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258|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缘自“文明”的死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7-7 11: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先生:

  6月30号晚,我在孩子的帮助下,终于如愿在网上看了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我愚钝得不会下载任何电影),按奈不住的激动,跟您汇报我的心情。我知道,先生一向热爱文体事业,年少曾夺省级游泳奖牌,老来听霍尊《卷珠帘》感而落泪,几多陪老同学沙叶新观看他的话剧……最近一定也跟年轻人一样,沉浸在“2014巴西世界杯”的赛事中。《布达佩斯大饭店》这部电影的袭来,似可配合2014这场火热的体育赛事。是哦,巴西,那是茨威格“最后的城市”,《布达佩斯大饭店》正以这个作家的叙述为灵魂,将“他”昨日的世界从容地搬上银幕,为读者献上一份饕餮的视觉盛宴。在影片的结尾处,导演韦斯·安德森说出本片的灵感来源于斯蒂芬·茨威格的作品,并对茨威格表示感谢。显然,读过茨威格的作品,特别是《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对理解本片会有不可小觑的帮助。这位生于奥地利维也纳的著名作家,跟咱们的鲁迅同庚(1881年),而于战争的立场看,两位文豪身处不同的国家,为世界留下的作品以及这些作品对社会的作用亦不尽相同。茨威格亲历了一战和二战,最“不幸”的是他于1914年一战爆发时已是位进入而立之年有思想的作家(所以,他不能不对战争有所说话),且遭受纳粹统治下的流亡之痛。更“不幸”的是他的“苦难”从一战持续到二战,从未间断。1933年,他的著作被纳粹焚毁,他本人被迫寓居英国,到1938年奥地利被吞并,他从此成为无国之人。在《昨天的世界》里他哀叹道:“在最近十年里,结识一个可以使你缩短等候时间的领事馆小官员要比和一个托斯卡尼尼或者一位罗曼·罗兰结成友谊更为重要。”(“和平的垂死挣扎”章P——328页),一句话甚可交代了他当时的生存状态。韦斯·安德森的《布达佩斯大饭店》,正欲力图再现茨威格笔下欧洲那优美的童话般的“昨日世界”;而我们的迅翁则命不达1937年的抗日战争爆发,他所有的对社会的控诉也就“止于”1936年10月的大上海。

  关于布达佩斯,关于欧洲一战二战的背景,我在看“大饭店”之前,特别温习了一遍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在这骄阳灼烧的6月里,重新体验了一把“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影片的经典台词)。毕竟,年少的时候看这电影还不能从政治或战事上去理解,至少不知道萨拉热窝在1914年6月28日那天对一战的导火(奥匈帝国的皇太子弗朗茨·裴迪南大公这一天在萨拉热窝视察时遇刺事件)。关于布达佩斯,我忽然想起一个现成的文艺小八卦:据说老艺术家“南霸天”(陈强)50年代到匈牙利布达佩斯访问,适逢他家老大出生,他就給大儿子取名叫陈布达,几年后老二出生,取名叫陈佩斯,艺名小二,哥两刚好组合成布达佩斯。今天,我在感怀这个文艺小八卦的同时,是想纪念下自己在还没有真正学懂世界地理的时候,正因此文艺小八卦而知道了世界上有个叫布达佩斯的城市。

  “大饭店”以其宏大的场景设计及作家连环相套的回忆,让我几度进入茨威格“昨日的世界”。可以这么理解,影片中的作家,主角古斯塔夫以及那个叙述故事的老门童,三者直接合而为一为茨威格本人,而奢华典雅的“大饭店”背景应当来自于茨威格的《一个女人生命的二十四小时》等。至于整部电影抱持的不肯熄灭的理想主义,正自于茨威格的最后一本书《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昨”著的写作时间是1939——1940年间,两年后的1942年2月22日(选这么个日子!),茨威格在孤寂和理想破灭中,留下一份遗嘱,与第二任妻子在巴西双双服毒自杀。这份遗嘱不长,无妨我转到这里,以兹忠诚地纪念茨威格:

  [在我自愿和完全清醒地跟这个世界诀别之前,一项最后的义务逼使我要去完成,向这个美丽的国家——巴西,表示我衷心的感谢。她对我是那样的善良,给予我的工作那样殷勤的关切,我日益深沉地爱上这个国家。在我自己的语言所通行的世界,对我而言,业已沦亡,和我精神的故乡——欧洲,业已自我毁灭之后,我再也没有地方可以重建我的生活了。

  年过花甲,要想再次开始全新的生活,这需要一种非凡的力量,而我的力量在无家可归的漫长流浪岁月中,业已消耗殆尽。这样,我认为最好是及时地,和以正确的姿态来结束这个生命,结束这个精神的劳动意味着是最纯正的快乐,个人思想的自由事实上是最宝贵的财富的生命。

  我向我所有的朋友致意,愿他们在漫长的黑夜之后,还能够看得见朝霞,而我,一个格外焦急不耐的人,要先他们而去了。(斯蒂芬·茨威格 1942.2.22)]

  由此遗书可见茨威格对巴西的热爱。正是在写“昨”著的这两年中,茨威格失去了奥地利国籍,先后去了英国再到美国,最后经纽约来到巴西。他应该喜欢巴西,认为欧洲虽然沦亡,但其文明所创造的一切能够在南美这个城市以其它的形式得到延续,他始到巴西甚至还心存对“世界和平”的美好期望。“我在南美的十字星座下又重新开始有了希望和信仰”(“和平的垂死挣扎”章P——319页),这是茨威格对文明抑或是对理想的再度渴望。然而,现实情非作家所愿,“1938年9月的最后几天,局势才令人绝望……张伯伦从一开始就是那样一个人,他去慕尼黑并不是为了赢得和平,而是为了乞求和平”(“和平的垂死挣扎”章P——330页。)(9月30日英国首相张伯伦同希特勒签署了《英德互不侵犯宣言》。这个宣言的签署,初衷可能是想借此换取欧洲的和平,却意味着张伯伦对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做出实质性的让步。他所执行的政策被后人称为“绥靖政策”,并纵容日本侵略中国。)茨威格在写给前妻的最后一封信中,却肯定地说这场战争还将持续多年,不知何时能重返家园。

  二战于1939年打到1945年,从《昨日的世界》写作时间上看,茨威格在历时六年左右的二战不久就已失去了对“理想”的期许,最终厌倦了纽约的喧嚣和巴西的狂欢。不能不说的是,整个世界的大背景下,茨威格以其作家的身份差不多是一路“绿灯”地流亡,应该是“幸运”的,相比《重庆往事》的作者徳裔犹太人卡佛岗一家,他们则以普通犹太人的身份为逃避德国纳粹的迫害,在接连被英国、法国、荷兰等国拒绝入境后,无奈而来到中国的重庆,从而不得不跟中国人一起经历抗日的炮火,甚至是国共内战。一定角度而言,茨威格对昨日历史的书写,也仅限于欧洲,我相当拥戴舒芜老先生于廿三年前对这本书的评价:[“昨”著是本名副其实的副标题——一个欧洲人的回忆。]无可否认的是,希特勒在欧洲战场的每一次胜利,都会在远东帮助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而茨威格作为世界和平主义者,最高理想只是欧洲的联合,眼界并没有超越欧洲。从这一点看,尽管罗兰·巴特在中国之行后,回头表示厌恶北京的“不性感”,至少他还是对中国有个态度,没有枉费中国读者对他的“崇拜”。可能如此,当茨威格谈到在前往印度的船上认识了学识渊博的、前去考察“日俄战争”的豪斯霍费尔夫妇时,只将重点移到了两夫妻的博学上。“我从他身上再次认识到:任何一门学科,即使是军事科学,如果要想博大精深的话,必须跨出自己狭隘的领域,和其他的各种学科联系起来。”(“走出欧洲”章P——150页”。豪斯霍费尔,德国地理政治学家,出版过地理政治学杂志。)而我以为,以茨威格对世界战事的敏感,以及他倡导的世界和平,至少应该借此机会表达下他对“日俄战争”的看法,要知道,在这场发生在亚洲主要是中国东北地界上的战争,中国人民特别是东北人民可是蒙受了极大的灾难,生命财产遭到了空前的浩劫!

  先生,写到这里,尤是记得我们就这本书的最初几通信。现在,我复以感谢您的推荐,我能深入读茨威格,读他《昨日的世界》,距今不过三个月的时间,然而,我却那么诚挚地爱上了这位作家。您曾说“我现在才明白,为什么犹太人那么杰出,是该族对文化人的尊崇和尊敬,在社会和家庭中有特别的地位。”是呵,茨威格在开篇《太平世界》里就给我们明确的交代。在犹太人的骨骼里,有一种坚韧的甚至是让整个人类不可忽视的品质,那就是茨威格所说的犹太人的真正愿望:并不在于发财致富,而是在于他们身怀潜在的理想,这理想就是提高自己的精神文明,使自己进入到更高的文化层次。我对此深有体会,同时予“理想”以形上的文化和精神体验,并此以为书籍对人类精神文明的贡献。很多人将茨威格的自杀与本雅明的自杀联系在一起,不错,正因他们曾见证过或沉溺于一个太平世界的黄金时代,所以他们无法忍受眼睁睁看着他们热爱的文明被摧残和毁灭。本雅明作为法兰克福学派这个流亡思想家团体之一员,他以犹太人种的精神个性,在该学派诸大家中被树立为最富有原创性思想的人物,不幸的是,1940年,他在逃亡途中用自己的手,将自己定格在“流亡“上,服毒自杀。纳粹粉碎了太多思想家的玫瑰梦,茨威格也一样在劫难逃,他活在辉煌的昨日文明里,却走了一条本雅明同样的路。遗憾的是本雅明可以笔力雄健地论述了普鲁斯特和乔伊斯,却没能圆满地回忆自己的年华。而36岁的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里也发出如下感慨:“人的尊严在我们这个世纪失去了多少,我们年轻时曾虔诚地梦想这个世纪会成为我们的世纪,成为世界主义即将到来的时代。”(“和平的垂死挣扎”章P——328页)。当梦想中的自由时代、世界和平灰飞烟灭,希望之光只能存在于遥远的童话故事里,于是,他们走上了一条帕特里克·亨利的“不自由,勿宁死”的道路,给我们留下一组《缘自“文明”的死亡》启示。茨威格虽然承继了父辈太多的优秀品质,重要的是信念:“我们所遇到的这种倒退有朝一日终将成为仅仅是永远前进的节奏中的一种间歇”,然而,像所有的看透世界的本质的哲学家一样,流亡的痛苦,使他这个“急性子”最终没有等待这“间歇”后文明的再度降临,真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先生,我要真诚地谢谢您推荐我这么一本好书,“大饭店”后或可让我再次回过头来温习这部不朽之作,并以十分虔诚的心情发扬您的福祉,将它推荐给我那些爱书的朋友们,而且我知道他们已经开始行动,决心买回来做深层次的阅读,好书总是希望越多有人看越好,这也是我于“大饭店”之外给你汇报这份心得的根本动因,本来我该在读过《昨日的世界》后马上就给您写出我的读后心得。廿三年前,舒芜先生在读了这本书后,给推荐他的朋友写下洋洋洒洒的一篇长文,在文中,舒老先生历数了茨威格之于文化名士的交往,以及他富有的收藏和对战争的看法。何乎舒老?在爱书藏书的情怀里,谁不艳羡茨威格的近水楼台?“茨威格60歲就自殺了,真可惜,他收藏的那些作家与作曲家的手稿文献不知下落如何,让人惦念。”我还真切地记得您老的感喟呢,以您所藏拥当下海外三地名流作家手迹的感情,对茨威格的“艳福”,更是念兹在兹吧。也许,是他潜心的“设计”和勤于“社交”才收获而来的这般丰富?众所周知他与罗曼·罗兰的交往就不说了,纪德,里尔克,罗丹,叶芝,萧伯纳,威尔斯,房龙,乔伊斯,弗洛伊德,斯特劳斯,托斯卡尼尼,列宁,高尔基……太多了!这些欧洲文化名人可都书写在他在奥地利萨尔茨堡的卡普齐纳山的宾客登记薄上,真是让人无比惊讶和渴望不及的文化逸事!现在,我但愿我在您的福祉下,能有机缘得到更多文化大家的书香题赠,这份缘分,用本雅明的话说:从与书的和谐程度上,藏书者得以判断与一部书是否投缘。再次感谢先生的推荐,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确是一部好书。(2014.7.1)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楼主| 发表于 2014-7-7 11:04 | 只看该作者
问候江天各位,论坛改版,诚发一帖。各种操作在试行中,欢迎交流。
3#
发表于 2014-7-7 11:11 | 只看该作者
死亡无所畏惧,非知生,焉知死。好文章
4#
 楼主| 发表于 2014-7-7 11:20 | 只看该作者
也谨以此文,纪念抗日战争77周年!(1937年7月7日—2014年7月7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7-7 11:2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靓丽人生

谢靓丽人生来读。问候。
6#
发表于 2014-7-7 15:49 | 只看该作者
茨威格的作品所读不多,非常喜欢,有种穿透人性的悲壮力量。想不到他的个人结局如此令人唏嘘。

许久不见,问候一水姐姐
7#
发表于 2014-7-7 18: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一孔 于 2014-7-7 18:14 编辑

最近读了《失眠症漫记》,被这些外来的大师饶得晕晕乎乎,伤神伤人,还是间或着看看白先勇的文字舒坦。
不过,我还是从一水的介绍里知道了本雅明是犹太人,我依然不太喜欢单向街,想来是悟性不够吧,哈哈!
8#
发表于 2014-7-7 18:38 | 只看该作者
水版的文字,信息量超大。足够好好学习了。
9#
 楼主| 发表于 2014-7-7 21:3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苏相宜

短篇小说,他和卡佛的都很好读,或者说很是适合女性来读。譬如《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女人生命的24小时》。问好相宜。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7-7 21:3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 一孔

像我有一阵子迷恋阿巴斯的电影,发现一孔的读有时候亦很边缘:)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7-7 21:3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 夏冰

希望没有读之障碍:)
12#
发表于 2014-7-8 11:5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夏冰

希望没有读之障碍:)
一水 发表于 2014-7-7 21:39

障碍倒是没有,不过须精心品。走马观花是不行的。
13#
发表于 2014-7-8 11:5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苏相宜

短篇小说,他和卡佛的都很好读,或者说很是适合女性来读。譬如《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 ...
一水 发表于 2014-7-7 21:32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女人生命的24小时》。这些都瞄过,不过确实不是很入心。或许我不是女人的缘故?
14#
发表于 2014-7-8 15:41 | 只看该作者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女人生命的24小时》。这些都瞄过,不过确实不是很入心。或许我不是女人的缘故 ...
夏冰 发表于 2014-7-8 11:58


看过电影版的《》陌生女人,看得很窝火:那女的太为情所困了!
15#
发表于 2014-7-8 23:1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 一水
不好意思,准确的说法是我就没正经读过,哈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3 14:21 , Processed in 0.10579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