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927|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除了乡愁,一切皆可删除——浅读邱红根先生的诗集《删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8-6 23: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除了乡愁,一切皆可删除——浅读邱红根先生的诗集《删除》

文/高山松

  能够在荆州垄上诗会的现场遇到邱红根先生是个意外,能够收到邱红根先生赠送的诗集《删除》也是个意外,而更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删除》这本诗集只是一本小册子的白皮书。这本小册子没有正规书号,是宜昌市新诗学会主办的《坐标》诗丛之一,邱红根先生是把这本小册子夹在两本《坐标》里面一起赠送给我的。如果说《坐标》诗集是宜昌新诗学会确定的坐标,那么这本《删除》是否便是邱红根先生最近几年诗歌创作的坐标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以最快的速度阅读完了整本诗集,全本不过50个页码,40多首诗,既没有序也没有跋,怎么看都感觉不到这是一本诗集。但从邱红根先生赠书时的神情来看,这本诗集对于诗人来说,应该是诗人最近几年全部心血的凝聚,是诗人诗歌创作精华的浓缩。我想邱红根先生一定是把人生的减法运用到了这本诗集的编辑上,把往事一一删除,把记忆一一删除,把生活中多余的水分和杂质一一删除,这需要多么大的胆略和气魄。我们可以试想一下淘金的过程,跟邱红根先生删除的过程是多么相似,只不过在精神层面上的删除,比沙里淘金的难度更大。因为淘金还有目标可以追寻,而删除全凭感觉,或许在删除的过程中还会留下许多遗憾。单纯是童年的梦幻,而纯粹却是自然沉淀下来的沧桑,正如真理与谎言只有一步之遥一样,萤火虫与星星也只不过一个在瓶里,一个在瓶外。诗歌的坐标一旦确定,萤火虫也是可以突破瓶颈飞向浩渺星空,飞进读者的心灵深处,距离已经不再成为诗人与读者之间的障碍,因为在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里,黑夜总会比白天多。

  记得在此之前,我还收到过康宁先生送给我的一本小册子,跟邱红根先生的这本小册子如出一辙,我想他们绝对不是没有能力用正规书号出书,他们只是不屑那么做而已。记得一位颇有名气的诗人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让我自己掏腰包从出版社购买书号出书,无异于唾面自干,感觉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我想送我两本诗歌小册子的诗人一定也是这么想的,让那些正规书号见鬼去吧,与一群臭味相投的诗友们在一起交流,大家看重的是诗歌的内核,并不需要做那些外面光的表面文章。当然也只有那些特立独行的性情中人才会有如此作为,而这些特立独行的诗人写出的诗歌,一定也有其性情张扬的一面,他们一直想删除或正在删除的,不正是那些约定俗成的陈规陋习以及概念化程式化的条条框框吗?但无论他们如何超脱,无论他们采用什么样的软件,他们的乡愁是与生俱来的,他们的根是删除不掉的。

  对于一位现代诗人来说,当下是诗人创作的源泉,诗人只有立足当下才能找到创作的灵感,创作起来才能左右逢源。而乡愁却是诗人永远的一块心病,是诗人一切疼痛的根源,哪怕是如邱红根先生这样特立独行的诗人,在《删除》这本小册子中,也不敢与乡愁正面接触,只能用诗歌的手指轻轻触摸。当诗人的手指触摸到“涂邱”这块地名时,我明显感觉到诗人的手指开始颤抖,“我必须用一百倍的放大镜/才可能看清/地图上的那个小点/或者根本就看不到”,是啊,故乡在我们心里是一块圣地,但一直以来都只躲在心灵的一角,有时甚至变得“形迹十分可疑”。而正是这块形迹十分可疑的小点,我们必须“宗教般记住它/用整整一生,涂邱——它是一个流浪在外的人/内心的地理”。而这个内心的地理,不正是诗人一直以来寻找的坐标吗,坐标跟十字架是多么的相似,难道这仅仅只是巧合吗?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有很多无奈纠结于心,对于一位普通人来说,自然便会生出很多梦幻,而对于一位诗人来说,却只能从诗歌中找到突破。于是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诗歌便成了诗人梦幻的延续,一般人大多在晚上做梦,而诗人却能够在白天说梦话,并且能把梦话说到读者的心坎上去,让读者也跟着做梦。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传说中的中国梦,但能够把很多人带进梦境的,除了巫师,我想也只有诗人能够办到了,于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诗歌的功能并不是教化人们怎样去做,而是想方设法引导人们进入梦境,让人们自觉地去圆人生之梦。

  邱红根先生正是这么一位诗人,他这本小册子中几乎所有的诗都是从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切入,通过巧妙的提升,不知不觉就把读者引入到了梦境。而这些梦境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与当下的现实息息相关,让人们在读了这本小册子后,仿佛找到了一位促膝谈心的挚友,平常的积郁都可以找到宣泄的闸门。比如《镜中》这首诗,诗人就是从理发店理发时照镜子的过程切入的,最后提升出的感悟是“镜中的左实际上是生活中的右”。镜子是多么虚无,而生活只是在镜子的对面,不也同样虚无吗,恍惚中,你又到哪里去找所谓生活的真实,只不过人生这场梦,没有人能够醒来。既然如此,我们何不静下心来认真观察生活呢,那么你会觉得美是无处不在的,也会无孔不入,正如诗人在《很美》这首诗中所写的那样“2010年9月3日/乘坐D3054号动车,从武汉到南京/一张站票,成就了我——让我对眼前的美不忍忽略”。生活中是不缺少美的,缺乏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而之所以会缺少发现,主要是我们的眼睛平常都被心情所左右,静不下心来便摆脱不掉一些无形的锁链,如果不及时删除,不仅会蒙蔽眼睛,而且会蒙蔽心灵。长期使用电脑的人都会有一个好的习惯,每天都会利用各种软件来删除垃圾文件,不然电脑就会变慢甚至卡机。

  我想邱红根先生一定是一位电脑高手,同时也是一位生活中的高人,不然他怎么会写出《删除》这首诗呢。这首诗与其说是从磨基山中捡来的,不如说是从生活中感悟到的,这首看似随意的诗歌,却蕴含了人生的况味和作者来自生活的真实体验。其实诗人也并不是那么神秘,他们只不过是把自己的发现转化为一种经验,然后通过诗歌的形式呈现出来,让读者能够从这些似是而非的体验中找到内心似曾相识的影子,从而达到共鸣的效果。诗歌的难度也就在于如何把个体的体验通过诗意的提升,成为大众的体验,谁能够做到不露痕迹,谁就是一位成功的诗人。在《删除》这首诗中,诗人通过上山的所见所闻进行足够的铺垫后,由实入虚把读者慢慢引入到一种梦境。“脚底下是腐烂,松软的泥土/踏上去,有点不真实/恍若隔世”,这样的感觉在我的印象中是似曾相识的,诗人没有一点浮夸,也看不到任何斧凿的痕迹,自然而然地就完成了虚实的结合。但这似乎还嫌不够,接下来,作者又把我们引到了时空的深处“磨基山,太阳的光斑透过层层树枝/将我羸弱的身体轻轻覆盖/连同积怨已久的时间”,这既可以看成是转折,也可以看成是过渡,也可以看成是是一个梦的入口。当诗人通过如此灵巧的手法顺利把我们带入梦境后,之后的主题便水到渠成流到了我们眼前,“秋深了,一阵风/删除所有枯黄的病叶”,其实一阵秋风,删除的又岂止是那些枯黄的病叶呢。透过这些病叶,我们仿佛看到了诗人通过删除后,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很大的空间,让我们在这个空间里能够展开想象的翅膀,恣意纵横在人生之路上。

  关于留白是邱红根诗歌的另一大特点,因为邱红根先生深知,人生的欲望是无法满足的,人生的感悟也不可能说得透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诗歌与佛教文化倒是颇的相似之处,佛的境界是拈花一笑,诗歌的最高境界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正如诗人在《明故宫遗址》中写的那样,“而一条中山东路/横断的是一段破碎的历史/一扇锈迹斑斑的朱红大门/打不开我心中巨大的疑团”。诗歌一直都在试图为我们打开这些疑团,但却一直都在制造更大的疑团,所以我们在读诗的时候,别指望诗人会为我们解开世界之谜,相反我们会在诗歌中不断地沦陷,最后陷入到诗歌制造出来的更大的虚无。求知与求解其实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欲望,如一个陷阱让我们欲罢不能,而诗歌正因为顺应了这条不变的法则,所以才会显示出更大的魅力。正如诗人在《夜游秦淮河》里写的那样,“在这醉人的灯影中啊/连多情的河水都会衰老/那故事,那传说,那柔软的曲子/此情此景——有多少往事,可作凭吊/有多少细节,可以忽略”,相对于秦淮这条历史的长河,我们的一生只不过是河里一朵小小的浪花,还有什么不能删除,还有什么不能忽略的呢。

  作为一位现代有担当的诗人,邱红根先生的诗歌除了直面人生,直面生活之外,他还把更大的触角延伸到了现实的生活中,让诗歌直面当下。尽管是直面当下的诗歌,邱红根先生也不会把诗写成投枪匕首,既不会如鲁迅先生那般呐喊,也不会如怨妇那样倾诉。因为诗人深知,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你喊破了嗓子也不会有人良心发现,你如果逢人就倾诉便会被人当成祥林嫂或者疯子。在当下诗歌表现方式的处理上,邱红根先生也从佛文化中吸收了营养,以宽大的胸襟来容纳,以悲悯的情怀来呈现,以理性的思维来超度。而这种方式正是诗人智慧的结晶,诗歌只是一个载体,其主要功能只是呈现,大众的心中自有一杆秤,是非曲直还少了人来评说。诗人来到这个世上的目的就是发现,无论是真善美还是假恶丑,诗人只需用敏锐的目光捕捉到了,呈现出来也就完成了使命。正如诗人在《宽恕》这首诗中写的那样,“让那些双手沾满鲜血的家伙们去死吧!——我理解人民的愤怒/如果我是主,我宁愿他们活——对这些没有信仰的人,我相信:死/是对他们最大的宽恕”。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愤慨已到了极限,但诗人的表达却是隐忍的,隐忍绝不代表妥协,也不是软弱的象征,正如佛家的慈悲为怀一样,也是普渡众生的另一种方式。

  让我们还是回到删除这个话题上来吧,邱红根先生这本小册子的书名为《删除》,在生活中他不仅删除了一些细枝末节,在诗歌的创作中他也挤掉了多余的水分,让诗集里的大部分诗歌读起来都感觉很节制,很纯粹。正如诗人在《冬天的鸟巢》里展示的那样,“这个冬天让我如此担心/寒冷,让公路两边的树/褪去了所有叶子/让黑黑的鸟巢裸露出来”。从诗人删除后的诗句中,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个裸露出来的诗魂,但愿删除不掉的那一点乡愁,能够引领诗人顺利抵达诗歌的根本。

2014.8.6

2#
发表于 2014-8-7 04:13 | 只看该作者
单纯是童年的梦幻,而纯粹却是自然沉淀下来的沧桑,正如真理与谎言只有一步之遥一样,萤火虫与星星也只不过一个在瓶里,一个在瓶外。诗歌的坐标一旦确定,萤火虫也是可以突破瓶颈飞向浩渺星空,飞进读者的心灵深处,距离已经不再成为诗人与读者之间的障碍,因为在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里,黑夜总会比白天多。
3#
发表于 2014-8-7 04:16 | 只看该作者
生活中是不缺少美的,缺乏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而之所以会缺少发现,主要是我们的眼睛平常都被心情所左右,静不下心来便摆脱不掉一些无形的锁链,如果不及时删除,不仅会蒙蔽眼睛,而且会蒙蔽心灵。
4#
发表于 2014-8-7 04:19 | 只看该作者
以宽大的胸襟来容纳,以悲悯的情怀来呈现,以理性的思维来超度。而这种方式正是诗人智慧的结晶,诗歌只是一个载体,其主要功能只是呈现,大众的心中自有一杆秤,是非曲直还少了人来评说。
5#
发表于 2014-8-7 04:20 | 只看该作者
从诗人删除后的诗句中,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个裸露出来的诗魂,但愿删除不掉的那一点乡愁,能够引领诗人顺利抵达诗歌的根本。
6#
发表于 2014-8-7 04:23 | 只看该作者
一本诗集,重要的是它的内涵,有没有书号,其实真的不重要。作者对这样没有书号的诗集,依然读得这么认真,解读出其精神特质,细腻而深刻。
7#
发表于 2014-8-7 05:36 | 只看该作者
通过阅读此文,学到了以诗集题目为突破口构筑诗歌解读的框架,并按结构形成的走向,步步为营,环环相扣,既贴切又纯粹。同时语言幽默风趣,读来轻松快意,在赏阅诗集的评介中感受原创诗歌所带来的精彩。非常感谢。
8#
 楼主| 发表于 2014-8-7 11:35 | 只看该作者
单纯是童年的梦幻,而纯粹却是自然沉淀下来的沧桑,正如真理与谎言只有一步之遥一样,萤火虫与星星也只不过 ...
高迎春 发表于 2014-8-7 04:13


谢谢迎春兄弟来读。
9#
 楼主| 发表于 2014-8-7 11:35 | 只看该作者
生活中是不缺少美的,缺乏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而之所以会缺少发现,主要是我们的眼睛平常都被心情所左右 ...
高迎春 发表于 2014-8-7 04:16



    再次感谢哦。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8-7 11:37 | 只看该作者
以宽大的胸襟来容纳,以悲悯的情怀来呈现,以理性的思维来超度。而这种方式正是诗人智慧的结晶,诗歌只是一 ...
高迎春 发表于 2014-8-7 04:19



    迎春兄弟的热情真是让人感动。
11#
发表于 2014-8-7 15:39 | 只看该作者
以别致的题目评论别致的诗集。叙论有力。戛然而止。给人回味颇多。
12#
发表于 2014-8-8 08:53 | 只看该作者
观点鲜明,分析透彻入情入理。欣赏。问好。
13#
 楼主| 发表于 2014-8-8 10:50 | 只看该作者
从诗人删除后的诗句中,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个裸露出来的诗魂,但愿删除不掉的那一点乡愁,能够引领诗人顺利抵 ...
高迎春 发表于 2014-8-7 04:20



    迎春兄弟真是一位敬业的好斑斑。
14#
 楼主| 发表于 2014-8-8 10:51 | 只看该作者
一本诗集,重要的是它的内涵,有没有书号,其实真的不重要。作者对这样没有书号的诗集,依然读得这么认真, ...
高迎春 发表于 2014-8-7 04:23



    臭味相投的兄弟,即使写在一张破纸片上的诗句,也会认真拜读哦。
15#
 楼主| 发表于 2014-8-8 10:52 | 只看该作者
通过阅读此文,学到了以诗集题目为突破口构筑诗歌解读的框架,并按结构形成的走向,步步为营,环环相扣,既 ...
梅园星语 发表于 2014-8-7 05:36



    谢谢朋友的鼓励,祝一切安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5 08:47 , Processed in 0.11620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