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纠正君过”的启示探讨企业管理中的决策之道
春秋时代,当了30年齐国大臣的晏婴,是位著名的政治家。《左传》中颇多晏婴的记载,比如说,晏婴经常劝齐景公要爱民,但齐景公却总是扰民。有一次,齐景公强令民工造大台,闹得齐国民不聊生,众百姓苦不堪言。正巧晏婴出使回来,目睹了这一情景,他马上进言齐景公不要造台,齐景公总算同意了。晏婴去不急于回家,而是立即赶到工地,催促民工抓紧干活,稍有懈怠,就以鞭子抽打。晏婴骂累了、打累了,这才回家。他刚离开工地,齐景公的传令官就到了,下令停止施工,民工解散,可以回家和家人团聚了。民工一听此令,齐声欢呼,好像遇到大赦一般,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晏婴这样做,是故意把“贤名”让给君王,把“恶名”留给自己。孔子对他大为欣赏,说他既纠正了君王的过失,又使百姓感受到了君王的仁义。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管理不是独裁,作为一个管理者必须明确全体的工作目标,了解团体的需要。作为领导者,虽然你有个好下属,但是也有尽量避免自己范错误,要不然对外的形象虽然保住了,对内却留下了伤疤。一个人的思想总是有局限性的,做决定特别是重大决策时,一个考虑不周就可能犯错。所以一定要集思广益,三思而后行,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一个有效的决策机制,实行民主又明智的决策。
管理者在从事企业管理之际,要尊重人权,重视个体,友善地询问和关切地聆听也相对重要。同时,作为一个领导者,你必须懂得加强人的信心,切不可动辄就打击部署的积极性,应极力避免用“你不行”“你不会”“你不知道”等字眼,而要经常对你的下属说,“你行、你一定行、你一定要、你会和你知道”等鼓励人的语言。因为,信心对一个人的成功极为重要,懂得加强部属信心的领导,既是在鼓舞他们的士气,更是在帮助你自己获取成功。
一个成功的企业背后,都有一个能人。创业伊始,这些能人能凭借个人的胆识和敏锐的洞察力,为企业的发展壮大鞠躬尽瘁,不辞劳苦。但是,随着知识结构和经营理念的更新,任何人都不可能是企业发展中的常青树。正如有一位知名企业的老总说过:20年前,我是最强的,带着大家往前冲;20年后,我站在后边运筹帷幄,看着大家往前冲。所以,作为一个管理者,你必须明白自身的优缺点,了解团体的需要,全部明白个人工作的情形,在适当的时候,做出明确果断的决定,不可受任何人情因素的蒙蔽,如此方可成功。
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讲,随时注意市场信息的变化,对自己的经营策略做出适时的调整,就更够跨越企业发展的高度。但是,很多高层管理者只是想让员工干活,却没有想到自己也要努力地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如此情况下,员工怎会拼命地工作呢?比如,管理下属时,针对同一件事情,用宽容和赞赏的方式去对待,远比埋怨和批评要有效得多。而且,管理者在评价员工时,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还要看他背后做些什么。只有全面考察,才不至于盲目做出结论,良莠不分。
作为一名管理者,如果做到了为了员工的利益而奋不顾身的地步,那么他的周围将是一个坚不可摧的团队。但是,如果员工的职责分工不明确,在工作中,有的养尊处优,整天无事可做;而另一些员工整天加班加点,忙忙碌碌,而管理者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结果很容易造成员工之间职责或者报酬的分配不公,从而瓦解团队的工作斗志。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不但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而且还要有观察市场的需要,聪明的人,只会吃一次亏,并且能够从中得到经验。只有那些眼光敏锐的人,才会从寻常的事物中发现其内在的不寻常的价值,才会在大家都没有在意或不以为然时作出独到的预见和判断,才会抓牢那一闪即逝的机遇而不至于失之交臂。
有位圣人曰:“名不正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严明的纪律,就如同一盘散沙。如果没有服从,企业将会溃不成军,更谈不上生存和竞争。因为,制度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更是衡量企业成败的一把标尺。常言道:三分制度七分执行。制度的执行力也是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只有用制度管人,才是持久的管理,才能整合优秀员工的智慧和力量,而人管人是靠不住的。
2013 6 15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