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722|回复: 3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搁置,与木讷有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0-10 10: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几只麻雀被路人惊飞,停爪于路旁树上、院墙上,歪着脑袋叽喳出串串懵懂,疑惑于一些人在做什么,生生扰了它们的午后盛宴。阳光下,晾晒于油漆路上的玉米粒黄澄澄的,平铺成一小片长方形,发出诱人的光泽,像是在平底锅上砌了一块黄油面饼,惹得鸟雀们心里痒痒的。
  
  一张桌子被摆在路中间,桌上摆着一张女人的黑白相片。相框中的女人面容并非姣好,神情并非慈祥,有些木讷地盯着近处的光照,而不必担心阳光晃眼,也不必担心听到麻雀们的鸹噪。对于麻雀们的鸹噪,她似乎早已经习惯了,小时候生活在农村自然不必说,地里院里到处都是;后来到城里生活,她所住小区的院子里有一小片杨树林,一年四季会有麻雀们飞没,早晨,傍晚,晴天,或是阴天。麻雀们一只只灰突突的,毫无美感可言,也无宛转的歌喉,脾气还略有些急躁,稍不如意便吵成一团,不依不饶,这多像她生气时候的一根筋!有时候她甚至还不及麻雀们,至少在丈夫和儿子眼中,麻雀们没有他们嘲讽于她的木讷。得承认,人是敏感的,否则便不会发明这样一个形像非常的词------木讷。可惜这种敏感似乎没有在她的身上得以应验和转化------内化为秀,外验为婉。恰恰相反,是另外一种极端,一种与秀、婉相悖的,以木冠之的讷。任何一种评价都需要一种参照,这种参照或有形,或无形,或肉眼可见,或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种参照于她而言是极其困惑的,或者是看不到想不到悟不到,或者是能悟到一点,却难以做到,这于她都是一种无限沟壑,无法逾越,也无法改变。于她的丈夫和儿子而言,这同样是一种沟壑,不同的是,丈夫和儿子在沟的另一边,代表着与木讷相反的敏感。她喜欢他们的敏感,喜欢他们的才气,并以此为荣,即使自己被嘲讽为木讷,终其一生。
  
  玉米粒是诱人的,发出敏感的光亮,或许还有相同尺度的气味。对于这种敏感,麻雀们并非木讷。有几次,麻雀们壮着胆子从树上、院墙上飞下来,如离弦之箭,射向诱人的玉米粒,可是随即被冲撞过来的电动车、自行车吓跑。路被桌子占了,桌子被相框占了,相框被她占了,她被黑白占了,黑白被冷寂占了,冷寂化为肃穆,从桌面上散漫开来,像不慎散开的水银,铺满附近的地面,殃及边上的玉米,并挥发到周围的空气中。骑电动车、自行车的行人被这种气氛所惊扰,不敢冲撞她,不敢冲撞围绕她所形成的黑白、冷寂和肃穆,只得冲撞玉米,冲撞啄食玉米的麻雀们。相对于她的黑白、冷寂和肃穆,玉米是鲜活的,散发着种籽的光泽和气味,与秋天的场景相得益彰,有谁会不喜欢收获呢?有谁会不喜欢这种诱人的色泽呢?人是,麻雀也是,甚至更是。可是,当这两种场景交汇在一起的时候,某种隐秘的元素便慢慢滋生开来,逾来逾浓,逾来逾厚,像一片隐形的乌云,无声无形地笼罩着这个秋日的午后,以搁置的名义。
  
  人越聚越多,自觉地分占路的两旁,中间是桌子,桌上是她,将一小段街道堵塞了,她的木讷透过玻璃框映射出来,一点一点化成铅块,大一点或是小一点,透过人们的眼睛降沉于心里,有的搁着,有的放下,有的搁得靠里一点,时间长一些,有的搁得靠外一点,时间短一点,有的根本不搁,只是随着,混随于这种隐性的搁置里,以群体的方式,以礼仪的方式。奠立于这种搁置的大体分别,人群从小区或是别处涌来,三三两两,自然地各归各的圈子,各随各的温度。
  
  渐渐地,麻雀们被忽略了,玉米粒被忽略了,路旁的树和院墙被忽略了,墙上地上贴着的贷款、办证、找小姐的广告被忽略了,发廊里传出的好声音学员的激情演唱被忽略了,甚至于整个秋天,似乎都被忽略了。在某一段时间里,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在她的身上,其实不是身上,是脸上,因为相框里只有一张脸,一张略显木讷的脸,没有光泽,只有黑白。大家在等着,等着举行一种仪式,然后各自散开,像随处吹来的风,或是随处降落的尘埃。类似的场景她见识过,近亲们先是婆婆,后是母亲,她们都被从一张小相片放大,装进相框里,摆在桌子上,她给她们烧纸、磕头、流泪、送葬,尽着一个女人的人伦本份。在这一次次的人伦尽情里,她也需要搁置,并且需要将搁置显露出来,以泪水和声音。她哭得很用力,很痛楚,她知道自己必须这样做,否则便近于不孝,背上骂名。这于她是万万不能的。想想也是,一个毫无姿色可言的女人,一个被丈夫和儿子嘲讽为木讷的女人,如果再被冠以不孝之名,还有什么存活意义呢。虽然自己生来愚钝,但是这点基本的道理还是懂的。要知道,她的丈夫和儿子都是敏感的人,有才气的人,跟着他们生活,日熏夜陶也该有所进益才是。
  
  有人踩在了玉米粒上,开始是一个人两个人,然后越聚越多,最后竟然把玉米粒整个围踩于脚下,这让麻雀们非常愤怒,它们在人群上空飞来掠去,意欲探寻玉米粒的归属,想抢得一杯羹。可是它们只能是飞掠、鸹噪,而不敢向人群进攻,人类是强大的,而且现在这么多人聚在一起,像是在等待什么,像是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它们不懂人间事,不懂那个女人为什么会跑到桌子上,被塞进一个框子里,一动不动,脸色惨白。就在过去的一个多月前,这个女人还多次出现在三楼的阳台窗口,晾晒衣物,收取被褥。她的脚步声重重的,一点也不轻盈,一点也不优雅,从客厅、卧式传到阳台,将停于窗棱上的它们惊飞。对于它们,她似乎视而不见,爱搭不理的,天晓得她一天到晚忙些什么。它们见惯了小区里住的一些人,有男人有女人,有老人有小孩子,有衣着光鲜气派非凡的,有屏声敛气噤若寒蝉的。有那么一段时间,好多人见了她都热情有加,主动打招呼,言谈举止透着亲近劲儿,她也应着和着回着,匆匆而来,忙忙而去。有些人会到她家里去坐坐,与她的男人攀谈,也问及她,问及她的儿子。再后来,来的人似乎少了,少了以往的车马喧。麻雀们不懂这些人情世故,在它们眼里,这只是一个人类聚住的地方,小区紧挨着一个学校的操场,每天早晨会有学生们跑步锻炼,小区里也有人出入操场,打球跑步。可是它们从来没见过那个女人跑步锻炼,只是见她每天匆忙来去,有时步行,有时骑自行车,从外面回来的时候,多半带回些蔬菜吃食。在觅食方面,她和它们其实没有多少分别。更何况,她还没有一双翅膀,不能像它们一样在空中自由来去。当然了,所有的臆测仅仅是臆测,与真相有着天大的差距。眼睛看到的并非真相,即使有那么一星半点,也犹如冰山一角。
  
  有一个人说了句什么,然后一个年轻人手里举着一张纸站在路边,向着人群,神情认真而严肃地读着什么。麻雀们听不懂,它们不懂什么“当奶奶躺在病床上的时候,我以为你会……可是你没有……”它们也不懂什么“木讷”。它们看到一个人举着纸幡跪在桌子前,它们不会知道这个人便是“我以为你会……”中的“我”,不懂他和桌上相框里那个女人的关系,更不会知道所谓的“木讷”便是出于他的口笔,更不懂什么叫《致母亲》,也不会揣测这些句读在人群中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它们看到的只是一群人,有住在这个小区里的,也有住在别处的,在这个秋日的午后,这些人聚集在这条街道的一隅,朝着相框里的木讷女人鞠躬行礼,完成一种例行的搁置。女人自始至终一脸木讷,一脸黑白,像是什么都看到了听到了,又像是什么都没看到,也什么都没听到,静静地待在相框里,待在桌子上,任由人们来来去去,任由她的儿子用力地将瓦盆摔得粉碎,有些碎屑溅在她的脸上------隔着一层玻璃,她似乎不觉得痛。
  
  与她的木讷不同,麻雀们是敏感的,它们敏感地关注着事态的发展,等待着最后的结局。终于,女人被从桌子上取下来,由她的儿子抱着,上了一辆车。人群散开了,搁置结束了,露出了搁置于地上的诱人的玉米。麻雀们急不可耐地从空中飞落,向着玉米粒猛扑,它们才不管什么搁置与否,木讷与否,它们关心的只是现实,只是现实的玉米,甚至无暇顾及那些色泽和气味,连同暖暖的光照。原本光洁完整的玉米显得有些散乱,上面残存着人的足迹和车辙,还有一张染了鞋印的白纸,上面印着几行字,它们不认得什么叫“叩谢”,不懂得什么叫“享年”,不懂得什么叫作“儿子、儿媳、孙子”,它们懂得的是玉米,是玉米的香甜,是果腹后的充实,是儿女们一张张嗷嗷待食的黄嘴。它们不知道,她走了,被送走了,送回家乡,送回生长玉米的地方,那里有她熟悉的人群,有她熟悉的木讷,有她熟悉的土地,有她熟悉的村庄,有她熟悉的庄稼,有她熟悉的玉米香甜的味道,还有她熟悉的麻雀的鸹噪。她被永远地搁置在那里,再不离开。
  
  

[ 本帖最后由 青衫子 于 2013-10-16 09:55 编辑 ]
2#
发表于 2013-10-10 10:41 | 只看该作者
一个随笔小札,再现了一种的生活面貌,呈现出作者的内心感悟,表达自然通透,语言考究见张力。问好。
3#
发表于 2013-10-10 12:13 | 只看该作者
一个被人情冷落的弱者形象,正好返照了多数人心中的冷漠。性格极端内向的特殊个体,活在生活的某个角落,极少受人关注。卑微的一生却是淳朴勤劳的,也尽到了人母之道,并且保留着本真的人性特征,只是,原本应该受到尊重且褒扬的人和事,竟然孤寂而去,对人的灵传递出一定的震撼力。
笔法含蓄冷峻,表面的悲情隐藏着巨大的同情和肯定,语句意蕴诙谐而富含热情,形成独有情境,个性力量扎实充沛。
欣赏新作,即颂秋祺!
4#
发表于 2013-10-10 14:11 | 只看该作者
前来学习,细微之处,足见功力。
5#
发表于 2013-10-10 16:46 | 只看该作者
什么是木讷?什么是敏感?
......只有麻雀和她的懂得是一样的。
欣赏这样的写法
6#
发表于 2013-10-10 21:47 | 只看该作者
沉静而充满悲悯关注的述写,有震动人心的力量,欣赏学习,问好青衫子朋友!
7#
发表于 2013-10-10 22:42 | 只看该作者
作者对万事万物,观察的特别仔细,因为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思考,从而,从笔尖流露出来的文字,格外有份量,有憾度,尤其民间市井文字,最为入读者心。问好!
8#
发表于 2013-10-10 22:52 | 只看该作者
路被桌子占了,桌子被相框占了,相框被她占了,她被黑白占了,黑白被冷寂占了,冷寂化为肃穆,从桌面上散漫开来,像不慎散开的水银,铺满附近的地面,殃及边上的玉米,并挥发到周围的空气中。


整个的氛围,是一个成熟的写作者能够成功唤起的那种。十分羡慕你的文笔。
9#
发表于 2013-10-11 20:36 | 只看该作者
回归,灵的回归,也是精神的回归。当一人走到生命的尽头,也许才会有这样的目光关注她的过去和将来。弱者的世界不懂悲凉,也用不着积极地去看待什么,生的时候如此,死后也如此吧。但总有一种观望审视的目光看她,对待她的灵她的弱她曾经的无能和木讷。于是,就有了感悟,有了对静物存在中的思考和营造,让人于冥冥中再读她倏然而过的人生,不为人注目的过往。
10#
发表于 2013-10-12 08:32 | 只看该作者
物象的捕捉和主题的开掘,都别具匠心。学习。
11#
发表于 2013-10-12 17:52 | 只看该作者
母亲的天职是奉献,“她的丈夫和儿子都是敏感的人,有才气的人”便是她的尊荣和成就。

很沉重的话题,人类不应该是冷漠的,没有恐惧心遇到别人的痛苦怎么会同情,没有爱心遇到别人的痛苦怎么会慈悲?

读来震撼人心。学习问好!
12#
发表于 2013-10-12 22:51 | 只看该作者
语言是十分富有表现力的那种,张力与意蕴都有足够的空间。此篇的功夫很足,其中的氛围营造,更惊心。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4 08:5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清风盈袖 于 2013-10-10 10:41 发表
一个随笔小札,再现了一种的生活面貌,呈现出作者的内心感悟,表达自然通透,语言考究见张力。问好。
问好清风。谢谢首评,并一直鼓励。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4 08:5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李兴文 于 2013-10-10 12:13 发表
一个被人情冷落的弱者形象,正好返照了多数人心中的冷漠。性格极端内向的特殊个体,活在生活的某个角落,极少受人关注。卑微的一生却是淳朴勤劳的,也尽到了人母之道,并且保留着本真的人性特征,只是,原本应该受到 ...
问好兴文兄。谢谢如此认真读评鼓励,请多提意见。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4 09:1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何足道哉 于 2013-10-10 14:11 发表
前来学习,细微之处,足见功力。
问好何兄。秋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8 20:55 , Processed in 0.21426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