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98|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家乡的山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8-12 21: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苏忠伟

       在山区农村,人们习惯把两山之间的深沟叫箐。多数山箐都有流水,因村庄多是旁箐而建,山箐便是村民们的生产生活用水之源。

       家乡有四条有名可数的山箐:碾房箐、构皮箐、豹子箐、李家箐,其中大最长的就是碾房箐。

       在我们村子东边有一条发源于点苍山主峰正对面的黄草坝,从龙坝河流入漾濞江的山箐,在箐西边原有一间碾房,这条山箐就叫碾房箐。此箐从源头到入江口,长达约十五公里。在上源有两条支流,一条是鸭子箐,另一条是轿顶山箐,两箐于岩房箐交汇。由上往下依次叫:鸭子箐、岩房箐、雪道子箐、大龙潭箐、下坡箐、核桃园箐、乌梢洞箐、龙坝河,到金牛村的下龙坝河流入漾濞江。

       家乡的公路,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就已修通,经过碾房箐,有一座用八根毛粟树木杆搭建的木桥。从我童年时代起,就记得这条山箐是孩子们的劳动场所,也是村里的一个自然风景。那时还是生产队时期,村民们为解决吃肉问题,每家都要养猪,因为是严重缺粮的年代,没有粮食作饲料喂猪,只有靠放牧,平时是到地里割草煮熟了喂猪,叫猪食。放养的猪由于能吃到青草,又能享受阳光,还能吃到清水,在饲料严重缺乏的条件下,也能长得健壮。孩子们有一个每天必干的农活,就是到野外去放猪。那时在山区农村,只有五六岁的小孩子,就要承担起给家里放猪的活计。

      碾房箐是我们放猪的主要场地,这里离家近,又有大路和小路通过,最重要的是箐边潮湿,野草长得好,猪的食物丰富,容易吃得饱,将猪放到杂草丰盛又有水源的地方,猪也会乖乖地吃草,不乱跑,人就会省心省力得多。上小学后,放学后我们的活计主要是放猪。孩子们总喜欢三五成群地相约,将猪放在一起,在猪乖乖吃草时,我们就可以玩耍,也有爱读书的孩子拿着书看。

       箐边长着大量的密集的铁线草,成了草皮地,也是天然牧场,猪很爱吃这种草,即使到了冬季,别的草已经枯死,铁线草还绿着。那时人们养猪,养得好的人家,平时都有小猪和架子猪卖,用得到的钱作为生活开支,年冬杀一头胖猪,叫年猪。

       碾房箐的源头是黄草坝,前年秋天我到那里挖重楼,先后在这个林子里穿行奔走了四天,详细查看了这里的地理环境,发现有三股水源。此地山高林密,水是从岩层中流出来的。树林中则是山竹林,水清澈冰凉,水质特好,是名符其实的天然矿泉水。林中有二十多种矿物,生长着几百种野生药材,有不少具有防病作用(如贯众、玉竹与黄精)。箐沟里原先长着成林的野生铁核桃与水冬瓜树,村子下边的箐两边坡坎上,还长有芦苇与藤蔓植物,生态植被很好。

       碾房箐长年流水不断,有四条较大的农灌沟从箐里引水。在我的记忆中,即使是在最天旱的年份,箐水都未干过。上个世纪的一九七四年,天旱得队里组织社员给出苗的包谷浇水保苗,箐水仍在哗哗流淌。每到雨季,箐水一天天大起来,到农历的火把节(六月二十五日)前后,水涨到最大,因此村里人在谈当地雨水规律时说:火把节的水,七月半的鬼。箐水终年都是清澈的,就是涨水了,也是清悠的,不会变成洪水,这是发源于高山、流域植被好的益处。从流过村子的地段起,箐水一路流经密集的核桃树林,未发生过洪水、泥石流、塌方等自然灾害,是一条造福当地人的山箐。

       这条山箐是孩子们成长的摇篮与乐园,箐边草木青青,箐里流水哗哗。在炎热的夏秋季节,孩子们会用石头、土块与树枝在箐坎稍高处堵砌一道埂,汪一个深达三四尺的水溏成为洗澡溏或叫游泳池,干完一天农活后累了热了,会跑到水溏里痛痛快快地游个泳,能使疲劳顿消,村里的孩子就是在这里学会了游泳的基本技能,长大后能在涨水季节游过波涛汹涌的漾濞江。

       碾房箐水里生活着三种水产动物:螃蟹、水青鸡和鳅鱼,是我们最喜爱的美味食物。螃蟹体形只有茶杯口大,生活在水里的石缝中,当看到石头边有一堆刚出现的沙子,就是螃蟹的住穴,翻开石头或用手将洞抠开,就能捉到螃蟹,它有两个钳子一样的大手爪,人捉取时如果手被夹住,会很疼,到有了经验后,就不会被夹着了。用核桃油将螃蟹煎得金黄,吃起来又脆又香,味道好极了。水青鸡是蛙类动物,昼伏夜出捕食,捉起来有些困难,白天捉要会观察其洞穴,夜里捉则要点上火把。但孩子们有了经验后,还是能捉到。鳅鱼像田沟里的泥鳅,捕捉时要先将箐沟岔道和水排干,这两种水产都是吃味极佳的农村土特产。每到冬季箐水小的时候,孩子们都要到箐里捉鳅鱼,经过一天的辛苦劳动,或多或少会有一点收获,同时还是一种很好的锻炼。

      如今在家乡,出现一个让我欣喜的现象:随着电滋炉的普及,村民们不上山砍柴了,山上的树林长得越来越密,对保护水源十分有利,终于实现了早在一九八七年我就提出的在农村实行“以电代柴”的设想。随着山箐流域植被的改善,箐水水量将会稳定而丰沛。

       家乡的山箐,与村与人紧密地联在一起,在汇入江前,不以江河为名,连小河都称不上,但它不以无名而自卑,总是不计得失、永不停息地流淌,为的只是给人们提供水利,造福人们,这就是它的执着追求,流过高山峻岭,冲过成堆岩石,最终投入母亲——大河的怀抱。体现的是一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可贵精神,这就是《周易》所说的“天道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大江大河在雨季涨水时,都不可抗拒地变成浊浪汹涌了,唯有这山箐之水,仍然保持着自己的清白,在晴天丽日下泛着雪白的浪花,又有几条河流能达到如此境地呢?仅此一点则足矣。不以大江大河之大争高低,仅以出于高山深林而不染的独特风骨占优势,处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中间阶段,得了个知足常乐的常态。人若能做到抛弃财富、名誉、地位的困扰,便能修得清静无为而最终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将会受益终生。

                                                                                                 二0一三年八月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苏忠伟 于 2013-8-16 08:43 编辑 ]
2#
发表于 2013-8-12 22:53 | 只看该作者
文字朴实自然,娓娓而来,由记忆到现实的切换,从家乡的变化,家乡环保意识的增强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故土的情愫。
3#
发表于 2013-8-12 23:31 | 只看该作者
写家乡,写童年,写过往的生活,描写细腻,感情真挚,最后一段的议论深化了主题
4#
发表于 2013-8-13 06:56 | 只看该作者
用文字勾勒出来的自然景象,照样具有画面感,照样盈满了淳朴清新的气息,本文就是例证。喜欢这类充满了自然气息的文章。问好。
5#
 楼主| 发表于 2013-8-13 07:5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琴若雨 于 2013-8-12 22:53 发表
文字朴实自然,娓娓而来,由记忆到现实的切换,从家乡的变化,家乡环保意识的增强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故土的情愫。

感谢若雨的指导。
好久不见了,问好朋友!
6#
 楼主| 发表于 2013-8-13 07:5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大雪飞扬 于 2013-8-12 23:31 发表
写家乡,写童年,写过往的生活,描写细腻,感情真挚,最后一段的议论深化了主题

谢谢大雪飞扬老师的指导。
多年未见,问好老朋友。
7#
 楼主| 发表于 2013-8-13 07:5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13-8-13 06:56 发表
用文字勾勒出来的自然景象,照样具有画面感,照样盈满了淳朴清新的气息,本文就是例证。喜欢这类充满了自然气息的文章。问好。

感谢敬老师的指导与鼓励。
问好朋友。
8#
发表于 2013-8-13 09:06 | 只看该作者
大江大河之所以波涛翻卷,在于无数小河小溪源源不断的补充水流,而身边的家乡的河水,滋润着一方子民,照样能留存与世……提读欣赏新作,问好!
9#
发表于 2013-8-13 11:34 | 只看该作者
文字顺滑质朴,细腻中含情,将一番乡村景象一一呈现。挺好。
10#
发表于 2013-8-13 12:03 | 只看该作者
人若能做到抛弃财富、名誉、地位的困扰,便能修得清静无为而最终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将会受益终生。

呵呵,不容易做到的,起码对大部分人有难度。
11#
发表于 2013-8-13 12:52 | 只看该作者
生态环境良好,生活气息浓郁,人情风俗醇厚,这样的地方定然是令人向往的了!
欣赏新作,谨致问候!
12#
发表于 2013-8-14 09:29 | 只看该作者
借助独特的地理称谓,将故土风情一一呈现,稳练自然,不错。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8-15 21:0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13-8-13 09:06 发表
大江大河之所以波涛翻卷,在于无数小河小溪源源不断的补充水流,而身边的家乡的河水,滋润着一方子民,照样能留存与世……提读欣赏新作,问好!

谢谢于老师指导。
好久不见了,问好!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8-15 21:0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木门长子 于 2013-8-13 11:34 发表
文字顺滑质朴,细腻中含情,将一番乡村景象一一呈现。挺好。

感谢木门老师鼓励。
问好。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8-15 21:0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炬焰炯炯 于 2013-8-13 12:03 发表
人若能做到抛弃财富、名誉、地位的困扰,便能修得清静无为而最终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将会受益终生。

呵呵,不容易做到的,起码对大部分人有难度。

谢谢炬焰炯炯老师。
多年未见,问好老朋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0 18:47 , Processed in 0.05681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