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2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庆祝梁晓阳《吉尔尕朗河两岸》出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20 07: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自然人文写作的探索文本
                                                                      ——解读梁晓阳《吉尔尕朗河两岸》                                                                   
                                                                      王克楠
  
  他,因为一个伊犁的女孩子到南方上大学,彼此认识进而相爱和结合,后来两个人就回到了伊犁,于是,他就从遥远的南方来到了吉尔尕朗河岸,艰苦而幸福地建起了自己的新家。
  
  他的名字叫梁晓阳,从2003年春天开始,一直到本书出版的2013年春天和再版的2014年春天,整整十一年,梁晓阳在吉尔尕朗河岸自家院子里的菜地劳动,还到自留地里参加浇水、除草,收割,由一个南方城市的白领成为一个真正的北疆劳动者。他一边劳动,一边思索,他是对吉尔尕朗河两自然环境以及生态环境的享受者和思考者。这11年,他渐渐推翻了过去既定的生活理念,开始自觉地以大自然为师,像一棵植物学会在大自然生根、开花和结果。
  
  他的女儿在伊犁出生,他因为妻子和女儿与这里的关系,对于这片土地有了贴心贴肺的血缘联系和生命体验。他深情地称呼自己的女儿为“牡丹汗”,称呼自己的妻子为“月亮”,他真的在这里与妻子重新开始了恋爱:“每次我们回到老马场,我们就迎来了无忧无虑的幸福时光,那又高又美的大平滩草原就是我们感情发酵的温床。”而对于新家的思考,他也融进了自己对这片土地的独到领悟:“南方的居住与奋斗代表了我的梦想与野心,而后半生我将回到这里居住,则是意味着我有了寄托与安慰。”“要把我们在这里生活下去的理念储存进去,留在新房子里,留在这个家里,留在这片我们倾心关注的土地上”。在吉尔尕朗河两岸,他找到了自己的生命之根。
  
  他用了一部书的容量去概括了吉尔尕朗河两岸的风景史,他毫不隐瞒自己受了梭罗和李奥帕德的影响。“在许多个清晨和午后,我和明月还喜欢赤了脚坐在花儿如海的大平滩草原上,捧读亨利·梭罗的《瓦尔登湖》或者阿尔多·李奥帕德的《沙郡岁月》,这两本书都是关于人与自然的心灵经典,也是我们的心灵经典。我们常常那样埋头一读就是一个小时。”并且把“面积广阔达三十万亩的大平滩草原”,当成了“阅读这些自然著作的最好的书桌”。他反思工业化城镇化带来的负面效应,并与他熟悉的南方生活进行比较,他在来到伊犁之前曾在南方一座喧嚣小城炮制了十多年的八股文,那是一种相当枯燥无味的生活,没有自己的灵魂,也没有自己的感情,纯粹就是一个幕僚和代笔。“想起南方喧嚣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想起南方那些比绿化树还要多的硬化公路,比绿地还要多的工业园区”。更令他烦恼的是,“这些年在南方,见惯了烟囱林立,天空一片灰蒙蒙,地面的河水污浊连年”。终于,他厌倦了市民时代的虚假、快节奏、环境污染、无休无止的算计和被算计……他来到了吉尔尕朗河两岸,产生了生命归根的感觉。
  
  在吉尔尕朗河畔,梁晓阳已经完全被大自然的辽阔壮丽的美吸引住了。他全身心地投入自然生态的良性循环,看大雪怎样纷飞和河流怎样结冰以及在春天解冻,专注观察日出日落,细心倾听月亮的声音,观察一棵小草怎样生长,倾听呱啦鸡的细长的叫声。他和这里的劳动者从春末劳动到秋深,看秋天清凉的台地上黄金一样的杨树叶子簌簌飘落,看漫山遍野的雪岭云杉怎样忍耐着辽阔西域的寂寞和苍茫天山的孤独.......在他笔下,草原之夜是宁静与躁动的结合体,山雀、新月、哈萨克小女孩、林区守林员夫妻、雪岭云杉、林间残雪、宰羊的哈萨克人家、常年在深山的牧羊人、一年一度的阿肯弹唱、转场的人、马、羊与狗等等,都是一种岁月的见证与沉积。“从山上吹下一直刮到河岸两边的风明显地冰凉起来,不断地有金蝶红蝶从树上翩翩飘下,库尔德宁河床上的胡杨桦树几乎落光了金色的叶子,在萧索的河风里像一个个哈萨克老牧人硬朗挺立,从头到脚却阳光一般放亮。”这些体现敏锐的观察力、清晰的表达力,同时诗意而沧桑的段落在书籍里比比皆是。
  
  梁晓阳对吉尔尕朗河两岸的风景由陌生到熟悉,由熟悉到热爱,最后索性在吉尔尕朗河畔扎根了。他和妻子在这里建造了一院房子,每年用相当长的时间居住在这里,和吉尔尕朗河两岸风景保持亲密接触,在这里实现了他梦中的真正的自由。他在吉尔尕朗河畔居住,不是归隐,更不是养老,而是在追寻生命的意义——在中国商品经济环境下,一个人的生命怎样度过才更有意义?他在河两岸的居住生活是放松的,也是幸福的,他充分享受着大自然的纯净,享受夜晚里草场的神秘,享受加乌尔山牧场的恬静,在牧场上和野生动物和谐相处,享受太平滩草原种种神秘的植物气息……一年四季,吉尔尕朗河两岸洋溢着大自然的独特魅力。他通过哈萨克姑娘在河谷阅读的画面,来写这里的静谧和自足:“6月的河风轻轻地掀起她膝盖上那本书的几页,哗啦啦的几声连续响起,又是那只戴着乳白玉镯的绛红肤色的右手,轻轻地抬起来,轻轻地将卷起的书页抚平,却依然没有抬头。”“高高的树干下还随风飘舞着一小把一小把旺气缤纷的叶子,在明亮的阳光照耀下,这些半空中和坡地上的金红斑斓橙黄蹁跹的叶子组成了一束束燃烧的火焰,秋风吹过,火焰闪射,而风平后,依然被一缕缕深浅不一变幻莫测的光线勾勒得充满动感,在我心里留下了这片土地上最亮丽与最透明的基调”……这些经过日复一日细致入微的观察得来的文字,具有大自然的清新呼吸。
  
  可以说,自然风景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自我循环系统,人类生活于自然风景密切结合的时候,才会产生美学价值和人文意义。十一年的时间里,梁晓阳扎根在吉尔尕朗河两岸,他走进这里的少数民族兄弟的毡房,喝酒吃肉,唱歌跳舞,骑马奔驰,相濡以沫。他对于少数民族的歌舞,多有自己的见解,尤其对当地民歌具有独到的领悟,比如他阐释哈萨克族民歌《月夜》:“这样的意境唯美忧伤,月光照在吉尔尕朗河上,照在河边的草场上,夜牧的马群悠闲谛听着潺潺流水,似乎有些温饱满足。草原上的雨说来就来,伴随着电闪雷鸣,把远方的牧羊犬也惊吓着了,以为是天狗下凡,雨水说走就走,很快河面风平浪静,连雨滴从河边的树上滚落下来也清晰可闻,如此雨水充沛,却又荒凉遥远的牧区,内心既喜欢它,却又有一份寂寞孤单……”,他“聆听这首民歌”,还“听出这个民族对人生的积极态度”,“体味到了一种积极坚韧的人生理念。”
  
  草原是美丽的,但草原是否会永久地美丽下去呢?在现代化无孔不入的今天,偌大的中国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地方可以阻挡商业化的影响了。对这一点,梁晓阳在吉尔尕朗河流两岸游历的时候,就已经感觉到了。他与祖辈游牧的哈萨克族公务员库尔曼的对话极具思辨色彩,从中体现了他这个“外乡人”对这片他已融入全部身心的草原的忧虑:“就在我们的身边,一段时间以来,大平滩草原上的几个草场也出现了草料枯竭,有好些草山全裸露了,草山的轮廓都真正接近了馒头”,他分析“导致这种意外的原因,除了庞大的马牛羊群的啃咬,还有它们毫不知道怜惜地将斜斜的草山草皮踩塌”,并指出“马场的牧人们不知道弄明白没有,草原生态的破坏,除了天气的异常例如干旱所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过度放牧的缘故”。作者的这些思考是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进而思考的,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单纯经济意义上的GDP是值得怀疑的。
  
  梭罗的《瓦尔登湖》被艾略特称为“超凡入圣”的书,《沙郡岁月》被誉为生态平等主义的圣经。《吉尔尕朗河两岸》是一部什么书呢?笔者认为至少是一部自然人文写作的探索文本,其内容涉及生态文明、民族和谐、中国南方和北方的文化比较等。梭罗在瓦尔登湖边生活了两年零两个月便离开了,但他对人和自然关系理解的根深深扎在瓦尔登湖畔。本书的作者至今仍然生活在吉尔尕朗河两岸,享受这里的自然生态和谐和继续书写这片安宁的土地。读毕梁晓阳的《吉尔尕朗河两岸》,对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深深共鸣,同时意识到人类保护自然环境的路程多么地艰巨和漫长,是为序。
  
                                                                                                    2013年11月于西山书院
2#
 楼主| 发表于 2014-5-12 08:44 | 只看该作者
梁老师的书有出版社约稿,出版,真的可喜可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8 22:22 , Processed in 0.17376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