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33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无标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4-5 20: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
            ――毛泽东《贺新郎·读史》
  当历史无比忠实地记录下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的一切,它把另一种使命留给了它的后人。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当邓小平用他的睿智和果敢赢得了上个世纪末的那场赌注,对世事的洞察犹如隔岸观火:这场浩荡风雨的是非,还是留待200年后的人民去评论吧。
 
  古希腊帕尔纳索斯山上的戴尔菲城神庙里有一块唯一的碑铭,上面镌刻着:你要认识你自己。这是一个古老的迷。今天,当我们审视自己的时候,仍然会发现许多陌生的面孔,他们来自遥远的年代,使我们无法接近他们,尤其在我们这个民族,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设计,赋予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崇高的人格品质和伦理精神;面对强大而神秘的自然和森严的社会结构,个人感到了渺小和微不足道,于是把改变现状的希望寄托在那些具有神圣力量的英雄们身上。这些英雄有着普通人所没有的伟大力量,可以高瞻远瞩,力挽狂澜,拯救斯民于水火。我们的民族被这些英雄人物推动着、延续着、发展着,却也被他们的身影遮掩着、笼罩着。毛泽东,勿庸置疑,乃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千千万万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英雄人物中杰出的一位。①  作为中国20世纪最杰出的伟人,毛泽东是一定时期中国民族魂的象征,对现代中国人格精神产生了无与伦比的深远影响;但这个已经被写入丹青卷帙的曾经伟大过的灵魂,毕竟已经落后于当代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笔财富历久弥珍,是我们走进新时代的基础;而中国的现代化又要求我们摆脱各种狭隘和束缚,批判地继承毛泽东,超越毛泽东,发展毛泽东。“毛泽东生平的历史是整整一代人的一个丰富的横断面,是要了解中国国内动向原委的一个重要指南。”②
  生于众所周知的纷繁复杂时期,毛泽东无疑和我们一样跨着世纪之交。他早年毫不例外地拥有一般青年同样的困惑迷惘,幸运的是选择了相宜的出路。近代史的剧目,包括封建君主倒台、资产阶级改良革命和军阀混战,都在他所在的舞台真实地一一展示过,并成为他融入浩荡历史潮流和创造崭新社会的最大动因。少年毛泽东聆听着并反作用于组成他生活环境的三种声音,分别来自专横的父亲、柔弱的母亲以及坚持或动摇着各自思想的同学、师长们。从步入青年时代开始,这种反作用一再地将毛泽东推向时代的前沿。最为突出的是在经杨昌济介绍、其任北大图书管理员的那段时间里,新私塾培养起来的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与全新又极符合他个性的独立民主思潮遭遇,建立起了后来伴随毛泽东一生的精神财富:融会贯通的艺术感。不论是传统文化和激进观念的结合,抑或是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与诗人角色之间的转换(林克)还是后来对国际国内形势的估计,这种艺术感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他的判断。
  1920年前后完全建立起马克思主义信仰(毛泽东)之后他充满斗争的一生才算真正步入主题,直到死而后已。这时的毛泽东形成了自己相对稳定的三观和性格,其中所占权重最大的是激情:在早年表现为大无畏、逆潮流而上的勇敢和激进,后转为对革命前景的乐观自信,到最后却终于沦入了盲目和冒进。毛泽东在1927年所作、也是他最早被翻译的著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有一段标志性的陈述:“每个农村都必须造成一个短时期的
------------------
注释
  ① 参见:戴木才 著《毛泽东人格》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版第305~307页
  ② 斯诺 录  汪衡 译《毛泽东自传》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封二
------------------
  恐怖现象,决非如此不能镇压农村反革命派的活动,决不能打倒绅权。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不能矫枉。”当时的湘赣已是全国农运中心,北伐军进入湖南后更是迅猛发展,这份报告明确摈弃当时大部分人对农村对抗土绅的过激行为愈演愈烈稍显悲观的担忧,“矫枉必须过正”几乎成为这种活动理直气壮得以继续的效力来源。“对待敌人寒冬像一样冷酷无情”,或许也是毛泽东对后来的雷锋最为欣赏亦最为相通的思想之一。同样的态度发生在1945年日政府发出乞降照会而蒋介石没收朱德的受降权之时,毛以朱名义致电于蒋:“一切同盟国的统帅中,只有你一个人下了一个绝对错误的命令。我认为你的这个错误,是由于你的私心而产生的,带着非常严重的性质,这就是说,你的命令有利于敌人。因此,我站在中国和同盟国共同利益的立场上,坚决地彻底地反对你的命令,直至你公开承认错误并公开收回这个错误命令为止。”歌舞升平的年代也许很难理解这段义正词严的外交令中所包含的不容侵犯的尊严和利益:在凶险的战争环境和你存我亡的严酷状态下,不强硬则无法自保。这一思想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上深入人心,我外交立场也始终保持着不卑不亢、独立自主的态度,这和毛泽东的人格影响和历史传承不无重要的因果联系。1966年,向来视大风大浪为铸就钢铁意志手段的毛泽东畅游长江75分钟,30华里:“长江,别人都说大,其实大,并不可怕。美帝不是很大吗?我们顶了它一下,也没啥。所以世界上有些大的东西并不可怕。”一个月后,73岁的毛泽东登上天安门城楼,把文革推向了高潮。毛泽东坦言,他一生只做了两件事:建立红色共和国和发动文革。在后人看来,前者正是依靠了他的斗争激情,而文革则毁于之。他最早理解的唯物史观就是阶级斗争,并且牢牢地抓住了马克思主义的这条核心,一抓就是一生。据尼克松的女儿女婿回忆1975年两人访华时:“尽管这位主席经过82年的艰苦生活已经衰老,但是他的头脑却比中国年轻一辈更充满活力,更渴望斗争。”“不论历史如何下结论,毛的一生肯定将成为人类意志力量的突出证明。”①  在他的诗词作品中,毛泽东的这种激情体现得相当明显: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念奴娇·昆仑》)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十六字令》)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从不为写诗而写诗,他习惯深深融入影响和被影响着的周遭一切,蕴积在胸中的革命激情喷涌而出(林克)只给那些能给他以触动的人事。“毛主席的伟大和成功就是因为在漫长的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始终保持诗人和政治家这两种不同身份的平衡和协调。诗人洒脱不羁,可以自由驰骋想象。而政治家必须考虑社会现实,对人民负责。但到50年代末和60年代中期,毛自觉不自觉地以诗人的性格来从事革命与建设的实践,这种平衡和协调被打破了。”②  越是追求完美的理想,就越发对现实感到忧患;越是感情激越,就越发感到暮年的悲壮苍凉。史沫特莱形容“他有一种钢铁般的自傲和坚毅”,当这种自傲和激情与现实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时,伟人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和事业后继乏人的忧患融为一体,于是打开川黔门户的“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也减了颜色,娄山关顶回望所见银色山体起伏如海,40年后和毛泽东悲与壮交织的一生写照惊人地相似。
  毛泽东历久不衰的满腔热情并未掩盖他长于政治斗争和军事指挥的理性,这点在国内内外都有着不争的肯定评价。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社会中,用两句话来形容自己的气魄:“冷
---------------
注释
  ① 朱莉·尼克松·艾森豪威尔《毛主席说再见》  转引自:林克 著《我所知道的毛泽东――林克访谈录》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2月第1版第53页
  ② 参见:林克 著《我所知道的毛泽东――林克访谈录》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2月第1版第47页
---------------------
  眼向洋看世界,乱云飞渡仍从容。”毛泽东有军事老三篇《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几乎所有国家的军校都将其列入高级军事必读教材;他的战略思想与朱彭的实干精神结合创造了战争的胜利,与周恩来的坚忍和风度融会建立起大国的形象:这种在沧桑阅历中积淀起来的睿智使蒋介石都不得不避其锋芒。
  前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研局局长石仲泉在研究毛泽东整体思想框架时分析说:“如果把发展生产和实现社会公平比作天平的两端,那么他的砝码总是更多地加在后面。就是说,处理两者之间矛盾的时候,毛泽东更强调社会公平,甚至可以牺牲效率。”毛泽东并未看多少马恩著作的原文,①  且苦于政务而无暇顾及理论研究。在晚年他发动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自以为是发展马克思主义,实际偏离了马克思主义。这个任务后被邓小平接过来,其《南方讲话》之价值几乎与《新民主主义》相当(石仲泉);后者胆大心细雷厉风行的性格也是最为毛泽东赏识的。早年的烽火生涯在毛泽东心里押上了千斤重担,过分的谨言慎行束缚了他成为新理论发展者的手脚;江山难坐的历史悖论使他成为惊弓之鸟而始终处在如临大敌的紧张状态,得到的始终是事与愿违的结果。
  从某种高度上来说,毛泽东的豁达态度一生未变。“人类在这个地球上的处境变化越来越快了,”六七十年代的某天他说,“从现在起的一千年之后所有我们这些人,甚至马克思、恩格斯都在内,大概会显得相当可笑吧。”②  不用等千年、抑或是小平同志的两百年,在这片曾经由他一手打造起来的国度里,景仰的、质疑的、感慨的、不屑的、客观的、颂扬的、冷静的,各种各样的声音每天都在响起,汇聚在毛泽东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下。读史使人明智,而要完全认识一个人又谈何容易。李敏在《我的父亲毛泽东》中所写的一段感性的文字或许可以触动一些人,使过分热情或冷静的心重新趋于平和,回归于终极的审视与省思:
  随着爸爸的过世,一段历史很快带走了那些年月并将之盛装起来。新的时代来了,这时代不再有充满血泪的缠斗,我也不再有那样的压力与痛苦。我仿佛看见了爸爸正在一点点退远,逐渐成为今天中国的背景。每年的那一天我都要去爸爸长眠的地方看看,他老人家躺在中国最中心的那片开阔的广场上,永久地睡眠。中国人民把他安葬在这里,而瞻仰他的人人流如织,我因此而知道了爸爸不是孤立地被封存在历史中。他的精神仍在感召着经历过苦难的人们。晚年的爸爸为中国打下了很深的烙印,他思想的局限致使他亲手缔造的国家又一次经历了十多年的痛苦。但是人不可能超越历史超越自身而活在世上,更何况那个时代不断变幻的风云深深地影响着他。爸爸对中国是怎样重要,这不用我多说了。他曾挥笔写下的文字镌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那个纪念碑记录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岁月,而在那个岁月里,爸爸有很多亲人献出了生命。爸爸给了我们什么?他给了中华民族自由与解放,而给了我们的是做普通人,融于人民群众的可能,这使我们能尊重生活,尊重别人和自己的生命。
  苍山如海,一生如歌。.
----------------
注释
  ① 参见: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 编著《话说毛泽东》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2月第1版第125页
  ② 斯诺 著《斯诺在中国》 转引自:林克 著《我所知道的毛泽东――林克访谈录》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2月第1版第54页
--------------------
  参考书目 :
  1. 臧克家 主编《毛泽东诗词鉴赏》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2. 戴木才 著《毛泽东人格》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版
  3. 荣晨 铁缨 杨柳 编著《评说毛泽东》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
  4. 林克 著《我所知道的毛泽东――林克访谈录》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2月第1版
  5. 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 编著《话说毛泽东》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2月第1版
  6. 张启华 著《读懂毛泽东》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版
  7. 李敏 著《我的父亲毛泽东》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8. 斯诺 录  汪衡 译《毛泽东自传》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3-4-5 22:34 | 只看该作者

NJCAT的这两个都很好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4 21:12 编辑

NJCAT的这两个都很好
很耐读
当然我更喜欢这一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4 04:11 , Processed in 0.04838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