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202|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守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2-8 08: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春节这一天,奶奶又开始守岁了。
  
  奶奶守岁的方式是从除夕的早晨开始,就坐在火炕上,不吃不喝,一直到年初一的早上。那时候,奶奶已经六十多岁了,家里人心疼奶奶,劝她不必那么认真。不吃东西,至少可以喝点水,或者米汤之类。可是,她就是不肯。就一直在火炕上坐着,看着别人吃吃喝喝,热热闹闹。
  
  那时候我很小,不知道这“守岁”的由来,特别不知道奶奶这样守岁方式的缘由。听家里长辈说,奶奶这样守岁的方式,已经有些年头了,自然是有其原因的。
  
  在我的印象中,奶奶身材矮小,瘦瘦弱弱的,裹着小脚,走起路来摇摇晃晃,似乎一阵风都可以吹倒,怎么可以一天一夜不吃不喝呢?况且,那个时代的农村,一年的清贫与疾苦,都等待在春节这几天里补偿与医治。平常素日里省吃俭用,忍饥挨饿的奶奶,更需要一个休息、进补的时机,怎么可以在一年里饭食最为丰盛的一天拒绝进食呢?在珍馐美馔,酒香氤氲之中枯坐,需要怎样的定力与毅力啊。现在想想,那个时候的奶奶,确乎有些佛的味道了。
  
  奶奶是信佛的。虽然,没有像有钱人家那样有专门供奉佛像的佛堂、佛龛之类,平素也不见奶奶有什么烧香拜佛的举动,但,奶奶的确是信奉佛教的。她把佛供奉在心里,把对佛的感念贯穿于日常的生活中。兢兢业业地操持着家务,无怨无悔地为儿女奉献,不嗔、不怨,简衣素食,与人为善。
  
  奶奶一生共生养了六个儿女,其中两个夭折了,剩下两男两女四个儿女。在那样艰难的世道里,养活着这样一大家子人,不知经受了怎样的磨难,才能捱到子女成人,儿孙满堂。
  
  在我的记忆里,爷爷的形象是模糊的。在他五十多岁的时候,就因病去世了,将一家子沉重的负担全部压在奶奶瘦弱的肩头上。听家里长辈们说,爷爷活着的时候也不太顾家,整天在外游荡,只有没吃没喝的时候,才记得回家,在家里呆不几天,又不知道什么时候,跑到什么地方去了。一个家庭,几乎全靠奶奶一个人操持。那样的日子,其艰难是可想而知的。有一年闹饥荒,地里颗粒无收,村里人只好拉家带口外出逃荒。在逃荒的路上,奶奶病倒了。病倒在逃荒的路上,就意味着死亡。一家人围在奶奶的身边,悲伤地看着奄奄一息的奶奶,感觉到了无助与绝望。奶奶躺在路边,失神的眼睛看着围在身边的一家老小,衣衫褴褛,骨瘦如柴。她的眼角浸出了泪水,干裂的嘴唇紧闭着,不知是无力说话,还是不再想说什么。一家人就这样干站着,没有人流泪。一路逃荒,他们已经流干了泪水。有同样逃荒的人从身边经过,没有人停下来询问。在那个民不聊生的年代,有人倒毙路边,是最为常见的情形,不值得大惊小怪。
  
  眼看着奶奶已经渐渐没有了生的气息,爷爷就和两个儿子商量了一下,将随身携带的大烟拿出来,弄点水,给奶奶灌了下去。那个时候,大烟是毒品,也是救命的药品,救命与害命就在一线之间,在万般无奈的情形之下,也许会起到救命的奇效。其实,那更是一种“死马当做活马医”的赌博。无药可医,生命垂危,只好出此下策。说起来也说不上是策与不策的,在那个生命毫无保障的年代,逃荒路上一条生命,与蝼蚁何异?只是,再无奈,也不能眼看着亲人的生命在眼前一点一点消失,而什么都不做。这做,也只是尽人事,听天命,尽力保留一丝希望罢了。
  
  把大烟灌下去之后,就找了一个土坑,把奶奶放进去,用黄土培上。长辈们说,这是当地人惯常的做法,其中有什么道理,谁也说不上一个所以然来。可是,奇迹真的出现了,大约过了一顿饭的工夫,奶奶渐渐有了生命的气息,在奔赴黄泉的路上,被生生拽了回来。不但从阎王殿里捡一条命回来,后来,奶奶身体上旧有的一些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也有了明显的好转,身体反而比前时更加硬朗了。
  
  奶奶笃信,是佛祖显灵,将她从阎王殿拉了回来。她起誓发愿,从此一心向佛,终生行善,来报答佛祖再造之恩。而每年除夕不吃不喝来守岁,就是还愿的一种方式。
  
  我们这个地方,地处中原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的交汇处,很多的习俗都留有两种文化的痕迹。“守岁”的习俗在这里很普遍,但守岁的形式却因人而异。据老人们说,这里因为汉人多一些,“守岁”的习俗还是受汉人的影响多。春节期间,无论身处何处,都会想方设法回到家中,在除夕之夜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来“守岁”。推杯换盏,回顾过去,畅想未来,辞旧岁,迎新春。“相邀守岁啊戎家,蜡烛传红向碧沙。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这首古诗记载了古人守岁的情形,照此看来,现在守岁的形式有了些许改变。现在主要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外人一般是不会到别人家去守岁的,不知是现在更加突出亲情的因素,还是邻里关系比古代淡薄了。但凝聚亲情,珍惜年华的意蕴还是一样的。
  
  那个时候,叔叔大爷们都居住在同一个村子里,相距不太远。春节期间大人孩子们都聚在一起,忙忙碌碌准备过大年。
  
  奶奶是很和善的,自己坚持不进食的守岁方式,却从来不反对别人在春节里吃吃喝喝。她坐在热乎乎的火炕上,笑呵呵地看着进进出出,忙忙碌碌,欢欢喜喜的儿孙们,眼角眉梢都充满了无限的满足。无论衣服的质地,奶奶在除夕这一天,总是要穿戴整整齐齐,精精神神,端坐在火炕上。她和女人们一起坐在火炕上,拿出红红绿绿的纸,剪出一幅幅精美的窗花,贴在糊着白纸的窗棂上。“喜鹊登梅”,“鱼跃龙门”,“富贵牡丹”等内容不同,形式各异的窗花,把春节的喜庆气氛,烘托得红红火火。
  
  从早晨就坐在火炕上不曾离开,奶奶却在安排着春节的准备工作。很早就告诉男人们将水桶装满水,放在院子里,等待水桶里的水冻上一层厚厚的冰,就将水桶里尚未冻实的水舀出来,然后,将水桶放在火上,将那一层厚厚的冰壳融下来,做成一个个晶莹剔透的冰灯。入夜,就将一个个冰灯点亮,院子里就是一片清幽,有一种冰清玉洁的感觉,小小的农家院落,洋溢着幸福与祥和。开始包年夜的饺子了,奶奶就在火炕上嘱咐女人们,年夜饭要精心,包饺子不准说是包饺子,要说“捏福”。饺子要要一圈一圈地摆放,说这是“圈福”,将一年的福气都圈住了。奶奶笑呵呵地嘱咐着,女人们美滋滋地应着,炕上地下一派融融的喜庆,奶奶似乎也感觉不到饥渴,精神上看不出丝毫的疲倦。
  
  午夜来临,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按照长幼的顺序,跪在地上,给奶奶磕头祝福。奶奶端坐在炕上,挺直了腰板,精精神神的,一个一个地点头答礼,一个一个地分发红包。红包虽然只是象征性的,没有几个钱。但拿到红包的人,无论大人小孩,个个欢天喜地。这小小的红包装满了吉祥与祝福,是每一个家庭成员一年里的护身符。
  
  一桌一桌丰盛的饭菜摆上来,人们团团围坐在一起,你敬我让,欢声笑语,一屋子洋洋喜气。奶奶依然坐在炕上,看着满堂的子孙,那种满足与感恩,全写在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
  
  无论清贫还是富有,无论艰辛还是腾达,在奶奶看来,除夕之夜,子孙环绕膝下相守在一起,就是一种满足,就是一种幸福。
  
  奶奶为什么以这种方式守岁,她从未对别人说起过,别人也不曾询问。这么多年过去了,奶奶离开我们很多年,我自己也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龄,人们依旧在春节期间,吃喝,守岁。但像奶奶那样守岁的,再也没有见过。我想,那样辛苦的守岁方式,也只有奶奶那个时代的人能够坚持,也只有奶奶那一代饱经磨难的人,才会有那么大的毅力与恒心,也只有奶奶那样将佛装进心里的人,才会信守着最初的诺言,年复一年地坚持。我妄自揣测,奶奶在除夕之际不吃不喝,或许是以这样的方式断绝一切世俗烟火的延续,与过去的岁月做一个了断,祈盼来年一切如愿;或许,是以这样的方式告诫自己,对世上的一切,无欲、无念,不嗔、不怨。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守岁的习俗会一代代沿袭下去,内容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改变,但一代一代守岁人的心境,会有根本的不同。时代不同了,人们的祈求也会有所不同。无论辞旧岁也好,迎新春也罢,也只有新的时代,才会赋予人们以新的的希望。
  
  2014-2-1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何足道哉 于 2014-2-9 14:30 编辑 ]
2#
发表于 2014-2-8 10:36 | 只看该作者
或许是以这样的方式断绝一切世俗烟火的延续,与过去的岁月做一个了断,祈盼来年一切如愿;或许,是以这样的方式告诫自己,对世上的一切,无欲、无念,不嗔、不怨。
3#
发表于 2014-2-8 10:39 | 只看该作者
守岁,既守节日也守命脉与希望,老人之心可见。人总有向往也总会在向往中不断辛劳,非常令人起敬的老人。祝福新年快乐!
4#
 楼主| 发表于 2014-2-8 15:2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巴斗 于 2014-2-8 10:36 发表
或许是以这样的方式断绝一切世俗烟火的延续,与过去的岁月做一个了断,祈盼来年一切如愿;或许,是以这样的方式告诫自己,对世上的一切,无欲、无念,不嗔、不怨。

谢谢朋友首读,谢谢。
5#
 楼主| 发表于 2014-2-8 15:2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木门长子 于 2014-2-8 10:39 发表
守岁,既守节日也守命脉与希望,老人之心可见。人总有向往也总会在向往中不断辛劳,非常令人起敬的老人。祝福新年快乐!

问好木门版主,谢谢来访。
6#
发表于 2014-2-8 16:22 | 只看该作者
“积攒了一年的清贫与疾苦,都等待在春节这几天里补偿”,此句的逻辑关系很混乱,积攒起来的东西又要补偿,逻辑关系是矛盾的。积攒的目的是为了分散、消耗、消费,况且,从情理上说“清贫”与“疾苦”是无人愿意积攒的;需要“补偿”的东西是因为亏缺、流失、亏损。因此,该句中的“积攒”一词需要调换。

守岁习俗包含的文化底蕴很丰富,但主要是念故、感恩,延伸平安幸福或安乐富足,是一种怀揣良好生活愿望的心灵祈祷形式。其间还有巫觋文化、神灵观念的融合,是东方神秘主义文化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之一。
欣赏新作,恭贺新禧!
7#
发表于 2014-2-8 17:22 | 只看该作者
记忆里的场景,却让我读出了温馨中的感动。欣赏美文。
8#
 楼主| 发表于 2014-2-9 10:3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李兴文 的帖子

感谢李版指正,容我进一步推敲。
9#
 楼主| 发表于 2014-2-9 10:3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刘彦林 于 2014-2-8 17:22 发表
记忆里的场景,却让我读出了温馨中的感动。欣赏美文。

谢谢点评,谢谢。
10#
发表于 2014-2-9 18:43 | 只看该作者
每一个大家庭里都有一个真正的主心骨,面子上是老爷子,实际上是奶奶。奶奶的故事令人感动,我想起自己的奶奶,眼眶不觉湿润起来。她一个大字不识,却撑起了整个家,街坊邻里、全家老少都对她肃然起敬。她大气、持家有方,甜的苦的日子都过了,直到93岁高龄去世。

“奶奶在除夕之际不吃不喝,或许是以这样的方式断绝一切世俗烟火的延续,与过去的岁月做一个了断,祈盼来年一切如愿;或许,是以这样的方式告诫自己,对世上的一切,无欲、无念,不嗔、不怨。”

愿奶奶的在天之灵能够看到子女们的幸福生活,并得到些许的安慰。
祝何足道哉朋友马年创作丰收!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2-10 11:3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芳菲 于 2014-2-9 18:43 发表
每一个大家庭里都有一个真正的主心骨,面子上是老爷子,实际上是奶奶。奶奶的故事令人感动,我想起自己的奶奶,眼眶不觉湿润起来。她一个大字不识,却撑起了整个家,街坊邻里、全家老少都对她肃然起敬。她大气、持家 ...

感谢来访,谢谢精彩点评。
12#
发表于 2014-2-10 16:04 | 只看该作者
文字叙述从容,朴实,将一个执着、坚强的老人凸显出来,也传达出守岁的相关内容和沧桑感。拜读,问好!祝愿您新春愉快!
13#
发表于 2014-2-10 16:37 | 只看该作者
奶奶不进食守岁方式特别,是在全身心为后代子孙守福,值得尊敬。
14#
发表于 2014-2-11 07:25 | 只看该作者
情深意切的守岁,欢庆祥和的文章
15#
 楼主| 发表于 2014-2-11 08:3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澧水寒儒 于 2014-2-10 16:04 发表
文字叙述从容,朴实,将一个执着、坚强的老人凸显出来,也传达出守岁的相关内容和沧桑感。拜读,问好!祝愿您新春愉快!

谢谢澧水版主点评,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4 04:56 , Processed in 0.05096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