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04|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丧葬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9-2 22: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丧葬费
   
   如果不是领退休金,老孟可能一年也去不了几次银行,可事实上,他一个月就要去两三次银行。


   每个月的2728号,是发退休金的日子,社保处把退休金打到每个退休工人的银行账户,由银行代发。但是退休金按时发放的日子并不多,常常拖到30号、31号才发。如果社保处筹集资金到位早,也有提前发的时候,曾经有一次26号就发了,这着实让老孟一帮退休的老头老太们喜出望外了一回。从那以后,一到26号他们就往银行跑,好像年轻时去赴约会一样,一刻都等不及。他们每人手里捏一个红本本,一进银行的门就交给大堂经理,亲眼看大堂经理把存折塞进一个机器里,如果机器发出刺啦一声,他们就知道退休金(用他们的话说叫老保工资)已经发到存折上了,回去后就奔走相告。可是大多数情况下,他们要失望好几次,才能听到那声亲切的刺啦声。有时候,老孟还没进银行的门,大堂经理隔着玻璃摆摆手,他就知道退休金还没发,于是知趣地倒头往回走。

  春节前,听说当月的退休金提前发,老孟就把需要买的东西都盘算好了。可是一直到腊月二十七也没见动静。二十八这天,老孟要赶年前的最后一个大集,早早便到银行取钱。至于钱到没到账,老孟也没谱,只能到银行去碰碰运气,如果再不到账,错过这个大集许多年货就买不到了。上个大集,老孟把家里的余钱都花光了,也没把年货置办全。

  其实老孟的手里也不是没有余钱,他每月的退休金1700多元,老伴的退休金1300多元,两个人加起来3000多元,按说日常生活足够了。可是老孟每个月只拿出1000多元生活,剩下的2000元存起来——不是存在银行里,而是藏在自家的枕头底下或者床垫下面,每个月存放的位置不一样。这1000多元,老孟真正用来生活的其实还不到一半,另一多半都用来应付各种人情世故了。老孟活了大半辈子,虽说社交圈不大,可是七大姑八大姨的亲戚和老同事、老朋友还是积攒了一大堆,这些人谁家没有孩子生日娘满月,或者婚丧嫁娶等红白喜事。几乎每个月,老孟都要随出去一两份份子钱。老孟记得退休前,50元份子钱就能去喝喜酒了,可是现在已经涨到200元,要是知己的亲戚或朋友,还要更高。所以老孟不得不省吃俭用,精打细算。

  至于每个月存起来的2000元钱,老孟有重要用途,那是攒起来给儿子买房子的钱,万万不能动用的,有时不得已动用了,第二个月要立马补上。说起儿子,那可是老孟的骄傲。儿子打小就学习很好,一直到高中都是学校的尖子,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名牌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每月工资1万多块。人们都羡慕老孟养了个出息儿子,将来要跟着享福的。老孟也整天乐呵呵的,盼望着儿子能够出人头地。可是近来老孟的骄傲感就像一只漏气的气球,越来越瘪了,代之而来的是越来越重的心病。儿子已经三十多岁了,却还没有成家,原因就在于没有房子。儿子虽然长得一表人才,女朋友不愁找,可是女方一听说没有房子,就都知难而退了。儿子高中时有个女同学,一直好了八九年,就是因为没有房子结婚,硬是和他分手了。眼看一些老朋友老同事都牵着孙子、外甥逛街,老孟不仅骄傲不起来,反而感到有些抬不头来。
  老孟还没到银行,就远远地看到银行门口已经聚集了一帮老头老太们,老孟和几个熟悉的人打过招呼后,加入了他们的行列。现在的老年人,气性都很大,什么事也看不惯,从鸡毛蒜皮的生活琐事,到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发表起自己的意见来,一点也不比愤青逊色。老孟听一个人说:“总理说了,今年的退休工资还要涨。”

  “再涨也撵不上物价涨得快,还不如不涨!”另一个人没好气地接话说。

  “就是嘛,昨天黄瓜都到10块钱一斤了,今天还不得到12!

  “黄瓜再贵,也比不上房价。黄瓜贵,你不吃就是了,但是房子却不能不住。”

  一提到房价,老人们都来劲了,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起牢骚来。这也是老孟的痛处,他正准备插几句话,忽然听一个人说:“其实咱们现在的生活不错了,公家给咱发退休工资,还年年涨,看病能报销,坐公交车还不花钱,旧社会哪有这样的好事?”

  “我们这辈子是熬过来,可是我们的孩子们却活得太难了。”另一个人反驳说。

  “不管怎么样,老百姓总是吃亏,人家明着在你的左口袋里放进一小部分钱,然后暗地里又从你的右口袋里拿走一大部分,还让你感激不尽。”不知从哪里冒出这样一个声音,老孟听着稀罕,正欲寻找到底是谁,银行的卷帘门忽然开了,于是老头老太们像被一个巨大的风洞吸了进去。

  先进去的几个人打了存折,兴奋地对其他人说,工资开了!工资开了!后面的人也陆续打了存折,到柜台上取钱。老孟跟在别人后面,也打了存折。他看到自己的存折上打了1753元,老伴的存折上打了1346元。其实不用看老孟也知道,自从上次涨退休金后,每个月都是这么多钱。老孟到柜台前从自己的存折里取了1750元,又从老伴的存折里取了1340元,小心揣着回家了。

  路上,老孟正低头算计过年期间的花销,忽然听到有人叫他:“老孟!”老孟抬头一看,原来是以前的老同事老尤。老尤已经赶集回来,提了满满两手鸡鸭鱼肉,像一个要回娘家的胖嫂,后面还跟了他的老伴和孙子。孙子拿一串糖葫芦,边走边啃,老伴在一旁不停地催促他快走。

  老孟打个招呼,继续往前走。老尤却停住脚步,站在那里问老孟:“你咋没去赶集?年货都置办齐了?再不买可就越等越贵喽!你看,这黄瓜都12块钱一斤了,昨天还是10块,这排骨也二十块钱一斤了!”说着,分别把左手和右手的东西向上提了提,接着又说:“你看,我这一趟下来,花了好几百块,才买了这么点东西!”

  老孟一心想着回家把钱放下赶紧去赶集,连忙应承说:“这就去,这就去。”脚也没停就走了。老尤还想继续唠叨两句,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却被老孟闪在那里讪讪的。老孟知道,如果站下跟老尤说话,无非听他臭显摆,表面上好像在抱怨物价高,实际上是在炫耀自己的富足。

  老尤以前和老孟是同事,年轻时同在一个工厂,并且在同一个班组,老孟是班长。老尤的技术一般,加上身体单薄,干活常常拖班组的后腿。老孟干完自己的活,就去帮老尤干,他们班组年年超额完成指标,老孟也年年被评为生产标兵。老尤虽然干活不行,可是却能说会写,吹拉弹唱都能拾得起来。有一年区文化局成立文艺宣传队,把老尤借调去了。老尤在那里混得如鱼得水,后来就正式调了过去,成了一名公务员。起初,他们的工资差不了多少,老孟加上奖金甚至比老尤还高点,可是后来赶上公务员调资,老尤的工资一个劲蹭蹭往上涨,老孟的工资却按兵不动,有时甚至不能按时发到手。到老孟退休前的几年,厂子基本处于停产状态,工人好几个月发不出工资,后来干脆破产了。幸亏老孟以前干的是特殊工种,55岁就可以退休,于是自己补交了厂里拖欠的两年养老保险金,按月领上了退休金。本来老孟对自己的退休金还算满意,比比那些破产下岗的青年工人,自己算是幸运的了。可是当他知道50岁就离岗的老尤每月有3000块多离岗工资,是自己的两倍还多的时候,老孟就有些愤愤不平了。更可气的是,以前在老孟面前献媚讨好的老尤,现在见了老孟, 却是一派居高临下的派头,表面上嘘寒问暖,好像很关心老同事的样子,实际上却是在处处显示自己的优越。另外,老孟的儿子和老尤的儿子是同学,老尤的儿子没考上大学,自费上了个杂牌大学,回来居然也成了公务员,找个媳妇也是公务员,又在单位混了套福利房,现在孩子都已经四五岁了。这么一比较,老孟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老孟回到家,把钱交给老伴,自己留下90块钱赶集,又把碰见老尤的事给她说了。老伴说,你就别眼馋人家了,咱们的日子过得不也挺好吗,多活两年就啥都有了。每次提起这茬,老伴都这么说,老孟不再多说什么,上街赶集去了,心想明天儿子就回来了,也不知道能不能领个媳妇回来。

  老孟走后,老伴把钱分成两份,拿出1000块钱锁进抽屉里准备零花,把剩下的2000块钱和以前的钱凑在一起,数了数,正好8000块,然后小心翼翼藏进床垫下面。下个月发退休金,就可以凑齐10000块了,到那时就到银行里存个定期半年。本来他们的退休金可以一直放在银行里,可是他们看不到现金又不放心,每次都是把钱取出来,攒到个整数时再到银行存上。他们不敢存长了,怕万一哪天儿子买房取不出来。从准备给儿子买房以来,他们已经攒了10万块了。
  儿子是自己回来的,并没有带什么女朋友回来。老孟也不敢多问,怕坏了过年的气氛。等到儿子临走的前一天,才小心翼翼地问起女朋友和房子的事。没想到儿子一脸轻松地说,女朋友还没有,北京的房价又涨了,市区的房价差不多4万一平米,偏远些的也快2万了,一套100平方的住房,杂七杂八加起来,起码200万。这对老孟来说绝对是天文数字,他这一辈子不要说经手这么多钱,就是想都不敢想。令他欣慰的是,儿子是高学历人才,收入高,再说钱不够还有住房贷款。老孟问儿子现在有多少存款了,儿子说有30来万,连贷款的首付还不够呢。老孟算了算,一套偏远点的房子200万,按首付30%算,就是60万,自己手里有10来万,再向亲戚朋友借点,或许可以买套七八十平方的房子。于是对儿子说:“我和你妈这些年攒了10来万了,给你凑上,再想办法借点,你看能不能先交个首付,贷款买套便宜点的房子?”

  儿子说:“我的事不用你们操心,我自有办法,你们的钱还是留着养老吧!”

  儿子说得很坚决,根本没有指望老孟的意思。他打小就很独立,许多大事都是自己拿主意。老孟虽然嘴上催促儿子买房,其实他自己也觉得条件还不成熟,于是也不再坚持。他也曾劝儿子放弃北京的工作回来发展,儿子的存款和他的存款加起来,完全可以在本地买套像样的房子,再娶个媳妇成个家,不也挺好吗。可是儿子不愿回来,说他所学的专业在家乡这样的小地方用不上,他在北京已经有了一定的人脉关系和工作基础,回来一切都要从零开始。老孟说服不了儿子,只好由着他。
  春节过后,天气一天一天暖和起来,老孟开始到公园里遛鸟。如果不是为儿子买房的事闹心,老孟的生活还是挺惬意的。但是老孟真正闲下来,还是近几年的事。刚退休时,曾经有人看上老孟的技术,聘请他去带学徒工。可是干了没几年,老孟的技术就跟不上科技发展了,再加上年轻时在厂里没白没黑地拼命干,落了一身的病,什么颈椎病、关节病、肺病到晚年像赶集似地冒了出来,干什么都力不从心,于是不等人家开口辞他,他自己就主动不干了。但是老孟不甘心,总想再找点事干,为儿子买房多攒点钱,于是又找了个给人看大门的活。干了不到一年,老板开始聘保安看门,老孟又一次失业了。这意味着老孟连看门都干不了了。这时,老孟才真正感到自己的无用,不再动什么赚钱的心思了。

  彻底闲下来的老孟又闲不住,于是开始学着养鸟、遛鸟。其实他的心思也不太在意养鸟,主要是为了到老汉堆里凑个热闹,听听老汉们的高谈阔论。老汉们的热点话题和老太太们的不一样,虽然也在物价、房价等生活问题上发发牢骚,但他们更多地关注国际形势和国家大事,特别是政府换届时,他们的讨论最为热烈,好像两会的分会场。但是国家大事离他们太远了,没有人倾听他们的声音,所以每当公园附近有什么建设工程时,他们总是自觉地围过去,进行一番指点和评论,当然,他们说了也是白说,没人听他们的。老孟的兴趣点不在国家大事上,他只对房价感兴趣,特别关注报纸电视上关于房价的新闻,遛鸟的时候还听收音机。老孟对房地产调控政策非常敏感,期盼着哪一天国家出台一个政策,让房价刷地降下来。可事与愿违,每次有新政策出台,房价都是不降反升,老孟的愿望一次又一次落空。

  有一天,老孟去公园比平时晚了些,听到人们在议论老尤,说老尤的家人一下子得了七八万块钱。老孟心想,老尤这老东西又摊上什么好事了。一打听,原来老尤得病死了,七八万块钱是他的丧葬费。老孟这才想起有好长时间没见到老尤了。老孟虽然对老尤有成见,但是听说老尤死了,还是觉得挺惋惜的,毕竟老尤才60岁出头,刚刚正式退休不久,春节的时候见他还好好的,怎么说没就没了呢。老孟忽然想起老婆说的话,“多活几年就啥都有了”,还是有点道理的。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房价一天比一天高,老孟的心病也像胎儿一样孕育着,一天比一天重。没事的时候老孟总爱拿个计算器,噼噼啪啪地在那里摁。老伴知道他是在算自己的存款和房价。每次算之前,老孟都要给北京的儿子打个电话或发个短信,拐弯抹角地询问一下房价。老孟不敢直接问,怕儿子烦。老伴注意到,每次算完,老孟都要发出一声长叹,脸色也比上一次难看。原来老孟发现,虽然他的存款在涨,可是房价也在涨,他的存款与房价的差距越来越大。老孟感到他就像在追一辆疾驰的汽车,无论他跑得多努力,却永远也撵不上,只能看汽车离他越来越远。老孟开始沉不住气了,心里盘算有啥法子能迅速攒一大笔钱。他和老伴的退休金就这么一湾死水了,虽然他的退休金每年都在涨,可是一次也就涨个百儿八十的,狗尿一般,湿不了多少地皮。他也曾想过做买卖,可是自己当了一辈子工人,从来不懂如何做买卖,老婆也说他做买卖是西瓜皮上钉鞋掌——不是那块料,搞不好还会把好不容易积攒的那点存款赔进去。买彩票!老孟也不是没有想过,只是他不敢相信自己有中奖的运气。他以前从来没有中过任何奖,连块肥皂也没中过。即使偶尔得点小便宜,譬如路上捡点钱什么的,过不了几天,就有更多的损失等着他,不是自己丢东西就是有皮肉之苦,以至于后来在路上看到钱他也不敢捡了。

  老孟思来想去,一点办法也没有。忽然,老孟冒出一个离奇的想法,把自己也吓了一跳。自从那天在公园听说老尤死后得了七八万元丧葬费,老孟就念念不忘。他想,能不能把自己的丧葬费提前领出来呢,反正自己早晚得死。一开始,他也觉得这个想法太离谱,可是眼看房价一天一个样,形势不等人,如果再不迅速弄到一笔钱帮儿子把房子买下,他的有生之年可能就永远也看不到儿子买上房子了。老孟想要预支丧葬费的想法越来越强烈,就像睡梦中憋了一泡尿,越憋越难受,终于憋不住,瞒着老伴到社会保险处去咨询了一下。保险处的工作人员一听都笑了,说他还是第一个活着就咨询丧葬费的人,有人笑他想钱想疯了,还有人说他想把丧葬费预支出来自己享受,也不给子孙后代留个想头。老孟被社保处的人奚落了一顿,灰溜溜地回去了,一连好几天抬不头来,好像自己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老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靠省吃俭用来增加存款,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把烟也戒了,酒也戒了,肉也戒了,有时就是啃点咸菜。可是无论他怎么节俭,每个月的1000块钱都所剩无几。老孟从来没有感觉像现在压力这么大,以前的日子虽然也是过得捉襟见肘——事实上老孟从没有痛痛快快花过钱,但那时没有大的花销,偶尔工资接不上茬了,找亲戚朋友借点也就挺过去了。他原以为只要孩子大了,参加工作了,日子就会逐渐好起来,自己也痛痛快快花回钱,可没想到现在还不如从前。但是老孟没有怨言,他下决心一定要帮儿子买上房子娶上媳妇,否则他就是一个不称职的父亲。老孟甚至想到了死,如果自己死了,儿子就可以拿到七八万丧葬费,就可以凑齐买房子的首付了。可是转念一想,如果自己死了,丧葬费倒是拿到了,可每月1700多块钱的退休金就没了,那样老伴和儿子的生活更困难。

   在这种痛苦的煎熬中,老孟的退休金逐渐涨到1900多元,老伴的也涨到了1500多元。但他们每月还是只拿出1000多元生活,其余的都攒起来,他们的存款比原来增加了4万多,儿子的存款也增加一些,加起来几乎足够交首付了。老孟终于看到了希望,他感到自己就像一个在海浪中漂流的人看到了岸。

   但是快要靠岸的老孟还是被一个浪头打翻了——老孟得了癌症。老孟是在陪老伴看病的时候查出病来的,老伴看完病,让医生顺便给老孟看一下,因为老孟最近一段时间总是感到胸闷。医生这一查不要紧,还真查出事来了。本来老伴和医生想瞒着老孟,可是老孟一看老伴的神情就明白了。这年月,得癌症的人多着呢,那些欺骗病人的老套路早就不管用了。老伴接受不了,呼天抢地的。老孟安慰她说:“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再说我年轻时干的那是啥活,又脏又累又熏得慌,不得病才怪呢?我那些工友不也是好多走这条道的吗!”

   医生看老孟的心态好,安慰他的老伴说,只要病人没有思想压力,再积极配合治疗,还是有希望的。
  但是得了病的老孟拒绝治疗,无论老伴和亲朋好友怎么劝,他都不听。他还振振有词:你看那些做放疗化疗的,哪个有好结果,都折腾得不成人样了,最后还不是得死,反而落个人财两空。你们要真是为我好,还是让我顺其自然吧,兴许我能活得更长一些。

  虽然老孟摆出一副视死如归的姿态,但他的心里还是很难过。毕竟他也留恋这个世界,尽管这个世界没有给他太多值得留恋的东西。让老孟唯一感到欣慰的是,他终于可以领到那笔丧葬费了,遗憾的是他不能亲自去领。

  老孟一天比一天消瘦下去,饭也越吃越少,却没有感到太多的病痛,只是精神一天不如一天,终于在熬了半年多之后走了。临走的时候,老孟还念念不忘自己的丧葬费,拉着老伴的手,使劲用眼神告诉她,早点把丧葬费领出来。

  老孟走了以后,料理完丧事,老伴就去社保处领老孟的丧葬费。工作人员收下身份证、火化证等资料后,告诉她回去等着吧,过几天就把丧葬费打到老孟的存折上。果然,十几天后,老孟的存折上多出来3万元。老孟的老伴一看不对呀,老孟走以前不是说得有七八万吗,怎么连一半都不到,是不是社保处的工作人员算错了。老孟的老伴不甘心,就去社保处问咋回事。工作人员告诉她,七八万那是公务员的丧葬费补助标准,由别的部门发放。老孟的身份是工人,工人都是三万元。老孟的老伴没想到人死了还能发一笔钱,心想三万就不少了,反正给儿子凑上也差不多够交首付了。回到家赶紧给刚回北京的儿子打电话,没想到儿子在那头不紧不慢地说:“您还是用这笔钱安享晚年吧,房子我不买了,北京的房价又涨了。”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13-9-3 07:03 | 只看该作者
老孟,一个底层平凡小人物的典型代表,活得沉重,死的悲哀,为给儿子买房连死后的丧葬费都用上了,如果他知道死后那点丧葬费不够涨价的,那他就真正死不瞑目了。有一种余华的《活着》的震撼人心的痛。
如果把老孟不写成自然死亡而是精心设计屈死那更震撼人。
3#
发表于 2013-9-3 20:14 | 只看该作者
很沉重的主题,反应了一定的社会现实。行文多少有些慢,节奏再快一点,叙述上再简洁一些,会是篇好小说。
4#
 楼主| 发表于 2013-9-3 22:5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两位老师指教。
5#
发表于 2013-9-4 08:55 | 只看该作者
现实中的悲剧,令人胆寒,钱的世界,人的茫然,没有尽头。
6#
发表于 2013-9-5 11:0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荒野游侠 于 2013-9-3 22:50 发表
谢谢两位老师指教。


不用客气,说的不对的地方我们可以探讨。
7#
发表于 2013-9-7 10:06 | 只看该作者
多么现实啊!多么沉重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3 21:23 , Processed in 0.05527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