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16|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从救赎到宽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4 21: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救赎到宽恕
  
  最近时常想到这个词,而且会派生出一些词,比如自我救赎、心灵救赎什么的。
  
  我并非信奉宗教,也不喜欢使用罪过这样的字眼,自然很少跟自己较劲,非要觉得时常反思什么的。只是觉得日子缓缓地过着,波澜不惊的,所有的行为都是在演绎着时间的前行。这个世界最有意志力的东西是时间,只有它可以自顾自地牵着你的鼻子走,与你的意愿和想法无关。
  
  这算不算是绝对的真理,我不清楚,也不愿意纠缠这些事情,即使如霍金所列的那种情形跟我也没有什么关系,我只当霍金的理论不存在抑或是霍金本人并不存在。
  
  我坚定地认为时间是直线前行的,对于过往只有回头张望的权力,没有重新来过的可能。
  
  像我们这样的年龄,站在时间的中点上,往往前面看的少一些,回头的几率要大得多。
  
  那样的话,我就会无意识地整理一下,分门别类罗列好,再塞进记忆的档案盒,也许以后会重新根据索引再次看看,也许不会。
  
  对未知比较排斥,对过往比较热衷,是很多人的习惯,至少是很多已经跨入中年之后的人的习惯。
  
  不过,在热衷的过往当中,随着时间的堆积,这些个档案盒会越积越多,自己也会越背越重,渐而感觉好象是负重前行,直到有一天,我们会发现,我们应该丢弃一些东西了,这样的话,我们以后的路才会走得轻盈。
  
  哈罗德进行了一个人的朝圣,走的很偶然。一个多年不久的老友忽然患了癌症,想必时日不多。那些曾经在一起共事的场面历历在目,他越发是忍不住了,于是突然就觉得自己应该去看看她,而且忽然有一种信念支撑着她,就是如果哈罗德本人自己要是徒步去看她的话,那个朋友——奎妮,就会一定活下去的。于是,他开始了漫长的徒步行走,最终用87天的时间横跨栏整个英格兰。
  
  与我们传统的叙事习惯不一样,我们喜欢关注结果,甚至喜欢臆想着历经磨难一定会带来好的结果,比如奎妮终于活过来什么的,落得个团圆的结局。而这个故事的结果并非如此,见到奎妮的时候,奎妮已经让病魔折磨得失去了人形,哈罗德的朝圣并没有改变着什么,生活从来都是按照自己的步伐前行的,外力因素向来都只是一种毫无功用的陪衬。
  
  不过,真正的变化来自于哈罗德本人。一个被琐事与争吵阐释的老男人,事业无果,家庭破裂,也没有朋友——奎妮也只是他的同事,曾经帮里他很大的忙,以至于失业,不过也就是几十年换取的一封信而已,唯一的一个儿子还死了,他和她的妻子一直生活在灰色地带,像家里那个很少拉起来的窗帘。在突发奇想的行走中,他开始慢慢疏理了自己的一生,自己是怎样丢失孩子的,自己又是怎样和妻子走向冷战的边缘的,自己又是怎样地把自己与外界封闭起来的,在反复的思考与梳理当中,他的心门慢慢打开,他赢得了众多的尊敬,也开始关爱身边的人,宽恕了年轻人的不良,宽恕了其他人的功利,学会了在星光之下一个人的享受,而且也学会了坚持自己,内心开始变得强大起来,当然在他的带动下,他的妻子也开始了自己的反思,真个故事在人性的回归正常之中结束。
  
  这是一个简单、素朴但会令人深深感动的故事,之所以感动,是因为我们很容易从中找到共鸣。每个人都有过往,每个人的灵魂都会裂开一些口子,我们所要做的是不断清洗,不断修葺最终完成真正的自我实现。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次性的,他的魔力在于他的不可复制性,所以就个体而言,所有的人生都是不平凡的,只是我们把他打造成了平淡而已——更多的是麻木。
  
  从这个角度讲,哈罗德进行的是一个人的朝圣,也是一次完整的心灵救赎,结果他涅磐重生。
  
  很巧合,我随即也关注了《追风筝的人》。显然这本小说可读性更强,它前后贯穿了二十多年,牵涉到了战争、宗教、文化等等,而最终的落脚点还是一个关于自我救赎的故事,或者说书中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主人公历经半生实现了自我救赎的目标。
  
  阿尔米是一个出生于阿富汗的富家少爷,从小和他的仆人哈桑亲如兄弟(实际上他们原来就是兄弟),然而在一次放风筝的事件当中,由于自己的怯弱,他没有保护哈桑,之后他生活在这件事的阴影当中,并诬陷哈桑,终于赶走了哈桑。这个秘密也一直折磨着他,直到多年以后,他得知了哈桑的已经为了他的家族而死亡并留下一个更加可怜的孩子之后,他便赶回战火纷飞的阿富汗,历经磨难,救出那个孩子,最终在一次放风筝的过程中,孩子展开了笑脸。
  
  我记得相关的一句评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只风筝”,这个“风筝”是什么呢?是等待飞翔的翅膀吗?如何能重新飞起,怕还是需要洗涤自身的污垢。
  
  我很惊讶于作者的很多描写:比如在深深内疚的时候,他向哈桑身上扔西红柿,其实期望的是对方的惩罚;在赶走哈桑的时候为自己的伎俩而感到得意,其实是期许通过赶走当事人达到遗忘的目的——结果愈加折磨自己;而为了营救小哈桑,自己遭受毒打的时候,竟然收获着一丝快感,因为他的遭遇会让自己减轻罪孽。这样一种接近完全真实的描写很容易让我们坚信这件事情的真实性,而这样的一种残酷的真实自然更加会考虐我们的魂灵。
  
  我是一口气读完这本小说的,不愿意从这个故事当中走出来,后期还找了同名电影看了一下,电影非常忠实于原著,演绎的也很好。
  
  我猜想着当最后小哈桑娴熟地使用着先天遗传的技能去放飞风筝的时候,阿尔米的内心会有一种怎样的悸动,我甚至会揣测乃至替代他伏在草地上痛哭一场,那是喜悦的,因为泪水终于洗净了人性当中的铅华,这会让阿尔米以后的生活充满阳光。
  
  我们一直平凡如哈罗德,我们也曾有过阿尔米的类似经历,然而我们一直冷漠地对待着过去,对待着自己,我们不妨如哈罗德般给自己一个思考的时间或空间,更不妨如阿尔米一般去捡起跌落在地的风筝,让我们记忆当中的档案盒更加清晰乃至轻盈,让我们的风筝能在今后的天空上自由地舒展。
  
  事实上做到是不易的,通常我们见到的情况是我们总是习惯于为自己辩护,擅长于用一个谎言去遮盖另一个谎言,我们用新的错误去弥补过去的错误,使得我们的人生每每限于被动。
  
  我们不要说自我救赎,连和自己说声对不起的勇气都没有。
  
  如同读书,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热衷于许多辅以现代意义的绮丽、奇崛的读本,时常困惑于时间的立体以及空间的未知,为一些诸如生命的体验以及道德的破损的命题而担忧,对自己的存在都产生了丝丝幻觉。可忽然有一天,我们发现感动我们的竟然还是像《一个人的朝圣》这样一本素洁的书,还有像《追风筝的人》这样一个极其标准的中国式叙述模式。
  
  原来,我们要的不多,只是不太清楚从何下手。
  
  只有放下了自己心里的包袱,你才会变得更加宽容,你解救了自己自然也就会宽恕了别人,上帝说:原谅他们吧,因为他们对于自己的错误不知道。我不是教义的宣传者,但对宗教当中的一些悲悯和慈爱的确很折服,因为只要是明灯,那就会有丝光亮指引着我们不再迷路,这样的灯可以是来自东南西北任意的方向,只要不是让自己老呆在黑屋子你就行。
  
  契诃夫在重病的时候,不时地咳嗽,但是他为了不影响家人,宁愿一个人在屋外冰冷的石凳上打发时光,这种近乎自虐式的苛刻反映的却是他的内心如天使一般洁净。尽管上帝并没有按照常理出牌,让他在四十几岁的时候便早早离开人间,这个描绘过第六病室黑暗的人心里期许的是怎样的光明啊,只是这种阳光照射到的是别人!不过在他看来,他做好了自己也就算是发出了光芒,尽管很微弱。
  
  我无端地还想到了梁启超,这个介于政治与文化之间的早年巨人还是有一些争议的,或许他追随康有为成为革新的先行者原本就有些偶然因素,而他的灵活也不似他的老师康有为到后期变得那般抱残守缺去响应帝制,他还是拥护民主的。有一个事实是他对于年轻人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他的清华四大名师的身份也是很妥帖的。徐志摩曾经写文章涉及到他的这位老师太过相信西医,得了血尿之后,先是动手术拿掉了一个肾,结果拿下来的肾好好的,医生于是又说牙齿有问题,于是又砸光了一嘴的牙齿,还是不行,最终医生说还是需要饿一饿的,差点没饿死,不过最后也还是在盛年之际撒手人寰了。我一面为梁先生的背运叫屈,另一方面也真是赞叹梁先生的宽恕情怀,这是一个怎么得了的事情,这才是真正的把生命当做儿戏的,可梁先生却还总是替医院开脱,大意是总不能因为对自己的误诊而怀疑科学的力量,当时的协和医院可真算是遇到了真神啊!
  
  好几十年过去了,医患越来越严重,医闹越来越猖獗,根源是互相的不信任,人与人之间连信任都缺乏的话,沟通是谈不上的,没有沟通的话怎么可能会走到一起解决问题?
  
  信任也有一个前提,我们指责别人的时候,我们自己为什么不能向下放一放,老盯着别人的缺点并不能盖住自己的不足,把自身的霉点暴晒于阳光之下,换来的只会是自身的洁净。
  
  我们大约需要有一个自我救赎的意思,还得有一个宽恕他人的情怀,科学技术和物质生活不能解救一切,社会需要温暖,人与人之间需要温情。

    -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14-5-4 22:03 | 只看该作者
自我救赎,宽恕他人。这是美德,是境界。
由两部书,到人的精神状态,人格魅力。懂得自己的软肋是不容易的,能够让自己的一切,尤其是内心,暴露在阳光下,也是不容易的。检查自己,剖解自己,做到自我的救赎及对他人的宽恕,更是 不容易的。
欣赏一孔这种随性并富有张力的延伸阐述。
3#
发表于 2014-5-4 22:17 | 只看该作者
宽恕别人,救赎自己,不为过吧?
4#
发表于 2014-5-5 07:47 | 只看该作者
像我们这样的年龄,站在时间的中点上,往往前面看的少一些,回头的几率要大得多。
------------------------
哈哈,很喜欢这样的表述,写出了我们这个年纪的心态。
问好一孔版。
5#
发表于 2014-5-5 10:11 | 只看该作者
一走到自然,那些花花草草,无论枯荣,都能拉我一把(*^__^*)
6#
 楼主| 发表于 2014-5-5 11:2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夏冰 于 2014-5-4 22:03 发表
自我救赎,宽恕他人。这是美德,是境界。
由两部书,到人的精神状态,人格魅力。懂得自己的软肋是不容易的,能够让自己的一切,尤其是内心,暴露在阳光下,也是不容易的。检查自己,剖解自己,做到自我的救赎及对他 ...


直面自己是需要勇气和力量的。
7#
 楼主| 发表于 2014-5-5 11:2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张金彪 于 2014-5-4 22:17 发表
宽恕别人,救赎自己,不为过吧?


我那天和别人聊天时忽然讲了这么一句:我都四十岁了,怎不成说句自己想说的话,做件自己想做的事情都不成吧!说的很无意,后来一想,这事还真不太容易。
8#
 楼主| 发表于 2014-5-5 11:2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何足道哉 于 2014-5-5 07:47 发表
像我们这样的年龄,站在时间的中点上,往往前面看的少一些,回头的几率要大得多。
------------------------
哈哈,很喜欢这样的表述,写出了我们这个年纪的心态。
问好一孔版。


原来是同龄人啊,幸会!
9#
 楼主| 发表于 2014-5-5 11:2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靖子 于 2014-5-5 10:11 发表
一走到自然,那些花花草草,无论枯荣,都能拉我一把(*^__^*)


不管是什么物件,到你那样总能得到别样的解读,
10#
发表于 2014-5-5 19:3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一孔 于 2014-5-5 11:21 发表


我那天和别人聊天时忽然讲了这么一句:我都四十岁了,怎不成说句自己想说的话,做件自己想做的事情都不成吧!说的很无意,后来一想,这事还真不太容易。
一孔友说的也是。人到中年,的确不容易。
11#
发表于 2014-5-6 08:2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一孔 于 2014-5-5 11:22 发表


不管是什么物件,到你那样总能得到别样的解读,


还不是怨多情的O(∩_∩)O哈!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5-6 09:4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靖子 于 2014-5-6 08:27 发表


还不是怨多情的O(∩_∩)O哈!


有吗?看不出来!可能是哎
13#
发表于 2014-5-6 16:1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一孔 于 2014-5-5 11:20 发表


直面自己是需要勇气和力量的。

说得不错。很多时候,自我救赎需要很大的勇气。:handshake
14#
发表于 2014-5-7 13:5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夏冰 于 2014-5-4 22:03 发表
自我救赎,宽恕他人。这是美德,是境界。
由两部书,到人的精神状态,人格魅力。懂得自己的软肋是不容易的,能够让自己的一切,尤其是内心,暴露在阳光下,也是不容易的。检查自己,剖解自己,做到自我的救赎及对他 ...

灵魂的一次净化。
15#
发表于 2017-11-8 17:40 | 只看该作者
我们需要自我救赎,需要宽恕他人,更需要包容,需要爱,可是,触犯利益时,这些都不是说说了,都经过脑袋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 10:21 , Processed in 0.141711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