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岂可轻言
常有朋友托我写一书联: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然后,挂于床头书案。时间久了,我觉得这像送给自己玫瑰花,求得浪漫主义的超脱。然而,这样往往更是口号,不能得到真正的淡泊,也不能致远。
宁静自然不仅仅指外部环境的,而且更多是外界嘈杂时追求内心的平静。内心的平静时时都要,淡泊名利却多有区别,不可轻言。
那么,怎么才算淡泊名利?
首先,凡事只要你做,都会有其名,得其利。只要名利是好的,就是应该追求的。但当你过于迷恋它,就有碍进步时,这时就要对他们淡泊一些。但淡泊名利不是口号,也不是贬低名利,更不能因为要淡泊名利而排斥名利。如果真的那样,便真是小孩一般不知好坏了。然而或许正是我们追求“淡泊名利”从而形成了人们对于名利天然的赋予贬义色彩的环境,使人人们谈之生恶,已不是该有的淡泊。
对待名利,应如同朋友,讲究距离感。你不理它们,贬低它自然不行,因为这样你会一事无成,一无所获,两手空空;跟它们太腻了也不行,它们会离你而去,而且扭头就走,义无反顾,不讲情面;反倒不远不近清清淡淡的好,它们就不离不弃带你欣赏远处的人生美景。所以,这是基点。
名利即是都是好的,也是有别的。平常我们所说的要淡泊处置的名利,不过是些虚名和金钱利益。过于沉迷于它们,对事业有害,最终事业垮了,名利也就丢了。然而,这些名利之外还有名利,一些实名和无形的利益。比如一个人坚持爱好,往往没有那些虚名和金钱利益,但爱好之名和其中的快乐实实在在的往往也丢不了。这种名利是更加值得我们追求的,但也不能一味看重甚至沉迷,还是要淡泊一些,把心思和力量全扑在实事上,这才有益于致远。事业致远了,那无论什么名利自然归来。所以淡泊的力度也是应该不同的。
一开始都什么还没做呢,还不知什么是名利,就一味的讲究淡泊名利,这是浪漫主义的超脱,也是要不得的。不如现实主义的亲身经历一番,体验名利后再有选择的有轻重的去看轻看淡来的有意义。同样,没经历过荣辱,便没资格看淡,同样的,没有富裕过何谓节俭,没有痛苦过难称坚强。这么说,淡泊也是有时机的。
名利非做一番实事而不得。所以首先要追求功名利禄,自然就要做一番事业。事业没成,名利还没得到,反说要看淡看清,不免有点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味道。同时,也不利于干事业的动力。
所以,淡泊名利,在事业成功之后更重要,更有现实的意义。因为既得的名利往往消磨进取之心,困扰了干事业的人们。也就是,志不明了。古往今来多少人不是功成后身败的。因为这时的心也最燥,是浮躁远胜奋斗之初的烦躁。这时追求淡泊和宁静才最当时。否则,事业便要止步,甚至逆流而退,何谈志远。这也是像孙斌,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辞官著书,流芳后世。这就是淡泊名利的智慧,这样的人历史上比比皆是。
然而,如果把淡泊名利当做名声来争取,那就是打着羊头卖狗肉一样的虚伪,因为他还是看重名利。这就更让人厌恶,不仅如此,这样是有害的。而且要挣得这名声,要做些虚伪的事,至少可以不必积极做实事了。比如有真才实学的归隐了山林,做闲人雅仕,荒废学问,也无益社会他人,空落得淡泊的名声和清闲的现在。他的人生价值又比山野村夫多多少,我倒觉得他不肯担当能者多老的责任,从这点说,还有点懦弱和龌龊了。即便生不逢时,但亦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比如,三国时的扶刘兴汉的诸葛亮,又如民国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的国父孙中山先生。他们对于身后名和生前利不可谓不淡泊,他们对事业的谆谆之心又有谁不佩服。
然而,更有甚者,不学无术又碌碌无为的人,以不得志为由,又以淡泊名利自居,钴名钓誉,可笑至极。这可笑之余,实在是助长了懒惰,更于事业无益,更有害公心。可笑之外尽是可恨可憎。
更甚者,看到有人积极地做事业,便说他是功利心重。首先,这么说便是武断的。做事的目的只为名只为利才称得上是功利心重。说这话的人若不是真的不懂,那么,他的心理便值得商榷,抑或自己没有事业心,便是有意把不淡泊,太功利当做了话柄去诟病,嘲笑那真心并踏实做实事的人,从而,为他们的碌碌无为求得心理平衡。对待这些,专心事业的人不能不防,亦要淡泊处之,从而坚定信念,才真正有意事业。 那么这时要淡泊的就不仅是好的名利,还有不好的名声和做事不可避免的伤害和敝处,这样才真正得到做事也应有的心境,也就是淡泊心境。
淡泊是有分寸的,讲究火候和时机的,对象也有好坏之别,是为了实实在在的事业。不能因为对淡泊的调整,而影响我们去做我们该做的事。淡,就只是看淡,倒不是不看,只是用更多的眼光看实事,真正有益的事情;泊,就是放到一边,以便不影响干实事。
淡泊也是老子说的“为而不争”的真义 。不争,即是淡泊;为,就是淡泊的目的,也就是做实事。所以,它并不消极,而是现实中好多人为了淡泊而淡泊,反倒消极,负面,无用了。名与利,就要置身其中体验一番,才知道什么是名与利,也才会去淡泊,对于名利即不弃,又不困于心。也就坦然处之了,荣辱不惊,得失不计了。
上面的很多观点也不成熟,但这些解决了我如何调整心境的途径和原则。世间没有绝对的淡泊,因为淡泊,是一种心境,是名利的函数。他们都是变量。为而不争,是函数关系。作为常数的火候、时机,因人因境遇而不同,函数成立的名利的定义域也就不同了,所得到淡泊的心境的值域也就不同了。所以,淡泊的境界,对于好多人是不存在,即便做到也各有不同,而且是时时不同。
故淡泊不可轻言,为而不争,即为淡泊。
一二年一二日一三日 结防院
再说淡泊名利
一农家有五位老人,是兄弟,都是戏迷。年轻时没条件,老了后就拾了起来,越唱越好,带动了周遭好多人都成了票友,有了名气。
然而,有人请他们去演出,有经济收入又可以娱乐。他们却在没答应,说自己练戏不为名不为利,只为精神 愉快,过把瘾就好。
我想这里的名利主要是出名,在普通人里面闻名;还有金钱,也就是经济利益。在这两者面前,不为所动,专心爱好,实在让人佩服,应该也算得上是淡泊名利了。
然而,他们也是在享受名利了,名是心中之名,既对自我的认可,还有同道的称道;利是非经济之利,享受吸入之乐,品戏友之情谊。这却比那名利实的多。但这里的名利就不宜淡泊了。
但五位老人对我们寻常所谓的名利,却并非淡泊,而是推却拒绝。这样做他们的戏曲之路自然也是难以致远的。自然,人个有志,老人有自己的考虑,不必厚婓。
如果他们不是老人,而是年后青人,又想走的更远,那倒不如接下那些演出,上台的锻炼远比作为爱好的散漫建议更能锻炼功夫,提高技艺。时间久了,名利自然双收了。此外,一如那五位老人所得名利之外的名利也是很丰富的,恐怕只比他们多,不比他少。只要他把前一种名利淡泊了,后一种名利自然就更可致远了。
虽然后一种名利更值得追求,但也不能迷恋,也到淡泊一些,这样所有的心思还是在戏的本身,这样才能走的更远,那时名利更丰厚。
所以对待名利,如同朋友,讲究距离感,你不理他不行,跟他太腻了也不行,就要不远不近清清淡淡的好。
一二年一二月一四日 夜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梅青 于 2013-4-16 07:57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