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43|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象征意味的充分寄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8-12 19: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国作家福克纳无疑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现代作家,他一生创作有长篇小说19部,短篇小说70多篇,作品以众多的人物、宏大的叙事,崭新而纯熟的意识流手法,描写了美国南方社会的沧桑变迁与众多人物的命运变迁。值得注意的是,在他作品中,很多时候是以虚构的一个约克纳帕法县为背景来展开故事的,这个现象被叫做“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福克纳擅长运用象征等现代主义手法来表现社会矛盾,对包括爱情在内的诸多社会人生现象做出了属于自己的叙述。

  发表于1930年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叙述了一个令人悲情的故事。故事发生在约克纳帕法县杰弗逊镇。故事中的女主人公艾米丽出身于南方贵族世家,她自视清高,而她的父亲也出于强烈的门第观念,对爱女呵护有加,把众多前来追求她的男子逼走,致使艾米丽一错再错,成为了大龄女。等到艾米丽的父亲离开人世,在慈父溺爱中长大的艾米丽无法接受这一现实,直到三天后才同意别人来收敛父亲的遗体。之后,她与一个来此修路的北方工头相遇了,两人产生了好感。随着时间推移,他们彼此接受了对方,这算是艾米丽的幸运了,却被镇上的居民指指点点,不约而同来反对他们的婚事。而这个时候,那个曾经信誓旦旦的北方家伙却消失得无影无踪。从此,艾米丽把自己关在家里,轻易不出门,跟所有的人都不再来往。四十年过去,极度孤寂凄清中的艾米丽逝去了,于是镇上的人们尽释前嫌,以颇为令人瞩目的葬礼来为艾米丽小姐送行,然后,众人终于得以走进了艾米丽几十年来不为人知的宅院,一窥究竟。只见艾米丽的白色婚纱呈现在大家眼前。更叫人吃惊不小的是,在那间卧室中的床上,居然有一具男人严重萎缩腐烂的尸体,而旁边的枕头上还有一缕艾米丽那样的长头发。小说的结局在出人意料之余,尽显福克纳小说的冷峻恐怖意蕴,叫人回味不绝。

  我们知道,在现代短篇小说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已经成为小说家们游刃有余的优势所在,正因为象征物的广泛充分应用,才使得作品中的内涵多义而复杂,给读者十分丰盈的想象和深切的思考余地。《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亦然,可以说,充斥篇中的人与物,都是被作家寄寓了象征意味的,深入挖掘欣赏这种象征意味,或许也算是一个有益的过程。

  艾米丽这个人物,被人们以“纪念碑”做比,这就是说,在艾米丽身上,寄托了一种旧的生活观念,是属于传统意义的一种生活方式。于是,艾米丽也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象征,是美国南方传统秩序的典型象征。她把美国南方所谓的荣光秩序奉为圭臬,她自己也就成为这种荣光秩序的代表。虽然南方种植园的经济和贵族势力已经不再,但仍然统治着很多人(包括艾米丽自己)的灵魂,在他们心目里,旧南方那种传统意义上的贵族特权是不可更改不可替代更不能动摇的。所以她在众多的场合深为自己不同于一般人的贵族气质自美自得,并坚持雇佣黑奴为自己服务。而来自政府的税收通知,她也满不在乎,显示出一种独有的高贵和傲气。甚至当政府的人上门收税的时候,她也坚决要求跟从前一样,自己应该享有减免税收的权利。在这种理念左右之下,她对政府的一切变革都持反对态度,比如镇上给居民安排免费邮政服务,要在她房子上安装邮政信箱号码牌,她绝对不同意。镇上的大多数老居民出于对她的敬重,都对她呵护有加,竭力使她既有的贵族身份得以保持。甚至在她家里有特别的味道传出来时,那个名叫斯蒂芬斯的法官也仅仅是安排人们悄悄到她家附近撒上石灰,尽量去掉气味,不让人们去找艾米丽谈及这件事,怕她脸上不好看。遇到艾米丽生计困难的时候,那些好心肠的居民就让自己的孩子去艾米丽小姐那里去学瓷器绘画,尽量帮助她度过难关。从这些事上可以看出,镇上的居民也是很不错的了,起码尽了一定的义务和责任。

  不过站在另外一个角度看,艾米丽还有着极其强烈地反叛南方传统秩序的行为,甚至十分典型。当她的父亲去世之后,她不顾一切地与来自北方的那个所谓拿日工资的荷默陷入了轰轰烈烈的恋爱当中。人们看到,一旦艾米丽小姐和那个叫荷默的北方家伙驾马车外出游玩,她就高昂着脑袋,既显示出她身份的高贵,又表明了她发自内心的那份自豪以及对新生活的热情,然而镇上的居民面对这样自然而然的场面,不但不理解,还十分愤慨,那些女人们都大发议论,说如此出身高贵的家族中人,能看上一个赚日工资的北方家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情。那些老人们则因为艾米丽的行为失范、不像一个有身份的人所应有的举止而伤心不已,说哪怕让艾米丽得到的是悲伤,能让她回归正常也是值得的。差不多所有镇上的居民都开始冷嘲热讽,极尽谩骂之能事,说这样一个南方贵族后代居然要嫁给一个北方家伙,真是丢人,都说艾米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过。他们认为这件事要是发生的话,那简直就是对全镇居民共有的侮辱。镇上的居民们一致奋起,要维护所谓的传统、规矩,想方设法不让艾米丽小姐嫁给荷默,以此保证南方既有秩序的高贵地位。而艾米丽也是决绝的,她不惜自己被大家的唾沫淹死,也不放弃认定的幸福,所以她不遗余力地和镇上的居民们抗争,并做好了跟荷默结婚的准备,然而她没有想到,自己宁愿跟族人势不两立,深爱着的荷默居然喜欢的是同性,是个不准备成家的家伙,对艾米丽来说,这肯定是不能够接受的,万般无奈之下,她只得买来砒霜偷偷给荷默服下,并四十年来跟荷默的尸体同床共枕。她情愿做出这样荒唐的事情来,也不想让居民们说三道四,最终造成了她人格的分裂和扭曲。

  而荷默这样一个赚日工资的北方人,是飞速兴起的北方新兴文化的代表,也是大工业崛起的结果。艾米丽小姐则拥有显贵的贵族家族身份,她生性中的孤傲心理,让她从小就形成了强烈的个体意识,在新生事物面前,她无法理解,更无法自然接受,并产生了不可压制的鄙视感。在这样的对比之下,我们就能够理解艾米丽毒死荷默这个事件的象征意义了。新旧两种文化的激烈冲突是无法协调求和的。通过作品中针对他的描述,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北方硬汉的代表,有着天不怕地不怕的豪爽气质,这种豪爽中甚至还有某些粗俗,就是这样的性格,跟艾米丽所象征着的那种拥有良好教养、中规中矩、尊卑有序的南方贵族习气是水火不容的。正是这种水火不容,才成为两人最终走向悲剧的重要基础。不得不说,长时间身处狭窄闭塞生存环境中的艾米丽,也正是在荷默这样率真自然的性格吸引之下,才果敢地选择了自己的情感走向。但荷默自身的人生道路选择趋向,却是她所不能理解,更不能接受的。过惯了自由自在生活的荷默,无法成为艾米丽喜欢的那种人,这种对立决定了两人的悲剧。所以说,荷默的象征意义就在于,他是新兴的北方工业及其文化的代表,象征自由,象征新生活,而这样一个人,却与艾米丽这样的人相遇,这就注定了他自己的命运之途凶多吉少。而事实也正是如此,他以一具骷髅的状态成为艾米丽爱情的祭奠,是有着极其鲜明的象征意味的。

  在该篇小说中,有一个黑奴的形象十分深入人心,这便是托比。这个终生对主人艾米丽无限忠诚的黑奴,在福克纳笔下得到了很好的刻画。这是福克纳关注包括黑人在内的弱势群体,对他们的生存状态表达无限同情的呈现。这一点在福克纳著名的小说《喧哗与骚动》中也有出色的呈现,有兴趣的同好可去品读欣赏,在此不赘。虽然托比这个人物在作品里仅仅露面七次,在主人跟前,他也没有什么说话的权利,成天默默无闻地做着自己的活儿,“在她住处,四周只有一个黑人男子可以说明一点生命的痕迹,他每天提着一只篮子进出,那时候,他还年轻……时间渐渐过去了,他的黑发变白,腰身也弯了,还是像从前那样,提着这只篮子进出……当她死去……照料她的仅仅是这个垂垂老矣的黑人……黑人站在门口,恭恭敬敬把人们迎请进来,然后他就不知踪影……”尽管着墨并不多,但其在衬托作品主旨上的功用,却不可小觑。这个黑人托比的消失,是对传统秩序的消亡以及黑奴也将随之不再的现实的有力证明。

  作品起笔,便细致地描述了艾米丽小姐所居住的房屋景象:“这座呈四方形的大木屋,原先是油漆成白色的,现在已经斑驳不堪。这座房子所在的位置,是当年极其讲究的一条街道,这街道上面,十九世纪七十年代那种圆形屋顶赫然在目,那尖塔,涡形花纹的阳台,是那么轻盈,雅致,但是这么多年过去,汽车和轧棉机的出现,让这些都面目不再,只留下了艾米丽小姐这座房子,鹤立鸡群,在四周围棉花车与汽油泵的包围中,衰败里显示出一些原先的气势,叫人好笑。”当父亲逝世,情人也离去,艾米丽什么也没有了,只有这座房子与她相依为命。这座象征着昔日辉煌的房子,是艾米丽的安身之所,也是她的精神寄托,如此庞大的一座房子,把她曾经的青春紧紧包裹、限制,她的每一寸呼吸,都吸纳着这座房子几近腐朽的气息。而她也只能在这座大而空、暗沉沉的房子里,让自身感到安全,并找到自己的安慰和精神力量,让自己和自己的爱情标志——荷默那腐烂干枯的尸体——一起,度过孤独凄清的一生。她死去了,房子也残败不堪,那个曾经风光的南方时代,也一去不返了。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从作品这个题目,我们可知玫瑰在这篇小说中鲜明的象征意义,那就是爱情和幸福。艾米丽小姐的这一生,正像是一朵玫瑰花,曾经也邂逅过美丽,也曾经历过风雨,最终却以不可思议的方式凋零了。福克纳以“玫瑰”作题,藉此来表达自己对已逝去的南方文化的深切怀念,同时也揭示了他潜意识中对美国南方体系及价值观念心存复杂的情结。

  综上所述,福克纳这篇小说,通过象征这种鲜明的手法来构成故事,让所有的人和物都充盈着令人遐思的意味,意蕴绵长,深刻有力,值得再三品读。

  2014/8/12于病中整理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14-8-12 20:24 | 只看该作者
层层分析,犹如剥笋,直达小说精神内核,给人们揭示出一个人的爱情悲剧,令人惊骇,令人思索,令人回味!
3#
发表于 2014-8-13 17:25 | 只看该作者
叹服作者读了这么长的小说并能完整地回叙并予分论评析。
4#
发表于 2014-8-13 20:40 | 只看该作者
我虽然不懂小说,但是感到这是一篇有分量的评论。
5#
 楼主| 发表于 2014-8-14 10:0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高迎春
谢谢高老师的精要点评。辛苦了。问候!
6#
 楼主| 发表于 2014-8-14 10:0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梁星钧
嗯,是随性随心的记录。我一般在阅读过程中喜欢随时记下点滴,方便日后再看时参考。
7#
 楼主| 发表于 2014-8-14 10:0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幽谷幽兰
谢谢幽兰的关注支持。问候安好。
8#
发表于 2014-8-14 12:3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梁星钧
嗯,是随性随心的记录。我一般在阅读过程中喜欢随时记下点滴,方便日后再看时参考。
夏冰 发表于 2014-8-14 10:05



    夏老师,你好,这个习惯很好,我一直坚持这样的。
9#
发表于 2014-8-14 14:53 | 只看该作者
夏冰兄各类文章齐头并进,都很精彩啊啊。欣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5 08:40 , Processed in 0.08144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