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83|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饮茶情趣之“澄怀味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22 11: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李华新

  茶在俗世,贵在随意随心,茶不必精,量家之有;水不必选,以有为上;器不必妙,宜茶为佳。 饮茶的习惯对于我来说,认识它还是在少年时,因为与穆斯林居住区仅仅是隔了一个街区。有不少的回族同学、说起他们家里老人的饮茶习惯。让我大吃一惊,那就是从早上起来开始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喝茶,而且是多喝清茶,也就是现在的绿茶。

  自己成家之后,对于喝茶也没有什么讲究,而现在自己年届耳顺,自然对于无烟酒嗜好的人来说,喝喝茶是大有好处的。不过,把饮茶的那种心境能够达到一个层次来,却非是茶叶的价格所能决定。

  花大钱,可以买到好茶,贵茶,可是不一定能够喝出境界。茶入雅世,关键是门槛高。作为一个思想者,如何提高这个门槛,我以为,不是茶叶的极品,更非茶具的高端。也不是用什么茶道的繁文缛节,来提炼插文化的某种意境。因为对于茶道之道,关键是你要沉浸期间的那种感觉、更是用那些不同阶段的操作来一步步净化人的焦虑恼怒,一层层洗涤生活中的尘垢,把躁气、怨气、怒气慢慢褪去,让香气、静气、和气氤氲在水汽中。因之,品茗绝不是喝茶本身,而是要找到茶事之趣、诗性之美,进而以茶会友,共图步入超凡脱俗的殿堂。

  这样的一种感觉,也许会有不少人无法表达出来。但是你最需要的或许就是那种意境的品位。而把茶的澄澈境界要体验出来,尤其是那种饮茶之趣的文化感觉转达出来,那就一定是在私人的空间来实现。因为对于饮茶这样的很家常的习惯。你不可能先是打造出某种情景,才会品茶的。因为居家喝茶是很生活化的习惯和动作。

  唯有把饮茶当成一种文化文化雅事时,才会有那样的文人画意出现的。而居家喝茶,就是想喝一点茶,而且是不用什么高档的家具茶具和高档的茶叶,就可以得到的。

  把茶能够喝出禅的味道,品品茗的目的是体味禅意,这就是很宗教的意味了。这也很难。这样的一种高境界,委实不是多数人可以做到的。像我们的口渴了才喝茶,而且是一气喝下,没有节奏,也不会有腋下习习生风气的神仙感觉,因此现在看来,喝出茶文化的意味,也不是很容易就可以做到的。

  因为要达到那样的境界的,自己无法体验的时候,那也是他人的感觉。现在的人,只要是注意到不破坏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尤其是是那种叫做茶多酚的物质发挥作用就行了。至于花茶绿茶普洱茶茉莉花茶什么的,是不必讲究的。

  茶叶,是著名的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被称为“东方饮料的皇帝”。经分析,茶叶中含有咖啡碱、单宁、茶多酚、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游离氨基酸、叶绿素、胡萝卜素、芳香油、酶、维生素A原、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P以及无机盐、微量元素等400多种成分。老年人最看重的大概是喝茶可以使你长寿。而喝茶的那些讲究,以及何为茶道,似乎并不是特别重视。因为关于茶道我们的逐渐失去的传统,也没有什么好沮丧的,在现代的节奏中想要攀到茶道的塔尖,恐怕真的要花一辈子的工夫去悟,有如禅。 而喝茶在我这个号称为天下第一泉的城市,能够有好水则是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这座城市买茶叶很方便,因为这里有号称为中国北方的第一大茶叶市场,而且随着这个市场的生意不错,在这里已经陆陆续续有4.5家茶城在这里落足。

  茶叶作为最具有精灵意识之物,经营者是无法是自己粗俗的。也就逼着你向文化人和儒商的层次上靠。

  茶之于我,从道的层面看,是美学,不是经济学;从器的层面看,是活泼的生命,不是植物的叶片。而对于一般人而言,茶的引用意义,就是在吸收那些大自然的精微物质,就是在实现与自然的对话了。因为茶叶作为植物的叶片的感觉,在成为茶叶之后,就有了认为加工的痕迹。而非是那种茶树之叶那般简单了。因为有了人的有意识的文化活动,那么茶叶才可以具有文化的内涵。

  我以为品茶的最高境界,是让山间美妙的采撷,引诱自己进入一扇想象之门,从自身记忆的瓦罐里煮茧抽丝,织就一幅幅斑驳奇幻的画卷,谱写一个个若有若无的音符。

  从这一意义上看,茶叶、茶人,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植物叶片了,和单纯的饮茶者了。而是具有文化意义表达的符号。而茶叶就是实现具有文化意义的载体。

  新鲜里透着古老,古老里又亮出新鲜,茶叶在水的浸润下,开始蜷缩如婴,睡至杯底,后来渐次舒展,不断释放青春气息,上升、下沉,下沉、这是非常具有比喻和象征意义的事情。因此为了达到这一的一个目的,饮茶者最基本的需要就是要在透明的器皿里冲茶,看茶叶在沸水、温水、冷水中的用不同姿态展现。只是在我写着这篇小文的时候,喝着的茶是香碧螺,是属于造型花茶的一种,是用福建北部春季高山绿茶原料经多次窨制茉莉花加工而成。内质香气鲜浓,滋味鲜爽醇厚,饮后口齿留香、回味持久。

  香碧螺的外形比常见的碧螺春要粗壮很多,因为自身采用的是大叶种茶箐。色泽墨绿,香气保持了一贯的碧螺春特点之外,还有独特的茶香气,总体来说,和普通的绿茶是基本一致的,但是由于茶箐自身的特点和优点,香碧螺比起普通的碧螺春,要耐泡很多。

  茉莉花香碧螺,是使用茉莉花茶加工技术,使用茉莉花加工熏制的香碧螺。花茶其实就是绿茶的茶胚,再使用茉莉花熏制生产出来的。花茶和绿茶,如果从制作工艺上区分,并没有明显的界限。碧螺春、香碧螺都是绿茶,使用茉莉花加工之后,就是带茉莉花香味的绿茶,叫花茶也可以。

  可能是北方人愿意喝花茶缘故,比起茉莉花茶,香碧螺的滋味会更浓厚一些,很适合我这个级别和档次的人喝。因此喝那些清淡一些的绿茶,需要一个很幽静的环境和氛围,而作为职场中人,香碧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济南因为有好水的缘故,因此在那些依旧在民间街巷寻得到的泉水,就成为一种可以满足的奢望了。因为,临泉汲水本水,应不是为了节俭的原因,也不是为了满足干渴润喉的目的,而是为了得到用泉水泡茶的那种品茗的享受了。茶之于我,从道的层面看,是美学,不是经济学;从器的层面看,是活泼的生命,不是植物的叶片。

  不过,我使用的茶具不少,也有高档的,可是那些用起来不习惯,最好的茶具是我用葱伴侣黄豆酱的玻璃瓶。它口径大,盛水多,凉得快,自从用上之后,很是惬意。

  茶是从最俗的家具生活中脱颖而出的,也是可以在粗和雅的层次上同时进入的审美的一种感怀。不过,我们现在访的的一处有名泉的地方,然后再用随身携带的灶具烧一壶开水,也是可以的,而唯独是用那些带着植物香气和味道的柴火燃薪煮茶的场景,确是难以做到的。不是因为做不到,而是因为不能做。因为,这样的煮茶之境。因为防火和安全的角度都会受到限制。那么就在家里的天然气灶上烧水吧。不过要是能够在讲究一点,还是用电磁灶会好一些。至少不会有天然气的那种呛人的味道。

  在家中饮茶,作为书法爱好者来说,可以在自己的书案边放上一杯茶,而茶水还是要有些颜色的好。在那些墨香和茶香交织味道中,你可以有那种感悟“澄怀味象”的意境了。由南朝宋画家宗炳提出。“味象”即“观道”,“澄怀味象”与“澄怀观道”是一样的意思。澄澈味像,就是一个固定的词语组合。也是因为宋人爱茶,喜好远游,也是因为宋朝的开明而使得文人的这一嗜好达到了极致。

  其实不管是登山也好,泛舟也好,情绪总是参与其间的,而在深山名寺中,伴着暮鼓晨钟的饮茶之好,也才能真正领悟到那种禅的意味。在世俗繁华的城市,要觅得这一去处似乎不难,而那些佳偶红粉情趣中出现的雅趣,似乎是不妥的,因为饮茶不可出现香艳之气,那些有了物欲和情欲交织起来的饮茶之境,说白了也是一种俗。男人们想相邀三五好友品茶者很少见,而在谈兴甚高时,也会因聚会便会酩酊大醉,喝茶只是成为解酒的方式之一种,而失去了品茶的雅兴和雅趣。

  因为澄澈还是一种美学的境界。达到这种境界就是一种饮茶之境。
  澄怀:指虚淡空明的心境
  味:指审美享受,审美愉悦。
  象:指自然山水的审美形象。

  “澄怀味象”体现了宗炳的“畅神说”,“万趣融其神思……畅神而已“,也就是说,观赏山水,引起无限的情思,目的只不过是让精神愉快罢了。宗炳的“畅神”说,鲜明地突出了人的审美的愉悦功能,强调把握审美的主体意识的绝对意义,强调个体审美的自由和及其个体审美认识的价值,强调彻底摆脱“致用”与“比德”的束缚。

  品茗之于我,是感情加闲情,心境加环境,具象加想象,恬淡加散淡,从容加宽容。品茗之趣,似乎不是让人人都认可的方式来理解,也不是让人人都那个体验出你的饮茶之雅来。而是要先读懂茶叶,就像你在临帖之前先要读帖,要把碑帖读到内心深处,然后才可以出帖,使得做到笔笔有来历。而且在那些描述茶叶的意境中你读懂茶叶并且那个读到一个高的层次,那就是要看茶之外的修养了。比如说正山小种的红茶,宽容、醇厚、舒坦、绵长,如浩荡秋风,如古寺悠远的钟声。比如香碧螺,其外形白毫显露,肥壮卷曲呈螺状。而它的茶色,则是不如红茶的嫣红,也不如绿茶的清淡,而是淡黄中透出的青绿,随着不同温度的冲泡,汤色的变化却不大。犹如把中和、幽香融为一体,使得那些粗壮的茶叶渐渐舒展起来,在茶具中展现出那些卷曲的茶胚本来的形状,展现自然山水的澄练意蕴。

  诗词、书法与茶,我觉得有异曲同工之妙,门槛都很低,故和者必众;都没有任何的高度设限,故创造的空间无限之大。诗道、书道、茶道,皆为闲情之道,皆为修为之道,皆是在艺术地雕刻人生时光。

  南朝画论家宗炳在《画山水序》中说: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澄怀”是要求审美主体澄清胸怀,涤除俗念,净化纯洁无瑕的审美心境。“味象”之“味”,即体昧、品味、玩味,也即体验;“象”指客体物象、审美对象。所谓“澄怀味象”,就是审美主体以清澄纯净、无物无欲的情怀,在非功利、超理智的审美心态中,品味、体验、感悟审美对象内部深层的情趣意蕴、生命精神。

  我们不是圣人,不能含道映物,但我们可能成为贤者,因而,多在茶香与墨香的诗意氤氲中,去体悟澄怀味象,或许是人们身陷滚滚红尘后的最佳选择。 这样的一种情怀,现在正在逐步接近,是因为自己现在已经开始习书的缘故,而是因为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最需要的一种闲情逸致的东西,而这样的一种情怀,所需要的就是从前人的那写感觉中,找到我们自己的感觉,找到原本在自然之野才可以得到了幽爽芬芳叠加的味像。

  (济南  李华新)



[ 本帖最后由 李华新 于 2013-11-22 11:15 编辑 ]
2#
发表于 2013-11-22 11:16 | 只看该作者
。。。。。。。。。召唤陀版
3#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2 11:2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柳藏 于 2013-11-22 11:16 发表
。。。。。。。。。召唤陀版

我性愚昧,不知何意,请赐教!
4#
发表于 2013-11-22 11:2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李华新 于 2013-11-22 11:22 发表

我性愚昧,不知何意,请赐教!
陀版是茶道中人,你这文字她肯定喜欢
5#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2 11:2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柳藏 于 2013-11-22 11:23 发表
陀版是茶道中人,你这文字她肯定喜欢


谢谢了。
6#
发表于 2013-11-22 11:42 | 只看该作者
文中关于茶道的一些认识和见解朴实、亲切,很有亲和力,容易被大众所接受。但据我一个喝茶的生手来看,茶叶和茶具乃至品茗环境还是讲究一些的好。同一款茶,用不同的茶具和不同的水和水温,在不同的环境和心境之下,泡出来的滋味是绝对不一样的。因此,茶语中才有“喝不到一模一样的两杯茶”的说法。茶道中提倡精简,但不是简单、完全忽略形式。
——一点粗浅的看法,与李先生探讨。我本不该说得这么直接,但是我相信喝茶的人都是真诚的人。茶不会自欺,同样,喝茶的人讲话时也不会自欺。

[ 本帖最后由 陀螺 于 2013-11-22 11:44 编辑 ]
7#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2 12:1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陀螺 于 2013-11-22 11:42 发表
文中关于茶道的一些认识和见解朴实、亲切,很有亲和力,容易被大众所接受。但据我一个喝茶的生手来看,茶叶和茶具乃至品茗环境还是讲究一些的好。同一款茶,用不同的茶具和不同的水和水温,在不同的环境和心境之下, ...


在不同的环境和心境之下,泡出来的滋味是绝对不一样的。
是在喝一种心情、一种心境,说的好!
谢谢了。
8#
发表于 2013-11-22 13:44 | 只看该作者
“涤烦疗渴,所谓茶也。”——《唐中史补》
茶非寻常饮品,其物独具微弱药性,能醒神者,盖药无毒矣。世人藉此自娱、自持,确有芜杂之人文意味。
9#
发表于 2013-11-22 23:0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李华新 的帖子

品茶外行,但特别喜欢品茗时的那份意境,真的是特别特别有诗意哦,尤其是跟性情相投的友人一起时,源自心底的快乐难以言容。中国的茶文化渊源流长,读此文也受益匪浅,领教了哦,呵呵
10#
发表于 2013-11-22 23:29 | 只看该作者
一不喝茶,二不懂茶,慢慢欣赏诸位的功夫,也是一种趣味。
11#
发表于 2013-11-23 12:5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李华新 于 2013-11-22 11:07 发表
  李华新

  茶在俗世,贵在随意随心,茶不必精,量家之有;水不必选,以有为上;器不必妙,宜茶为佳。 饮茶的习惯对于我来说,认识它还是在少年时,因为与穆斯林居住区仅仅是隔了一个街区。有不少的回族同学、 ...
12#
发表于 2013-11-23 13:59 | 只看该作者
喝茶品味的是那份心情。
13#
发表于 2013-11-24 16:24 | 只看该作者
我以为品茶的最高境界,是让山间美妙的采撷,引诱自己进入一扇想象之门,从自身记忆的瓦罐里煮茧抽丝,织就一幅幅斑驳奇幻的画卷,谱写一个个若有若无的音符。

有见地,感受独特!但凡对于茶,多半也限于解渴也。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8 13:2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暴雨迎风 于 2013-11-24 16:24 发表
我以为品茶的最高境界,是让山间美妙的采撷,引诱自己进入一扇想象之门,从自身记忆的瓦罐里煮茧抽丝,织就一幅幅斑驳奇幻的画卷,谱写一个个若有若无的音符。

有见地,感受独特!但凡对于茶,多半也限于解渴也。


需要解渴,更需要提升一下饮茶之趣。因为一旦上升到文化的高度,就需要用心来品茶,用文字来表达。与您共勉,谢谢点评!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9 11:2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李明 于 2013-11-28 19:24 发表
我浓茶喝惯了,品茶的境界也没有了。


茶还是喝得清淡一些好!太浓了不好。谢谢版主的点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1 21:28 , Processed in 0.07016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