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021|回复: 4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读书•写作•生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15 23: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剑鸿
  
  1
  
  我始终相信,在生活的天平上,只有人,才会自觉为自己添加精神砝码,假如动植物的生存也叫生活的话。
  
  精神砝码之本身,就标志着不一样的生存。
  
  生存,这个词汇,我更愿意将其理解为包含“生活”和“存在”双重意义或者多重意义的复合词汇。在生之外,还有一个存。生,是简单的,物质的,原始的,具有手段性质的。而存,却是复杂的,内在的,心灵的,具有精神意义的。通常情况下,我喜欢从后者的角度,去理解古希腊哲学所一直纠缠的“是“的问题,去附会西方哲学特别是海德格尔们萨特们所关注的“在”和“存在”的深奥概念。我知道这样有失肤浅,但我所取的是以遥望和向往的态度,去默照“我是”与“我在”的意蕴,与是非、与浅薄与否无关。
  
  中国古人对于“存在”问题,更有一种格天体物的说法,那就是,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形、生、老、死,是生的表现,而载于“大块”中的我,则是“存”的实体,有着“在”的意味了。人之大患,在我有身。此处的我“在”,意味就更加明显。
  
  我思,故我在。笛卡尔如是说。
  
  2
  
  笛卡尔的思,是怀疑的思,是能证明自己存在的思。
  
  我如何证明自己的存在呢?
  
  生,是不需要证明的,是不证自明的。只要我还在呼吸,还在说话,还看得见身外的阳光雨露,还感觉得到季节的寒暑交替,人间的世态炎凉。而“存”和“在”是要证明的,你证明了自己吗?
  
  人们自古以来就这样叩问着,如夸父,一直追着赶着,仿佛那个“存”和“在”是一个永恒而温暖的太阳。这样的人常怀赤子之心,带着人类初始的好奇,是人间难得的“小孩子”。这些“小孩子”们面对宇宙、天地、星光,河流,总是翘首而望,期待证明。孔子站在河边说,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言外之意是,有没有不流逝的存在呢?屈原俯仰天地感慨说,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他哀的不是生,而是存,是往者吾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有意识的生命本质之一,即是知道什么叫受苦,什么是悲哀。
  
  诗人说,青草应该生长,孩子们必须死去。
  
  3
  
  忙碌的白天流逝,我在灯下的书页中获得了存在的感觉。我不知道别人的生活是怎么过的。生活太多样化了,太丰富了,我们甚至不能用粗略的语言来形容这种多样化和丰富程度。
  
  然而,这又要什么紧呢?
  
  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寻找着存在的证明。这才是根本。
  
  生活汹涌,世事流变,我的证明方式是在享受生活的忙碌琐碎之外,读书,写作。我坚信这是少数人才有的方式。作为存在方式的读书和写作,在我们这个喧嚣的时代,已然悄悄退守为极具私人化和私语性质的活动。你可以坚守,你可以信奉,但讨论和交流的可能性极小。佝偻于时间的尘埃里,人们抬不起头。世俗红尘的瞬间体验,足够人们品尝和玩味,足够人们咀嚼和反刍。
  
  在阅读与写作中,我能感觉到岁月和历史在悄然敛缩,自身转眼化为那个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行者,或被夹在史册的某一页,成了书中角色,或幻化为文字间的一缕芬芳,涂抹出一点诗意。
  
  4
  
  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当浪漫的荷尔德林写下这个句子的时候,就注定了这句诗以及其中包含的无限愿景,会成为几乎所有人的共同向往。贫病交加而又居无定所,似乎往往能够增加诗人的直觉与敏锐。工业文明对人的异化,时光的碎片,生活的刻板,灵性的泯灭,让诗人看到了一条回家之路。
  
  在这条回家的路上,诗人还看到了这样的景象:在那里,在那遥远的地方,葡萄闪闪发光。那也是夏日空旷的田野,森林显现,带着幽深的形象。自然充满着时光的形象,自然栖留,而时光飞速滑行。这一切都来自完美。于是,高空的光芒照耀人类,如同树旁花朵锦绣。
  
  这是只有心中有家的人才能看到的景象。
  
  心中有家的人,是有福的。只要“宅中有园,园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见天,天中有月”,就“不亦快哉”!诗性智慧照耀审美人生,人生存在的感动,从那一照耀中充满心灵。没有了诗意,生活的面目将丑陋不堪,精神的家园也将失落在无边的幽暗之中。
  
  5
  
  真正愿意和敢于审视自己的人,从来在乎的都是内心生活,而非外在的生活。然而,由此所界定出来的两种生活,将分别引导人的身体和心灵走向不同的方向,由此开启存在的低吟和灵魂的挣扎。
  
  对于很多人来说,生活的艰辛不足畏。芜杂的生活对于内心和灵魂的消解,却格外容易导致痛感。在现代人那里,生活剥夺了悠闲的沉思,忙碌豪夺了时间的完整,人们越来越缺少真正的内心生活。精神的砝码重量太轻,或者被放置。生命,也就成了无法承受之轻。
  
  无法承受之轻,是一种虚无的状态。虚无与存在对立,也为存在提供了价值参照系和价值创造力。
  
  于是,有人开始写作。写作,不是为了照亮他人,而是为了照亮自己。
  
  写作,是语言的狂欢,也是精神的狂欢。在狂欢中,人们审美、慰藉、治疗。在审美、慰藉、治疗中,人们又求证着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追寻着生命的微光。
  
  6
  
  也许,只有光——包括火和灯,才最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文学和写作的意义。史铁生曾向往“写作之夜”:当白昼的一切明智与迷障都消散了以后,黑夜要我用另一种眼睛看这世界。
  
  然而,写作,真的能给予人灯火一般的照亮和温暖吗?真的能给予人另一种看世界的眼睛吗?在这个功利滔滔的世界,个人所秉持的精神信仰和所期待呼吸的属灵的空气,能在多大意义上给予心灵抵抗的力量——抵抗寒冷和孤寂,破碎与失落呢?
  
  《奥义书》上说,投入无明的人,进入茫茫黑暗。但那追求明见者,则投入更大的黑暗。这可能是古代智者通过智性和神性的参悟而达到的一种终极性表达。那更大的黑暗是什么呢?对于凡俗的生存者,我们虽无暇细究,却可能在繁复的生活中,体验到某种深邃的事物,张望到某种遥远的东西,这些事物和东西,激起了我们内心对于生活的渴望、穿透与超越。
  
  为了这种渴望、穿透与超越,我们开始以读书、写作的方式,投入到无明的生存中,让疲惫的灵魂时时遐想渺远的彼岸。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剑鸿 于 2014-4-21 17:26 编辑 ]
2#
发表于 2013-11-16 06:56 | 只看该作者
坐老师的沙发欣赏好文字
3#
发表于 2013-11-16 09:24 | 只看该作者
无法言说。
那天去县城办事,事情总算办完,但是内心经受了无穷无尽的折磨。深刻地认识到,精神是个不值一提的主。说得更直接些,精神就是个屁。
虽然我这句话实际上是经不起推敲的,但是是为实际生活证明了的。
剑版当懂。
4#
发表于 2013-11-16 12:04 | 只看该作者
肉体的存在是活着,精神的存在是思想。
5#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6 20:5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运涛涛 于 2013-11-16 06:56 发表
坐老师的沙发欣赏好文字


谢谢运涛老师的沙发。
6#
发表于 2013-11-16 21:01 | 只看该作者
写作,不是为了照亮他人,而是为了照亮自己

懂得的人自然懂得,不懂的人,不懂也罢。像暗夜里的星光,纵使遥遥,依然照耀、温暖过我们的心灵,这就是读书、写作和思考的快乐。
拜读剑版新作,周末愉快!
7#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7 21:2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夏冰 于 2013-11-16 09:24 发表
无法言说。
那天去县城办事,事情总算办完,但是内心经受了无穷无尽的折磨。深刻地认识到,精神是个不值一提的主。说得更直接些,精神就是个屁。
虽然我这句话实际上是经不起推敲的,但是是为实际生活证明了的。
...


谢谢夏冰兄交流,你的意思,我懂。
8#
发表于 2013-11-18 20:46 | 只看该作者
有很深的哲学意境,学习了!
9#
发表于 2013-11-18 20:59 | 只看该作者
充满哲思与雄辩的文字,让人读过之后神清气爽、豁然开朗。结尾的文字尤为精妙,加倍赞赏!
10#
发表于 2013-11-18 21:0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剑鸿 于 2013-11-17 21:27 发表


谢谢夏冰兄交流,你的意思,我懂。
心满意足。:handshake
11#
发表于 2013-11-19 08:14 | 只看该作者
诗意的哲思,精神的探索。
12#
发表于 2013-11-19 10:43 | 只看该作者
瞧瞧,有时间的时候看,没时间就算了!
13#
发表于 2013-11-19 10:50 | 只看该作者
主贴很理性,回复很感性

我读,故我在。一水如是说。
14#
发表于 2013-11-19 16:43 | 只看该作者
剑鸿的文字,最大的特点,是在哲学的思辨里,能触到温情而柔软的一面。而不是传统的刻板。
15#
发表于 2013-11-19 20:19 | 只看该作者
读书、写作、生活是比较理想的生活状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7 03:34 , Processed in 0.13787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