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99|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合肥的一点儿印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20 23: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哈尔滨飞往合肥的班机只有一班,还是到深圳的经停站,飞机晚点,到达合肥已经是深夜十一点了,殷勤的东道主把我们接到宾馆,宾馆的名字叫广玉兰,广玉兰是合肥的市树,很容易记住。我们一行都是第一次来安徽省,在路上就与东道主攀谈起安徽省的名人,李鸿章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位,东道主告诉我们,市树广玉兰与李鸿章是有渊源的,在中法战争中,淮军将士奋勇当先,克敌制胜,慈禧太后战后论功行赏,要对淮军将领赏赐高官和金银珠宝,李鸿章说“臣听说美国使臣刚进贡来108棵广玉兰树。我们淮军将士当再高的官也是为国尽忠,官职的高低对他们来说都一样,金银珠宝花完就没有了,不如太后赏赐给淮军广玉兰吧。我们淮军所在的江淮地区适合广玉兰生长,肯定会越长越繁盛。看到这些广玉兰,就能想着朝廷对臣等的恩典,也不枉了臣等报国的忠心了。”顾名思义,也有人认为是从广东传到安徽的,故称“广玉兰”。


    第二天要起早去黄山,没有时间在合肥逗留,但我并不甘心到了合肥什么都不看只睡一宿觉就走,所以第二天天没有完全亮就起床穿衣,想趁早晨有限的时间看看合肥的风光,哪怕只看点滴也好。


    朦胧中看不到太阳白亮的影子,路灯和街旁商铺橱窗里的灯光影影绰绰,早晨路上的车并不多,但公园里的人很多,我们宾馆隔一条淮河西路就是杏花公园。这座公园与大人也有一点儿关系,他的侄孙李国栋为游憩在此曾建亭台两处,并在四周广种杏树,春天杏花开时,芳菲烂漫,景色宜人,所以这一带就被称为杏花村。


    树木繁茂,有来自北京的百皮松、来自大别山区的大樱桃树,来自日本的樱花树和来自意大利的巴斗杏、铁杏、蜜桃杏等,常绿乔木、落叶乔木、花灌木争奇斗艳,有上百个品种数以万棵,看得眼花缭乱,扑鼻的植物芳香更易使人陶醉。


    还有更早期的历史遗址,据《合肥县志》、《庐阳名胜便览》等记载:“水西门内旧有西水关连接金斗河,经筝笛浦、藏舟浦至东水关。”筝笛浦在“城后土庙侧谢家池坝旁,渔人常夜闻筝笛声及香气氤氲,相传曹操溺妓舟于此”。是说曹操曾携几名歌姬乘船到此游玩,吹弹鼓乐,香气氤氲,游玩之中,小船翻了,曹操被救起,妙龄歌女却被河水吞没香销玉殒了。过谢家池坝有藏舟草浦,为“三国魏将张辽袭吴藏战舰于此”,故名。因为附近港汊密布、芦苇丛生,张辽与孙权军队大战时,曾将战舰隐藏于此,浦内岛屿花竹,颇为佳境。”


    园内有很多大型现代娱乐设施,包括摩天轮,有传统园林中的假山、小桥点缀,还有鸽舍鸽场,处处鸟语花香,天空飞的,陆地长的,水里游的,非常全面。


    我则惊喜于公园中的碧绿青翠和姹紫嫣红,四月的东北家乡,犹是白雪皑皑,冰封千里,一夜之间,忽然看到了盛夏一样的景象,这是多么神奇的变化啊!


    南方的树,感觉比北方的柔顺,可以随意修成圆球形,或其他的形状,南方的温度,更是比北方高了许多,所以公园中晨练的人,穿得已经很单薄,是夏季装束了,一队队、一群群以快捷的速度绕园行走,这是全国的公园早晨所共有的一景。


    忽然一尊雕塑引起了我的注意,是一个骑着战马的将军,横刀立马,威武雄壮,在南门的进门处。


    到塑像的前面,看到题字“人民的功臣罗炳辉同志不朽”,落款是周恩来。


    罗炳辉的名字很熟悉,八十年代有部电影《从奴隶到将军》,就是以他做为原型的,罗炳辉是中央军委一九八九年确定的中国共产党三十三位军事家之一,载入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人物分册》。


    不过他是云南人,并不是安徽人,也不是生在安徽或死在安徽,怎么会在合肥有他的雕塑呢?


    我又转到雕塑的背面,一般应该有烈士生平介绍和设立雕塑意义的。


    果然有字,是以合肥市政府名义写的:“罗炳辉将军是对中国革命有重大贡献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卓越的军事家”。与安徽的联系是“为创立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立下不朽功勋”,“罗炳辉将军戎马一生,身经百战,征战万里,纵横驰骋十数省,在抗日烽火中,率部开辟皖东,转战江淮,抗击敌伪,所向披靡,是华中家喻户晓的名将,在安徽人民心中享有高度威望。安徽省天长县曾改名为炳辉县以示纪念。当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六十周年之际,为缅怀罗炳辉将军丰功伟绩,褒扬先烈,激励后人,特塑此像,永作纪念。”


    能以人的名字做为县名,这个人的功勋一定很大。一九四六年六月二十一日,罗炳辉将军病逝于山东,一九四六年六月三十日,《解放日报》发表新华社二十九日电讯:“苏皖边区政令,为纪念故罗副军长、建立淮南解放区之功绩,特令将淮南京浦路东之天长县改为炳辉县”。一九五九年十二月五日,国务院依据《关于地名、工厂、学校等不以人名命名的规定》决定炳辉县恢复天长县原称。一九六O年一月五日,天长县政府发出通知:炳辉县复改为天长县。其实也有不改的,陕西的子长县、子洲县、志丹县,山西的左权县,吉林的靖宇县,黑龙江的尚志县,河北的黄骅县,一直沿用烈士的名字,不知为什么炳辉县就改了。


    公园的设施,大都是本地人玩,而具有历史意义的雕塑,外地人更愿意看,也更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历史遗址、红色旅游、园林风光、儿童游乐,可以让所有人都喜欢了。


    出公园,过环城西路,是一片水域,根据宾馆的名片上印着小地图判断,应该就是琥珀潭,下到树林掩映的水边,水里很热闹,有很多人在游泳,莫非是游泳区,到了近前,却看到“水深五米,禁止游泳”的牌子,这也是当代的一个奇怪现象,“禁止穿越”的地方一定被走出了一条路,“禁止大小便”的地方一定被当成露天厕所,“禁止游泳”的地方也就一定成为了游泳区。高高挂起这样牌子的管理部门心里,其实并没有想禁止的意思,而是不愿意尽保护的责任,让你出了事自负其责,挂块牌子只不过撇清事不关己而已,所以这样的牌子不是禁止的意思,而是有事别找我的意思。


    游泳的人都是常客,泳衣泳具都比较齐全,互相之间问候着,“搞不来?”“搞累了。”安徽人特别愿意用“搞”字,昨晚在饭店吃饭,请服务员给铁板烧加热,也说,“让服务员搞一搞”,“搞”字绝对是安徽人使用频率第一多的动词。据说“搞”字是夏衍最早使用的,他抗战期间在桂林主办救亡日报,一次撰文要用“搞”字,但翻检《康熙字典》又没有,于是临时借用的“搞”字,“搞”字以前只是个通假字,西汉贾谊的《过秦论》中为“敲”的异体字,是“抡打”的意思;《金瓶梅》中是“薅”的借字,为“拔”的意思;《醒世姻缘传》中是“铐”字的借字。夏衍不是安徽人,安徽人用“搞”字未必跟夏衍有关系,也有人说“搞”是“搅”字的吴语方音。实际可能是安徽人早就在频繁使用了“搞”字的发音,只不过“搞”字经夏衍再造之后,对应到这一个字上罢了。


    过了水西门桥,沿河路上又有一座公园,是国家重点公园合肥市环城公园,也是郁郁葱葱、蓬蓬勃勃,虽然游兴未尽,可是已经到了约定出发去黄山的时间了,只能恋恋不舍告别合肥,期待有机会下次到肥东,能住上几日。




[ 本帖最后由 运涛涛 于 2014-1-20 23:25 编辑 ]
2#
发表于 2014-1-21 09:20 | 只看该作者
游记文章写到这个份上已经不易了,作者仍然坚持探索和继续写作,精神确实可嘉,赞一个!
3#
发表于 2014-1-21 09:55 | 只看该作者
每到一地都有篇纪念性的文字,这种习惯值得钦佩学习。问好!
4#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 10:5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14-1-21 09:20 发表
游记文章写到这个份上已经不易了,作者仍然坚持探索和继续写作,精神确实可嘉,赞一个!

希望敬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5#
发表于 2014-1-21 11:31 | 只看该作者
匆匆一游,却也感慨万端,一点印象一点感悟,既带人关注了合肥,也了解了一把这座城市的地域风情。
6#
发表于 2014-1-21 14:51 | 只看该作者
历史掌故,古今名人,一地风物,民情俚俗,诸方要旨兼顾,但也重点突出。浮光掠影的同时撷英掬华,人文景观的铺排是为展示人物。谋篇见匠心。
欣赏新作,问候运涛!
7#
发表于 2014-1-21 15:28 | 只看该作者
行万里路,亦如破万卷书,运涛老师的游记自成一家,坚持不懈,令人感佩。
8#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 16:0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冉令香 于 2014-1-21 09:55 发表
每到一地都有篇纪念性的文字,这种习惯值得钦佩学习。问好!

习惯成自然了。
9#
发表于 2014-1-21 16:20 | 只看该作者
欣赏佳作。问好。
10#
发表于 2014-1-22 09:51 | 只看该作者
凸显人文地理特点。从朋友的文笔中了解了合肥这个地域人文风情,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13:3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木门长子 于 2014-1-21 11:31 发表
匆匆一游,却也感慨万端,一点印象一点感悟,既带人关注了合肥,也了解了一把这座城市的地域风情。

问好木门     !
12#
发表于 2014-1-22 17:09 | 只看该作者
跟随涛涛老师游览合肥。拜读,问好.
13#
发表于 2014-1-22 22:08 | 只看该作者
纪游与考证相结合,移步换景的景物观察方式,同时也有主体意识的渗入和判断,但觉得行文更紧凑,抓住几个重点对象来写可能会更好。拜读,问好!

[ 本帖最后由 澧水寒儒 于 2014-1-22 22:11 编辑 ]
14#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 20:0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李兴文 于 2014-1-21 14:51 发表
历史掌故,古今名人,一地风物,民情俚俗,诸方要旨兼顾,但也重点突出。浮光掠影的同时撷英掬华,人文景观的铺排是为展示人物。谋篇见匠心。
欣赏新作,问候运涛!
谢谢详尽的评语,问好!
15#
发表于 2014-1-25 18:49 | 只看该作者
点滴的时间竟然囊括了古今精华,一座城市的形象跃然纸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9-21 22:33 , Processed in 0.05315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