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334|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隔了一片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20 10: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那年秋天,秋风稍凉时候,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了一个日本人和一个台湾人。他们是一对中年夫妇,男的是日本人,在本国一所大学任教,这次来中国实地调查赴日劳工情况;女的是台湾人,夫人兼翻译。
  
  赴日劳工是日本侵华战争产物,群体庞大。战争期间,一些劳工死于日本,有的下落不明。抗战胜利后,幸存者辗转回国。上世纪九十年代,幸存者日渐高龄,人数减少。关于赴日劳工的一些亲历亲见亲闻资料急需抢救。国内相关部门做了统计和调研工作,整理形成了一些资料。日本国内一些专家学者也对此进行了相关调研。随着调研逐步深入,一些历史真相渐渐浮出水面,为民间争取日本政府对赴日劳工赔偿奠定史料基础。
  
  我曾接待过济南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席间听其谈起为争取日本政府赔偿事宜所作努力,可谓任重道远。期间我也曾陪同去一魏姓劳工幸存者家中采访。老人年近九旬,面容沧桑,耳聋齿钝,闻言困难。他的孙子孙媳负责翻译,大声把我们的问题传递给他,再将他含混不清的答案反馈给我们。有时看他实在难以回答,就代其说明。看来老人的经历子孙们已经耳熟能详了。通过祖孙两代的合作言词,我们大体知道了他作为赴日劳工的时间、地点、经历、路线等等。经历很简单,不到百字,却掷地有声,刻满屈辱。去采访他的时候是春天,天气乍暖还寒,院子里的枣树灰突突的,没有一点萌意。应我们要求,老人坐在枣树边一把旧圈椅上留影。他头戴褐色线帽,身穿深灰色棉袄棉裤棉鞋,衣服上有几处明显污渍。身后是一座旧房子,坯墙青瓦,风尘满身,与他的形像相得益彰。作为一名幸存的赴日劳工,在抗战胜利五十余年后的春天,他以一具混沌肉身,在自己窘迫的家里,为那段屈辱历史作了一种异样的注解,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风起尘迷眼,落叶舞翩翩。那年秋天,县城南北路正在重修,旧柏油路面全部清除,在原有基础上加宽。路基已经筑好,只等铺油面了。街上车和行人很少,路的首尾两端拦有绳索,有人举小红旗看着,禁止机动车辆通行。我和同事步行去招待所,在招待所门前遇见一起纷争,一辆轿车司机与路面保护工作人员发生口角,一个要通过,一个不让通过,双方言语粗鲁,互称对方牛叉。据说轿车司机是某位领导专属,人比较横;那位工作人员人高马大,也是出了名的不怕事儿,据理力争。我当时想,如果这种场面让日本人或是个台湾人看到,不知会作何感想?估计那个年近九旬的赴日劳工已经离世,看不到了。
  
  午餐安排在县招待所。当时县里来客主要在后面宾馆接待。由于是临时接到通知,后面宾馆没有空余单间,只好安排在前面餐厅。前面餐厅条件比较朴素,从外观形像、硬件设施到饭菜质量、价格标准,都比较大众化,平时主要接待婚宴等个人宴请事宜。记的当时前面餐厅一桌饭菜的最高标准是150元,不包括酒水。餐厅经理老孙听说来客是日本人后直挠头,说是没接待过外宾,怕弄不好。我告诉他,往好处弄就是了。
  
  我没去过日本,也没去过台湾,对于这两个地方的了解仅限于影视、文字作品和道听途说。对于日本人和台湾人的印像也是间接的、复杂的、僵化的,没有经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观察分析,比较大众化、模式化,具有浓重的政治色彩。在我看来,老孙的担心便是这种政治色彩的一种产物。
  
  和老孙一样,对于接待这样两位客人,我心里也直犯嘀咕。首先是语言不通;其次是尺度难以把握。担心由于自己言行失当有失国格,给国家或是政府抹黑。其实对于自己这种典型的国人心态,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先生在一篇文章里提到过,说是国人到了美国或是欧洲,特别敏感,好像自己到了国外一下子能代表国家似的,对于别人对中国或是中国人的言论、评论、态度特别在意。当然了,龙先生是一位特殊身份的旁观者,也是一位身份特殊的临在者,对于国人心性的了解与刻画可谓入木三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她是自信的。可是我没在美国或是欧洲,也不是在日本或是台湾,而是在国内,在本县这一亩三分地上,身后是45万人民,面对两个远道而来的日本人、台湾人,那么我的这份担心是什么呢?我以为是骨子里的不自信。这份不自信有属于自我综合素质的一部分原因,也有普通国人的共性因素,毕竟每个人都是社会环境的产物。
  
  怀着这份不自信,我把自己从上到下仔细打理了一下,多照了几遍镜子,尽量做到衣饰整洁,发肤干净,像谈女朋友一样,以最好的状态面对远方来客。
  
  他们到的时候不到12点,下车直接进餐厅。餐厅经理老孙笑容可掬地在门口迎着,和我们简单打招呼。日本人身小体瘦,着深蓝色西服,微笑鞠躬,嘴里咕噜了句什么。台湾女人也跟着鞠躬问好,说的是中国话。
  
  我招呼服务员上茶上菜倒酒。日本人不喝酒,只喝茶。台湾人也不喝酒,用中国话表示感谢和歉意,说不会喝。服务员陆续上菜,左一道右一道,大部分是荤菜,什么烧鸡、肘子、排骨、四喜丸子等等,青菜很少,相当于一桌超标准的婚宴。作为东道主,我们略表客气,说条件有限,招待不周,请多多包涵。日本人表情严肃,很少说话,偶尔与夫人交流一言半语的,我们也听不懂。相对于日本人的瘦小,身穿浅蓝色套装的台湾女人长得较丰满,卷发,团脸,脸上化着妆,涂了眼影,手上抹着暗红色指甲油,给人的感觉很精致。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我们才得知女的是台湾人,嫁到了日本,随了夫君国籍。日本人吃得很少,很少吃肉。女人细心地照顾他,给他夹菜盛汤,让人感觉很温馨;自己吃菜也是以青菜为主。实在说,和这种客人在一起吃饭较乏味,属于一种边缘化的应酬。可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这也是一种缘份,因为隔了海的这份相见。
  
  距离上次接待日本人和台湾人十多年以后,今年春天,我又遇到了一个台湾人,是一位台商,姓卢,祖籍山东日照,在我们这里某乡镇投资兴建了一个电子厂,主要生产电子元件,销往国外。我们称其为卢老板。卢60岁左右,身材高大,面色微黑,说话声调缓慢。他穿着休闲服,手里夹着三五牌香烟,说只抽这个牌子的。晚餐安排在镇上的餐厅,菜荤素搭配得不错,有纯笨鸡蛋,有山菇炖笨鸡,还特意上了一盘新鲜的山西红皮大蒜;酒是大瓶装的五粱液,酒质很好。卢酒量不错,只喝了不到二两,说是第二天要飞去厦门谈生意,怕误事。从谈话中得知,前天晚上他们在一起吃过饭,卢说酒喝多了。其他人说不多。卢慢腾腾地吸了一口烟,烟雾蒙上他的脸,微笑迷离。这种宴请主要是为了加强与台商联系,增进感情,寄希望于以商引商,想让卢帮着介绍项目,好完成县里交给的招商引资任务。主宾酒喝得少,吃饭进程就慢下来,以说话为主。
  
  前段时间,因为一个偶然的机缘,我看了台湾导演杨德昌的电影和一部台剧,深为喜欢。这种喜欢与之前看过的简桢的散文相结合,重新激起我对于台湾的兴趣。之前对于台湾,什么蓝营绿营,什么陈水扁、马英九等等,我不太注意,感觉与自己很遥远。这次之后,我特意找了龙应台的文章来看,对台湾的历史、现状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也启发了一些思索。这种思索是基于人的,基于中国人的,基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基于人类文明的。虽然这种思索非常浅显,非常幼稚,但是足以激发常久以来被习惯环境所淤积桎梏了的心智灵魂。
  
  那天晚上,看到台商卢老板,我感觉很亲切,虽然同样还是隔了一片海。如果不是多人在场,我真想和他好好交流一下,谈谈龙应台笔下的台湾,谈谈卢老板心中的台湾,谈谈在龙应台治下的旧城保护和文化交流,谈谈台湾普通民众的喜怒哀乐。这些情况我在简桢和龙应台的文章中能看到一些端倪,但是那是作家眼中的台湾,而不是卢老板的,更不是他的孩子们的。卢老板有四个孩子,大女儿很漂亮,像是混血儿;老三老四是龙凤胎,照片上显示两个孩子都很可爱,女儿要漂亮些。据席间某人说起曾去卢老板家坐客喝茶,感受最深的就是几个孩子的良好教养。大人喝茶聊天,几个孩子在一边坐着,不说话不插话也不吵闹,更不会无故离开,安静地坐着,看到杯里茶少了及时斟上。这种现象让人感到有些意外。在我得之于影视剧的印像里,台湾的孩子们很自由,比较自我,他们怎么会那么懂事呢,懂事的显得有点保守封建。我们问卢,孩子们的表现是不是你教的。卢微笑说,不会呀,大人都是这样做的,小孩子都是跟大人学的,没有专门教,教也不会起多少作用。你自己都做不到,或是不喜欢做的事,怎么要求孩子去做呢。某人说卢的夫人很怕婆婆,婆婆在场她说话都不敢大声。又说起孩子们很可爱,特别是那对龙凤胎,上小学的姐姐帮弟弟介绍女朋友等等。我们听了都会心地笑了。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对于台湾的感受,我感觉台湾很民国!
  
  隔了一片海,有些东西被割裂,有些东西被连接;有些东西被保存,有些东西被遗忘;有些东西被改写,有些东西被复制;有些东西让人流泪,也有些东西让人微笑……
  
  

[ 本帖最后由 青衫子 于 2013-3-21 08:14 编辑 ]
2#
发表于 2013-3-20 10:46 | 只看该作者
隔了一片海,有些东西被割裂,有些东西被连接;有些东西被保存,有些东西被遗忘;有些东西被改写,有些东西被复制;有些东西让人流泪,也有些东西让人微笑……
引人深思。
3#
发表于 2013-3-20 11:43 | 只看该作者
隔了一片海,很多的思考,在平实而老道的叙述里。
4#
 楼主| 发表于 2013-3-20 14:4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夏日荷风 于 2013-3-20 10:46 发表
隔了一片海,有些东西被割裂,有些东西被连接;有些东西被保存,有些东西被遗忘;有些东西被改写,有些东西被复制;有些东西让人流泪,也有些东西让人微笑……
引人深思。
问好荷风。春安。
5#
 楼主| 发表于 2013-3-20 14:4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从容 于 2013-3-20 11:43 发表
隔了一片海,很多的思考,在平实而老道的叙述里。
问好从容。谢谢来读,春安。
6#
发表于 2013-3-20 16:5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青衫子 的帖子

隔了一片海,有些东西被割裂,有些东西被连接;有些东西被保存,有些东西被遗忘;有些东西被改写,有些东西被复制;有些东西让人流泪,也有些东西让人微笑……
  
学习并问好
7#
发表于 2013-3-20 17:13 | 只看该作者
写得安静、从容,对异域现象与文化的冷箭观察与思考、发现,感性中有着理性的深入。
8#
发表于 2013-3-20 18:11 | 只看该作者
通过几个场景展示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文化的底蕴也有不同,但隔海相望,总有交接,于是就有了感悟。民族的交流在于文化的共鸣,人与人的交流在于志趣相投。很欣赏你的最后一段,颇有深意,只是感觉你的前文对最后的总结之语挖掘不足。商榷!
9#
 楼主| 发表于 2013-3-20 18:2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欣欣向荣 于 2013-3-20 16:51 发表
隔了一片海,有些东西被割裂,有些东西被连接;有些东西被保存,有些东西被遗忘;有些东西被改写,有些东西被复制;有些东西让人流泪,也有些东西让人微笑……
  
学习并问好
问好向荣。春安。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3-20 18:2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房子 于 2013-3-20 17:13 发表
写得安静、从容,对异域现象与文化的冷箭观察与思考、发现,感性中有着理性的深入。
问好房子老师。谢谢读评。春安。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3-20 18:3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木门长子 于 2013-3-20 18:11 发表
通过几个场景展示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文化的底蕴也有不同,但隔海相望,总有交接,于是就有了感悟。民族的交流在于文化的共鸣,人与人的交流在于志趣相投。很欣赏你的最后一段,颇有深意,只是感觉你的前文对最 ...
问好木门,你的意见很中肯。你所说的挖掘我也考虑过,之前的行文中也有所涉及,后来感觉那种挖掘有点过于自我和刻意的成分,就删除了。其实在文章写作过程中也有过类似的思考,尽量挖掘所谓的意义,将外延扩大化,将内涵深刻化,尽量到位,写透,或许是功力不及,或是阶段性的个人习惯使然,最后还是选择了以生活化的方式加以处理,尽量平静,直白,如果能像一杯白开水就行了。再次谢谢中肯意见。春安。
12#
发表于 2013-3-20 21:0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青衫子 于 2013-3-20 18:33 发表
问好木门,你的意见很中肯。你所说的挖掘我也考虑过,之前的行文中也有所涉及,后来感觉那种挖掘有点过于自我和刻意的成分,就删除了。其实在文章写作过程中也有过类似的思考,尽量挖掘所谓的意义,将外延扩大化,将 ...


说实话,我很喜欢饮用白开水,白开水清而淡,却有着本真和自然。我所说的挖掘也是个人想法,谢谢青衫子!这文让其他朋友再瞧瞧!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3-20 21:4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木门长子 于 2013-3-20 21:00 发表


说实话,我很喜欢饮用白开水,白开水清而淡,却有着本真和自然。我所说的挖掘也是个人想法,谢谢青衫子!这文让其他朋友再瞧瞧!
谢谢木门,能这样认真地对待会员的每一篇文字。能有你这样认真负责的版主,是春夜听雨的幸事。嘿嘿,这话貌似有吹捧之嫌,却是实心实话。
14#
发表于 2013-3-20 21:53 | 只看该作者
青衫子朋友,你的这篇文字激发了克楠深思。
15#
发表于 2013-3-20 22:32 | 只看该作者
亲眼所见更有意义。有自己的见解才可得到真正的快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12:06 , Processed in 0.058365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