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22|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旧色如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9-8 07: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空气中回旋着飞翔的余温,恍惚风影,扑愣声萦绕耳畔。

  白鸽绕过人们搜寻的眼神,一个愣神的功夫,早已昂首站立于阳光之下,房顶之上,那神态自若地样子,仿佛先前未经任何奔波。稍一会停息,它们又快速地进入另一些眼神的关注中。

  一开始的某些刹那,我的思绪紧随了这些影像和声响,在夏日的清晨做着轻快地翱翔。鸽群的身影引领着我穿过四周的高楼大厦,越过好奇的人群,盘旋、张望、冲刺,然后俯身回到喧嚣的广场之上。

  于现代建筑群中惊现的这座古旧教堂,安安稳稳伫立于广场一侧,圆穹尖架,红墙绿顶,斑驳之彩犹如琉璃,观摩它,仿佛一个多世纪的颠沛沧桑就此展开。

  1907年3月,沙俄为了安抚入侵哈尔滨的士兵,由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修建它为随军教堂。1921年改建成砖木结构教堂。1923年9月,由俄罗斯建筑师克亚西科夫设计,易地现址进行第二次重建,历时九年,以拜占廷式建筑风格突显教堂的富丽堂皇和典雅超俗。作为远东最大的东正教堂,它通高53.35米,建筑面积721平米,建筑平面呈东西向拉丁十字,墙体全部采用清水红砖,宏伟壮观之极。1986年,它被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列为一类保护建筑。1996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圣•索菲亚教堂——此刻,这个诗性而浪漫的名字,与它沙俄入侵东北的历史见证这一身份无关,与它研究哈尔滨市近代历史的重要珍迹这一身份亦无关,呈现在我面前的,只是一座泛色的教堂,不着一丝华贵却彰显着贵族的气度,它就像移居哈市的某个欧洲贵族的后裔,尽管无力与现代文明中的富豪明星们一争宠爱,世袭的尊贵依然在骨子里一丝不苟。

  它的存在是个奇迹。

  俄军的野心造就了它,日军的炮火遗忘了它,中国政府宽容了它。

  它的存在又不是奇迹。

  陈旧却不失雍容,肃穆里渗透着庄严,而最让人感动的,是它在喧嚣的人群中显现的那份从容与平和。它就像一位气质非凡的慈母,眉宇里有一份庄重,而面容上让人倍感亲切。我想,这应该就是一座建筑物所谓的气场吧。它和人物的气质一样,底蕴的来源并非特殊的身份地位。

  此刻应该没有人会去计较一座旧式教堂在市中心的地皮市值吧?也应该没有人会在意一座沦为纪念馆的老教堂存在的价值吧?这座老旧教堂的存在给人带来的心灵享受和视觉享受已远远超出了价钱这个俗气的名词。相反,正是圣•索菲亚教堂外观与历史的斑驳陈迹,在更多的观者眼里,无论建筑价值还是考证价值、纪念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

  但凡古旧的物件,概莫如是吧。

  一段残垣断壁的城墙,半块石刻模糊的碑文,甚至一扇旧屏风,半圈破井栏,都是揣摩光阴的道具。这些光阴里,秦汉的辉煌,唐宋的鼎盛,图文并茂;王候的成败,仕族的起落,可见一斑;家庭的兴衰,人生的变迁,具象客观。

  无论是文化使命的必要,还是历史责任的考量,这些旧物都应该在现代都市里占有一席之位,尤其是让沉浸于网络中的一代触摸事实真实。这些旧物,是沉淀的力量,也是蓄势的动力,他们是闹市中的隐者,是散落的文化精髓和历史见证,它们就如圣•索菲亚教堂上空的白鸽,在开阔的天地间自由盘旋。

  旧物如酿。我常常会想起在我走过的路途上停留过的一些旧物件,它们就像我们的父母,以老式的思想,老去的身姿,老花的视线,被时代远远抛在了后面,而他们身上的风云典故,和经验收获,是一部需要细细拜读的百科全书。

  我总是在父亲的背影里揣测他倾斜的两肩曾经的背负,在母亲的眼神中猜测她瞬间的失声里蕴藏的情感。很早的时候我就去远行,试图逃离他们沉重的负担,我不告诉他们我忍受的饥饿,也不告诉他们我跌倒的疼痛,但是我最终没能逃脱老式的关怀——父亲默默的支援,和母亲唠叨的牵挂。常常每隔一段日子他们照例会来个电话问我忙不忙,身体怎样,孩子怎样,试探他们在我生活中的被需要,却绝口不提他们自己的需要。

  很多年来我一直不明白应该怎样解释这种需要与被需要的不能直白,直到站在圣•索菲亚教堂前,目睹一群白鸽围绕着老教堂自由飞翔的形态,我才恍然大悟。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13-9-8 08:10 | 只看该作者
叙述面宽泛,叙述点富有深度,具象因此有了时间的长度,背景的张力和内涵的重量。欣赏这篇有感有悟的文章,问好!
3#
发表于 2013-9-8 09:25 | 只看该作者
文字凝聚了读者的思考和想象力的升华,富有内涵和张力。
4#
发表于 2013-9-8 09:57 | 只看该作者
纤细敏感的心灵与目光,体察和感触着圣•索菲亚教堂的温度,在你的文字里感受到教堂一种陈旧却不失雍容,肃穆里渗透着庄严。
5#
发表于 2013-9-8 10:33 | 只看该作者
“旧物如酿。我常常会想起在我走过的路途上停留过的一些旧物件,它们就像我们的父母,以老式的思想,老去的身姿,老花的视线,被时代远远抛在了后面,而他们身上的风云典故,和经验收获,是一部需要细细拜读的百科全书。”
学习新作,问好!
6#
发表于 2013-9-8 13:27 | 只看该作者
诸如教堂、寺观这样一些令人心灵到场、精神直观的特殊场所,大都能够改变人的精神意志之中过于严厉、冷酷的成分,这无疑是好事,因为这样一来人的高层次精神活动成果毕竟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更多人的心灵、行为,这是人所以为人的依靠之一。
宗教实体形象的背后总有一幅幅关照人类生存状态的精神图式。没有整合意义的宗教,泛神论就不能支撑人类群体性的理性思考,有了整合性的宗教,人的精神活动在找到归宿性目的的同时又会产生囚禁感觉,这是两难的。但是,相比之下,在宗教图式支持下的群体性思考总比泛神论关照下的盲目追求更具有秩序性和组织性,也就更加具有社会性和人文特性,这又是人类社会生活最需要出现的状态。
旧物只是一个形象的元素,旧物所含的文化意蕴才是关涉人的精神生活的长效机制。
欣赏新作,即颂秋安!
7#
发表于 2013-9-8 21:22 | 只看该作者
激情的文字,有感悟,有思索,有探究,从远古落笔,看现代繁华,旧的事物也是新中奇秀。问好贵妃,久不见了呵。
8#
发表于 2013-9-8 21:26 | 只看该作者
面对古老建筑,发思古之幽情,具象深入的笔触,因而凸显了个体的温度和文化层面的滋养。内涵的延展开拓也颇具匠心。欣赏。
9#
发表于 2013-9-9 09:34 | 只看该作者
经常路过这座教堂,但从来没有为其写过文章,看了楼主的文章,更不敢动笔了,问好。
10#
发表于 2013-9-9 09:56 | 只看该作者
记得在那部电视剧里看到过这个教堂的画面,引经据典却又有所思考,旧物里的温暖,给人怀恋和思索……问好好友,久本来论坛?可好!
11#
发表于 2013-9-9 11:54 | 只看该作者
姐姐好文,学习一下! :handshake :handshake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9-9 11:5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各位老师!身体原因暂停写作很久谢谢惦念!
文章仍需润色,多谢剑鸿版鼓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0 19:32 , Processed in 0.05500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