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509|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秺侯堡:休屠部落的走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8-22 14: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秺侯是西汉金日磾的封号。金日磾本为匈奴休屠王子,年少时,正值汉匈战争最激烈的时期,汉武帝连续发动了三次摧毁性的进攻战:河南之战(亦称漠南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金日磾就在河西之战中改变了一生的命运。



                                                 秺侯堡:休屠部落的走向


      下午 出门的时候,还是炎阳高照,车内犹如蒸笼,摇下车窗也无济于事。尽管如是,我还是打定主意,一定要找到以休屠王子金日磾(音midi)的封号命名的一个遗址--秺(du)侯堡。

     独自一人驾车出了张掖城,沿着227线行进。这条路,应该是明清时的甘青古道--甘州至青海的交通要道。当然,道路的开辟远在明清之前,或许汉魏或更早些时候就已经有了道路的雏形。今天,沿这条路仍可以看到月氏和匈奴都用过的“夏宫”--永固城,能够看到霍去病大败匈奴的驻军之地八卦营,还能够看到比月氏匈奴更早2000多年的西戎部耕耘过的东灰山遗址。227线的两边已是平畴沃野,良田万顷,大片的玉米地改写了大地固有的容颜,即使是历史学家也根本无法把这里与2000多年前的匈奴右贤王地、休屠王、浑邪王领地联系起来。

      一路上,跟家居近处的朋友打几个了电话,一个朋友说,根本没听说过附近有古城堡遗址。还有一个朋友说,原先的227线附近有一个城堡,不知是不是我要找的那个。我问了详细地址,开车走了十几里路,又问路人,人们依旧不知所云。按朋友指点的方位,我把车一直开到碱滩镇新沟村,村头正好有几个老农坐在树下趁凉。停好车,上前问询。

     “老人家,秺侯堡在什么地方?”

      他们相互望望,一脸茫然,纷纷说:“没听说过这个地方啊。”

      一时间,我也怀疑文献的记载是否有误。

       我又跟他们解释说:“这是一个汉代的古城遗址。附近有没有?”

        一个老人说:“你说的这个名字我们没听过,附近倒是有一个很大的古城,叫驼皇堡子,也是汉代的。”

        我一听,眼前一亮。不管是不是我要找的“秺侯堡”,前去看看倒也不虚此行。

       按老农指点的方位,绕过一条叫“普家庄”的支渠,沿渠边的柏油路走不多远,便看到一座土夯的城池。远远看去,墙高城阔,相当宏伟,城廓保存得也格外完整。

       黄土夯筑的城池面东向西,接近方形,南北长172米,东西宽152米,开东、西二门,均有瓮城,东门外的瓮城犹存一道外墙和其他墙基,西面的瓮城因当地农民开荒种地平整了,西门前立着一块碑,上书“秺侯堡遗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张掖市人民政府1990年立。城内已经被农民种满庄稼,旧时痕迹了无。后世的盲目割断了历史,我只在墙垣下看到一些散落的秦砖和瓦砾,粗砺,厚重,传递着久远的信息。我还发现,北城墙的墙体里居然掏出几个秘道,每个洞窟里面能容纳百十人,大概是为避难而设置的逃生出口。西南角楼下尚存一段马首,便缘此登上城楼,沿城墙走了一圈。北面墙体基本完好,我步量了一下,宽处约五米多,完全可以骑马行车了。城墙残垣最高处六米有余,底部宽约七米,表面看不出后期加工的痕迹。如此坚实的城池,是何人所为?

        以“秺侯堡”命名,定然与“秺侯”有历史的源渊。

       秺侯是西汉金日磾的封号。金日磾本为匈奴休屠王子,年少时,正值汉匈战争最激烈的时期,汉武帝连续发动了三次摧毁性的进攻战:河南之战(亦称漠南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金日磾就在河西之战中改变了一生的命运。

      河西走廊,是漠北和西域进入中原的咽喉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自冒顿(音modu)单于大败月氏,取得河西走廊的霸权后,就把这里划分为右贤王领地,分属休屠王和浑邪王驻牧。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三月,汉武帝发动了著名的河西之战。骠骑将军霍去病率万骑从陇西出发向河西进发,转战六日,突破匈奴重重防御,西过焉支山千余里,斩杀匈奴的折兰王和卢侯王,俘虏了浑邪王的儿子及相国、都尉,缴获休屠王的祭天金人,斩杀8900多名匈奴士兵。夏天,霍去病再度出塞,深入匈奴右贤王领地二千余里,攻打到祁连山南麓,俘获匈奴单桓王和酋涂王及属下二千五百人,斩首30200级,匈奴帝国遭到沉重打击。

       这一时期,正是汉匈对抗局势发生逆转的关键时期,匈奴帝国的第三任王者--伊稚邪单于继位五年来屡遭汉军攻击,匈奴右地损失最为严重,如今河西走廊一失,右地基本全部落入汉人之手,伊稚邪单于自然十分恼火,便迁罪于浑邪王和休屠王,打算趁召见之机杀掉他们。浑邪王和休屠王闻讯,十分惊恐,共谋降汉。汉武帝接受了他们投诚的请求,派霍去病率兵策应。休屠王走到半道却发生动摇,开始反悔,浑邪王已经死心塌地降汉,就杀了休屠王,率众投降了霍去病。降汉后,浑邪王被封为漯阴侯,其所率四万余众被西汉王朝安置在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五郡,并称 “五属国”。休屠王子日磾与母亲阏氏、弟弟伦,一起成为汉朝的“降虏”,没入官府为奴。

  日磾这时才十四岁,被安置在黄门(专为皇室服务的官署)养马。他从小在草原上游牧,精通养马技术,把宫廷的马养的膘肥体壮。一次,汉武帝在宫中举行宴会,酒酣之际,下诏牵出御马展示天子威仪。那些马奴牵着马走过殿下,都被嫔妃和宫女的美貌所迷,偷偷窥视,只有体魄伟岸、容貌威严的日磾目不斜视地牵马走着。这个端庄青年引起了汉武帝的注意。汉武帝询问他的身世,他以实相告。武帝对他十分器重,据休屠人负责保管祭天金人,赐其族人姓金,当天“赐汤沐,衣冠,拜为马监”,总管黄门养马之事,此后累迁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车骑将军、大司农,成为朝庭重臣。武帝临终前,封金日磾为秺侯,同霍光、上官桀、桑弘羊、田千秋列为辅命大臣,让他们共同辅佐少主,开创了西汉历史上“昭宣中兴”的大业。

  金日磾的非凡才能和“忠信自着”的品德为史家所赞誉。他的声誉泽被子孙,家族日益显赫,人丁逐渐繁盛。他的次子金赏,嗣秺侯,昭帝时任奉车都尉,宣帝时任太仆,元帝时为光禄勋。他的三子金建,昭帝时为驸马都尉,金建之子金当嗣秺侯。金日磾弟弟金伦一家,更为显贵。金伦之子金安上,为宣帝时重臣,先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后因反霍氏有功,封为都城侯,官至建章卫尉。金安上四个儿子都在朝廷中当官,安上的次子金敞的后代,也都身居显要,袭爵封侯。在中国北方民族中,像金日磾家族这样长期在中原汉族王朝任官而又子孙继续封侯,传位不绝,很是罕见。金日磾也以一己之力,延续了匈奴休屠部落的种族。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金日磾家族世代沐皇恩、居长安,缘何在千里之外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出现一座“秺侯堡”?我怀揣一份对历史的敬畏,独自穿梭在这座植满玉米的城池里,抚摸着一段段城墙寻觅着有关休屠、有关秺侯的蛛丝蚂迹,不见人迹,也没有声音,两千年的岁月被时光的尘埃覆盖、掩蔽或篡改,已经看不出最初的模样。我只能推测,这座城池的创建,要么是汉时被俘休屠部屯居之地,要么是金日磾的后人为崇祖而建。

  这样推测是有依据的。西汉曾在张掖设属国,专门安置俘虏的匈奴,河西之战中被俘的休屠一支很有可能屯居这里,渐成聚落,其后裔仰仗金日磾名号设秺侯堡未为不可,以至北凉时匈奴支系卢水胡沮渠氏起兵,沮渠蒙逊还利用过这座城池。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金日磾的后人创建。西北汉末年,因王莽新朝之变,赤眉、绿林起义,农民起义军攻破长安,权贵皆为诛杀对象,金氏苗裔危难,离开长安四处逃命。一支向东逃往朝鲜,成为朝鲜金氏的远祖;一支向西远避阿尔泰山东麓,成为蒙古族金氏的直接源渊。这两支人马流亡时间皆发生在西汉末年。向西逃亡的金氏后裔在河西走廊有过一段时间的停留,为崇祖而建秺侯堡也能说得过去。

  我在西城门前徘徊的时候,一个老农骑车路过,指点着说:五几年的时候,这座古城里还有一个大庙。我一听,赶忙过去垂问:是一个什么样的庙?老农说:特别大,大概有三层楼高,里面供奉着一个穿红袍的人,文革时破坏了。这一说法正好印合了内蒙古和林格尔汉墓壁画中的“休屠胡”金日磾的画像。1971年,和林格尔县新店子公社小板申村民在搞农田建设时发现一座东汉墓,墓主生前是个护桓校尉,管理北方少数民族乌桓、鲜卑、匈奴事务。墓室中室北壁上方纭孝子画,在一人物旁标注“休屠胡”,此人身着赭红色衣服,正是金日磾无疑。

  我又问:这个古城周边以前是不是庄稼地?

  老农说:以前都是沙地,七十年代以后才开垦过来的。

  如此说来,这座城池同西北诸多废弃的古城一样,周边的土地曾经有过一段长时期的耕种,城废人散后,垦殖过的土地渐渐退化为荒漠。

  突然起风了。一阵旋风平地而起,席卷着一股尘埃在城墙边疾驰。空中暗云飞渡,天光逐渐阴晦,像千年前或数百年前灾难降临这座城池的某一天,风声伴和着马蹄声、叫喊声、嘶杀声,掠过千年时空。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李兴文 于 2013-8-23 13:07 编辑 ]
2#
发表于 2013-8-22 15:42 | 只看该作者
从文本上看,这个文章写得很用心而考究,很不错的。
3#
 楼主| 发表于 2013-8-22 16:0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房子兄阅读评点!
把这个考证匈奴遗迹的东西发上来,求教于各位,请多指正。
4#
发表于 2013-8-22 16:03 | 只看该作者
历史的沙尘淹没了废墟,却湮灭不掉那些沉重的足印。
5#
发表于 2013-8-22 18:09 | 只看该作者
问好柯英。久不见,秋安。字有点小喔,看起来有些困难。读后交流。
6#
发表于 2013-8-22 18:23 | 只看该作者
如冉令香朋友所言,历史的沙尘淹没了废墟,却湮灭不掉那些沉重的足印。很敬佩柯英对匈奴遗迹的考证,这项工作寂寞又艰辛,但历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就一定会有乐趣,也值。
7#
发表于 2013-8-22 18:25 | 只看该作者
如冉令香朋友所言,历史的沙尘淹没了废墟,却湮灭不掉那些沉重的足印。很敬佩柯英对匈奴遗迹的考证,这项工作寂寞又艰辛,但历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就一定会有乐趣,也值。
8#
发表于 2013-8-22 20:06 | 只看该作者
跟随你的文字了解那段经历。
9#
发表于 2013-8-22 21:15 | 只看该作者
历史在这里转了一个大弯,发生了充满传奇的拐点。引人入胜的情节叙说,把读者蛰伏的心给唤醒,打开了读者的想象空间,让人的思绪在这个灵异而又玄幻的意境中尽情徜徉其的历史价值和深刻内涵。欣赏,问好柯英老师!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8-23 09:0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冉令香 于 2013-8-22 16:03 发表
历史的沙尘淹没了废墟,却湮灭不掉那些沉重的足印。


谢谢评点!对于历史,后人总相揭开一角看看不知的东西,很多时候总是枉然啊。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8-23 09:1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琴若雨 于 2013-8-22 18:23 发表
如冉令香朋友所言,历史的沙尘淹没了废墟,却湮灭不掉那些沉重的足印。很敬佩柯英对匈奴遗迹的考证,这项工作寂寞又艰辛,但历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就一定会有乐趣,也值。

问好若雨!
如你所言,考证一段历史要做很多复杂的工作,而发现的乐趣同样令人欣喜,与大家分享这份快乐。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8-23 09:1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从容 于 2013-8-22 20:06 发表
跟随你的文字了解那段经历。

谢谢你的关注!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8-23 09:1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清风盈袖 于 2013-8-22 21:15 发表
历史在这里转了一个大弯,发生了充满传奇的拐点。引人入胜的情节叙说,把读者蛰伏的心给唤醒,打开了读者的想象空间,让人的思绪在这个灵异而又玄幻的意境中尽情徜徉其的历史价值和深刻内涵。欣赏,问好柯英老师!


问好清风!谢谢你精心阅读和评点!
14#
发表于 2013-8-23 13:13 | 只看该作者
民族融合,文化融合,也许是兼并战争积极的一面。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8-26 08:5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李兴文 于 2013-8-23 13:13 发表
民族融合,文化融合,也许是兼并战争积极的一面。

谢谢关注。
2000多年前的民族纷争很难用今天的眼光来评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5 19:26 , Processed in 0.05145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