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53|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自然是灵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23 07: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自然是灵魂
  
  
  自然,指的是自然界。是人类以外的事物。天地,大海,河流,空气。自然(Nature),最广义而言指的即是自然界、物理学宇宙、物质世界以及物质宇宙。“自然”指的是自然界的现象,以及普遍意义上的生命。人工物体及人类间的相互作用在常见使用中并不视为自然的一部分,除非被界定的是人性或“大自然全体”。自然通常与超自然分别开来。自然的规模小至次原子粒子,大至星系。和的概述被通常认为是一切事物的总。
  它来自哪里呢?又曰自尔,亦曰法尔,任运天然。言离人为之造作法之自性自然也,又言无因而自然也。后者为自然外道之邪执;无量寿经下曰:“天道自然。”又曰:“无为自然。”法华玄义二之一曰:“果是任运酬善心而生,报是自然受乐。”同释签曰:“言自然者此言通用,何必外计?即任运之异名耳。”楞严经二曰:“彼外道等常说自然,我说因缘。”
  罗马时代,开始使用“nature”。在中国,“自然”的最初含义亦指非人为的本然状态。如《道德经·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亚里士多德认为,自己如此的事物,或自然而然的事物,其存在的根据、发展的动因必定是内在的。因此“自然”就意味着自身具有运动源泉的事物的本质,“本性就是自然万物的动变渊源”(《形而上学》),从而从原始的“自然”含义引申出作为自然物之本性和根据即“存在”本身的自然概念。  
  在近代,“Nature”则主要指存在者之整体,即自然物的总和或聚集。在这个意义上,它与“自然界”同义。如恩格斯说:“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自然辩证法》)随着人类的社会实践、工业和技术活动的深入展开,自然概念获得人与自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自然,即马克思所说的“人化的自然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6页)的新内容。
  在现代,鉴于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哲学家提出作为生态系统的自然概念;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相互依存的各部分组成的生命共同体。  可爱的自然
  认为人类和大自然其他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等的;人类不仅要尊重生命共同体中的其他伙伴,而且要尊重共同体本身,任何一种行为,只有当它有助于保护生命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时,才是正当的(利奥波特《沙乡年鉴》)。
  所以,自然界中其实很多中需要保持他的原来的状态,才符合自然界的规律。
  英文的Nature来自拉丁文Natura,意即天地万物之道(the course of things, natural characterNatura希腊文physis(φσι)的拉丁文翻译。原意为植物、动物及其他世界面貌自身发展出来的内在特色,而φσι在最早的文献意义为植物。 作为自然为整体的概念──物理学宇宙,是由原本的意义所而伸出来的众多解释之一;φσιν一字最早由前苏格拉底哲学家主要使用,并自此渐渐广泛流传开来。他的用法因为现代科学方法在几世纪前出现而确立。[1]     在现今不同的用法中,自然可以是众多有生命的动植物种类的普遍领域。部分况则指无生命物体的相关过程──特定物件种类自己本身的存在和改变的方式,例如地球的天气及地质,与及形成那些物件种类的物质和能量。自然很多时意指“自然环境”或“荒野”──野生动物、岩石、森林、沙滩及本质上未受人类介入,或是即使人类介入仍然存留的东西。这种仍然流传到自然物体的传统概念意味着自然与人工的分野,后者被理解为由人类所带来的或是类似人类的意识或心灵。[关于围绕并影响着生物体或其社群的实物、状态与影响力之集合体。则用“环境(物件群集)”一词,对于生物学分支下的生物体及栖地之间的关系与互动,应用“生态学”一词。
  这个世界,有两样东西。人和自然。 老子说,道法自然。道遵循自然的法则。老子又说,百姓皆谓我自然。我是自然,处于自然而然的状态,不过多的进行人的干涉。也用作形容词指天然的,非人为的或不做作,不拘束,不呆板,非勉强的。
  自然,是一种存在,研究自然,于是有了自然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
  研究人文,就是社会科学。有人说,中国没有社会科学。我不这样看,中国有三大传统:儒家,道家,释家。他们是中国的精神血脉。
  自然,也指的是,一种处事态度,任其自然,没有过多的人为因素,不过分追求。自自然然。
  自然,就是自己本来的样子,就是佛家的自性。佛说,自性清净,自性就是法神佛。
  自性即自身本性,又称佛性,万物具有。它具有四种特性:
  1.自性之体为真如:万物均有如如不动的真如佛性,即自性。
  由于万物均有佛性,所以在这一点上,万物是平等的,也就是说,万物都是佛性“幻化”出来的。因为佛性可产生出一切,所以佛性不执著于一切,因此,有人又将自性称为空、虚等。
  2.自性之用为善良:佛性可产生一切,均不离它不执著于一切的本体,所以通常将自性的功用称为幻化、妙用。由于佛性“幻化”的原因,才使得万物在形象和特征上有所差别。
  3.自性之性为忍性:自性的妙用必须在忍性(即顺从外界机缘)的基础上才能达到,不同的忍性(即顺从不同的外界机缘)产生不同的妙用,不同的妙用体现出顺从不同的外界机缘。因为自性具有忍性(顺从外界机缘),才使得自性之用不伤害其它事物,表现为妙用,即善良。
  4.自性之体性用三位一如:自性的体性用是三位一如(三位一体),不分不离的,在体的基础上有什么样的性产生什么样的用。例如:风吹海面起浪,海面如自性之体,浪如自性之用,海起浪时的状态称忍,为自性之性。如果此时海不忍耐,而是与风作对,则海面就可能不会起浪,因此,海产生浪的行为对风来说是善的。风就叫海生浪的外缘,外缘简称缘,即客观条件。整个宇宙及宇宙之间的事物就是这样构成的。
  上述四种道理,称自性之理。明上述四种道理为开悟
  本来就是那个样子。这是一种境界。不是谁创造的。
  所以,老子有“无为”之说。
  修行达到玄同高度,就明白一切都是虚幻的,都是无的。老子已经“超越”这一高度,所以,老子明白一切“为”,不管为有为无,为大为小,都是“无”,都是空。
  基于这样原因,老子提出“无为”。
  什么是为?为就是“有”,一切起心动念造作都是“为”。
  什么是“无为”?“心”知其为乃是“空”,此为就是无为。老子言:“无其为,是为;无其事,是事;无其味,是味”。这说的是事物本相。由此可见,无为,就是“心知其空而为之”。也就是“心不著相”,“不执著”。
  “心知其空而为之”,圣人才能做到。所以,圣人不失道。普通百姓,他们只知其“有”,不知“无”,百姓之“为”都是“有为”。所以,百姓失道。
  为了救度百姓,使百姓达到“无为”高度,并由此回归大道,老子在道德经开篇,便旗帜鲜明的提出“不得”主张,吹响了“不得”号角。高明的老子,清楚百姓“执着有”,不能“知其本空”。先天之“无”不知,后天之“无”却懂。老子便用“不得”二字提醒百姓。申明“不得”才是上德。这无异于当头打了我们这些“贪得”者一棒。
  二、“不得”,就是无为,就是玄德,哪个肯信?哪个肯行?是不是把手中一切都放下,把一切活计都不做?百姓当然迷茫。
  老子见状,又娓娓道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 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原来这样啊。这个肚子还是要填饱的,这个身骨还是要强壮的,事情该做还是要做的。只不过,要“虚其心,弱其志,常使民无知无欲”。
  什么叫无知无欲?老子说:“仓廪空虚还能做到安乐,就是无知无欲;田地荒芜能做到安乐,就是无知无欲;地位低下能做到安乐,就是无知无欲”。
  看来,无为,是在“心”上做文章。令心无知无欲,也就是“洗心”。直洗到心头无染,就是玄同,就知道一切都是“不可得”,一切本“空”。到达这个高度再去“实其腹,强其骨”,才是“心知其空而为之”,才是真正的“无为”。
  可见,无为是修行境界;是通往大道的必由之路;是圣人度化百姓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生活中,圣人令百姓施舍、持戒、忍辱,令百姓守弱、不争,等等,都是令百姓达到“无为”,并通过“无为”,而回归大道。
  三、有为无为,划分做人三个层次。
  1、普通人。做多做大,执着有相。是有为者,是离道者。
  2、修行者。依道修行,不执著有相。往小做,往少做,损之又损,以至于无。是通过后天之无回归大道者,这是无为的行道者。
  3、成道者。与玄同体,即便做大做多做强,也明明白白一切都是无常,都是虚幻空,都是“不可得”。也即“为而无为”。
  老子已经达到最高层次。正因为这一点,老子才提出“生活中修道”的法门。教导我们在“有为”中广行“无为”,也即修心,浴心。如此修行,久而久之,有为中便能够“悟彻”无为,此法门堪称大小乘统摄之门。
  和自然相处,有一种态度是,人定胜天。战胜自然,于是,有了破坏自然的行动,结果,遭到自然的报复。
  另一种态度,在今天,成为人们的共识,就是,环保意识,不吃祖宗饭,断子孙粮,遵循自然规律。
  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社会,就是人与人和谐,人与自己和谐,人与自然还要和谐。
  夺取自然,破坏自然,人将无以立足。自然是皮,人类是毛。
  画家讲,师法自然自然,师法自然是以大自然为师加以效法的意思。
  师法自然,相对于现在(当然也包括人类的过去),只是艺术要师法自然,武术要师法自然,中医要师法自然…甚至宗教也要师法自然,但却把真正要师法自然的主体——世界上,宇宙中人类最大、也是唯一要师法自然的东西——科学给剔除在外了。
  这真是莫大的讽刺,莫大的悲哀!
  艺术、武术、中医等不过是科学不同程度的衍化、延伸和分支,是属于科学的一部分(宗教也是,只不过宗教与科学的发展正好相反,使之而成为了虚幻的发展——实际上却还是在原地停留而已——发展就是科学)罢了。
  如今却是下人占主人窝,主人反被忘怀了——主次颠倒——这真是人类的悲哀!
  把自然当作老师。人研究飞鸟,有了飞机,研究水里的鱼,发明了潜艇,研究十二节气,有利于农耕。
  自然和人类是一体的,这就是天人合一的学说。自然影响人,人也影响自然。
  在中国思想史上,“天人合一”是一个基本的信念。季羡林先生对其解释为: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合,就是互相理解,结成友谊。西方人总是企图以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征服自然掠夺自然,而东方先哲却告诫我们,人类只是天地万物中的一个部分,人与自然是息息相通的一体。“天人合一”的思想无处不在,甚至在中国特有的茶文化中,由盖、碗、托三件套组成的茶盏就分别代表了天、人、地的和谐统一、缺一不可。以“仁”为核心,“礼”为外观表现的儒学可以说是一种人学,其主要内容是讲为人之道,包括探讨人的本性、人生的价值、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等等。儒家学说强调亲情仁爱,提出“血浓于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等。比如中国人重团圆、以享受天伦之乐为人生之大喜,不像西方人那么讲求自我,有独立和冒险精神。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哲学思想。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经过董仲舒等学者的阐述,由宋明理学总结并明确提出。其基本思想是人类的政治、伦理等社会现象是自然的直接反映。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也是中国哲学异于西方的最显著的特征,其义蕴广远,不易简约叙述,以下章节,言之极精要,君友会王爱君著述引录于下:「中国自唐虞以来,即有天人合一的思想。敬天即所以爱人,爱民即所以尊天。所谓天人合一,实包含了天定胜人与人定胜天两个观念。『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干卦大象)中国的思想,不偏于天定胜人,亦不偏于人定胜天。中国无宗教,但中国人极富于宗教精神,此为中国文明的特征。左传载:『史嚣曰:吾闻之,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依人而行。』(庄公三十二年,公元前六六二年)史嚣之语,代表中国古来之人文主义,即天人合一的宏旨。历代圣哲,莫不为继续宏扬此天人合一之道而努力。以中国与西方比较,中国哲学之归趋,人与天合;而西方哲学之归趋,人与天分。故中国哲学,以人生观察宇宙,使人与天合而为一。周易『干元资始』之说,不涵神学气氛,以天道贯通人事,正性命以明道德修身之原。此说明中国正统哲学之天道思想,纯是合理化的形而上学。『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易干文言)非与天合德,其孰能如是哉?西方哲学,则道德哲学(精神哲学)与自然哲学,各有领域,分送发展,源远而未益分。中西治学方法之不同,其所成思想体系亦迥异。吾人确信,在古今各民族,最能了解人与天地宇宙之关系,因而企求保持天人和谐者,为中华民族。中国哲学里不包括宗教信仰,但也不反对宗教信仰,骨子里隐藏着对『上天』信仰的观念,却不显露出来,所讲的对象乃是『人』。这种以人为重点的天人之学,可以称为人文哲学。
  人应该多走进自然。自然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可以净化心灵,熄灭欲望。卢梭说,自然是美丽的。向自然学习,与自然和谐相处。

2#
发表于 2013-3-23 08:30 | 只看该作者
大道自然法则,一切遵循自然规律的、合乎情理的都是美丽的。文章没排好版。
3#
发表于 2013-3-26 21:37 | 只看该作者
拜读,一次心灵洗礼。
4#
发表于 2013-3-28 11:52 | 只看该作者
有点深奥,但值得静心细读。
5#
发表于 2013-3-28 21:35 | 只看该作者
俺记得好像有人说过这样的话。世界上只有两种话可以听。一种是勉强可以听的话,就是诗人灵感迸发时的火花。另一种完全可以听的话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 本帖最后由 清荷吴霜 于 2013-3-28 21:37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1 12:42 , Processed in 0.069288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