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757|回复: 4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佛门圣地——法门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0-24 09: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境内,距西安市110公里,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已有1700年的历史。相传,二千多年前,释迦牟尼佛灭度后,印度阿育王为了弘扬佛法,送舍利于世界各地,中国有十九处,法门寺为第五处。
  
                                                                            合十舍利塔


                                                    合十舍利塔
  
  合十舍利塔于2009年5月9日落成,高148米,造型如合十的双手,中间镂空处是一座传统形式的唐塔。塔前铺设长1230米、宽108米的的佛光大道。从正门走进去,远远地就能看到合十舍利塔恢弘的气势,在蓝天白云的掩映下呈现出瑰丽的色彩。由于到达塔身的距离较长,代步的交通工具是一种小火车。在丁丁当当的声响中走过神态各异的罗汉,气定神闲的菩萨和一根根刻满了经文的立柱,你会觉得宽敞的佛光大道,金碧辉煌的设置,诸菩萨手托的莲荷、如意都在昭示着佛理佛义。
  
  此时,如果有虔诚的女子身披白衣,口里嚅嚅地念着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缓缓而过。那么,她身后一定是白云一片,身前一定是佛光万丈,让你觉得佛就在眼前,圣明的释迦牟尼正在用神一般的微笑注视着她,施她以人性的清明和开悟。
  
  我不是信佛的女子,只是一名观光的游客,对佛理佛义谈不上虔诚,礼拜佛中精魂舍利也不是我的梦中所想。我只想静心地行走,用目光观察来来往往的芸芸众生,看他们脸上的喜,读他们心中忧,欣赏辉煌建筑物上的精致与精美。合十舍利塔的建造无疑是惊人的,从造型到色彩都给人一种圣殿般的感觉。走进塔身,从硕大的立柱之间穿越而过,看绘于立柱上的众多佛像,你会感受到佛学的博大精深,领悟到什么叫佛法无边。绘在壁上的佛像神态各异,手指的指向和端坐的姿态各有不同,唯一相同的是他们面部的安详。亮白的光很好地投射下来,仿佛众佛身上都在熠熠生辉。
  
  释迦牟尼的金身佛像位于合十舍利塔身的正中央,表情安泰,神色自若,用一种普度众生的微笑观看着每一个人。舍利宝函置于他的正前方,白而晶莹的真身舍利藏于函中,在白炽灯的映照下发散出幽幽的光芒。游人们或瞻仰或留影或议论纷纷。佛像两旁的大立柱上摆满了莲灯,用一种静谧一种超凡脱俗预示着佛的神明。莲是圣洁的象征,它托起众佛的金身,寓意着佛理佛义。合十舍利塔的塔顶绘满了七彩的祥云,与佛像身上的金色相映成辉,勾勒出一种整体谐和的美感。舍利塔内没有见到理佛的僧人,武警成了这里独具特色的工作人员,他们指挥着游人的进出,看护着“真身舍利”这一千年瑰宝。
  
  徐徐而出,站在高大的台阶上望出去,正门竟是那样的遥遥。


               
  
                                                                八重宝函

                                                            地  宫
  
  走出合十舍利塔,导游会引你进入真身宝塔的地宫。这座神秘的地宫不大,大约也就30几个平方米的样子,中间设有释迦牟尼金身佛像。释迦牟尼安然而坐,身下有众生护卫,既昭示着佛精神的宏大,又昭示着人对佛的敬仰。地宫四周装饰得金碧辉煌,壁上佛像林立。游人众多,或跪或立,使得狭小的空间越加拥挤。但正是从这样狭小的空间里,曾出地过世间罕见的2499件珍稀文物,从而使法门寺蜚声佛界,震惊中外。
  
  1981年8月24日的一个雨天,法门寺真身宝塔半身坍塌,原来直指苍穹的塔身断指一样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塔的坍塌很奇怪,它不是拦腰折断,而是如利斧开山一般垂直坍塌,剩下的一半残塔怆然地傲视着天空。
  
  真身宝塔的奇怪塌陷引起中外佛学会的重视,人们纷纷议论,各种猜测和臆想纷至沓来。1987年4月经各方筹措,真身宝塔开始大规模重建。然而,就在工作人员清理佛塔地基的时候,人们却发现了一个神奇的密室,室内流光溢彩,金壁辉煌,千奇百怪的珍宝占据了不大的空间。
  
  挖掘工作在紧锣密鼓中展开,经过几天几夜不间歇地努力,一座被封存了1113年的地宫赫然出世。地宫内藏有大量唐代宝藏——佛祖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米至古罗马等地的琉璃器群、皇家御用秘色瓷系列、女皇武则天金裥绣裙以及数千件李唐皇室供奉,其数量之多、品类之繁、等级之高、保存之完好为世之罕见。
  
  在珍宝馆里,我们见到了这些稀世珍宝。它们被一一陈列在玻璃柜中。其中以佛教最高法器四股十二环锡杖和三枚佛影舍利最为引人注目,严密的保护和立于两侧的武警人员让这种展示更加尊贵。在这里我们见到了千年前的琉璃,粗看上去和现在的玻璃制品差不多,精致而绚美。唐秘瓷也颇具特色,瓷面细腻柔滑,于淡绿之中透出晶莹的质感。我们还见到了四枚舍利出土时用于包裹的宝函,第一枚发现的舍利八重宝函有木、金、银之分,于优雅与璀璨中透射出历史的厚重感。
  
  试想一下这些宝函的出土,曾给人们怎样的惊喜。众人的狂喜,佛教界的狂喜又是怎样的传遍了山川大地,直至到达佛学的发源地——印度。地宫宝器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美术价值在这里得以完好地呈现。据说,每一件金银器皿上都刻有“文思院于某年某月由某某人制造的字样”,其刻画之精细,手法之娴熟令人拍案叫绝。很喜欢那套置于角落里的茶具,好像是唐禧宗的供奉,纤细精巧,考究完美,有茶碾、茶碗之分,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年代最早、等级最高、配套最完整的宫廷茶具。
  
  一步步走下来,你会发现整个珍宝馆就是法门寺地宫的完美再现,是时间的回转和拥有。
  
                                         
                                                               大雄宝殿

                                                            法门寺旧址
  
  这是一处古老的寺院,雕梁画柱,古朴典雅,院内有大雄宝殿,诸多象征永恒的松柏,和1987年依照明代风格重建的真身宝塔。两棵玉兰树立于大雄宝殿的两旁,殿内有僧人潜心修佛。咪咪嘛嘛的诵经声不绝于耳。僧人们身上的袈裟整齐考究,颇有皇家贵族的风范。
  
  法门寺原属唐代皇家寺院,自唐太宗李世民起就因舍利藏于塔中成为皇家的敬佛之地。每三十年一启的地宫舍利成为唐历朝历代必行的仪式。试想一下那个辉煌的年代,和那个辉煌年代的每一个三十年,会不会是举国同庆,普天同乐,以佛为尊,施万民以通达和博爱的教义。
  
  佛是一种象征,尤其在经历中国历朝历代风土民情的同化之后,它不再是那个单一的印度佛教,而是成为中国统治者感化百姓的一种工具。唐大量僧侣的出现就昭示着这种工具的影响力,从帝王到平民,几乎人人礼佛、信佛,以佛为宗旨和信仰的理念。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唐三藏就是这一时代礼佛者的标志。他自长安出发,历经三年的时间到达佛国印度,潜心学习近十四年后回归大唐,事后又于西安大雁塔译经多部,成就了中国佛学史上传颂的典范。
  
  然而,物极必反,由于过度信佛,僧侣众多,致使田地大量荒芜。公元841年——846年发生了“三武一宗灭佛”事件,这是中国的佛教史上一次最震撼的宗教迫害运动。法门寺地宫也因此在灭佛运动中被封存于地下。时光经历了1113年,法门寺完好无损,它在一代代僧人忠实地守候与保护中幸存下来。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使释迦牟尼真身舍利成为世间唯一真身存品,同时也展示着为佛人的执著,信佛的人毅力。
  
  良卿(1895-1966),法名永贯,河南省偃师县人。“文化大革命”期间,为阻止打砸抢分子冲进寺院毁坏佛宝,1966年7月12日于寺内举火自焚,从而使法门寺免遭了一次毁灭性的灾难。现在,法门寺博物馆的展览墙上就绘有僧人良卿的画像。他是一个干瘦的老人,却有着干瘦之中的固执和坚毅。
  
  法门寺旧址的院内供有大大的香炉,烟气袅袅。红色的柱香插满了香炉的每一个角落。从香炉处转身,你会看到高大矗立的真身宝塔和塔下绕塔祈愿的人群。他们或者年龄尚小,或者老态龙钟,但表情却是同样地虔诚,同样地喃喃自语。
  
  我不是信佛者,但我尊重信佛的人。佛,是信佛人心中的圣明,俗人难知,唯有对他们表示应有的敬重。信仰因人而异,信与不信在于心中有所求,和心中无所求。
  
  不能不说旅游业的发展给法门寺带来了不菲的收益,佛门净地,修身养性的地方成了喧嚣和浮华之所,对佛门来说不知是喜还是悲。我更不知道释迦牟尼对此会有何认知,是否正如那副楹联上写的:法非法非非法舍非非法,门无门无无门入无无门呢,大概修行悟道者自有其修行彻悟之道吧!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代表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有限公司授权,其它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木门长子 于 2013-10-25 20:58 编辑 ]
2#
发表于 2013-10-24 09:33 | 只看该作者
哈哈,坐个沙发。
3#
发表于 2013-10-24 09:36 | 只看该作者
坐下再读。
木门版的文字,柔美不失大气,在描写叙述间闪烁理性的思考,耐读,有分量。
4#
发表于 2013-10-24 09:41 | 只看该作者
门无门无无门入无无门者是木门;法非法非非法舍非非法人是长子。

[ 本帖最后由 青衫子 于 2013-10-24 09:42 编辑 ]
5#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4 09:4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何足道哉 于 2013-10-24 09:36 发表
坐下再读。
木门版的文字,柔美不失大气,在描写叙述间闪烁理性的思考,耐读,有分量。


谢谢何老师,正校对呢,早!
6#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4 09:4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青衫子 于 2013-10-24 09:41 发表
门无门无无门入无无门者是木门。


木门无门,为天下之圣门!
7#
发表于 2013-10-24 09:45 | 只看该作者
写佛的不好写,初学下,受点益。
8#
发表于 2013-10-24 10:10 | 只看该作者
静心行走,静心感知,在细实叙述语境中,将法门寺的景象、历史渊源在一种体察、感知的语境下,表达地客观、详实、准确。也表达出自己细心的感受、领悟和发现。
9#
发表于 2013-10-24 10:32 | 只看该作者
平静的叙写,干净沉稳。
10#
发表于 2013-10-24 10:33 | 只看该作者
跟着木版主的美文游“法门寺”,真好。
11#
发表于 2013-10-24 13:15 | 只看该作者
说明与记叙融合,议论与史料并行,客观和主观相容,移步换景的写法,展现了景物特征,同时也与现代游记契合,渗透了主体意识和价值判断。叙议自然。拜读,欣赏,问好木门!
12#
发表于 2013-10-24 16:14 | 只看该作者
拜读木版新作,游记笔法从容沉稳,点面结合,夹叙夹议,实景与史料相结合,给人以启迪。学习欣赏,问好!
13#
发表于 2013-10-24 16:20 | 只看该作者
行与观中不乏感与悟。佛我同行,文字亦与心境同行。景打动感官打动心境,心境造就文字造就认识,这是传统游记散文的精髓所在。欣赏如是厚实而又感性的文章。问好。
14#
发表于 2013-10-24 16:4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木门长子 的帖子

佛,是信佛人心中的圣明,俗人难知,唯有对他们表示应有的敬重。信仰因人而异,信与不信在于心中有所求,和心中无所求。
15#
发表于 2013-10-24 20:49 | 只看该作者
对此地欣羡已久,至今未得机缘亲见,若他日成行,定当认真感悟,先借木版大作略作了解。
叙述、抒情、描绘、考据,有文化分量和学术气氛,文风持重、沉稳。
欣赏新作,问候木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4 16:55 , Processed in 0.062092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