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80|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春夜听雨( 六 ) 雨中几个小片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5-11 18: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http://player.56.com/v_NTMyMDQ2OTA.swf

                                               雨来凡间
  
  春雨喜欢从小城的西北面,一路洋洋洒洒地飘过来,这是它熟悉的路径,一点也不会觉得不习惯。良好的习性全靠春风的调教,雨在风的面前是温顺的。懂得顺风而行的,这样有两个好处,即省力又无需考虑去向,所以春雨经过我居住的城市上空时,不会停留多久,吝惜地洒下一点小雨,把地面稍微地打湿一下,然后就跟着风儿往山上跑,如同赶集一样,把大量的雨水倾泻在山脊上,还传来轰隆隆的叫卖声。


        所以云通常是从小城的西北面飘起,而雷声是在小城的东南方响起。但这些年也许是良田更多的缘故,我们这里的雨水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气候也逐年地湿润起来,雷声也越来越喜欢在很近很近的地方落脚。不过下雨大多是在晚上,闪电会划过漆黑的夜空,随意弯曲的线条给人以无穷想象。随后赶到的雷声此伏彼起,拖着长音向远方游去。春雷总是闲不住的,谁也没见过它们在哪里休息过,春天里的好风景,也无暇顾及,只是一天到晚围着春雨转悠。它们真像是赶场的美食客,赴约于明丽而多彩的春宴呢!
  
  从小就有一个习惯,春天的傍晚要看看西北方有没有晚霞,若是有晚霞,那么第二天将是一个大晴天,若没有晚霞,搞不好第二天就要下雨,就要趁早把雨伞备好。
  
  雨来自一个叫不上名的地方,对它的身世我有很多的猜想,仰望那飘雨的夜空,黝黑深远之中一定是充满了鸟语花香,要不然春雨怎么会有百般柔情呢!雨水的前生一定是飘在天上的情感种子,在下界前乔装打扮成云的模样,浩浩荡荡地由西北方飘来,来到一片良田上空俯视一会,结伴而下,把诸多的情愫注入到花草的胚芽中。
  
  雨水来到凡间,街上的人们不但要加快步伐,还要打着伞。伞是除了服饰之外可以用来展示的物件。有的伞红如仙桃,亮闪闪的,给雨季里增添了很多情调。春天是一个崇尚灿烂的季节,让漂浮的雨丝也来分享一番红雨伞制造出的独特景致。雨伞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是着装的一部分,毫无例外地装伴着打伞人的心情。
  
  在下雨的时候,人们的心情会像撑开的雨伞在雨中绽放,散开心绪的结,犹如隔世一般,游走在雨雾营造的氛围中,默默地梳理心路,虔诚地许愿。


  人们喜欢观水,尤其是流动的水,或许水流动时可以看到情感漂浮的影子。在水的情怀里总有延绵的气质,这一点则更像情感了。雨是从天上流下来的水,下雨会催生出很多的花草,雨水会打湿它们的腿脚,不便随意的走动,所以花草们自始至终是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开着,直到慢慢地老去。
  
        雨天里有许多奇妙的事,就说打伞这件事吧,有提着伞不知道打开,一个劲在外面野跑,还美其名为锻炼意志,呵呵,难道意志需要雨水来洗?有倒打着伞还洋洋得意的,有雨停了还固执地打着伞的,还有喜欢在雨停时才打伞的,看样子雨天的笑料还不少。
  
  喇叭花恣意地开着,它们生得真是好奇怪,无雨的时候随风微颤着,花型像一个斗篷,无羞地讨要着阳光的抚慰。当春雨来临的时候,它们还是痴痴地站着,像是一把倒着打的雨伞。我道喜欢它的这种坚持,无畏而义气的风格,认定了美丽的姿态,这真是阳光的心态。
  
                                         野蘑菇和芦苇

  
  经过一段时间雨水的滴灌,蘑菇的胚芽已经有了雏形,它们喜欢在雨中不停地往上长,我还记得有一块地是它们专属领地,是一个叫做奎屯的地方,只有两户哈萨克牧民,是历史悠久的放牧点,是天山上的溶水常年冲刷而形成的河床。


        据说解放前这里叫奎屯,蒙古语是寒冷的意思,如今一座美丽的新城就建在它的东南方二十公里左右的地方,沿用了奎屯这样一个古老的名称。现在兴修水利,山上的溶水被圈养在一起,形成了泉水沟水库。
  
  一座集旅游和灌溉于一体的水库,它可是我骑行的好去处,隔三差五的我要去那里钓鱼。有了水库,准格尔盆地的大片农田就有了水的滋养。在我们新疆,南有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有通古特沙漠,同时离海很远,季风不会来,雨水是不多的。


        水是农业的命脉,水库里的水被合理地分配到下游的几个农牧团场,水走的又是防渗渠,不再经过古河床了,所以唯一光顾的就是雨水,这点雨水的补给,不足以维持古河床的生态,平时是寸草不生的,但河床上被腐朽的芦苇根覆盖着,有一米厚,是天然的有机肥,喜欢养花的人经常来取花土。
  
  下雨时,蘑菇菌蓬勃发展,呈现出短暂的繁荣景象。每到下过雨后,满河床的蘑菇白净地钻出地面,个个调皮地像打了把小雨伞。野蘑菇的伞盖很小,有时不易看到,要小心翼翼地蹲下来观察,它们的颜色多呈现出浅灰色,由于刚下过雨,表面会有鲜亮的小水珠,一个小生命如此的娇嫩起来,免不了让人心生爱恋。野蘑菇的大部分埋在土里,顺着伞盖往下挖,一根根白色的主干显露出来。我发现这是一个高产野蘑菇的地方,一个小时可以挖一尿素袋。
  
  虽然没有人管理,但野蘑菇生长迅速,是无毒无污染的天然美味。每到下过雨后,来自城市里的人们前来采摘野蘑菇,其中有很多是猎奇来的。
  
  我一开始很奇怪,为什么雨后这里只生长野蘑菇,芦苇的生命力不也是很强的吗?干嘛不生长呢?在仔细观察之后我终于明白了,是蘑菇菌的强势生长阻止了芦苇繁衍。望着腐朽的芦苇根,我想芦苇们在很久以前,这里水量丰沛,是一片广阔的水域,芦苇茂密地生长着,一阵微风吹来,芦芦苇相互厮磨,低声细语,谈古论今。


       不远处,一对野鸭子在芦苇荡里游来游去,它们在享受芦苇荡的风光。它们穿梭在密织的青纱帐里,忘记了时间的存在。它们趟出纵横交错的水道,水道连着水道,水道连着它们秘密的爱巢。
  
  淅沥沥的雨滴在湖面上跳跃着,它们是多么的自在。雨滴荡起无数的涟漪,往复周旋像要歌唱的样子。几声鸭子的鸣叫盖过雨的丝丝密语,又一对野鸭来到湖面的中央,它们的感情已经很好了,可以公布于众了,互相投递着关爱的眼神,高兴时用翅膀拍打着水面,水也跟着欢呼跳跃,哗哗的响声盖过了绵绵的春雨声。
  
                                                   春雨飘悠悠
  
                                                   芦苇荡悠悠
  
                                                   水波千重重
  
                                                   涟漪情依依










[ 本帖最后由 红秋叶 于 2013-5-15 21:37 编辑 ]
2#
发表于 2013-5-11 18:53 | 只看该作者
风景秀美,令人神往!
3#
 楼主| 发表于 2013-5-11 18:59 | 只看该作者
秋叶问老师好,愿多交流。
4#
发表于 2013-5-11 20:25 | 只看该作者
文笔凝注,无论是描写还是感悟,都有个性色彩。
怯怯的建议,系列文章可以写,但不必过多集中于同类意象。你的很多文章,单独成章,发散一点,效果会更好,以后结集成册再串起来,也是一样的。
另,请注意标题与文章内容的衔接自然。太刻意,会失去自然之美。
5#
发表于 2013-5-11 20:25 | 只看该作者
雨幽幽,伞悠悠,蘑菇清秀。蘑菇和芦苇竟不能同生,令人感佩。
6#
 楼主| 发表于 2013-5-11 21:0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剑鸿 的帖子

感谢老师的点评和指正,以上两点切中要害,老师工作很忙,抽出时间给我批改作业,从心里感激!
相信在老师以及各位老师的帮助下,会不断进步的。

问好老师!
7#
 楼主| 发表于 2013-5-11 21:1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木门长子 的帖子

感谢老师的点评,这个地方的野蘑菇很多,相距五百米的地方有芦苇,很茂盛。
可是有蘑菇的地方不见芦苇,很奇怪的。
问好老师!
8#
发表于 2013-5-11 21:20 | 只看该作者
亭亭清新,仿佛妙龄。
同意剑鸿的意见。此类文章可以专其一处,发其一端,尽情挥洒于情、境、韵、味,则定然可观。
9#
发表于 2013-5-12 08:25 | 只看该作者
文笔情愫饱满,抒发的韵致浓郁,作者的功底由此可见一斑。欣赏并问好。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5-12 13:0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 李兴文 的帖子

老师们的建议秋叶一定采纳,多谢!问好!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5-12 13:09 | 只看该作者
秋叶问好老师,初学写作,向老师们多学习呀!
12#
发表于 2013-5-12 15:55 | 只看该作者
能够把《春夜听雨》写成系列文章,功夫了得!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5-15 12:1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9# 敬一兵 的帖子

秋叶问好老师,初学写作,向老师们多学习呀! :handshake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5-15 12:4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2# 高迎春 的帖子

谢谢老师的褒奖,秋叶向老师们学习写作,
15#
发表于 2013-5-15 14:55 | 只看该作者
细致地观察和细腻地描写,意境较好。抒情的气氛浓厚。窃以为,您还是要注意一下,整篇文章的基调,个别地方有点不协调。此外,您要回头看看,文字的输入有时候容易出错。拜读,问好!

大多时信马由地快速向天山奔去
大街小巷打伞的人伞多了。再斟酌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17:42 , Processed in 0.054218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