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91|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我想要的生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7-27 15: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几日酷暑,懒得出去,主要也就窝在家里,大约只有早晚的时候才走出家门,在小区周围走走。
  
  我是相对随性的,很少对自己有什么要求和约束。去年体检之后,结论是好像要注意一些的,比如应该加强锻炼,戒烟禁酒之类。当时也算是听话的,可只维持了一个礼拜左右。医生的话不可不信,似乎也不可全信,原本没有什么病兆,一下子让我改变那么多,没准能把我愁成了病。
  
  七分讲、三分听,不可不信亦不可全信,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一个四十不到的人成天思考生死之类的问题活得也太累,知道这么个事就行了。比如锻炼谈不上,活动活动总是可以的;戒烟我实在没有多少信心,那就先放一放;酒对于我而言,也就是应付为主,兴趣不是很大,属于那种一喝就傻的情形,所以注意一下少喝点,难度应该不是很大。
  
  因此倒是养成了一种近乎习惯的习惯,就是没事的时候在小区里转圈,没有要求,加上手里的手机总是放一些自己喜欢的音乐和评书之类,所以转得也算轻松。
  
  窝在家里看起来不算积极,但对于惯于奔波的人来讲,能在这样的一个季节里歇夏,真是一种馈赠。前几日还在上班的途中可怜于在工地上施工的人们,当然现在他们可能还在干活,不过听说老板会让他们避开高温季,想来人性化的管理是无处不在的。就是的,最应该呵护的是生命不是利益,最值得维系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怜悯不是剥夺,同样一片天空下,所有人的付出都应该是让自己以及别人活得更好,对吧?
  
  不想涉及这些冠冕的词汇,还是先走进自己的小窝,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对付这难得的闲暇。
  
  人到中年,诸事已定,再无壮怀激烈之想,也无什么宏图远志可溯,感觉只要过好每一天也就过好了所有的日子,不谈主义,多做实事;不论他人,只问自身才是应该的。浑浑噩噩自然不对,可再来三更灯火五更鸡也不太适合,大体上日子过得闲暇而充实也就可以了。
  
  对付时间的方式主要是读一些闲书,书橱里倒是有不少。很多时候都是很早以前买的,当时买的时候应该是意气奋发的,可买回家之后多半读的很少,所以这些东西前面的部分破旧而到后面就非常洁净了,提醒着自己的羞愧所在。也细想想,读一本书,并非需要多少时间,总不至于几十年都没有时间读吧!根源还是在于自己的无端消耗。
  
  大约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言论,就是人的一生有百分之八九十的时间是在做无谓的消耗,就像手机上的功能有百分之九十都是多余的。他们用这样的言辞来让人们珍惜时间,动机是好的,说这话的人多半也是这样的,否则哪来的言辞之切呢?其实这话我不太赞同,生活原本就是柴米油盐、酸甜苦辣的,食人间烟火就得接受这五味杂陈,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就像我们做一餐饭,大约需要一到几个小时,吃一顿饭大约只要十分钟,是否经济?帐不能这么算,只有体悟,那些做饭的时间也是有些乐趣的,同样的道理,我们看似虚度的时间也绝非无乐趣可言,他们的曾经存在是我们完整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已转化为美好之回忆。
  
  朋友问我暑假有什么打算,我给自己开了一个书单,但是我特意强调,如果有更有趣的事情时我会毫不犹豫放弃的,这是我的自知之明。
  
  自己的藏书多半是国学、历史、文化之类。通俗的不多,通俗的东西并非不读,而是读过意义就不大了,不太适合留存,再说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良莠不齐的东西,我也买不起啊!翻起二十年前买的东西,居然发现那时我一个月的工资大约买不到十本书,真是不知生活的不易,搁现在是不愿意的,不太划算。那算是年轻的劲道吧!反倒现在,日子过的稍微好了一点却早已遗忘了跑跑书店。成熟往往从学会算账开始的,这话至少在我有一些印证。
  
  于是,上午选择读几本典籍。《四书五经》是一整套的,买了不下十年,看了不到十分之一,大约是《大学》和《中庸》看了一些,也不见得记住了些什么,翻来覆去还是不外乎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类的儒学精髓。看书的一个有趣现象就是你每次看过之后似有所悟,但难于表达,更很难记住,我大约属于这类,想必是愚笨所致。人言“知识”,如果分为两个阶段的话,应该是先“识”后“知”,“识”是见面之情,“知”是通透体悟。我大概只能停在第一个阶段,就是脸熟而已。正因为发展不下去,所以竟有不忍罢手之感,索性再来读读,读的时候想起了冯友兰先生编的《中国哲学史》,应该梳理了中国哲学的经脉。老先生学富五车,堪为泰斗,对经史子集信手拈来,取其纲要,融入自己观点,搁在一起读的话似乎有点感觉。
  
  巧的是,上半年在办公室,我特意放了一本《中国儒学史》,内容与哲学史重叠的较多,因为中国哲学实际上是以儒学为体的。当时读那本花的时间很长,也过了几个月了,大体脉络也还记得,再读哲学史竟有温故知新之感。
  
  上午半天在溜达与早饭之后大约只有两个小时的样子。两个小时原本不短,可读的很慢,那些古人有着太多的生僻字,读得连贯务必需要字典,先通后熟再透,不通如之奈何?比如那个提手旁加了一个美丽的“丽”,我翻了几个字典好像还是没有,在网上查才知道是怎么回事。虽说汉字大都认半边,这个也不例外,但是光猜对读音不知其意无非是自欺欺人,怎能是我所为?也没有什么功利性的任务,读多少是多少,总得稍知其意。
  
  冯先生的书应该只是一个简编,但是也还将中国思想发展的轨迹理得很清楚,无论是子学时代还是经学时代,他基本上把当时的主流思想者以及他们的思想呈现于眼前,并杂糅旁家,甚至牵引西方哲学,既有历史观亦有全球的观点,自是大师手笔。几日读过,脑海里总是翻滚出现慈祥的孔子、倔强的墨子、旷达的老庄,狡黠的公孙龙与惠施、现实的杨朱、急切的董仲舒、以及飘逸的王弼,还有带着一个锄头随时准备埋葬自己的刘伶等等。他们或入世;或出世;或积极或悲观,虽形态各异,然大都抱着一颗赤诚之心想来济世救民的。境遇好的时候开始相信孔孟,帮着皇帝老子出各种各样的主意;境遇不好的时候只能躲进竹林,看起来像个神仙实际难掩内心的悲苦。在开篇序言中,冯先生说这些先贤“或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续绝学,开万世之太平乃一切先哲著书立说之宗旨,无论派别如何,皆有此之精神弥漫”当属提炼的结果。如果说有共性的话,他们的共性就是上述的结论。这是中国文人的悲悯仁爱,这是华夏民族传承的思想精髓。
  
  冯友兰是国学大师,后来有一段文革岁月,别人因一个著名的写作班子对其怀疑。文人自古不懂政治,想法都很单纯,我想这事丝毫不影响他应有的地位。
  
  由冯友兰我还想到了另一个著名的美国人庞德,他与叶芝相知,帮助艾略特出版了《荒原》,好像也帮过乔伊斯,算是海明威的老师,在文学史上也算是开山立宗的人物。就这样一个人居然死心塌地地跟着墨索里尼,还一度被认为是叛国罪!当然最后无罪释放了,不过该得的诺贝尔奖算是跑了。
  
  冯友兰可能根本没有掺和过政治,错就错在他名气太大,就得让人家消费了。我更相信他写给女儿的那副对联:“高山流水诗千首,明月清风酒一船。”因为这两句话把他本人和他书中列举的先哲们连为一体。
  
  他的女儿也很出名,叫宗璞。
  
  这本书我还在读,我会慢慢地读,一点儿都不着急。赵普一生就读半本论语(当然不实,姑妄言之)都不急我急什么呢?
  
  再者,这几本读完,还有一套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和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尤其是那个钱穆写的书标准的古书打扮,一水的繁体字不说,还是从右向左的,拿到手里还真像那么回事。这些东西暑假是读不完的。不过没事,再过二十年又如何?
  
  前两天他们讨论了刘小枫,我还真网购了一本。这东西读得很快,因为我曾认真地读过米兰昆德拉,所以对得上。与其是思想不如说是思潮,尽管就观点而言我们重复的较多,只不过咱们小的不能再小的知识分子没有理论架构不擅言表而已。
  
  每天中午自然地休息一会儿,不定时的。人家梦想着数钱数到手抽筋,我只能奢望着睡觉睡到自然醒,所以我的床边从来就没有闹钟。下午的时间上上网,收收邮件,看看工作的安排是否与我有关,若无关那就开始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写一些小段子。大约一周写一个,既非散文又非杂文,无赖没有“实话”这类文体,有的话我写的就属于这类。有人认可,有人不认可,很自然的事情,写过了也就不再理会了。我写文字也不知出乎什么动机,反正也消遣了几年,字数不算少了,渐而成为一种习惯。一个网站免费帮我弄了一本书,我就留在家里,没事翻翻,大体也可以看到这几年的轨迹。以后孩子大了,也会和他吹吹牛,告诉他老爹虽无建树,至少也曾努力,是不是有点矫情?
  
  曾经写过一个长篇小说,现在有人在拾掇,至于能拾掇什么样由着它去吧!今年暑假原本有个构思,但是到目前为止,也就弄了个开篇,没有情节。我不善于编故事,我总是认为,如果尊重作品与尊重作品的主人公的话,那么情节的发展应该是有其自己轨迹的,强行编的话难免太假。没准这些人物自己会发展成故事,这是不是一种自然主义我说不上,但肯定不是我强行往上面粘贴的。
  
  上午读,下午写,早晚溜达,这样的日子过了有两周了,过得很快。
  
  妻子在家里找资料,问我王冕的一些情况。我说应该在《儒林外史》的第一章,于是又翻出来看了一下。王冕一生没有做过官,朱元璋请他他都不干!寄情于山水,隐匿于市井,却活得滋滋润润,并得善终。吴敬梓用其作为开篇自然是寄托了那拨文人的遐想。
  
  其实,那有何难?关键在于是否放的下,想的开,做的实!他的生活难道如我们现在的生活吗?还是要看自己选择了什么活法。
  
  午间一个陌生的电话,一阵温柔的声音把我“老师”喊得团团转,问我是否出书,我问什么情况,她说让我出点钱保底。我说姑娘啊,我要是有钱我还写什么书啊!---------说谎的感觉有点别扭,可我找不出其他推脱的办法,因为她跟我说许多人包括在一个场子混的人都是这么干的。
  
  挂了电话,我觉得那丫头嗓子不错,定神一想,不是人家嗓子不错,还是自己没有彻底放下。好在自己知道自己的斤两,也就近乎本能地拒绝了。知人者智、知己者明,不聪明不要紧,不能糊涂。就现在这样教教书能糊口,读读书能怡情;安静时独处,热闹时三五人小坐一下;每日清早目送孩子远去的身影,晚上记得回家的路,挺好!折腾了将近四十年,这应该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早晨起来头疼,怀疑是不是头脑里的“子“在打架,妻子说肯定是开空调的。我一看也对,我正对着空调,她倒是精明,知道还让我吹,把自己给解放了!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一孔 于 2013-7-27 22:08 编辑 ]
2#
发表于 2013-7-27 19:34 | 只看该作者
能安静地坐下来看几本书,这样的生活我也要。呵呵,无异于痴人说梦。
3#
发表于 2013-7-27 20:33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生活很美好滴!
4#
 楼主| 发表于 2013-7-27 21:1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李明 于 2013-7-27 18:43 发表
沙发。先坐稳再说。

谢李老师来踩!
5#
 楼主| 发表于 2013-7-27 21:2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夏冰 于 2013-7-27 19:34 发表
能安静地坐下来看几本书,这样的生活我也要。呵呵,无异于痴人说梦。

各有各的生活境遇自然也就有着不同的方式,夏冰先生肩上担子重,但依然执着着实让人敬佩并心疼!
6#
 楼主| 发表于 2013-7-27 21:2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银公子 于 2013-7-27 20:33 发表
这样的生活很美好滴!

我也觉得是这样,素无大志就爱人间烟火,问候银公子了!
7#
发表于 2013-7-27 21:34 | 只看该作者
安静时独处,热闹时三五人小坐一下;每日清早目送孩子远去的身影,晚上记得回家的路,挺好!折腾了将近四十年,这应该就是我想要的生活。---------一孔老师看似要求不高,实际在一种悠闲的状态下上午读,下午写,博览群书,佳作多多呢,羡慕得很。
我大约永远也读不了多少书,手头就是那么几本就够我翻一辈子的。从没什么远大理想,就这样闲闲地过着平淡的日子,偶尔写几个浅浅的字。
问好一孔老师!
8#
 楼主| 发表于 2013-7-27 21:4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周施梅 于 2013-7-27 21:34 发表
安静时独处,热闹时三五人小坐一下;每日清早目送孩子远去的身影,晚上记得回家的路,挺好!折腾了将近四十年,这应该就是我想要的生活。---------一孔老师看似要求不高,实际在一种悠闲的状态下上午读,下午写,博览 ...

四十不惑,大概明白点道道了,您谦虚了,问候
9#
发表于 2013-7-27 22:01 | 只看该作者
教教书能糊口,读读书能怡情;安静时独处,热闹时三五人小坐一下;每日清早目送孩子远去的身影,晚上记得回家的路,挺好!折腾了将近四十年,这应该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是教师啊,难怪洋洋洒洒写这么长,切入主题多好,凝练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7-27 22:0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张金彪 于 2013-7-27 22:01 发表
教教书能糊口,读读书能怡情;安静时独处,热闹时三五人小坐一下;每日清早目送孩子远去的身影,晚上记得回家的路,挺好!折腾了将近四十年,这应该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是教师啊,难怪洋洋洒洒写这么长,切入主题多 ...

谢谢来踩,是个教书的,书教得不好,写的也随意,原本对自己也没有什么要求,随心随性把!
11#
发表于 2013-7-28 15:52 | 只看该作者
一切随性最好,读书,写字,聊天。看起来很简单,其实没有多少人能做到,如果说一切随性了,岂不是陶公的生活。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7-28 16:4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摇曳风铃 于 2013-7-28 15:52 发表
一切随性最好,读书,写字,聊天。看起来很简单,其实没有多少人能做到,如果说一切随性了,岂不是陶公的生活。

刚好写了几句,你看是否有重合之处。
“轻风细拂几行字,闲云坐等院内花,人道中年多寂寞,五柳门前种桑麻。”
问候了
13#
发表于 2013-7-31 10:09 | 只看该作者
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就是最大的幸福!
14#
发表于 2013-7-31 10:39 | 只看该作者
曾经写过一个长篇小说,现在有人在拾掇,至于能拾掇什么样由着它去吧!今年暑假原本有个构思,但是到目前为止,也就弄了个开篇,没有情节。我不善于编故事,我总是认为,如果尊重作品与尊重作品的主人公的话,那么情节的发展应该是有其自己轨迹的,强行编的话难免太假。没准这些人物自己会发展成故事,这是不是一种自然主义我说不上,但肯定不是我强行往上面粘贴的。
  
一孔老师写过长篇是吗?是否可以在这里传授一下如何入门?觉得小说是最难写的,恐怕穷其一生也写不出来。故事、结构、语言都很难。找到感觉写出来,真是不简单的事。

我看到你文中的悠闲生活,想到一首曲
往常时为名利惹是非,如今对山水忘名利;往常时趁鸡声赴早朝,如今近晌午犹然睡。往常时秉笏立丹墀,如今把菊向东篱;往常时俯仰承权贵,如今逍遥谒故知;往常时狂痴,险犯着杖徙流罪,如今便宜,课会风花雪月。
15#
发表于 2013-7-31 11:13 | 只看该作者
很喜欢冯友兰先生的《哲学史》觉得这才是大师风范。讲东西很真诚,很亲切,真的是深入浅出,随心而发。倾心感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5-11 10:36 , Processed in 0.05838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