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杂谈
专家建议,在孩子还没爱上看书以前,不要让他上网;当孩子还没开始阅读前,别让他接触电视。事实证明这是千真万确的,但是很少有家长能做到。
在网络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让孩子先爱上看书是,然后再学会上网,这个很容易做到。有的家长在孩子出生一周岁生日那天,在地上摆上书、鸡蛋、称砣三样东西让孩子任意去抓。如果抓到书,家长一定很高兴,那就意味着孩子爱读书,今后一定能成才,当大官;如果孩子抓到的是鸡蛋,家长就会很郁闷,那就意味着孩子好吃懒做;如果孩子抓到的是秤砣,家长也一定高兴,那就意味着孩子将来能挣钱,发大财。当然,这种做法只是家长的一厢情愿,孩子的未来是什么样子,关键在于家长的培养和自身能力发展的如何。
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可以改变命运,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年轻孩子很早就开始与多媒体互动,很少看书,有一天他很难过,父亲问他难过的感觉是什么?挫折?沮丧?失望?不舒服?孩子讲不出一个字来,因为他找不出一个适当的形容词真切地描述自己的心情。因为在孩子的脑海里没有这些词汇,平时很少看书的他连难过的感觉都找不到一个形容词,这就是不读书的悲哀。
有一则段子是这样形容的:一日不读书,无人看得出;一周不读书,开始会爆粗;一月不读书,智商输给猪。读书的确很重要,读书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精神情趣。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应从娃娃抓起,从学龄儿童抓起。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呢?
首先,听书可以培养孩子的语感,锻炼孩子的思维力。胎教就是训练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当孩子还未出生时,家长就可以通过录音机、电视等多媒体播放儿童故事,让孩子大脑接受语言方面的训练。有人说: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当然,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一定从胎教开始,学龄前的孩子,家长还可以有意识地通过讲故事、诗朗诵等形式对孩子进行语言思维力的培养。当然,孩子上学后,家长要有意识引导孩子多读一些诸如国学经典类的文史书籍。
其次,家长要引导孩子读一些无字的书,开拓孩子视野。社会就是一本丰厚的书,一本读不尽的百科全书。比如,当家长带着孩子外出旅游时,可以让孩子有意识注意浏览一些广告牌、宣传标语等,让孩子注意这些语言的措词或表达方式。一个孩子接触社会的面越广,其语言表达能力就越强,其思维力就越广。
第三,家长要引导孩子选择适合孩子读的一些经典书籍。孩子喜欢的书籍很广泛,比如童话、画报、故事等类书,所以,家长要多带孩子逛逛图书馆,多参加一些有益的售书活动,或者一些关于孩子读书的报告会、家庭讲座等。
第四,家长爱读书才能带动孩子读书,家长要做好亲子读书活动。家长要培养孩子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孩子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家长要有意识培养孩子做读书笔记,总结读书的心得体会,并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
当然,电视早已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在孩子读书之前,不让孩子接触电视是很难的。没有一个儿童不喜欢看电视的,特别是动画片是孩子们的最爱。
汉代文史家司马迁总结治学经验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杜甫的写作经验更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让我们孩子成才,从阅读开始,从现在开始,从一点一滴做起,只有阅读才能成就孩子一生。

[ 本帖最后由 靓丽人生 于 2014-2-16 17:07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