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29|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清风盈袖文字的两种读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2-18 10: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李智红/文

  清风盈袖的文字,可以用喝茶的心情来阅读。 我算不得那种道行高深的茶人,但却一直以为:喝茶,是有境界的。大作家周作人说:“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意思很明白,喝茶要在一片宁静和谐的气氛中,要有交心的朋友,要隐去所有性情中的棱角粗砾,这样,才能配得上茶的境界,也才品得出茶的真味。仔细想想,的确不无道理,茶的清雅平和,不只在于泡茶饮茶的那些行为特征,还在于茶树在深山云雾中吐芽抽叶之时就具有的品质。喝茶的境界,一是识茶,二是识水,三是识器,四是识道。窃以为,最高的境界,就是识道。饮茶有道,道在何处?有人说:茶禅一味;有人说:和敬清寂……。我以为,茶道就是饮者通过饮茶这个形式,感悟到某种人生境界。感悟越深,境界越高。有时候,哪怕只要有一些小小的,甚至是很世俗的感悟,也就够了。到了此种境界,就不再是一般的喝,而是“品”了。饮茶之乐趣,就在于此。阅读清风盈袖文字的乐趣,也在于此。阅读清风盈袖的文字,得用心,用心去品,去感受,去回味,去辨识。有时候,我们会阅读出一种清甜;有时候,我们会阅读出一种清淡;有时候,我们会阅读出一种微苦;有时候,我们会阅读出一种老叶子茶般的烟火味或世俗味……

  如果要试图从清风盈袖的文字中,去寻找什么震撼人心或高大恢宏的中心寓意或创作主旨,那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她的文字,不过都是“当下”心情的自然流露。想来我们都看见过泉水,尤其是大山深处那种纤尘不染,淙淙流淌的泉水,那么清澈,那么质朴,那么坦诚,干净得只剩下内脏和骨头。她的作品,就是这种“泉水”般的自然而然。她的文字,不过就是把一些游弋过心灵并且留下了某种痕迹的物事,用自己的感觉说出来,像我们平时说话一样,很随意,但又很有章法地说出来,如此而已。  

  清风盈袖的文字,可以用喝糯米酒的状态来阅读。

  在我的印象中,老家的糯米酒,是最浓醇,最香甜,也最能醉人的。朴素的酒水中,充满着朴实无华的乡土气息。她是酒族中最为真纯最为质朴的一种,她没有白酒浓醇,没有茅台国酒清香,更没有二锅头酷烈。在贵重名酒的排行榜上,从来没有它的席位。在豪喝暴饮的酒徒眼中,她不过是一种喝不过瘾的饮料,但却泱泱乎在乡在野,清淡如水,简单朴实。饥饿时可以果腹,萎靡时可以提神,高兴时,可以助兴,酷热难耐时,可以消夏。清风盈袖的很多文字,有时候就是她用爱心、爱情、爱意,甚至爱憎,发酵出来的“糯米酒”。  

  清风盈袖的文字,完全不同于其他散文的别样姿态。她的文字,大多叙说的都是人世间最常见的亲情、友情、爱情,以及通过对景观,对世态的描写而呈现的豪情、柔情、沉郁之情、幸福之情、痛苦之情。在她的文字中,我们可以轻易地辨识出:题材的真实,思想的真率,情感的真挚以及人格的真诚。在创作上,清风盈袖非常注意以自我特殊的眼光和心灵,深邃、炽热、仔细地抒写自身在时代,在当下生活中内心的动荡,同时关注身边的琐事,描摹世间众相,以独特细腻的笔触,抚摸人类心底最柔软部分,使得读者和作者产生相互的共鸣。  

  阅读清风盈袖的文字,我们一定会得到一些收获,一些震撼,一些感受,一些启迪,甚至一些鞭策。  

  清风盈袖,一个热爱生活,热爱文字的,平凡的写作者。她清风盈袖,洒脱飘逸,但却一直在坚持写生活一样的散文,过散文一样的生活。作为一名在滚滚尘俗中摸爬滚打的职业女性,能有如此闲情逸致,难能,可贵!


[ 本帖最后由 清风盈袖 于 2014-2-18 10:51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14-2-18 10:40 | 只看该作者
         清风书染藕花香-读《清风盈袖》

                   文:万卷楼主lt(刘韬)


  收到清风盈袖亲笔签名的散文集《清风盈袖》(书名亦即是她在好几个文学论坛任斑竹时的笔名)已经半年多了。其间,一直想对她的文字写点感想,直到今天才敢迟迟下笔。

  拖延日久的原委,不能简单归因于此前这一段我也正身处生命的低谷,在黑暗中冬眠并艰难地疗愈自己的倦怠和痛楚。更深层的原因是对于她这些带着生命温热的文字,我还不能妄称领悟其堂奥,甚至是基本层面上的进入,我不想信口开河地说一些无关疼痒的套词。

  连续几个依旧爆热的秋日午后,一遍又一遍读着这些内心深处潺湲流出的文字,我的感动日深,随着作者飞扬的神采,遨游在一个对真善美孜孜以求的境界。

  在清风盈袖的文字中,鲜有令人目眩的“宏大叙事”,她所写的全是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最平常的事,最真挚的情。像一个富有实力的猎手,无需用武器的锃亮和伪饰的华美来虚张声势一样,她无意于用文学理论上所谓的高度和深度来给作品贴金,无意于用花样翻新的写作技巧和对词汇的过度铺陈来讨彩。她只是虔诚地倾诉着对亲人对朋友一腔深情,倾诉着对牵肠挂肚的故园和祖祖辈辈生聚歌哭的土地的深深眷恋,倾诉着对于文学的澄明和纯度视若生命般的执着……诚如她自己所言,她只是“手写我心”。我想,正是这个朴素的理念,才使她成为七彩云南这片神奇土地的言说者,成为一路孜孜矻矻寻找生命尊严和依托的行吟者。

  通读全书,除了在第二分部《乡土回眸》中有个别篇章是写故乡风物、山水抒怀的,其它绝大部分文章都紧紧围绕着一个主题:爱。如《聆听声音之外的感动》《点亮一盏灯》《爱在拐弯处等候》中催人泪下的母爱;《春来人不在》《香巴拉并不遥远》中对朋友深挚的爱;《来不及握你的手》中虔诚的师长之爱;《多情小儿》《因为有你》中舔犊情深的亲子之爱,在《走出与返回》《棉质男人》中对伴侣深情款款、温婉入微的爱。每一个篇章都是一个独立的声部,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曲荡气回肠的爱的长调。

  爱,这个曾一度神圣的字眼,在当前的语境中早已被剥蚀得鲜有原初的内涵,而外延却被恶搞得五花八门、日渐花哨了。当人类以往视为生命般珍贵的情感被挤兑成受人调侃的话头时,一个在文字里诗意地栖居的奇女子,依然我行我素地抒写着对这个世界真切的爱的感悟,的确需要几分勇气。至少,我本人为之动容。

  行文方面,我感觉清风盈袖写得特别从容,气定神闲,没有都市职业女性的匆忙和焦躁。正如她在开篇《浮生如茶》中娓娓道来的情致:面对荣辱得失,学会舍弃学会放下学会闭起一只眼养心,滤去浮躁,在淡淡清香中体验人生的滋味。以笃定的心境,去感受活着的快乐,去发掘、享受生命本质的美好。(清风盈袖语)

  清风盈袖在遣词造句上也颇有自己的特色,借她一篇文章的题目来表述,即“真水无香”。在她,这些或繁或简的方块字似乎并不是一堆零散的材料,不是承载她情感、思想的载体,而就是她情感、思想的一部分,是构成她生命底色的重要元素。若拿著文比之盖楼,她不是为了砌好一个垛口才去寻找外形适合的石料或砖块。词语在她的文本中仿佛是一种自性敞开,或是对意识的敞开。就像月相吸引着潮汐的涨落,像葵花的笑颜总是朝着太阳绽放。

  读清风盈袖的文字不能太快。无论她笔下呈现的是对乡土的歌吟,还是对生日的感怀;不管她描写的是亲人弥留之际的场景,还是冬日暖阳中的释然,字行背后默默涌流的思想力量远远超过文本自身所彰显的。因此,读清风盈袖的文字要沉得住气,要将自己的频率调整得同她的文脉气场协调一致,才不会迷失于字句的方阵里,才不至于枉随春水,桃源归来不知处。

  这本书中,令我记忆尤深的一个词语也是作者用得最频繁的一个词语是“如火如荼”。它曾一次次击中我,印证着我对作者的识见。是的,生若夏花,开到荼蘼。这是一种姿态,一种高蹈轻扬的生命姿态。
与清风盈袖相识于忆石中文网,少说也有五六年了吧?在时断时续的神交过程中,她给我的印象始终如一:真诚大方,热情厚道。在论坛上,清风盈袖具有非同一般的亲和力、凝聚力,是云南沙龙众多文友的主心骨,让新朋老友、游客斑竹都能和谐相处。回想挂版云沙的那段日子,我至今仍觉得亲切、快乐,所学颇丰。

  两年前,我同清风盈袖一家人在昆明有过匆匆一面之缘。在短短几小时共餐、交谈中,让我再次坚信文如其人、字如其人的古老说法。当我静静地沉潜在她的文字中,与她的才情文思同悲共喜时,更强化了我对她的如火如荼、柔韧倔强的生命特质的钦羡。万物同源,万法归宗。这世上,没有任何事会无缘无故空穴来风。比对清风盈袖的性情和文字,的确是为人、为文两相宜。这是一种担当,更是一份坚守;这不仅需要身体力行,更需要旷日持久。

  “任何一门艺术,任何一种感情,没有比心与心的交融,灵魂与灵魂的相依更生动,更真实,更恒久,更震撼。”(清风盈袖语)这就是一个字里字外总坦诚的真实的她,是一个依然在大地上行走,在星空下仰望的灵魂的歌者!

  作者言:有梦有朋友,情谊无止境。当我在命运的黑暗隧道中踽踽穿行的那段时期,似乎整个世界都把我遗忘。清风盈袖总会于百忙之中抽空打个电话给我,在通话中她不是一味地宽慰我、同情我;而是坦诚地批评我,让我去直面所出现的问题,反思自己的错误,为自己的生命负起全部的责任。走出这段看似永无尽头的人生低谷,回望来路,依然天也蓝、风也柔、山也秀、水也碧……

  今天,我终于能坐下来表述我内心深处无限的爱和感恩。我知道,这一切都多亏一份诚挚、纯真的友情一路相伴、默默支持!是的,有朋友真好,有清风盈袖这样侠骨柔肠、赤诚相见,既可以砥砺文字又可以提升心灵的朋友就是福缘了。

  作为一个在文字边缘行走的学步者,限于我的笔力和学识,我道不尽这本散文集中的妙处。但我相信每一位读着都具有自己无可替代的鉴赏力,我坚信从心灵深处迸发、流淌出来的文字能够接受任何挑剔眼光的检阅。

  作为一个朋友,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为读到这样一本养目更养心的好书而欣喜。在日益浮躁的市廛红尘中,阅读,是我放松身心的偏方,是我对自己的终极匡正和救赎。正如伍尔夫所说:天堂就是持续不断、毫无倦意的阅读。

  对了,清风盈袖,随书一并寄来的藕粉我已同最亲近的人一起分享了。但姚安古地上的红莲却一直盛开在我的心田,盛开在我无限的向往中。

  每次翻开你的书页,在清风吹拂下,总会有一股淡远益情的荷香袭上心头……

  时癸巳年桂月丙戌日写讫于大罗山麓


[ 本帖最后由 清风盈袖 于 2014-2-18 10:52 编辑 ]
3#
 楼主| 发表于 2014-2-18 10:42 | 只看该作者
  清风盈袖

文:房婧姝

  昨日吃饭,一改往日内敛藏匿的风格,微笑颔首着喝了很多酒,没企图借那液体湮灭什么,也没有那么奢侈的爱好,只是不能集中精力融入场合,更没心思去推脱逃避,完全以一种游离的心态机械的喝,没准认为在喝水呢!

       所以收到清风盈袖寄来的快递时,状态堪称酩酊,所以预想中的欣喜急迫都没发生, 那包裹就在我司空见惯的眼神下,被我连神经末梢都可能渗有酒精的手拿着,平淡而低调的躺在我们家的鞋柜上。
                                 
       那些无人分享的苦痛,无人分享的伤,都通通去吧!就想沉沉的睡着……醒来,连擅长晚归的人儿都鼾声如雷了,想必是深夜了,记忆第一时间复苏,像被蜂蛰了似的,急促起床,急促奔向鞋柜,急不可耐慌不择路拿钥匙划包裹上的胶带……呵!纯手工民族风情的小包 ,软软的寓意吉祥的香包,叮叮咚咚民族特色的风铃,最下面赫然一本印刷考究封皮彰显着品味的书 ——清风盈袖。欣喜温暖,拿起手机,找到清风盈袖,冲动被理智遏止,深夜了哦!

       清风盈袖,记不得何时邂逅了她的文字,初见时的怦然心动,那些我感同身受却因笨拙浅薄说不出的话, 像磁石牢牢将我吸引,但潜意识里认为在文字里行走的女人,大多是清高孤傲难以接近的,我在害怕被拒被冷漠中犹豫着 ,最终还是做了现在庆幸当时颇有破釜沉舟意味的主动加友的决定。
      
        清风盈袖,一个轮回在现代的古典女子,恰如她朋友所喻是一枚遗落在现世的蕴含不可估量价值的古币。她携一缕和煦轻柔之风,挽一袖飘逸灵动,带着热忱,善良,真挚,纯净,豁达……向我走来。那书因时间短暂尚看廖廖,即使阅完,我也未必意会抽离的出来,那些用心雕刻出来的文字,那些文字构造出来的或浑然天成或酣畅淋漓的美妙意境,像山泉淙淙,像澈水一泓,流淌过并滋润荡涤着你的五脏六腑。细腻婉转的笔峰淋漓尽致的刻画着临摹着情节的真实,情感的真挚,那些琐事折射出人性的光芒,震撼也鞭策着我,抚摸和慰藉是文字行走过心灵的痕迹。
                                       
       倘若这些文字来自专业,我丝毫不讶异,但她是在一个和文字无关的职场里摸打滚爬的女子,何以锻造锤炼出那些纯粹纯净,深邃气势的文字呢?一个小巧娟秀的外表下何以有那么强大豁达的心。为此我有了在娇美容颜在锦衣琳琅面前不曾有过现在却蔓延开了的自卑,对自己匮乏无力不能足以描述她的语言 感觉羞赧。


[ 本帖最后由 清风盈袖 于 2014-2-18 10:55 编辑 ]
4#
 楼主| 发表于 2014-2-18 10:49 | 只看该作者
作为普通的文学爱好者,最大的幸福和幸运,莫过于自己的文字能够被人用心读评。评者,老师也。清风不才,转来对拙作的评文,支持评论版,同时祝贺迎春版荣任版主,这有有你。有其他版主的奉献而精彩。
5#
发表于 2014-2-18 11:14 | 只看该作者
先读第一篇,秋叶问好清风。
6#
发表于 2014-2-18 11:41 | 只看该作者
逐一读来,钦佩清风的耕耘与收获,谢清风支持。
7#
发表于 2014-2-18 12:07 | 只看该作者
呵呵,上午有事。现在,让我静下心来,慢慢阅读。
8#
发表于 2014-2-18 12:15 | 只看该作者
清风盈袖,一个热爱生活,热爱文字的,平凡的写作者。她清风盈袖,洒脱飘逸,但却一直在坚持写生活一样的散文,过散文一样的生活。作为一名在滚滚尘俗中摸爬滚打的职业女性,能有如此闲情逸致,难能,可贵!

读清风盈袖的散文,宛如喝一杯清香的白茶,宛如喝一杯清爽的糯米酒;李智红老师的比喻,何其准确。这茶的味道,这就的味道,其实就是生活的味道。喝过之后,沉淀在心,唇齿留芳。
9#
发表于 2014-2-18 12:26 | 只看该作者
清风书染藕花香,瞧见这标题,就忍不住要阅读。刘韬的文笔,看似散淡随意,却让读者跟着他的节奏,认识了一个富有爱心的清风。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2-18 16:2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红秋叶 于 2014-2-18 11:14 发表
先读第一篇,秋叶问好清风。


谢谢秋叶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2-18 16:3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一水 于 2014-2-18 11:41 发表
逐一读来,钦佩清风的耕耘与收获,谢清风支持。


问好一水版,于我而言,写评比写普通文章更难,更具挑战,清风不才,只能来学习和欣赏。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2-18 16:3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14-2-18 12:26 发表
清风书染藕花香,瞧见这标题,就忍不住要阅读。刘韬的文笔,看似散淡随意,却让读者跟着他的节奏,认识了一个富有爱心的清风。


谢谢迎春版鼓励,刘韬老师是浙江工贸大学一教授,也是以文字为桥神交多年的老朋友。
13#
发表于 2014-2-18 17:01 | 只看该作者
来读别人眼中的清风姐姐,那么亲切,那么真诚,那么温暖!
祝贺姐姐心爱的文字得以出版,还获得朋友们的如此支持。
14#
发表于 2014-2-18 22:46 | 只看该作者
李老师那篇解读。用清香醉来喻之,贴切而形象。别致而有神。后几篇解读。还不及细读。先问好并欢迎!
15#
发表于 2014-2-19 12:04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谢清风转来此贴!读到这样有口感的文评,像是在青翠柳岸边,看一轮朝阳漫漫吐露着霞光,文字的走廊在暖光中时隐时现,而我呢!却一手服文字于心间,真有云蒸霞蔚之感。一手把盏而茗香,忘我品其琳琅之奏香。

         这是第一篇的感觉,与清风互动后。然后再看第二篇,秋叶问好清风,顺问第一篇作者好。 :handshake

[ 本帖最后由 红秋叶 于 2014-2-19 12:07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3 01:29 , Processed in 0.08593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