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05|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殉道是最伟大的死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24 17: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殉道是最伟大的死亡

                                                   -------写给《我故乡的四种死亡方式》

  好死不如赖活着,求生是一切生物的本能。对于死亡的认识,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一般是避讳的。

  电影《我故乡的四种死亡方式》直面死亡。给人扑面而来的冷峻和决绝,这种超脱的气质令人心生畏惧。

  《我故乡的四种死亡方式》的导演柴春芽1975年出生于甘肃陇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1999年毕业于西北师大政法系;曾在兰州和西安的平面媒体任深度报导的文字记者,后在广州任副刊编辑和图片编辑;2002年进入南方系,后赴藏区支教。柴春芽在一次访谈中称,工作于他并不重要,很多职业只要赚够了生活需要的钱,他会立马投向下一个目标,找寻内心的追求和信仰。

  《我故乡的四种死亡方式》是2012年中国独立电影榜单排名前十位影片,该片已入选2013年鹿特丹国际电影节及台湾金马电影节等。

  在唯物主义者看来,死亡就是终结,而宗教基本都不认为死亡是终结。特别是佛教的轮回观念,认为生命存在灵魂和精神的接续。柴春芽信仰佛教,这和他去藏区支教有关。他认为“死亡是生命的一个门槛,通过这个门槛就会是另外一种形式。故乡也是,在一个物理层面上死去后,一定有一个超物理层面还有你的精神家园出现,所以死亡一定不是一个终结,一定是一个新的开始。”

  地、水、火、风是佛学认识世界的概念,佛学用地、水、火、风概括物质的组成。柴春芽用地、水、火、风讲述人的死亡和村庄的死亡方式,带给观众的是深入的思考。如果从影片导入到探讨人的死亡,影片本身的内涵和张力足以打动人心,开启思虑。而如果从影片导入到讨论村庄的死亡,影片内部的表述力度明显不够。一个没有主线的叙事框架,也自然没有细密的故事串接。导演粗线条、片段化的白描,不是在讲故事,是在“解构”受众的哲思。

  在《我故乡的四种死亡方式》中,死亡是无助的人们用来反抗现实的最后方式,也是唯一方式。尕桂投河的自杀行为,源自一个年轻生命抗争现实时力不从心的失望;尕桂父亲钻入棺材七年不愿出来,他期待社会没有“坑蒙拐骗、小的不管老的”以后,才愿意回到现实。他在死亡前夜,突然见到了一个被神灵附体的人向他索要启示,他告诉神灵附体的人:“人带神言,黑暗里的百姓渴望着光,所以你要给人以光”。这些活生生的人用形形色色的死亡方式接近死亡,而每个死亡的因由都与反抗现实的压力直接有关。这些人的反抗都囿于自我利益的纠葛和自我认识的原由,而没有宏大正义的弘道之藉。这是今天社会现实的现实总结。

  相较之下,村庄的死亡则更充满了悲情。当班车司机回望村庄死亡之前的美景时,陷入了悲伤的回忆,他不再有想去哪里就去哪里的勇气,他开始眷恋故乡,村庄原来是人的母体。当皮影戏艺人将皮影人挂于树枝走乡串户时,他的张扬昭示的是村庄文化的死亡和灭绝。他用庄重的仪式感为村庄死亡后的文化衰败在招魂。当他的皮影艺人朋友吹着唢呐走进墓穴时,他依然在劝说朋友不要放弃皮影戏。当他们为纪念朋友演出一场皮影戏时,突然起火,他们消行于火。所有的死亡中,皮影艺人用悲壮绝伦的方式为自己、也为村庄负载的精神、文化唱出了一阕凄婉的挽歌。

  不论何种死亡方式,人都有一死,生命有无轮回取决于意识判断。死得其所,死得有价值应该成为追求,这追求也是对生的追求。就如同生命轮回论者对因果的畏惧,体现了个体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超脱于死亡层面,人类的精神活动是人类最伟大的标志。人的性命非简单的生命,人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即包含了生命本质还包含了生命之可能。人性在天命之下,此性命之要在于不论宗教还是科学,皆要人尊重宇宙自然规律。“修道之谓教”,人要率性而活,就要修道。天人合一,但人在天之下。道理合一,而理在道之先。天人道理合一,即是天理和人道,是人布道追随天理。“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今天,人和村庄的非正常死亡,是不尊天理,不为人道的结局。

  精神意识构筑的文化符号驯化着人类的行为规范,民族地域的独特性也构成了认识的异质化,这种异化根本性地体现在文化上。不同的文化巩固着不同的道理,用人的活动和行为寻找通往或者接近理的道,进而为道殉身探索,当是死亡的最高境界,当是最伟大的死亡。

  影片营造了诡诞玄幻的神秘氛围,充满了魔幻色彩。影片没有叙述主线,跳出了传统章法,用作者自己的话说是尝试一种夸文体的写作,评论界也将此片称作是诗电影,是哲学电影。这个片子有一份汉语言的文本也已出版,较之于文字文本,用镜头语言的再书写必然增加了难度。柴春芽自信对影像有感觉,这种自信在全片夸张地做了诠释,大量的长镜头充分体现了作者把控影像能量的能力,但大量的长镜头运用也直接影响了电影作品最关键的镜头语言问题。

  长镜头较好地呈现了陇中黄土高原焦灼的表情,长镜头与导演裸呈陇西的叙述格调是一致的,大量长镜头的表述直截了当、开门见山,不绕弯弯、不耍心机。与主题表达的魔幻性相比,长镜头突出了影片的现实性,这或许就是业内有人将这个片子称作“魔幻现实主义”的因由吧!蒙太奇是电影成为艺术诞生的标志,疏离蒙太奇的电影叙事方式是很有难度的。利用长镜头营造影像的表现主义进而胜过蒙太奇,在电影史上,是弗拉哈迪在《北方的纳努克》中完成的。《我故乡的四种死亡方式》用沉稳的叙事风格展现了影像的魅力,从整体上来看,镜头语言还是保持了应有的连贯性。长镜头的大量运用在个别地方过于生硬,暴露了导演刻意组接的痕迹,个别地方更违背了叙事逻辑。比如腊梅拉着骆驼和女巫找碎喜为父亲看病的场景,整整一段剧情只用一个长镜头来表现,而来访者与碎喜交流的空间关系几乎成直角,互相根本不能对视对方,这非常别扭。但这个长镜头保全了画面的丰富性和构图的唯美特色。长镜头还暴露了导演“拍照”和将戏剧剧情搬上银幕的“话剧”影子。不过,电影工业化的确是由“活动照相术”一路走来的。长镜头彰显了导演高超的照相技巧,即为片子营造了唯美场景,也赤裸裸剥开了陇中的粗砺。

  夸张的反讽意味是影片的一大特点。一个活人坐进棺材诘问现实社会、人性的沦丧,这是极致的表达。(我小时候,听说过陇西有人的确住进了棺材,但他不是不满社会住进去的,而是觉得棺材窄小,住在里面温暖,冬天不用烧火炕就能安然入睡。)另外,灯影艺人将皮影人挂于树枝四处招摇,不但强化了视觉冲击力,更增强了老艺人挽救传统文化的悲情成分。与其相反,皮影艺人的朋友却吹着唢呐进入墓穴,彻底丧失了继续传承文化的信心。这些对现实发难的举动,越是夸张,越是反讽意味浓烈。

  《我故乡的四种死亡方式》因其是独立电影,且多有创新之举,迎来了很多赞誉。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如果影片中的鬼怪陆离、迷信混谈元素是为魔幻色彩服务的,那么过多的不合常理的嫁接就显得无厘头。陇中大地不会有骆驼湖水,不会有藏传佛教,而藏地人群的生死方式更不可能有陇中特色。这种嫁接在异域人的眼中或许是合理的,但在熟知陇中和藏区的人的眼中,则是生搬硬套。导演用藏传佛教普渡陇中的芸芸众生,有将自己的精神意图强加于陇中黄天厚土世俗大地的嫌疑,因为片子既在“裸呈”陇中,却又拒绝陇中内生的人性天命。整部电影在讲述人的生死,却无从发现一个具体的人。从这个电影既能感觉到导演的强烈反叛意识,也能感觉到导演的悲天怜人秉性;既能感觉到追寻精神世界圣洁的努力,也能感觉到无法剥离世俗人生的停顿;既能感觉到宗教信仰催生的自然主义情节,也能感觉到南方系“普世价值”思潮引导出的民主意识;诸多的矛盾对质,汇集在一起,就是既要追求个性自由,又要寻求内心安宁的悖论。这反应的是导演难得宁静而复杂、凌乱的内心。在认知故乡死亡的领域里,导演正在陷入迷茫。故乡的过去在皇朝更迭中并无光鲜可言,故乡的近代试图用集体化突围遭到了否决进而以失败告终,故乡的当代借鉴世界潮流造成了自己的死亡。封建化的、集体化的、资本化的乡土存在,导演都不认可,而乡土的路在哪里,导演一无所知。因为资本控制全球的今天,全世界的乡村都在面临死亡威胁,全世界的学人也都一无所知。全世界都在一边步入城市化,一边假惺惺地发出挽留乡土的哀鸣。

  如果给电影一个说法,那我想说,《我故乡的四种死亡方式》在商业化绑架电影的时代,能用个体表达认识的时候记得关顾故乡的作为是难能可贵的。

  如果给导演一个说法,那我想说,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一个一直在思想着的人,终归会走向一条正直的认识真理的大道,并进而殉道!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13-11-25 11:31 | 只看该作者
写得有深度。好久不见,问好海凹。
3#
发表于 2013-11-25 11:37 | 只看该作者
昨晚看了部分。今天抽暇接着看完。
这篇影评,感觉不仅见解深刻,还有专业的理性意味,值得潜心细品。
有些日子不见了。问候海娃。
4#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6 09:0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摇曳风铃 于 2013-11-25 11:31 发表
写得有深度。好久不见,问好海凹。

好久不见,冬安。
5#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6 09:0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夏冰 于 2013-11-25 11:37 发表
昨晚看了部分。今天抽暇接着看完。
这篇影评,感觉不仅见解深刻,还有专业的理性意味,值得潜心细品。
有些日子不见了。问候海娃。

好久不见,问好。
6#
发表于 2013-11-29 11:52 | 只看该作者
殉道精神是宗教的,为了殉道而奉献自己的生命是伟大的。值得阅读的文章!
7#
发表于 2013-11-29 14:56 | 只看该作者
久不见海娃,问好你。这电影我会抽时间来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4 00:15 , Processed in 0.05586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