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284|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青冰上的牡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25 18: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
  
  读中学时,在校运动会上,我参加的项目是长跑。5000米跑下来,亚军。冠军是学校特招的体育生,我不是。班上许多观战的同学拥抱着我,欢呼雀跃。我比他们淡定。没有意外。山里的孩子,怎么可以不能跑?
  
  中学的运动会,相对于国际赛事,是小孩子过家家的游戏。但体育竞技的背后,却隐藏着一朵小小的浪花。这朵浪花,在国足以1:5输给泰国“游击队员”的时候,有网友一针见血:巨大的经济利益,使国足队员,个个来自于养尊处优。怎么不从农村找一些娃娃兵,从小培养?还有一个问题是:农村的娃娃,在如今的体育竞技体制下,会不会蜕化?会不会失去奔跑的能力?
  
  我喜欢运动。但城市让我淑女,安上了优雅的躯壳。在驴友论坛上,一遍一遍地翻看驴友们从川藏线上发回来的骑行照片。感伤如水。叶公好龙的时候,有没有忧伤我不知道。但我重复他的时候,内心的感伤,如故乡的雏菊一样,漫野绽放。我躲在传统的“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里,亦步亦趋。
  
  柳藏说余纯顺是最让他感动而且敬佩的旅行家。连余纯顺的情人尚昌平他都去了解过。余纯顺,对我来讲,他就是一个影像符号,像他留下的许多摄影照片一样绝美壮观。余纯顺遇难的时候,我正是年少青春,一腔热血。而十几年之后,如果柳藏不提,我早已将之遗忘。
  
  余纯顺最后的遇难地点是罗布泊,无人征服的死亡深渊。在他之前,已经有一个科考队员彭加木在此遇难。一个自称是他朋友的人说:“余纯顺十分看重名声、很想出人头地了。想体面地生活,因为自卑,他想通过非常的举动,非凡意志力来证明他作为男子汉的存在价值。走罗布泊也是追逐名声的结果。”
  
  他还说:“余纯顺似乎有一种天生的征服欲望,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走遍西藏的人,非常了不起。他常爱说征服什么什么。有人登上珠峰,就说征服珠峰,其实不妥当,你不过走一走而已,珠峰不是照样昂首挺胸吗?”
  
  说这些话的人,不是完全没有依据。余纯顺为什么要去罗布泊,他在临行前,壮观的送行场面,又是为什么?
  
  我这样说,肯定会打击柳藏。然而,我没有一丝一毫贬低余纯顺的意思,他是一个伟大的旅行家,对这点,我想,任何人都无异议。
  
  失去与获得,值得不值得,只有余纯顺自己有权利定论,旁人无权指手画脚。
  
  余纯顺的逝去,有落霞如血的壮观。可是,在余纯顺的背影里,有许多不知名的自然之子,以赤子之心,行走于大地。
  
  周日下午,我去医院看望了一位驴友队的朋友。在此地的驴友中,他大名鼎鼎,是其中一个车队队长,经常带队外出。一次出行时,为了一位队友的安全,伤了自己。断了四根肋骨。右肩胛手术后在里面以钢板将碎骨固定。一年以后,再次手术拆除钢板。落日余晖时,我们靠在医院十楼的走廊临窗处闲聊。
  
  他说:本来暑假准备带队走西藏,但如今走不成了。
  
  我说:一年之内你别想开车出去了。
  
  旁边的哥们儿说:老大,以后你就别开车了,我们开车带着你,你只管给我们指路。
  
  他说:那怎么行,出院了就要试着开车,慢慢开。半年之内,争取能和大家一起出行。
  
  哥们儿点头说好。大家心里清楚,他的美好愿望,大概只能是愿望,在下一年二次手术成功之前,要想恢复如常,几乎不可能。
  
  去年看过一部电影《转山》。其间有个骑行者,不是影片的主角,我却在遗忘主角之后,还清晰的记得他。他曾摔下山崖,医生断言:此生再不能骑行,而一年之后,他又骑行在青藏线上。
  
  那是他生命的意义。
  
  整个周日的下午,我们一直在乐。发自内心的乐。一串一串的笑,从医院的十楼飘向窗外。队长的笑话一个接一个。和他没受伤以前一样的幽默。
  
  2、
  
  李敬泽的书,《反游记》是我购买的唯一一本。但不是第一次读他的文字。此前,在黄河文学和其他杂志上读过,印象不深。不能怪他的文字,怪我阅读的肤浅与浮躁。对他的名字,还是很熟悉。
  
  书名很新颖。游记就是游记,何谓反游记?李敬泽如此解释:“我一向认为写游记在这个时代是一件无聊而可疑的事……人生如逆旅,此身原是客,既是客,就该客气、有礼,游记是不客气的问题,正如照相机是不客气的机器,他们都不信这山河这人世自有不可侵犯的隐私,它们自负地把逢场作戏当成了隐私……”两个省略号的所在,都是值得阅读的词句与篇章。他的这篇序和通本书,都字如珠玑。和许多六十年代的作家一样,有着时代不可剥离的明显印记:负大任于斯的诗意的忧伤。
  
  《反游记》也是游记。只是,与许多的游记不同,李敬泽写得质朴。看不到富丽堂皇的修辞,没有指南式的描述,无大段内心独白。基本是素描,截取一些断面,地理特征的断面,人文历史的断面,人物的断面。有铅笔线条密度之下的深浅阴影,凹凸分明。所有的凹凸与嶙峋,都在海底。文字的表面,风平浪静。而如果我说,没有油画的浓艳,那也是错误的,他的颜色词,都在深处,暗处,在心灵沉静下来,穿过物质,走进精神的诺亚方舟,方能抵达的地方静艳如晚阳。
  
  黄河,是李敬泽笔下的主流。真实的行走,真实的见闻,真实的写作,呈就真实的山河态度、人世真迹。
  
  他说他要从最厚的土开始,甘肃兰州的西津平成为这次行走于书写的起点。然后至宁夏、陕西、山西。
  
  其他省份我知之甚少,他们只是地图上颜色鲜艳的块与线,没有生命,没有物质。河流遥远,山脉空荒。但宁夏我生活已近八年。西海固,在我心里,也只是三个字,一个词连起来的三个地名缩写。西吉、海原、固原。实际上,它远不止这三个,而是包括彭阳、同心在内的七个宁夏地区贫困县的总称呼。这里年平均气温3~8℃,极端最高气温39.3℃,极端最低气温-30℃,1972年,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在这片土地上,平原稀少,遍布沟、壑、塬、峁、梁、壕、川。我从来不知道在那方贫瘠的土地上,历史遗留的坐标,如此嶙峋而沧桑,它们,也曾经是国之重地,唐代诗人摩诘咏:“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的“萧关”,便是此地。这里,曾经历深重的苦难,血泪斑斑。但就是这些寸草难生,连水这个最起码的生存需求都奢侈的地方,在时间长河的洪流冲刷里,即便在1920年曾遭受灭顶之灾,又无外援,人们在废墟上,重建家园,繁衍子孙。西海固和根植于这片土地上从未放弃它的人们,虚弱如一线,却又坚韧如流水。在李敬泽的书中,我为自己曾经的认知羞愧。虽然,我们同为这片土地上的过客。谁又不是过客呢?
  
  李敬泽的行走,抛弃了视野的宏大,而注目一些角落。当然,他所注目的角落,即便是废墟,也开着明黄或胭红的花。
  
  历史在他的笔下,是雕工深厚的版画,纹理真实而清晰,纵横的沟壑,条条道道无言地讲述着曾经的秘密。并且,他在让历史与现实对话。这种对话,是深刻的,也是荒芜的。历史终归是历史,已经成为过去,而现在不断继续,每时每刻,都有“新”的发生。一如生命本源,此一刻、前一刻与下一刻,都不是完全的一致。有些改变,我们无法感知,它们快如光年,又慢如浮尘在浩大时空的飘移。
  
  李敬泽试图掀开了历史,坦白现在,然后找到历史与现在于这些土地上相互联系的纽带。同时他也承认:他的书写只是冰山一角。对于一个民族的历史,以及我们生存的土地,任何的书写,都渺如轻尘。他不认为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而是大红锦缎上的刺绣,色彩缤纷。可是你永远也不知道,绝美的背后,哪一个段锦匹曾经历过疼痛,你也不知道,锦缎上哪一朵的美丽,是血染就。
  
  人性,是写作者无法回避的一个话题。尊重人性,但不迁就。温暖与残忍,美好与丑陋,相携相生。会剪纸的郭老太,村里人不让外人去看她,连李敬泽去看她,也是在朋友的引领下,偷偷摸摸。村里人对外面的人说:郭老太死了,不在世上了-------郭老太死了,村里其他人的剪纸才能卖得出去。《梦一场及红花遍地》苍凉与浓艳,很有张爱玲的情调。合卷时,我在想郭老太红红火火繁花满树的剪纸与她沟壑纵横的脸上遥远而飘渺的笑容;还有李敬泽对张爱玲的态度。

        

[ 本帖最后由 冷晰子 于 2013-6-26 08:15 编辑 ]
2#
发表于 2013-6-25 19:13 | 只看该作者
一路走一路看,同样情景不同感受。李敬泽,从辈份来说,我该叫他一声大叔。
3#
发表于 2013-6-25 19:42 | 只看该作者

人活在世上,谁不图名利?如果你读过余纯顺的书,那些来自大地深处的、人类之子与自然的对话,你就会明白,名利的断言是多么的可笑。余纯顺的胸怀,比罗布泊还要博大。他那位“朋友”和我们一样,终将成腐肉朽土,而余纯顺永远不灭。




顺便说一下,余纯顺死后,出现了许多借他出名谋利的人,就象秃鹫一样,撕抢余纯顺的遗产,他的父亲也在内。


[ 本帖最后由 柳藏 于 2013-6-25 19:57 编辑 ]
4#
发表于 2013-6-26 09:38 | 只看该作者
读晰子的文字就像欣赏一幅写意的国画,淡雅、空灵、韵味悠长,值得用心品味。同样是行走的话题,如果我写,除了镜头似的攫取风光的表面,自语似的唠叨途中见闻,就不会想到还可以拓展到行者的人生观和与行走有关的个性阅读。仿造二拐的名言:“对这篇文字,我也是一种朝圣的心情”。
5#
发表于 2013-6-26 11:25 | 只看该作者
生动准确的线条,精妙地把握住感人的瞬间动态。我忽然记起工作后参加的唯一一次运动会,拿了马拉松第6名,标枪第3名。这些年,被一些琐事病痛消沉了活力,宅得相当可怜,所谓得失,生物的,精神的。不足挂齿。说到底,生命在于运动,而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赞美走在路上的人,艳羡他们生命中遇到的雪山跟河流,废墟跟沙滩,朝露跟黄昏。行走的终极目的,是一个有关自我认知,自我觉醒,自我溢出与自我完善的旅程,换言之,亦是一种修行。我的感动此文也许就几个字,亲爱的晰子——希望能与你在旅途中相遇。
6#
发表于 2013-6-26 11:42 | 只看该作者
马拉松第6,标枪第三,哦考,真是刚刚滴,看来要抢的不止是IQ卡了
7#
发表于 2013-6-26 12:3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柳藏 于 2013-6-26 11:42 发表
马拉松第6,标枪第三,哦考,真是刚刚滴,看来要抢的不止是IQ卡了


我没说跟神马样的人一起马拉松,要都是老弱病残地,第6也没啥值得得瑟地,你抢啥~~~~~:)))
8#
发表于 2013-6-26 12:4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柳藏 于 2013-6-26 11:42 发表
马拉松第6,标枪第三,哦考,真是刚刚滴,看来要抢的不止是IQ卡了


对了,那年代的奖品是一个不锈钢的大勺子和一个瓷盆儿,我这人特别怀旧,到现在还用着呢,那勺子专门用来盛麻婆豆腐,那盆专门用来盛麻辣香锅:)
9#
 楼主| 发表于 2013-6-26 12:5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李明 于 2013-6-25 19:09 发表
文字张力惊人。从西海固看,应该火星上能住人。人心有个洞,非得上帝填满不可,这就是人性。
有些洞,上帝也无能为力。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6-26 12:5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时光安然 于 2013-6-25 19:13 发表
一路走一路看,同样情景不同感受。李敬泽,从辈份来说,我该叫他一声大叔。
那我跟着叫。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6-26 12:5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陀螺 于 2013-6-26 09:38 发表
读晰子的文字就像欣赏一幅写意的国画,淡雅、空灵、韵味悠长,值得用心品味。同样是行走的话题,如果我写,除了镜头似的攫取风光的表面,自语似的唠叨途中见闻,就不会想到还可以拓展到行者的人生观和与行走有关的个 ...

大家,就是我们的老师不是?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6-26 12:5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柳藏 于 2013-6-25 19:42 发表

人活在世上,谁不图名利?如果你读过余纯顺的书,那些来自大地深处的、人类之子与自然的对话,你就会明白,名利的断言是多么的可笑。余纯顺的胸怀,比罗布泊还要博大。他那位“朋友”和我们一样,终将成腐肉朽土 ...

边写的时候我就边偷着乐。
----柳藏说不定会跳起脚来大发雷霆。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6-26 12:5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一水 于 2013-6-26 11:25 发表
生动准确的线条,精妙地把握住感人的瞬间动态。我忽然记起工作后参加的唯一一次运动会,拿了马拉松第6名,标枪第3名。这些年,被一些琐事病痛消沉了活力,宅得相当可怜,所谓得失,生物的,精神的。不足挂齿。说到底 ...

我们已经相遇了,不是吗?
文字也是旅途。对不对?
不过,如果在另一个场景下偶然相遇,那必又是另一番惊喜莫名。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6-26 12:5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一水 于 2013-6-26 11:25 发表
生动准确的线条,精妙地把握住感人的瞬间动态。我忽然记起工作后参加的唯一一次运动会,拿了马拉松第6名,标枪第3名。这些年,被一些琐事病痛消沉了活力,宅得相当可怜,所谓得失,生物的,精神的。不足挂齿。说到底 ...

俺又一个想不到:一水曾经是运动健将。
15#
发表于 2013-6-26 12:59 | 只看该作者
人穷尽心力,谋求的可能就是精神上的制高点。读晰子的文,总有一份默契在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1 04:06 , Processed in 0.10762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