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00|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传承古韵之声,创建诗词之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5-24 15: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沧桑何处问真情,古韵之声润细阳!在江淮大地上,勤劳、智慧的太和人民正在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在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创造着农耕文化,历史文化和诗词文化。太和五中、原墙中心校为响应县委、县政府创建“中华诗词之乡”的号召,为迎接创建验收工作,结合县教育局关于创建“中华诗词之乡”的工作方案,以新课改为契机,根据新课标要求大力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积极开展诗教活动,努力打造具有浓郁诗词气息的“书香校园”而迅速开展了全面的古诗词教育活动工作,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一、瞄准“一个目标”,打造诗词文化校园。
  
  首先,太和五中、原墙中心校根据迎接“诗词之乡”检查验收工作的通知,认真贯彻了县教育局2012年2月22日召开的教育系统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动员大会上的精神,于3月29日在太和五中多媒体教室召开了“桃李诗社成立及座谈会”,组建了教师分社、学生分社。建立了固定的活动场所,制定了诗社活动章程制度,张贴了诗社领导班子名单。教师分社有骨干社员59人,学生分社有骨干社员300余人。因为创建“中华诗词之乡”是一项系统工程,我校召开了两次创建工作专题会。明确了创建工作由太和五中、原墙中心校办公室、五中政教处、团委具体实施,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经过精心组织、认真落实、周密部署,形成合力,确保创建工作开展的有条不紊。
  
  其次,为丰富诗社活动内容,我校部分骨干社员参与县“友声”诗社组织的培训,在会上作了经验介绍。2012年4月中旬,我校组织53名诗社社员赴山东菏泽采风,目前,诗社已收到社员交送的原创诗词近300首,并将优秀诗词结集出版。为了做好宣传保障工作,我们及时组织召开了“中华诗词之乡”创建动员会,印发了具体的创建方案,通过教学楼前“创建中华诗词之乡,传承华夏千古文明”的横幅和校门口的电子屏幕来营造诗词创建的文化氛围。
  
  第三,我校加大经费投入,确保太和县“中华诗词之乡”创建工作顺利进行。一是投入三千元成立了桃李诗社,召开了座谈会;二是投入了一万余元,组织诗社全体成员到山东菏泽牡丹园进行采风活动;三是投入四千余元进行了办公室创建和校园文化诗词建设;四是投入四千余元,开展了古诗词诵读活动;五是投入五千余元,出版了《今日五中报.诗词专刊》和校本教材《中学生必背古诗词100首》。
  
  二、明确“两个步骤”,狠抓落实建设。
  
  第一,要明确我校诗词创建工作应仅仅围绕县创建“中华诗词之乡”而努力,倾尽全力地打造校园诗教环境。
  
  一是建立健全了诗社活动室和资料室,诗社活动室不仅张贴有诗社领导组织人员名单和诗社人员花名单,还有诗社活动记录本、每次活动的图片、录像、学生诗词手抄报和诗词配画作品等;
  
  二是加大校园诗词文化建设力度,在教学楼、办公楼、公寓楼等醒目位置张贴巨幅标语,在东西文化长廊里张贴古诗词和桃李诗社会员的作品,在校园的一棵棵松树上悬挂古诗词,在草坪上设立古诗词欣赏牌……力争让每一棵树、每一块草坪都富有诗趣,甚至每一块墙壁都充满诗情画意,努力营造诗意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充满古典诗词意趣的校园文化去熏陶学生,感染学生,陶冶学生。
  
  三是桃李诗社自成立以来,除了寒暑假外,每月都有一次诗社成员的集体活动,无论是诗词格律讲座、诗词吟咏会,还是外出采风,我们已经进行了十二次活动。2013年3月19日,太和县诗词协会会长张震,秘书长李广慈一行六人,在原墙文化馆馆长牛振华的陪同下来到太和五中阶梯教室开展诗词格律知识讲座等。
  
  第二,要明确太和县创建“中华诗词之乡”目的是为了继承、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中华诗词走进校园,走进千家万户,陶冶广大人民的精神情操,努力营造和谐、平安、幸福的“书香文化校园”。
  
  三、打造“三个到位”,提升成长内涵
  
  第一,诗教研究到位。多年来,我们就已经把加强诗词教学研究,把诗词教学作为语文组教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结合我校成立的国家级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课堂”开展诗教活动,提升了对古诗词的教学效益。一是语文教师要根据各个年龄段学生的思维能力、特点以及认知规律,自主搜集素材,认真遴选诗歌,仔细编排体系,编著了自己的诗词读本;二是加强古诗词的教研活动,在每周一下午的语文教研组活动期间,学校每学期都安排有古诗词说课比赛、古诗词课堂教学优质课大赛、古诗词教学案例评选等扎实有效的古诗词教研活动。
  
  第二,古诗词培训到位。在2012年3月,为成立桃李诗社,我校特派部分语文骨干教师,参加了太和县诗词界元老尚荣光先生为太和友声诗社原墙分社的讲座。4月和5月,我校诗社成员又两次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诗词讲座。7月11日,桃李诗社的骨干会员在县委礼堂参加了“梁东、汪奇圣先生的诗词讲座”。这些诗词讲座,不仅提升了桃李诗社会员的格律诗写作技巧,而且通过他们又培训了桃李诗社的学生会员,从而提升了全校师生的格律诗创作水平。
  
  第三,师生活动到位。诗词创建工作必须以活动为载体,以热情点燃激情。我校的诗词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经典诗歌诵读比赛。2012年9月,为庆祝国庆节,我校组织了“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八(三)班选手阮敏荣获一等奖。在2013年3月份,太和县教育局举办的“国学经典诵读比赛中”我校选手李培培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在我校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中都设有“经典诗歌诵读比赛”这个节目,目前已经举行了九届校园文化艺术节。这些活动不但提升了学生读诗诵诗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读诗的水平和品味。
  
  二是学生诗配画比赛。在每届的文化艺术节期间都开展诗配画比赛,学生作品都是在自己理解诗歌意境的基础上创作的,这不仅是我校古诗词教学效果的又一反馈,更展示了诗教所取得的优异成绩。
  
  三是古诗书法比赛。书法与诗歌作为中华民族美丽的瑰宝,两者的高度交融互补达到传统优秀文化的最高境界。我校开展的以古诗词为主题的软硬笔书法赛,全面展示了我校“培养习惯,发展特长”的办学理念。比如,八(四)班学生陈凯旋,在全县第四届中小学艺术展演中荣获五中协作区古诗词书法比赛一等奖。
  
  四是以桃李诗社为载体,培养一大批古诗词爱好者。校园古诗词文化建设是创建“中华诗词之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太和县诗词界元老尚荣光为桃李诗社命名,寓意深刻,“桃李”不仅指太和五中学子桃李满天下,而且源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名句。
  
  五是活动采风。为了推动桃李诗社工作,激发诗社成员的创作灵感。2012年4月22日,诗社组织骨干社员50余人前往山东菏泽牡丹园采风。并开展了以“探究诗词创作,我手写牡丹”为主题的诗词创作大赛,9月份把部分采风的优秀作品刊载于第23期《今日五中》报,此次采风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社员的创作热情。
  
  六是举办了端午节古诗词吟咏会。2012年6月23日上午,桃李诗社在太和五中桃李园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端午节古诗词吟咏会”。诗社顾问桑祥海、岳朝典,社长王涛等诗社会员吟咏了自己的作品,并现场赋诗。诗社学生骨干会员也声情并茂地吟咏了自己的作品,他们纷纷用自己的心声、通过赋诗来纪念屈原。
  
  诗社活动形式多样,精彩纷呈。通过多种形式的诗社活动,大家的古诗词创作水平得到了提升,创作热情高涨。
  
  四、狠抓“四个结合”,争创太和“诗词之乡”
  
  一是将创建“诗词之乡”与喜迎十八大主题相结合,让古诗词与学校教育相得益彰。桃李诗社围绕“喜迎十八大,争创诗词之乡”主题,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古诗词朗诵会等活动,整个校园文化氛围能够与时俱进,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弘扬一种社会正能量。
  
  二是将创建活动与弘扬传统文化相结合,让古诗词走进广大师生心间。桃李诗社为做好迎检工作,组织学会会员到外地采风,现场进行诗词创作并书写,遴选优秀作品出版结集等活动,充分展示了我校为创建“中华诗词之乡”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三是将创建活动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让诗联走进校园。我校积极打造诗教特色品牌,开展“诗词每日一诵”活动,在校园草坪、文化长廊等处张贴古诗词作品,使师生在浓厚的文化校园氛围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组织全校师生集中做诗词韵律操,让师生在做韵律操的同时,集体朗诵古诗词,做到了寓教于乐。
  
  四是将创建活动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让古诗词走进农村,走进大街小巷。桃李诗社经常与原墙文化馆、太和“友声”诗社保持密切的交流合作,取长补短,互相学习。用古诗词来讴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创新无止境,奋斗更无期。通过开展”中华诗词之乡”创建活动,我校逐渐形成了“以诗为荣,以诗为乐,以诗育人,以诗善德”的文化氛围,使全校的古诗词文化氛围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使创建工作不流于形式,使古诗词文化真正深入人心。为迎接太和县“中华诗词之乡”评估验收,我们把最美的方面展示给你们,把工作成绩汇报给你们,目的在于通过迎接评估验收,梳理工作方方面面,总结经验,肯定成绩,找出差距和不足,凝聚信心和力量,激励我们在“中华诗词之乡”创建工作中,求真务实,阔步前进,推动我校又好又快的发展,续写五中发展史上更新更美的篇章。


2013   5   24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代表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有限公司授权,其它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太和五中张奇 于 2013-5-26 06:05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12:59 | 只看该作者
创建诗词之乡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利国利民。欢迎文友发帖交流。
3#
发表于 2013-5-25 20:55 | 只看该作者
文章以具体事例阐述对古诗词的传承和推进,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传承的必要和意义,对引起人们学习和运用古诗词的兴趣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4#
 楼主| 发表于 2013-5-29 13:3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周施梅 于 2013-5-25 20:55 发表
文章以具体事例阐述对古诗词的传承和推进,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传承的必要和意义,对引起人们学习和运用古诗词的兴趣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谢谢周老师精彩点评,欢迎常来。问好
5#
发表于 2013-6-1 14:35 | 只看该作者
祝贺:传承古韵之声,创建诗词之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1 00:26 , Processed in 0.05987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