3-20 10:01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是教书的,感同身受。
19#
 楼主| 发表于 2013-3-20 10:2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7# 张谋 的帖子

说不上好,只是尽本分。问好。
20#
 楼主| 发表于 2013-3-20 10:2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8# 曾经沧海 的帖子

那就更能理解写这些文字的心境,问好。
21#
发表于 2013-3-20 11:36 | 只看该作者
从容老师真是一位敬业的好老师,能够有你这样的老师,学生是幸运的。
22#
 楼主| 发表于 2013-3-20 11:5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1# 周施梅 的帖子

谢谢鼓励。问候。
23#
发表于 2013-3-21 12:45 | 只看该作者
曾经为我的外甥写过一篇文字,特意贴给你读一读。
24#
发表于 2013-3-21 12:45 | 只看该作者
我认识了阿远
  
  阿远是谁?我不认识。在姐姐送给我《驾驭语文课堂的艺术》这本书之后,我才了解阿远是一个网名,且潜藏在屏幕后面。具体说,是潜藏在人教网小学语文教育论坛屏幕的后面。因为,阿远长期在这个论坛担任版主。不过,到目前为止,我也没有去登陆这个论坛。断断续续的阅读《驾驭语文课堂的艺术》,让我走近了阿远,认识了阿远。一部30万字的教育随笔著作,展示了阿远从一个语文教师的角度,聚焦课堂,定位课堂,不断探索、思考和感悟的经历。我时常被书中所描述的细节所感动。为书中思考未来教育知与行的宽度和深度而感叹。透过这些细节,我看到了一个心如发细的阿远,一个充满爱心的阿远,一个因走近儿童世界感到幸福的阿远,一个富有教学研究精神的阿远。

  细节之一:“猜猜我是谁”。正在教室和学生谈心的阿远。忽然被一双冰凉的小手捂住了眼睛。阿远猜出了名字,心中却闪过一丝隐约的不快,尽管脸上挂着微笑,却有些牵强。孩子们的心是敏感的,肯定读懂了这微笑的虚假。此后,那个学生再也没做同样的事情,再也没有出现那般灿烂的笑容。阿远反思自己心中的那丝不快,尽管自己口头上说建立师生平等关系,可教师总是以权威者自居,当学生让老师陷入被动与尴尬时,这自尊心便难以掩饰地暴露了。阿远认识到,教师工作的意义,不仅是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要给他们一种与他人平等的健康的人格,让学生在平等的关系中懂得尊重。阿远说:现在,我很希望,希望一双冰凉的小手捂住我的眼睛,让我那浸染了世俗的心灵明澈起来,我多么渴望自己走下那虚假的师生平等的讲台,真正做学生知心的朋友,做学生的亲密伙伴。透过这些语言,我看到了阿远的真诚。当一个人的心灵有了高度时,他才会蹲下来,放下自尊的架子与学生沟通,将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

  细节之二:“摸高架”的启示。阿远在参观一所中学时,发现学校在路边专门为学生设置了“模高架”。正是因为有了这简单的装置,教室内的墙壁上就少了学生偷偷摸高的痕迹。许多学校简单强调卫生纪律,却忽略了正在成长的孩子,有着旺盛的精力,在教室受到静的压抑之后,往往有站一站、跳一跳、喊一喊的欲望。正是这些看似简单的“摸高架”,释放了学生被压抑的情绪,从而不再偷冲着教室门框和墙壁发泄能量,环境卫生自然就比别的学校干净整洁了。这让我想到自己在读高中时,也曾在门框上做引体向上,在校门前柳树下,和同学比赛谁能摘下最高处的树叶。当时可没想到这些行为,可以缓解自己对学习的压力呢。阿远看到这个装置后,想到了许多学校教育思想有问题,只注重用“堵”的办法对付学生,却没有注重用“疏导”的办法来释放学生受压抑的能量。所以,许多举措的效果只能事倍功半。阿远感悟到,教书育人,应从细微之处关照学生。一句话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一个正确举措可以点燃一堆生命之火。用智慧来引导教学管理,才能取得正面教育的成功。

  细节之三:以慈悲的情怀工作。阿远是教师,所以思考的事情,也总与教育工作有关。他想到自己可能是一个平凡的人,每天必须面对许多琐碎的事情,但学生中却可以产生一些不平凡的人。制造不平凡的机缘,意然有一半理所当然握在教师的手中,这让阿远感到了教书育人的神圣。于是,他想如果自己是音乐教师,弹琴时除了教姿势,还要让孩子学会用欣赏的心态来操练,用体味的心情来演奏;如果自己是一名美术教师,在画笔起落时,还要让孩子们屏息凝神,告诉孩子精力集中才能把事情做好;如果自己是体育教师,在让孩子在游戏中遵守规则时,也让学生知道训练可以养成顽强的意志品质;如果自己是语文教师,在调动孩子内心感受的同时,也注意让孩子用品德为自己的人生涂抹亮丽的底色。因为阿远知道,一个人的大气与狭隘,都是素日一点一滴积累出来的人生状态。当教师为学生的不平凡奠定基础的时候,为学生树立一生信仰的时候,就应该以自己宽广的慈悲情怀来工作。我想,为了让孩子脱离平庸,走向不平凡,如果教师都有这样的想法,都有这样的胸怀,我们祖国的未来,肯定就更加有希望。

  细节之四:等等,听他读完。在一次学校语文课实践活动中,阿远和语文老师们都参加了这次活动。当然,校长也在其内。从一年级开始,等转到六年级(四)班的时候,已经到了快放学的时间了。这个班级搞的是“想象作文”,当最后一个学生还在读自己的作文时,许多参与的教师已失去等待的耐心,忍不住纷纷走出教室。身为小学部主任的阿远,见状不由近前提醒校长,是不是该结束了。校长认真地说:等等,等这个孩读完。看着校长专注的神情,阿远忽然有所领悟:对于参与的教师而言,是想知道活动本身对自己的评价。而对孩子而言,他们参与活动本身,就是要以最好的状态来表现自己。如果匆匆结束活动,尽快做完总结,当然也合情理。然而,却无意中伤害了一个孩子完美展示自己的机会。等等,等这个孩子读完,正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阿远由此想到了那个发生在海边沙滩上的故事:一个小男孩,捡起因为退潮而挣扎在海滩上的小鱼,使劲的抛向大海。有位先生看此劝孩子,不要白费力气了,没有人会再乎。男孩却边抛边说,这一条在乎,这一条也在乎。学校,就是知识的海洋。学生,就是游在其中的鱼儿。阿远心愿每个教师,都能成为那个不知疲倦、一心拯救鱼儿的小男孩。阿远把自己的感悟写成了文章,相信校内所有读过此文的老师,都有所触动的吧?

  细节之五:让文学走进心中。这是阿远主持的两节作文课,第一节以抽签的形式进行日记讲评,由自告奋勇的学生走上讲台,抽出幸运作者,然后由抽签者为作者主持日记讲评。整节课上得活跃放松,学生们都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想法。第二节课阿远给学生选读《最爱是兵》,带着情感轻轻的读,学生们静静的听,读到最后,阿远把想落的泪忍在眼中,而孩子们却纷纷落泪了。读完,阿远让学生把自己的感想写出来。很多学生有感而发,课时延长了10分钟,有的仍然没有写完。阿远相信,是心灵的共呜,让这些看似不懂事的孩子们读懂了生命。孩子们天真好动,下课后依然会继续打闹嬉戏,但阿远知道,他们从此心中必然寄存了一份美好。教育应该是一种天生的力量,这种力量能够转变人的观念,树立人的品格。用作品与学生的心灵对话,学生自然知道了什么是高尚。讲完这两节课,阿远如是想。

  《驾驭语文课堂的艺术》这部著作,为漓江出版社出版的教育系列丛书之一。主编是窦桂梅女士,责编为文龙玉女士。首印8000册,全国发行。一部30万字的教育随笔,内有许多细节构成,我仅仅选了其中的五个。阿远为什么能获得全国首届经典语文教学大赛一等奖,阿远为什么能获得首届“杏星怀”全国优秀青年教师(小学)教学艺术大赛二等奖,阿远为什么能够在国家级刊物上开设个人专栏《阿远读书坊》,我想仅这五个细节,就足以能为他的品行来做注脚了。现在,来听听专家是怎样评价《驾驭语文课堂的艺术》这部著作的吧。语文教育专家林治金说:“此书是一部小学语文教学简史,记载着新课程改革和语文课程标准实施的七八年的历程。此书是一部读书笔记,记载着作者对新课程改革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诠释,以及个人的来源于改革实践的真实的体会。此书是一部教学工作札记,记载着作者的语文教学改革的艰辛探索足迹,其中有酸甜苦辣,有苦恼亦有欢乐。此书是一部散文诗集,读起来琅琅上口,韵味十足,山溪流水,浪花朵朵。读了这本书,对于脱离语文教学十年之久的我来说,补了这十年的课,受益匪浅。”我以为,这评价全面而中肯。

  阿远现任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小学部主任,目前在首都师范大学攻读语文专业教育硕士。阿远的真名叫李怀源,现年38岁,是我的亲外甥。过去,我只是认识他的名字和容貌,读完《驾驭语文课堂的艺术》这部书,我才真正从思想上重新认识了他。姐姐和姐夫都是民办教师,因为家庭羁绊,姐姐半路退出了民办教师行列,而姐夫却坚持到了转为正式教师。儿子在教育战线作出了成绩,姐姐肯定也感到骄傲。因为,在姐姐转交我这本书时,我分明看到了她脸上洋溢着的开心。现在,我可以自豪地说:我认识了阿远。
25#
 楼主| 发表于 2013-3-21 14:4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4# 高迎春 的帖子

很谢谢,复制下来细细阅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11:48 , Processed in 0.04861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