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17|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格物札记】之 衣:飘动的诗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5-20 21: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衣:飘动的诗句
  进入二十世纪之后,许多艺术家开始从传统的和程序化的套子里走出来,他们不再满足于用传袭上千年的工具与材料创造艺术,更多的,他们开始将艺术和大地结合起来,这中间的一个典范例子是包裹艺术或着叫大地艺术。年轻的艺术家会用布料或塑料等东西将一座山或中国蜿蜒无止的长城包装起来,让它成为某一种思想或艺术理念的载体。这种工作一般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而后,在风声之中,在阳光之下,那段被包裹着的山或重要的建筑会发出巨大的声响,同时它们也会因为风而颤粟,仿佛是一具穿上了服装的巨大的人体。
  这种给大地穿上衣服的行为就来自于人类对自身的包装史,来自于人类的服饰文化,它所具有的理念性和在运动中展示美和艺术的特点同样也是服饰文化的特点。如果概括和简洁的说,它们都是对物质世界的抽象创造,而后,这种创造又会因为运动而得到更大的展现。对于大地艺术来说,它的运动来自于风的吹动,而对于服饰文化来说,那种运动则来自于行走。服装设计师们之所以要使用模特和T型台的主要原因也同样如此,模特们之所以走那种夸张性的步伐也是如此:她们需要用较大的动作来展示服装的每一个细节。
  似乎是在八十年代吧,一本由黄永玉先生题签的关于苗族服饰的书中则用大量例子谈到过服饰的抽象问题。清朝中后期,苗民在贵州一带的起义失败之后,他们曾翻山越岭地四处逃亡,其中一支在背后不断的喊杀声和箭矢中逃到了云南。安定下来的苗民依然恐怖于刚刚消失不久的清兵的弓箭与杀声,同时,他们也万分怀念失去的田园与山川,于是,这一支苗民在服装上记下了历史和过去,他们在肩处增加了小小的箭矢图案,在胸前或后背则加上了线绣的方框,它代表了失去的大片水田。应该说这是对服饰所具有的抽象与象征意义的极好证明之一。同样,当孙中山先生设计并穿上了曾在二十世纪活跃了数十年的中山装时,他心中所忆所想以及所重视的应该不仅仅是包在身上的一套布料,他同样看重的是中山装所代表的某种信念和理想,在这个角度上说,我们披或穿在身上的那层物质外壳其实是一部历史,它的一针一线,它的一个小小的样式或一种微妙的点缀都在暗示和诉说着我们未曾意识到的事件。当我们行走时,我们是在展示着过去的一切,或者是在展示自己的灵魂。服饰的运动中的抽象美,实质正是运动着的事件和运动着的哲学、宗教和个体。
  这也许正是使服饰越来越成为时尚的内在原因之一,因为它展示的是和宗教一样深厚的文化和象历史一样长久永恒的人生与社会。
  我曾长期作过调查的云南石林一带居住的彝人也同样如此。按照他们的传说,彝家撒尼人的文字来自于一个名叫鲁突支那尔的猎人,他在鹰的翅膀上创造并书写了第一批文字,那是他个人的血泪史,这被认为是撒尼人历史中的第一次;但这个传说是错误的,其实在鲁突支那尔以前,他的祖先们早就写下了历史,也早就有了文字。不象鲁突支那尔用鹰羽为笔,也不象他用鹰翅作纸和鹰血作墨,他的先祖们不使用这样的工具,他们用针为笔,用线为墨,用各种粗糙的纤维和布匹作纸。他们写下的文字没有被鹰带走,而是穿在自己的身上——在今天,我们从走过自己面前的撒尼妇女或男子身上仍然可以看到和读到那些先祖记载下来的一切:他们热爱的花草,他们放牧的羊群,他们使用过的牛车以及他们供奉的神灵。
  象天空中轻轻飘起的羽毛一样,这些话语和这些历史充满了我们头顶上空明亮的天宇。
  
2#
发表于 2013-5-20 21:15 | 只看该作者
恭喜盖老师,你会排版了
3#
 楼主| 发表于 2013-5-20 21:2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一水 于 2013-5-20 21:15 发表
恭喜盖老师,你会排版了

嘿嘿--这过程中,体会到了滴水石穿的艰辛。
4#
发表于 2013-5-20 22:49 | 只看该作者
恭喜盖老师的同时,也恭喜坐沙发的老师,以后你可以点指成金了。
5#
发表于 2013-5-21 12:20 | 只看该作者
哲学之思,抽象之美。
6#
发表于 2013-5-21 16:09 | 只看该作者
飘动的不仅仅是诗句,更多的是一种大爱,一份牵挂。
7#
发表于 2013-5-21 19:26 | 只看该作者
说起衣服,就想起藏族人家的女子花重金打造一身行头,一些明星花巨资斗艳,说到底,衣服不仅是遮丑和装饰的需要,还是炫富的需要。从流行趋势来看,保守-开放-保守-开放,总离不开这个循环。
8#
发表于 2013-5-21 20:13 | 只看该作者
名字起得好好,形象美感。
9#
发表于 2013-5-22 13:52 | 只看该作者
确有诗意,地域之美。石林物质文化系列,可能还会出现阿诗玛?
10#
发表于 2013-5-23 12:14 | 只看该作者
这文题,实在别出心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1 07:04 , Processed in 0.05079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