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41|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以文为诗”话“醉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8-2 13: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靓丽人生 于 2014-8-2 13:07 编辑

“以文为诗”话“醉翁”

      欧阳修是北宋中叶古文运动的杰出领袖和文坛盟主。在欧阳修的文学创作中,以散文所取得的成就最高,影响最大,足可与“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的韩愈相媲美。如果说韩文如长江大河,滔滔雄辩,沉著痛快;欧文则似澄塘潋滟,轻波荡漾,委婉含蓄。在古文发展过程中的怪癖、艰涩的不良文风的斗争中,欧阳修摒弃了韩愈文章艰涩怪奇的面,发展了其“文从字顺”的一面,建立起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

      欧阳修幼年丧父,家境贫困,靠自己刻苦攻读,经过了七年三试,最终于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考中进士,登上仕途。他以天下为己任,倡导古文遇到,很快被各派文学大家所认可。在仕途上,他屡遭贬谪,但他积极参与庆历变法,在宦海浮沉而再起之后以“醉翁”自许,其中也夹杂着为人生而消沉的情绪。

      欧阳修之所以能成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与他杰出的创作实践是密不可分的。他的古文创作纠正了雕刻过甚的昆体偶丽之文,他身体力行地实践了自己“其道易知而可法,其言易明而可行”的创作主张,撰写了大量平易生动的古文,成为人们学习的典范。他的散文叙事间括有法,议论纡徐有致,多用语气助词,不用冷僻怪异之字,大量运用骈文语句,注重语气的轻重和声调的和谐有致。他还善于从平易近人处出发,从入情入理的具体事物出发,从极平凡的道理出发,将其散文创作倾心于风神姿态,偏于阴柔之美之中。比如《醉翁亭记》、《《秋声赋》、《祭苏子美文》等记事文和抒情文,充分发挥了不受对偶声调束缚的优越性。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以21个“也”字贯穿全文,于平易流畅中富于曲折变化,将叙事、写景和抒情融合成为情文并茂的文章。他以精练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自己与游客在醉翁亭中开怀畅饮的欢快情景以及亭子周围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但是,这些绘声绘色的描写却难以掩饰作者内心深处的抑郁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希望保持安定平和的政治环境,使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醉翁亭记》写于1046年,即他39岁之时。为何他要以壮年之身号“翁”呢?

      结合前文欧阳修政治上遭受贬抑,内心难免充斥寡郁之情。此时酒成了他解除烦忧的良药,醉成了他忘却失意的方式。因此他对“酒”尤其是对“醉”格外地敏感起来。一个“醉”字映照着他娱情山水和以酒释怀以醉消愁的失落和痛苦之情,在“自嘲”的背后,隐含着他主张革除弊政、忧国忧民,改革科举和复兴古学等思想基调,借此以振起士风和文风,改变宋王朝积贫极弱的局面。

     《秋声赋》用第一人称的笔法来写。一开始作者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从静到动,令人悚惊的秋夜奇声,营造了一种悲凉气氛。此文把写景、抒情、记事、议论熔为一炉,浑然天成。他并不刻意选择人物、场景以及按照某种寓意的逻辑来组织文章内容,只是自然地叙事和抒怀,在看似散漫不经的行文中,使读者从寻常的叙说中体悟高远的意境。

      欧阳修的诗歌对宋诗的形成也有较大影响。他长于七言古体,其创作特点是:主张气格而贱丽藻,呈现明显的散文化倾向。故欧阳修的诗歌开创了取材广泛、命意新颖、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的一代新诗风,这是对传统诗歌表现范围的一种解放,代表着当时诗歌发展的新方向。他的诗歌成就与后来的王安石、苏轼及黄庭坚相比,虽略逊一筹,但他仍然是宋代文学史上的一位自成一家的诗人。

      如《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其一就是欧阳修的七古名作:胡人以鞍马为家,射猎为俗。泉甘草美无常处,鸟惊兽骇争驰逐。谁将汉女嫁胡儿,风沙无情貌如玉。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推手为琵却手琶,胡人共听亦咨嗟。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汉宫争按新声谱,遗恨已深声更苦。纤纤女手生洞房,学得琵琶不下堂。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

      此诗用类似散文的句子,写王昭君流落荒漠的悲伤,以反衬“汉宫”不知边塞之苦,具有以汉喻宋的现实意义,其间叙事、抒情、议论杂出,笔势矫健,风格古硬、雄健。

      欧阳修的诗歌风格与其散文一样,具有“平易”之特色,其诗虽有学韩愈的痕迹,但一般是平易流畅,写的清新自然。

      如《戏答元珍》: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啼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此诗借写景抒发自己谪居山乡的寂寞愁闷,期盼春天在时光流逝中早日到来,能状难写之景在目前,伴之以感慨议论,写的清楚明白。如本诗首联写山城荒僻冷落;颔联承前细写山城荒凉之景,写出残雪累累中蕴孕的生机一片。后两联抒情。颈联写作者多病之身在时光变迁、万物更迭中产生的客子之悲;尾联写自己早年作客洛阳,今日山城野花虽晚,但自己全不在意,可谓一股昂扬之气透出纸外。

      欧阳修遭贬后心情寂寞惆怅,对所受的不公不无腹非,诗中山城的冷落及由此而来的客子之悲,正缘于此。但是,诗歌对此没有过多怨愤,而是寄昂扬于悲情之中。这样一首触景生情之诗,本无特殊之处,但是,欧阳修却在这样一首普通的诗中表达了决不屈服的昂扬之志,道出了作者哲理性的人生思考。这正体现了宋诗注重理趣的革新特征。

      在唐诗到宋诗的转变过程中,欧阳修的诗作为一个枢纽,一方面保留了诗体相对整齐凝练的传统,一方面使诗体形式上具有弹性,在不丧失整齐的情况下,使诗的节奏多变,语言自然流畅,可以畅所欲言,更接近散文那样流动自然的风格。他使诗歌创作更具有修养深厚的人文品格,更多地贯注了人文意趣。

      总之,欧阳修不仅确立了古文在散文领域的正宗地位,而且影响到诗歌创作,作诗也讲究“气格”,产生了“以文为诗”的现象。欧阳修以其杰出的诗文创作和领袖地位,有力地推动了北宋文学的发展,使宋文、宋诗能够独树一帜,为宋代诗文革新运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2014年8月2日

2#
发表于 2014-8-2 14:54 | 只看该作者
欧阳修是北宋中叶古文运动的杰出领袖和文坛盟主。在欧阳修的文学创作中,以散文所取得的成就最高,影响最大,足可与“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的韩愈相媲美。如果说韩文如长江大河,滔滔雄辩,沉著痛快;欧文则似澄塘潋滟,轻波荡漾,委婉含蓄。
3#
发表于 2014-8-2 14:56 | 只看该作者
在唐诗到宋诗的转变过程中,欧阳修的诗作为一个枢纽,一方面保留了诗体相对整齐凝练的传统,一方面使诗体形式上具有弹性,在不丧失整齐的情况下,使诗的节奏多变,语言自然流畅,可以畅所欲言,更接近散文那样流动自然的风格。他使诗歌创作更具有修养深厚的人文品格,更多地贯注了人文意趣。
4#
发表于 2014-8-2 14:56 | 只看该作者
欧阳修不仅确立了古文在散文领域的正宗地位,而且影响到诗歌创作,作诗也讲究“气格”,产生了“以文为诗”的现象。欧阳修以其杰出的诗文创作和领袖地位,有力地推动了北宋文学的发展,使宋文、宋诗能够独树一帜,为宋代诗文革新运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5#
发表于 2014-8-2 15:00 | 只看该作者
这篇评论,总览欧阳修文学创作全貌,对其艺术成就进行了总结,令读者获益匪浅。
6#
发表于 2014-8-2 20:06 | 只看该作者
获益匪浅的评论。感谢老师的点评。收藏学习!
7#
 楼主| 发表于 2014-8-3 08:44 | 只看该作者

标题

这篇评论,总览欧阳修文学创作全貌,对其艺术成就进行了总结,令读者获益匪浅。
高迎春 发表于 2014-8-2 15:00


    谢谢高老师耐心细读并点评,还望老师多加指导,以期更大进步,在文学评论方面还需您的赐教。老师辛苦来?
8#
发表于 2014-8-4 18:00 | 只看该作者
好读。是享受。定能有获!
9#
发表于 2014-8-4 18:07 | 只看该作者
赏读,获益!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8-6 15:50 | 只看该作者
好读。是享受。定能有获!
梁星钧 发表于 2014-8-4 18:00



    谢谢梁版主的支持。谢谢多多指导。
11#
发表于 2014-8-6 22:12 | 只看该作者
很凝练,很真知灼见的评论,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永远是文学中的经典,经典中的经典文学。赞一个。
12#
发表于 2014-8-7 06:12 | 只看该作者
读此文,学到了以原创作者人生历程为落脚点,梳理和挖掘作品风格成因与作者生存体验和人格魅力之间的内在联系,拓宽了阅读的视野,丰富了阅读的内涵,令读者深受教益。非常感谢。
13#
发表于 2014-8-8 08:54 | 只看该作者
读过,喜欢。观点新颖,旁征博引,有趣有味。欣赏。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5 08:54 , Processed in 0.24074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