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73|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校园风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7-13 20: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校园风景



   我们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罗丹
  
  社会发展了,天地便小了。愿上九天揽月,想下五洋捉鳖。看完了北上广的繁华和富足,又想看九寨沟的自然和清新;刚刚还在回味云南的米线,却又想去品尝新疆的羊肉串;哈尔滨的冰灯倍感富丽堂皇,海南岛的椰风使我心旷神怡。走遍了大江南北,穿越了黄河上下,还想新马泰的奇风异俗,欧美的异域风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我们却忽略了身边的美丽,忽略了生活的可爱。看看脚下,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照样有美丽的风景,照样有雅致的情调。
  
  
  
  学校最美的风景当然不是楼。
  
  先哲有言曰: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但这里不是大学,只是中学。而且,只要是学校,必然得有一些教学设施。场所是必备的,哪怕是一片杏林簇拥的高坛,几幅绛纱围成的坐席。山居堪供研修,草堂可以啸吟,精舍足以雅集,书院可育英才。夸梅纽斯之后,必须得有教室,因为有了班级,人多了。当人多到无法容纳之时,那就非得修大楼不可了。
  
  一中的最早的教学楼是现在西门边的旧楼。8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群众大办教育之时建起的。没有塔吊,没有起重机。用最原始的工具,用修平房的方法,艰辛地修建起来的。那是高台教育界的第一幢教学楼啊。搬进教学楼的仪式近于神圣。学生们高抬桌子,轻迈腿脚,生怕磕碰。坐在教室里,温暖的阳光透过明净的玻璃窗照射进来,身上暖洋洋的,心中也暖洋洋的。那时有支歌唱出了我们的心声:和暖的阳光照耀着我们,每个人脸上都笑开颜。那些尚未搬进楼的班级的同学带着艳羡甚至嫉妒的目光望着我们,我们也居高临下地望着他们。心中都憋足了劲头——学习的劲头,上进的劲头。上楼是一件多么崇高的事情。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全县人民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厚爱,也感谢学校的领导。要知道,学校领导、行政机构、教学管理机构可都还在平房中呢。平常看起来差别也不大,冬天就不一样了。楼房有暖气,干净不说,要省多少事呢?平房要生炉子,要掏炉灰,那麻烦就多多了。什么叫以教学为中心,什么叫以教师和学生为中心,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放在身边,教和学能没有劲头吗?高台一中的辉煌时代就这样到来了。
  
  成绩好,声誉就好;声誉好,教学规模就大。后来就有了逸夫教学楼。那是香港富商邵逸夫赞助的。社会发展了,经济实力增强了,楼便修得没有原来那样艰辛。竣工后的逸夫教学楼,背后杨柳依依,流水潺潺;楼前绿草如茵,鲜花盛开。五层双面,容纳了当时所有的学生、教师和行政人员。虽然还嫌一层嘈杂,阴面寒冷,但谁都能感受到教学场所的改变给自己带来的巨大变化。
  
  闲暇时,老师们站在楼前整洁的水泥地坪上欣赏着,感叹着。教学楼气势巍峨,造型独特,白色的瓷砖将其装饰得纯洁端庄。人们内心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便油然而生。还有个笑话,几个老师站在楼前欣赏着“逸夫教学楼”几个字的秀丽飘逸,龙飞凤舞。“这几个字,你说哪个写得最好?”“邵逸夫的‘邵’字写得最漂亮。”几个人哈哈一笑。笑话表面是揶揄和轻嘲,背后流露的是老师们内心的赞美和赏识。
  
  社会节奏越来越快了,社会变化越来越大了,这加速促进了教育状况的改变。以往的教学设施有教室、黑板、课桌就足够了,充其量再加上教师灵巧的双手和如簧的口舌,现在越来越不够用了。教学实验需要大量的仪器和设备,现代教育技术又需要越来越多的多媒体教学设施。高台一中不仅需要实验室、多媒体教室,还需要更多的教室、图书阅览室。于是便有了教学实验楼。
  
  实验楼坐南向北。汲取了逸夫楼将教室和办公室设置在阴面的教训,实验楼的教室和办公室主要在阳面,阴面主要是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因为这些场所人员流动大,对师生的影响也最小。
  
  刚从阴面搬入阳面的办公室是在秋学期开校。阳光明媚,温暖如春。立刻便有了留住春光的愿望。栽草的,种花的,写字的,画画的,人人都想表达自己兴奋愉快的心情,空荡荡的办公室立刻成了其乐融融的家园。教学之余,到电子备课室去,一排排干净整洁,配置先进的电脑等待着你操作:查阅资料,浏览网页,编辑文档,制作课件。视野宽广了,目光高远了,知识丰富了,方法多样了。我们赶上了一个新的时代,我们不愿落后于这个时代,这个时代就不会抛弃我们,会给予我们丰厚的馈赠。学生们自然得到了更全面的培养和教育,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高考书的书虫,开始尝试动手、操作、探究,开始获得创造的快乐,开始具备创新的能力,为明天的腾飞插上翅膀。
  
  高台一中的楼,见证着高台一中的发展,见证着改革开放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见证着共和国的飞跃和辉煌。
  
  
  
  走进一中的校园,便走进了一片树的海洋。
  
  其实,最美的风景是树创造的。山的沉稳,水的灵秀,如果没有树的生机来衬托点缀,便难以以风景论。试想,泰山黄山没有了参天的松柏,塔里木河边没有了茂密的胡杨,我们只能以荒凉名之。试想,合黎山若树木葱茏,骆驼古城如杨柳依依,多少人会蜂拥而至。天城石峡中桃花杏花梨花盛开的时节,有多少人为之欣喜流连,只剩下遍野的棉花时,人们又有多少无尽的遗憾。
  
  刚进校园,马路两边是尚未参天的柏树,静静地挺立在那里。大方而庄重,内敛而深沉。风过不摇,雪落无声,雨后益显苍翠;春早吐绿;冬尚含青,夏秋更是葱茏;朝迎旭日,夕送晚霞,昼夜平和淡定。因为尚小,树间便点缀着鲜花,花的艳丽映衬出树的苍翠,花的轻灵烘托出树的沉稳。
  
  逸夫教学楼将建未建之时,原址上的松柏早已郁郁葱葱。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但弃旧图新,心有未甘。因此,学校发动全体教职工分组包干,将其移至新建的马路两边。教师们齐心协力,热火朝天,都愿将自己的心血倾注于其中,惜乎方法不当,生生死死,在所不免,故而今日大小不一。但旺盛的生机彰显着学校的活力,给初进校园的人留下难忘的第一印象。
  
  迈步向前,便至连通逸夫楼和教学实验楼的一条马路。路两旁茂盛的国槐将你笼罩在浓密的树荫之中,
  
  树尚小时,是松槐杂植的。当它们都长大了,哪棵都不舍得砍去,便由其自由发展。阔叶树的生命力是针叶树无法比拟的,这犹如阔人的财势是穷人难以望其项背一样。如今,路旁便多的是槐树。春来犹是铁枝铜干,夏至便生机盎然。最美的时候是秋天,满枝满树的槐花含着笑,发着光,似乎把漫天的阳光都凝聚到自己的身上,整个校园便笼罩在一层粉腻腻,香馥馥之中,满身满鼻都是一种粉香。有早读的清晨,从树下走过,鼻中是幽幽的香气,脚下是柔柔的落花。若不是步履匆匆,便颇有点闲适的情调。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写道:”像花而又不是花的落蕊,早晨起来,会铺的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细微的极柔软的触觉。”描绘得逼真极了。
  
  冬天到来,树叶落尽,槐树上便高悬着串串槐实。常有农人到校园中来,爬上树干,用竹竿敲打采集。那是一味凉血解毒的中药。你在药店中常见的“槐角丸”便是由它制成的。
  
  逸夫教学楼后是一条水渠,将校园的教学区和生活区分开。渠边是两排垂柳。这些柳树由来已久,粗足合抱,高可擎天。是有水渠便有柳树,还是有校园便有柳树,那已经说不清了,但这儿的景色最好,这是大家公认的。
  
  春天刚来。一根根柳枝便布满鹅黄,风情万种,随风袅娜。待到鹅黄褪尽,细小的柳叶便吐露出生命的光泽,散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待到叶片长大,漫天的柳絮便成为校园一景。如果不是得了过敏性鼻炎,谁也不会讨厌这飘飘荡荡的柳絮给人们带来的朦胧、浪漫,“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它给人们带来无限的遐想和希望。
  
  盛夏时节,垂柳巨大的树冠和茂盛的枝叶遮住了炙人的阳光,给大地投下浓浓的阴凉。坐在渠边的长凳上,伴着清澈的渠水的吟唱,如果再有一阵清风习习,凉生双腋,暑气顿消,那是多么的惬意!即使是坐在办公室内,转眼窗外,满眼的绿色也会带给人隐隐的禅意和内心的平静。
  
  其实,校园中的树远不止这些,槐树、柳树是主体,是处皆有。也有些有特色的树,比如逸夫楼和旧教学楼之间的那两株白蜡。最美的时节是秋天,那一树金黄金黄的秋色,惊艳了多少人的眼睛。教学实验楼东北面的草坪上那几棵金柳,几棵胡杨,几棵椿树,造型之奇特,颜色之夺目,都是让人流连忘返的。
  
  高台一中的树,展示美丽的风姿,彰显旺盛的生机,凝聚着昂扬向上的精神。
  
  
  
  水渠给学校带来灵秀和清新。
  
  两条水渠穿越高台一中校园。北边一条是纳凌渠,将学校的教学区和生活区分隔开来,南边一条是站家渠,将学校的教学区和活动区分隔开来。两条水渠环抱着教学区,形成二龙戏珠之势。学校的生机和气势立刻显现出来。
  
  春末,水渠开闸放水,清粼粼的水流冲刷了一冬积攒的尘垢。不仅是渠边的垂柳得到了滋润,整个学校也便不约而同地开始了除尘祛垢的活动。学校的师生如此,连家属区的家属也是如此。不几天,学校立刻窗明几净,墙清地新,容光焕发。每天清晨,学校便有一股湿漉漉的清新。身处西北荒漠,清新湿润是怎样一种新鲜奇特的感受啊。每个毛孔都能感受到春天带来的生机与活力。
  
  整个夏天,水渠里都是清清的水流,给学校每日必做的清扫工作省了多少事啊。偶尔暴雨过后,水渠里的水便浑浊了,但水势也增大了不少,无怀山襄陵之势,却也浩浩荡荡,摧枯拉朽,几乎要漫溢出来。那一年,高考期间带领学生考试,准考证发完后,便是静静的等待学生考试。难得有如此闲暇,坐在纳凌渠边,看着清清的水流,不禁心中痒痒。脱掉鞋袜,坐在岸边的台阶上,双脚放在水中,清凉立刻布满了全身,还有一种说不出的惬意和轻松。一直等到考试快要结束,才恋恋不舍地起身去收学生的准考证。
  
  冬日,水渠里没水了,但空荡荡的水渠也有了新的用场。朔风凛冽,大雪纷飞,人来人往的校园需要的是干净整洁,不可能留着雪去品味踏雪寻梅的雅致,更何况对于未成年的学生,积雪成冰还有安全隐患。所以,每当雪后,学校便立刻发动学生清扫积雪。那么大的校园,那么多的积雪,水渠便成了积存雪的好地方。
  
  学校干净了,学生安全了,水渠也积满了凝固的水流。偶有情趣浪漫的师生,利用积雪堆成雪人。那个雪人,便露着红红的鼻子、黑黑的眼睛,怀抱一柄破旧的笤帚为我们展示一个冬天的滑稽。
  
  我不知道当初创建高台一中的郭长塽先生何以选址于此,但选择在水渠旁却深得建校之妙。古时学校曰“泮宫”,“泮宫”必然有“泮池”,“泮池”有象征义:凝聚风水,吸纳灵气。更多的是实用义:可以减灾。木建筑的时代,防火是建筑必须考虑的问题。学宫建筑聚集,建水池防火灾正当其宜。可以除尘。学宫中那么多的建筑,那么的的人,清洁是一项重要的,也是繁难的工作。有了一个水池,这项工作的难度便大大降低了。可以调节气温。炎夏长长,暑气蒸腾,学子防暑降温必不可少,一个大水池便解决了好多问题。我想起了上小学的时候,学校里也有个水池子,水泥修筑的。先是老师用水桶打水倒入水池。后来有了“先进”的手压井,便由学生每天轮流压水。每当课外活动大扫除时,学校里便是一幅热火朝天的场面。现在才知道学校中修水池,便是古时“泮池”的遗风。思维定势成了继承传统最好的方式。
  
  无法修建“泮池”,水渠便成了最好的替代品。不影响浇灌良田千顷的基本功用,又给学校带来了灵气和便利。我不禁佩服前辈独特的创造性。
  
  泮池上有桥,为学生每天必经的通道,取鱼跃龙门之意。纳凌渠上分开的双桥,站家渠上并列的三桥,都同样有实用和象征的两个意义。我赞叹,更敬服。
  
  行文至此,翻开县志,不由让人震惊。站家渠、纳凌渠均修建于明代天顺年间,距今已有六百余年。原来,我们竟然每天都伴着珍贵的文物生活着,享受着六百年前的老祖宗穿越空间给我们的馈赠。
  
  水渠带给高台一中的不仅有灵秀和清新,还有厚重和深沉。
  
  操场
  
  操场是学校生活的舞台。
  
  我不知道高台一中最早的操场是什么样,待我知道时,便有两个操场。一个小一点,在生活区,纳凌渠北面,俗称小操场;一个大一点,在教学区,旧教学楼南,俗称大操场。
  
  小操场小,最多只有四个篮球场大。但学生少,所以一般的体育活动、集会都在小操场。加上周围便是学生宿舍区、教师家属区,人员集中,活动也频繁,学校也便注重这一区域的建设:配置体育器材,进行场地建设等。操场建设得好,活动就多。不仅学校的活动在这儿举行,就是外单位的大一点的活动也借这儿举行,所以非常热闹。多在课外活动和饭后,操场上人头攒动,球飞哨响。还有此起彼伏的加油声、叫好声,煞是热闹。围观的多是学生,有时附近的居民和体育爱好者也来。运动之美,运动之乐,还有热气腾腾的生机与活力,在这儿尽情地展现,师生的生活因而丰富多彩。
  
  学校每周都要在小操场举行升国旗仪式。还记得我第一次参加时的情形。随着升旗序曲,学生老师鸦雀无声,笔直站立,毕恭毕敬。旗手和护旗队迈着正步,庄严地走向旗台。我的心猛烈地跳动起来,两眼紧紧地盯着国旗,心中赞叹着国旗的庄严和神圣,也赞叹着一中学生的素质出色和训练有素。
  
  小操场北面是大礼堂。大礼堂前宽广的平台正好成了学校的舞台。每逢有文娱活动,学生们便聚集在这儿,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能,放飞自己的心情,也给广大的师生带来欢乐和赞叹。
  
  大操场在旧教学楼前。是沙土垫成的。由一个足球场和田径跑道组成,东南面还有些单双杠联合器乒乓球台之类的体育设施,再南面就是厕所了。因为是沙土垫的,尘土大,平日活动便少在这儿举行。因为面积大,大型活动也只能在这儿举行。学校最大的活动便是运动会。五一节快到的时候,天气冷暖刚好。大操场便热闹起来,最庄严的是开幕式。最前面的四个学生平举着一面国旗,接着的是四个学生抬着一个巨大的校徽,接着是鼓号队、花束队、彩旗队,然后是按顺序排开,一个班接一个班的运动员队伍。雄壮激昂的鼓乐响起来,所有的人,包括场边的观众都立刻振奋起来,庄重起来。运动员依次走过主席台前,个个精神抖擞,活力四射,口号声声响彻云天,正步稳稳地动山摇。这才是学生,这才是青年。不要说站在主席台上接受学生瞩目示意的领导,就连场边的观众也为之感叹、陶醉。
  
  开幕式后,是分块举行的各项赛事。此时学生被压抑了许久的青春活力得到了爆发。跳高的龙腾虎跃,赛跑的兔起鹘落,场边的学生观众群情激奋,常有情不自禁者会随比赛的学生一起去跑,一起去跳,更有许多学生为参赛的同学做着各种后勤保障工作:端水倒茶的,抱衣提鞋的,搀扶加油的,这就叫团结向上,这就是团队精神。一篇篇热情洋溢的广播稿飞到了广播台,转瞬间化作振奋人心的消息,激人向上的动力。
  
  难忘的运动会,让人们焕发出热情,产生了友谊。激荡起青春活力,培养起团队精神。大操场功不可没。
  
  学生日渐增多,活动场地便变得越来越小。一个操场有四五个班级在上课,学生实在安排不开了。学校筹划在站家渠南征地建起了体育馆。
  
  建成后的体育馆,场地宽阔。一个标准的足球场外是十道的田径跑道,西边是乒乓球馆和室内篮球馆,东边是一个室外篮球场区和一个排球场区,各个场区间是草地花园。每到春末夏初,绿草成荫,鲜花盛开,一副生机勃勃的景象。先不说体育馆中的其他设施。单是那塑胶跑道、人工草坪就令人心旷神怡,走上去有微微的弹性,合乎运动场的规范标准,人的心情也格外惬意。
  
  体育馆的建成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运动热情。每天早操时分、晚饭过后,许多人都会到这儿来散步打球,就是不喜欢运动的人也会在花园草地间的小径上漫步,享受树的荫凉,草的清爽,花的幽香。望着围墙上写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工作一辈子”,口中不说,心中暗暗点头。
  
  操场是学校的舞台,表现的是青春、活力、激情和昂扬向上的精神。
  
  路
  
  路是街区的主干,是通道,也是舞台。
  
  高台一中最主要的路是从东校门进来后的T型路。东校门是学校正门,所以这条路也是最主要的路。进门后一直向西,便到了一条南北走向的,连通逸夫教学楼和教学实验楼的通道。这便是这条路的全貌。最初的这条路也是T型路,只是现在东西向的这一段因为校门移动了位置的缘故也向南移动了。到现在,原来那条旧路还在,路旁的柏树已经很高了,长得郁郁葱葱茁壮挺拔。新建的东西向的这一段路因为时间不久,路面很平整。路旁也是柏树,也很茂盛,只是有些大小不一。小的明显是后来补种的。树间是各色的花朵。南北向的这一段时间长了,使用频率最高,所以路况也差。路面本就高低不平,再加上一些破损,更显得坑坑洼洼。雨后,坑洼里便积满了雨水。但因为是学校的路,打扫的人多,打扫得也勤,因而十分干净。
  
  除过这条路,其他的都难叫路,充其量是个通道。因为走得人多,姑且将其称之为路。
  
  北校门原是学校和城区连接最近最方便的门,加上这个门开在生活区,家属学生上班上街都走这道门。原先的门在这道门稍西。进门后沿原来的大礼堂旁边,经小操场,通过纳凌渠上的桥和教学区想通。这条不算路的路曾经使用频率相当高。大部分家住城区的师生上下学都走这条路。因为不是正常的路,也便无甚景色可言。后来,为了将家属区和教学生活区隔开,两区之间竖起铁栅栏,这条路便很少有人走了。
  
  西校门是后来开的。原来只是为了减轻北校门的压力。结果开了之后,因为城区师生行走更方便,这道门进出的人也就最多。但这道门内也没有正式的路。进门后通过学生停车场,绕过旧教学楼,可以到其他地方。因为也不是正式的路,也便没有什么景色可言。只是靠着纳凌渠边,茂盛的柳树也可消除眼睛的寂寞。
  
  道路本是街区的主干,是骨骼也是血脉。古时候修建一个城市或街区,首先是确定道路,然后是建筑公共设施,最后是民用建筑。道路确定着街区的格局。而高台一中的建设似乎以建筑为主,道路不占主要位置,不论是最初成立,还是后来扩建,都是如此。道路在这儿只是随意的安排。如果仅仅从这一点来讲,这种随意甚至杂乱是没有总体规划的一种表现,是对发展前景的一种茫然,尤其是当你步履匆匆、心神不宁之时。但如果从观景而言,这种随意甚至杂乱却让人感到曲径通幽,别有洞天,“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便写的是这种情趣,“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便说的是这种心境。
  
  的确。如果要寻景,要闲适,那就别走正路。沿着水渠走,去看柳槐树后,去寻假山石畔,去啤酒花架下闲坐,沿着曲曲折折的小径区漫步,你会得到凉爽,得到清幽,得到宁静,得到请新。
  
  更何况,杂乱也昭示着一层历史,一种发展。即使是最有远见的人,也不能脱离当时当地的社会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来考虑问题、研究规划、进行建设,更何况在社会节奏飞速发展的今天。所以承载着沉重的历史沿袭,我们只能在杂乱中寻找规律,从杂乱中谋求发展,从而达到和谐,走向辉煌。
  
  高台一中的路,展示着惶惑与茫然,昭示着发展与辉煌。
  
  
  
  人是最美的风景。
  
  抛却功利之心,忘掉恩怨是非,以超脱的心态来观照身边的人,你会看到活色生香,精彩纷呈。从外表看,高矮胖瘦,美丑妍媸,就让人叹为观止。或亭亭玉立,玉树临风;或敦厚结实,小巧玲珑;或闭月羞花,秀色可餐;或个性突出,特点鲜明。从性情看,才高者,下笔千言,目空一切;名显者,仰望星空,瞩目四海;忠诚者,兢兢业业,踏实认真;灵活者,随机应变,见缝插针;高韬者,随遇而安,淡泊名利;上进者,矻矻穷年,孜孜以求;健谈者,口若悬河,谈笑风生;慎言者,藏锋不漏,沉默是金……
  
  其实,学校的特色在早晚,学校的人在早晚也就最有特色.
  
  临晨,寂寞的路灯下出现了三三两两的人,更多的是踽踽独行者。他们沉默着,匆匆迈着步子,从不同的小巷涌出,汇聚到大路,又沿大路聚集到学校。此时的学校灯火辉煌,最富有神采。灯光装饰着高高低低的房屋,一样的灿烂,一样的光明,一样的温暖,充满着希望,昭示着生机,积蓄着力量。片刻,种种声音从不同的窗口飞出,浑厚如空谷传声,高昂如江河怒涛,清脆似金声玉振,轻柔似春蚕食叶。忽而黄莺晓谷,悦耳动听;忽而众口一声,震人心魄。
  
  随着清脆的铃声响起,从各个教学楼中,从不同的门内,无数的人涌了出来。顷刻间汇成几条长龙,在操场上盘旋腾挪。口号声声,气势雄壮如虹;步履整齐,场面威武昂扬。这就是青春,这就是活力。这就是喷薄的朝气。
  
  晚饭过后,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在家中放松,在广场漫步,在酒吧休闲。老师和学生又返回学校,夜以继日,挑灯夜战,奋笔疾书,冥思苦想。学校又一次灯火明亮,灿烂辉煌。在楼道中漫步,感受着学校特有的安静。这安静中积聚着向上的勇气和不屈的倔强,这安静中寄寓着未来的希冀和成功的渴盼。
  
  说到教师的形象,那真是个“欲语还休”的话题。“躲进小楼”,那自我感觉还算良好,走进社会,便是别人不说,你自己就能感觉到孤陋寡闻。原来,就我们的身边有那么多的奇人奇事、方法技巧。但是,教师,无论是那一个层次的,无疑都是当时当地学历层次最高,知识水平最高的人,这是社会对教师的定位,也是社会对老师的要求。书本知识(也就是前人的经验和智慧)是这些人的财富,学在官府和学在私家的阶段,尤其如此。所以教师(知识分子)得到当地大多数人的尊重是自然而然,理所应当的。同时,社会还要求以此为职业的人比起一般人来更有爱心、耐心、善良、公平、公正、好学等等的特点,这就称得上品德高尚,足以为人师表了。有比较丰富的知识,有比较高尚的道德,便是教师得到人们尊重的根本原因。但是教师这个职业有自身的缺陷,需要执业者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尤其是自己的徒子徒孙都飞黄腾达之时。这既是教师这个职业的缺陷,也是对执业者品德、意志的最大考验。做到这些,一个教师足以成为伟人,甚至圣人。做不到这一点,那只能被人们鄙视。
  
  遗憾的是现代社会高速的社会节奏,日新的观念思潮动摇了许多教师的意志。结果是少数人的拜金、钻营败坏了教师队伍的形象。知识的宽泛化、公有化,更降低了原本是知识的独享着或私有者的地位。于是,社会对教师职业的尊敬程度降到了低点。不仅如此,教师职业本身给执业者带来的保守、迂腐、偏执等弊端便被人们放大。教师就成了人们心目中一个爱恨交集的对象。
  
  我们自己看,我们相互看,我们看别人,别人看我们。看出了我们的特点,看出了别人的特点。我们便能够扬长避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最终超凡入圣。就在这一路上,我们会看到多么迷人的景色、多彩的性格、异样的风情。人生也就因此丰富多彩,花团锦簇了。
  
  高蹈世外,何如持节云中,平步青云,何如脚踏实地。让我们遵照海子的教诲:从明天起,喂马,劈柴。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们便能够“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换一种心态吧,你会发觉“诗意的栖居”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gt_wxz 于 2013-7-20 09:21 编辑 ]
2#
发表于 2013-7-15 15:31 | 只看该作者
教师的风采,飞扬而不失从容的表达,将一处风景一个高台一中定位于时代的前列,这里学子勤奋,老师努力。应景应情的书写更是展示了一个蓬勃向上,阳光、亮丽的成长之所。景为静物,情为心动,正能量的文字令人振奋。

排版请使用自动排版工具:http://www.house365.com/admincb/tools/typeset.html

版面要求段间空行,段前空两格。问好新朋友。一个计酬期内文字不要擅自转发他处。
3#
发表于 2013-7-15 15:44 | 只看该作者
落笔处皆见浓浓的情。问好!
4#
发表于 2013-7-15 21:53 | 只看该作者
文字理性之中见深情,自然稳健,很有个性,欢迎新朋友。
5#
发表于 2013-7-17 22:00 | 只看该作者
我们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6#
 楼主| 发表于 2013-7-18 19:4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木门长子 的帖子

谢谢指教!
7#
发表于 2013-7-18 23:57 | 只看该作者
文辞朴实而优美,羡慕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0 16:47 , Processed in 0.06130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