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4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闲谈“饱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5-12 22: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古代以至民国乃至新中国之初的那几十年的时间,是否能够吃饱裹腹,实在是关乎幸福的一大事。然而吃的越饱,就一定越美好么?我看不尽然!

    从身体健康上说,吃的饱不见得好,关键是吃的好有质量,还要符合时宜!中医养生就讲究三餐各有度,要做到皇帝的早餐,大臣的午餐,乞丐的晚餐,也就是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这与人的一天的新陈代谢旺盛兴衰还有气血运行的规律是相符的。

    甚至在古代,人们是不吃晚餐的,而且这还关乎一个人的德行。晚上吃饭会被认为举止放荡,不自制。即便是中午饭的饱也要是七分饱。过饱会伤胃,扰乱消化,引发肥胖,积累毒素,影响全身代谢,不利身体健康。看来饱不见得好!

    还有在为人做事上,正如俗语所说,大多闲事多是吃饱了撑得所致。这不无几分道理,人们贪食过饱,一是身体之中血液消化积食,于是精神便宜慵懒倦怠,身体和大脑也不灵光,人没精神办事也少了效率。二者,既已吃饱,便心意满满,无所事事,更无意志可言。相反,七分饱略带饿意,不会拖累肠胃,更有利于代谢运行,而且还可以保持头脑清明。正是忧患安逸之别啊!

   《围炉夜话》里面便讲的也是这般道理:饱暖人所共羡,然使享一生饱暖,而气昏志惰,岂足有为饥寒人所不甘。然必带几分饥寒,则神紧骨坚,乃能任事。   
    此语大抵劝解有志之士要在保暖中留的有那几分的饥寒。


    如是看来,人们常言知足常乐,却绝非知止常乐。饱暖之于饥寒有别,实在不仅仅是胃肠的感受,更在在乎心志的饱暖饥寒。然则,无论肠胃与心志皆要懂得知足,知足并非胃饱或志满,大抵知足便是带了三分饥寒的饱暖,这于胃于心皆是有益的。   尤其对人的心志为事,知足而不止,便可常有进益!
   
    往往饥饿会激发人们的潜力和进取的精神,饥饿时人们往往会更加关注内心世界。大概是为了这个缘故,人们在做重要事之前,为表重视和正式,往往要沐浴斋戒,以求内心澄明。故此,要在保暖中留的有那几分的饥寒。

    不仅如此,饥饱之别在最讲究气息的声乐、吹奏器乐的行当里,也是十分重要。正所谓饱吹饿唱。因为胃的空饱关乎膈肌的起落紧松,从而影响了气息的应用和变化。

    空腹时,膈肌,最是灵活,有利于供给声带变换气息强弱,引领嗓音高低起伏,所以最合用声乐歌唱了。但空腹却不利于底气上行至口腔,便使吹奏乐器的口风没了后劲,乐音也没了质感。相反,饱腹也可以使气息充盈灌满。当然,也不能过饿过饱,因为气息如同水流,过饿会使气息中亏,过饱就使气息间隔都不能通畅。所以饱与饿都要适当才行。那么,要几分饱几分饥,恐怕有时人人各异的了。

    如此看来这饥饱之别,实在值得玩味!




[ 本帖最后由 梅青 于 2013-5-13 07:59 编辑 ]
2#
发表于 2013-5-12 23:13 | 只看该作者
文章观点值得玩味,能从饥饱中感悟出人生的哲思,的确不易,引用《围炉夜话》是很好,还需深入阐释其观点,再引申,会更好。个见。
3#
 楼主| 发表于 2013-5-13 08:0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太和五中张奇 的帖子

多谢版主的指点,我又做了些思考和补充,修改如上,请赐教!问好并致敬!
4#
发表于 2013-6-1 14:39 | 只看该作者
感悟人生,可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3 22:33 , Processed in 0.04818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