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594|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有难度的写作以及做人风骨——对梁星钧评论集的解读(序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0-23 11: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难度的写作以及做人风骨  (序言)
  
                                                         王克楠
  
  梁星钧即将把自己的心血之作《说长道短集》付梓,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中国当下的作品集多如牛毛,凡是认识字的,谁都可以出一本或者几本“书”,星钧的不一样,读一本书,需要掩卷有益,星钧的《说长道短集》就达到了这个标准,不管是专家,还是刚入门的读者,都可以从他的文字里取得教益。他的写作实践和为人品格,堪称中国网络文学草根派评论的代表人物之一。所谓草根,就不同于高等院校的学院派,来自于民间,来自于写作的根,写出的评论就有属于自己的风骨。
  
  梁星钧给许多人写过评论,这些人有的是名家的,大部分还不是名家,有的甚至是初出茅庐,但他依然认真地写着,为中国纯现代文学创作鼓与呼。无论是被评论者,还是读者,都可以从中受到教益,有了教益,就有了功德,所以,我说星钧是一个有功德的人,虽然我没有见过他,只是知道他在四川的一个不知名的县城谋生。为人写评,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如今的作者是禁不得人说不好听话的,所以就使得评论这件事情很难做,但是星钧自发地为这么多知名和不知名的作者写评,仅仅这种精神,就令人尊重,我们的读者,我们的当下文学真的需要这样的人。
  
  通过阅览星钧的文稿,笔者感到了他的热情澎湃,笔者也在创作之余搞一点评论,但是没有星钧评论涉及范围广,他尤其对民办的报刊给予极大的关注,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对于民刊,他既是读者,又是评论者,他为民间文化和底层文学的健康生长自觉地担当一种责任,写了《关于民报》《为民办刊,办刊为民》等,都强烈地表达了他的民本意识。星钧的评论自然流畅,不忸怩作态,不无病呻吟,不堆积那些大而空的话,更不去玩弄文学词典里的辞藻。如今好多把自己装扮得不可一世的评论家,往往说了一万句话,你还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以把读者弄晕为荣。星钧不是这样的人。梁星钧扎扎实实地活在四川的大地上,他的评论是有感而发,从来不空洞地提出这个主义那个主义的(我们的时代,主义泛滥也)。
  
  读作品如同寻知音,被解读,如同与远方的朋友倾心交流。星均的文学评论善于发现作者的写作个性。薄暮是一个很活跃的写作者,星钧以很大热情解读了这位女作者的文字,有《曾园的阳光》、《老街印象》、《青花瓷碎片》、《我的天空》、《我的邻居》、《栀子花布坊》、《永恒的来与往》等,他的解读喜欢画龙点睛,即使三言两句,也很受用。如他对薄暮的号脉,“常为其中一些多重修饰限定的文句而感不适,觉得难以直抵文本对象,同时因其文旨隐讳,故而出现理解上的一时障碍。但经再读多读熟读之后就会入味,深感其文体结构紧凑,首尾巧妙生动,情节起伏错落,情感温婉悠远。”
  
  写评论需要“见识”,星钧无疑是有自己的见识,对于小说,他说“人物活,小说活”,点到了小说的要害。他的评论,不是泛泛地照搬书本,而是有具体的内容,如“快节奏,小图景,泛写意”,就剖析得很细致。星钧对作者的解读过程,也是发现过程,如对冷晰子散文的定位是“清淡而醒心”,怎样清淡?“晰子之文在‘清’字上表现为:字简,意静,诗画意境,求一种简雅和留白,意境幽远。有一感觉,读她文时,如沫清水,如临幽林。这种云淡风清之幽境,为散文之高格。”怎样醒心呢?首先发现了作者的炼字功夫非同一般。文辞简练有力。诗词歌赋的底子,掩痕而藏。“意境深沉的文字,含蓄,幽深,空濛而蕴藉。”这几个字写起来简单,却是他对冷晰子散文的用心领会。也就是说,他是带着对文字的敬畏感读作品的,如今,保持这样的阅读态度的人不多了。
  
  对于散文的穿透力,星钧也有自己的见解,“穿透,是认识,见地,悟性,触摸,缘遇的深浅层次的综合体现。”他解读房子《牛车》和柏青《远行的情调》是有深度的。对房子的作品这样说,“我不想把作者的这篇看作是意识流,因为说穿我们每位作者行文都用的是意识,都有流动,只是这种流动或称组合的方式也即结构不同而已。我只想说作者是用了综合的立体结构思维。这种结构思维对我们很重要,它衡量和检验着我们每位作者对于笔下生活的认知以及表述的能力,更是检验一个作家思想艺术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虽然他对意识流散文尚未达到系统地解读,但是,这样的见解对读者对作者都是极为重要的。还有对柏青的《远行的情调》解读,“文章氤氲着一种温厚的气息。咏叹式、抒情诗味浓郁。”柏青的散文具有一种感情正能量,星钧十分精致地完成了对于这种正能量的刻画。
  
  梁星钧的散文评论具有散点透视、重心集中的特点,他的散文评论像是小品文,给人以美的享受。如他在评价冷晰子时说“一点都不浮躁的清新淡定的析悟。欣赏作者一如的静,一如的练,一如的雅。”这样的语言已经不是简单的逻辑思维语言,已经具备了美的提升。梁星钧从来不隐瞒自己的审美爱好,说“周作人、刘亮程的文我都喜读,觉得他们的冲淡、平和、博雅、通灵,给人旷远,空阔,不霸不侵,给人漫想,遐思,作者可以自由去想象和发挥以填充,是一种高雅的谈心和夜话。”这是对浮躁年代是一种拨乱反正。梁星钧解读李修玲《中国历史上的奇女子》,围绕“奇”字开掘,可以说是一篇思想性的随笔。
  
  每个人都有心中块垒,都有精神的苦闷,作为文学创作者,总是希望在最困惑的时候得到评论家的点拨。星钧的文学评论对于在彷徨中的作者来说,是及时雨,是雪中送炭。他的评论一般不做引经据典的理论阐述,大多是边赏析边点评,因为篇幅所限,笔者仅仅谈一下他的散文评论。进入他笔底的散文作者有不少我熟悉的朋友,如敬一兵、柏青、嘎玛丹增、郭玉琴、高迎春、薄暮、孙本召、张谋等,他称呼敬一兵“烹调意象大餐的厨师”,这可不是为了幽默而幽默。因为强调了“意象”这个元素——从一定的程度说,是一场小小的革命。如《评论敬一兵的滇物语片段》,“使用了通感、顶针、兴、诙谐、恰切的比喻、铺陈、拟人化;诗人气质、男人血性、咬文嚼字、扣题功力、调动调和万物的物我合一,让物语自动发声说话,让一切有生命无生命的物语畅所欲言,随笔味,视思交织,意识流等手法。”这样的解读可谓入木三分。评论者像是一个医生,要对别人的文字进行“号脉”,如他发现了孙本召散文在“意境的开掘”方面有建树。他还对高迎春的散文定位“1、语言敦厚,语境明澈。2、有自己的行文路数。在角度,选材,表达等方面都见“自我”。”笔者认为这是很准确的。星钧对我的文和评都有过关注,并且不间断地进行观摩,其间更易五稿,写出了万字评论文字进行剖析,其中不乏赞誉之词,让本人诚恐诚惶也。
  
  梁星钧在工作之余笔耕不辍,取得了不菲成绩。现在,为自己多年来的文学评论出书,做一个小结,是一件大好事,这件事不仅仅是属于他个人,也是网络文学领域一件大事。笔者受邀十分不安地为他作序,深感荣幸也。我住在河北,星钧住在四川,河北和四川很远,地域文化也有质的区别,但文字这个东西有个特点,就是可以见字见心的,好朋友不见得一定相见,只要彼此知道对方很好,足矣。再次为星钧的草根评论叫好,深信读者读毕,一定会产生感动,甚至是震撼。
  
  
2#
发表于 2013-10-23 12:13 | 只看该作者
王老师给许多出书的作者写过序,我读过好几篇,都非常质朴、亲切、感人。王老师为人为文的精神品质,谦逊严谨朴素的作风,一直打动感动着我。这篇写给梁老师的序言,文风依旧质朴亲切真诚,自然而然的流露,犹如水一样滋润进了读者心田。在网络,以文交友会友,不同于QQ交流,这种友情无比让人珍惜与感动。
    问好王老师,祝贺梁老师!
3#
发表于 2013-10-23 14:31 | 只看该作者
  谢克楠老师为我拙评集作序。这本集子的出版,起因于我当地一位作协领导的激励(不然可能还会推迟一点时间),也得益于柏青、王克楠、黄叶斌、高迎春、陈华清、南山菊、刘亚荣、邓思迪等师友的评论推动,及论坛内外文友一句话点评的鼓舞,使我有了信心、决心和勇气,誓把这本书悉数整理出来,也让这些年所写所做有一个较为完整的呈现。此刻刚好收到了合同样书及排印校稿,今年年前就可以出出来。在此感谢所有的支持鼓励者,也谢中财论坛、中国散文家论坛,西部作家、逐日等给我提供读写的一切对象及土壤。
  这几天来,我也在这“平民作者”这一新词绞尽脑汁,费尽心神,]原本只为作平凡、普通、大众、平善的词性本身而用,没想到有贵族、甚至政治、经济、文化的其他成分,尽管征询很多,意见不一,赞同和提出异议者各有其理,势均力敌。至今上午止,我算是基本有了解决的暂时答案:即题目由原来的《为平民作者评论 为底层文学鼓呼》改为《为平民文学鼓与呼》,这样的好处,就是保持文中的基本内容,又有效避开了原有的歧义及至争执。为此,我还得感激当地文化人、志书编纂者田中锦老师,同时也感激他给本书首尾各处小节的细密指点。当然,此题及今后可能公布的书封设计也望老家师友审议。
   文学及评论,是一个久远而未决的话题。克楠老师在这方面有更多的建树和发言权。对我评论文集的褒奖、鼓劲,用现在新出的词汇说,很是给力,他与邓迪思老师等的精粹指点,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给了我人生前进的巨大动力。原以为,该集出版之后,我可以暂时歇息,或暂丢评论而好好经营下自己的其他的,没想到也现看来是不可能(已有一部好友集子摆在了我案头,还有一部书在路上)。王老师的序言鼓励,让我觉得写评与写文章,评论与创作,是同等的重要,我在自己的简介中写明,我立志探索下这件事,若不准确,就算是尝试吧!
    克楠老师那天交给序言是在外面与朋友会谈中,我因为急用就逼了他,很不好意思但没办法,他索性弃谈而直接处理此事,我很是歉意。我想我这次出书,虽经历了很多的插曲及辛劳,但结果快看到了,成果在望,我很欣悦,发此我久违的中财,有感恩之意,感激感谢之意。再道感谢!祝久违的老家文友们顺,一切皆成!

[ 本帖最后由 梁星钧 于 2013-10-23 14:43 编辑 ]
4#
发表于 2013-10-23 14:44 | 只看该作者
读老师的这篇序言,秋叶有很多的感悟,再次体会一下深藏于心,很久不肯面世的那两个字“鼓舞”。于是我似乎一下子豁然开朗了,原来鼓舞是如此简单,又如此不简单。毫不吝惜地鼓舞别人,只是期盼文友们更好地抒写自己,抒写明天,这也许就是梁老师写评的初衷吧!

    如果说需要文友们回报些什么的话,我想就是希望看到文友报以慧心的微笑,相互之间坦诚交流。

    一颗颗诚挚的文心在我们之间相互温暖着彼此。本想写的再多一些,但已经有点哽咽。。。

秋叶问好两位老师!
5#
发表于 2013-10-23 14:54 | 只看该作者
星钧和克楠兄都是论坛的老朋友。这样的评论之评论,都显见对文字的诚实与用心。这些见解也认识,不仅有益于朋友的写作之间勉励,我想更有益于当下的写作群体,所以应该说是有功德的。在此,也祝贺星均朋友即将出版自己的评论集!
6#
发表于 2013-10-23 15:29 | 只看该作者
王克楠老师也为我的散文写出过相当到位的评论,受益匪浅。一直相信,一个论坛只有评论文章活跃了,才可以加强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沟通。所以,我敬佩梁星钧和王克楠老师。把最美好的祝福送你们!
7#
发表于 2013-10-23 15:30 | 只看该作者
简约而质朴的文字里,呈现出为平民文学写作的鼓与呼,总结了梁老师评论的特点,言辞恳恳,读来很受教益。祝福两位!
8#
发表于 2013-10-23 17:19 | 只看该作者
扎实,透理。拜读王老师的文章,受益。
9#
发表于 2013-10-23 19:44 | 只看该作者
王老师的分享文章有空细读,先问好。
10#
发表于 2013-10-23 22:4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克楠先生的文字,实、质、味。读来酣畅警醒。才真受益。
以前在论坛学习过梁先生多篇文学评论。祝贺他出集子。一个人的气场,是不从名或者利来标榜的。
11#
发表于 2013-10-24 09:1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骏森 于 2013-10-23 12:13 发表
王老师给许多出书的作者写过序,我读过好几篇,都非常质朴、亲切、感人。王老师为人为文的精神品质,谦逊严谨朴素的作风,一直打动感动着我。这篇写给梁老师的序言,文风依旧质朴亲切真诚,自然而然的流露,犹如水一 ...


  谢谢。
12#
发表于 2013-10-24 09:1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红秋叶 于 2013-10-23 14:44 发表
读老师的这篇序言,秋叶有很多的感悟,再次体会一下深藏于心,很久不肯面世的那两个字“鼓舞”。于是我似乎一下子豁然开朗了,原来鼓舞是如此简单,又如此不简单。毫不吝惜地鼓舞别人,只是期盼文友们更好地抒写自己 ...


  谢谢秋叶的理解和支持。你的诗情很浓,在这个特定的秋里,会香之久远的。谢谢。
13#
发表于 2013-10-24 09:2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房子 于 2013-10-23 14:54 发表
星钧和克楠兄都是论坛的老朋友。这样的评论之评论,都显见对文字的诚实与用心。这些见解也认识,不仅有益于朋友的写作之间勉励,我想更有益于当下的写作群体,所以应该说是有功德的。在此,也祝贺星均朋友即将出版自 ...


  房子老师久违。那天邓思迪评以中外对比之法评一篇文章,我很是惊奇,我当即想,可否评一下房子先生的文章,不料后面就有你的回复,这事我无意中说了,他回复我,适当的时候他会评的。他把外国著作研究得那么深透,我们许多都不及。
  在中财,有收获有遗憾,就评而言,最大数没有真正读好读懂房子先生的文章,虽我涉及了1篇,包括本书中,但读没读懂我自己都不太知道和自信,力是努了一点,收效就那样。而你,无论当否版主,都认真对待和点评了我们。所以,我也想找机会发动同道及文友来攻你这个艺术难关。谢谢你!
14#
发表于 2013-10-24 09:2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13-10-23 15:29 发表
王克楠老师也为我的散文写出过相当到位的评论,受益匪浅。一直相信,一个论坛只有评论文章活跃了,才可以加强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沟通。所以,我敬佩梁星钧和王克楠老师。把最美好的祝福送你们!


  谢迎春老师的许多。评论于写作很重要,不是我在写这些,而是我同样在写散文和少量小说,我也多么希望别人的关注及点评和评论。用我最先呆的逐日论坛一位散文写得好而后比较成就了小小说的文友的话说,我写完就有点觉得什么不对劲,可就是没发现,不料被你一言中的。她当时感激激动的心情我不叙了,总之他可能一生忘不了。然而评论又似幕后工作,不一定被人重视和关注。我一向不顾及这些,只是以爱好写作的方式去处理的。简单说一切写作皆玩。谢谢了,我们说话的机会很多的。
15#
发表于 2013-10-24 09:2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澧水寒儒 于 2013-10-23 15:30 发表
简约而质朴的文字里,呈现出为平民文学写作的鼓与呼,总结了梁老师评论的特点,言辞恳恳,读来很受教益。祝福两位!



  谢谢这位版主给了这些文字的标题加颜色!虽交往但从三言两语中可知其真意。祝你创作丰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3 00:00 , Processed in 0.05113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