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723|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在诗歌的光泽里穿行——叶城诗歌创作中的艺术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8-28 01: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康乔华 于 2014-9-11 19:42 编辑

                                      在诗歌的光泽里穿行

                                                  ——叶城诗歌创作中的艺术思考

                                                      康乔华
   
      由克楠老师的推荐,诗人叶城进入了我的视野,我集中时间认真阅读了他的许多诗歌作品,感觉到他的诗歌语言里的意象处理得很到位,他总是以诗的语言把所描写的事物对象,组合架构得很清晰,很感人。他的诗歌文本里多使用叙事语言,叙事过程冷静而不动声色,然而,这种内敛而不直接释放的情感却更加有力度,而且还与理趣结合在了一起。字里行间自然而然地引领读者走进他精心设计的诗歌文本世界,让读者领悟到自己本身所感受到的那种境界,体悟其中的意蕴与美感。也让我们从中欣赏到他诗歌里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比如:他的诗歌《黄昏之鸟》、《安魂曲》、《时光之殇》、《天涯羁旅》、《对立的部分》、《等信的人》、《月落乌啼》等等。这些诗歌作品,在呈现诗意的同时,注重将诗人自身生活的感性融入哲理性的思索之中,让我们感到他内心深处的真诚和率直,看到他的诗歌由此焕发出来的艺术特征。


       这种诗歌的艺术特征,就体现诗歌在实现思想内容方面所达到的完美、统一和感人的程度。当然,这种程度既受诗人世界观的制约,又与诗人的生活经验,艺术修养密切相关。因此,诗歌必须根植于生活。没有生活也就没有诗歌。所以真正的传统不是书,是生活,活生生的生活。在诗歌创作中,只有将诗歌思想性和艺术性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表现出更深刻的艺术境界。可以这么说,思想性是诗歌的灵魂,艺术性是诗歌的肉体。两者是相得益彰的,不可或缺的。如诗歌《那一夜》,整首诗用传统的托物咏怀的手法来烘托诗人的思想感情。诗中一些诗句看起来似乎是平铺直叙,显得有些“呆板”,但读起来却颇有一些深味。全诗注意景物与人情的统一,渲染一种思想与思绪蕴藏甚深的意境。“一些声音让视觉开始收缩/当穿过窗口的风一次次触摸我指尖的掌纹/那些生动的事物沙沙作响”。在这里,诗人给我们描摹了一个环境的场景氛围,是窗前的那些风,那些声音,那些事物,让诗人开始有了“触感”。而那些沙沙作响的声音里只有诗人自己,可见,那一夜是诗人内心孤寂的呈现。在这种氛围里,孤寂的弥漫顿生出诗意流露的“吸引力”,由此,就有了更深层次的描述和表达:“藏身于细腻的女人,从夜色中脱颖而出/她用贝壳和黄金装饰泪水/犹如我通过一首诗掩盖荒凉的内心”。就这样,诗歌文本里把抒情主体情绪与象征的客观物境融为一体,反衬诗人内心的思想和情感。尽管在那样的夜晚有女人,那“脱颖而出的生活”,却是“贝壳和黄金”的装饰。可想而知,那泪水的背面必定是辛酸的历练,由此蕴意着诗人的另一种不寻常的经历。


      在诗歌创作中,对恰当的事物或者事件进行恰当的描述本身就是思想和情感的最恰当的方式。因此,一首好的诗歌,并非主要在于选择了什么题材,写了什么内容,而在于通过这个题材和生活画面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在于诗人巧妙的运用各种艺术形式,创造出准确、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这就是诗歌所要达到的艺术效果。诗人叶城在这首诗歌的第三节里,就对情景的描写做了进一步提升与推进。在深邃的意境之中,加强了情感的“迫切”,使人体味到诗人那种思想里折射出来的“迫切”之感。“盖在信笺上的月亮,将天空和陆地分离/于是背景变得空旷,诸神微笑的星辰/漂浮在波涛的上空,此刻我透过月亮看到你/手提一盏灯,在银白色的叶子里穿行”。 由此可见,诗人置身的环境是在海边,那里的一切事物随着诗人内心变化历程而变得有了蕴意。

一些声音让视觉开始收缩
当穿过窗口的风一次次触摸我指尖的掌纹
那些生动的事物沙沙作响

藏身于细腻的女人,从夜色中脱颖而出
她用贝壳和黄金装饰泪水
犹如我通过一首诗掩盖荒凉的内心

盖在信笺上的月亮,将天空和陆地分离
于是背景变得空旷,诸神微笑的星辰
漂浮在波涛的上空,此刻我透过月亮看到你
手提一盏灯,在银白色的叶子里穿行        

                                            ——《那一夜》

      在这里,诗的最后一句:“手提一盏灯,在银白色的叶子里穿行”。让我想起了歌手黄安演唱的那首歌《传灯》:“谁人在流泪/人心不如水/潮来潮往/相思已成灰//唐诗三百首/篇篇为情愁/情爱不重就不生娑婆/一份恩情/一份忧愁//黑暗中的一个人/谁来燃起一盏灯/洗我前尘/快我平生/永不见黄昏//点起千灯万灯/点灯的人/要把灯火传给人/点起千灯万灯/点灯的人/要把灯火传给人……”。由此,从诗歌《那一夜》来看,诗人在他的人生履历中经历许许多多的是是非非,或许他对人生的感悟不是常人所能体会到的,他写的诗句里含蕴着佛思禅意,读来令人的心灵也随之涤荡一次。


      诗歌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纠正、超越和抵达,一首诗歌要有精神的高度,人性的深度。诗必须透过一些小抒情(小哲理),表达深遂辽阔的一种有份量的美。诗要有一种宽容、大度、善良。诗要有大的智慧(不是机智)。如诗人叶城所写的《符号》:“谁能通过一滴水还原雨/犹如通过足音窥透夜晚的全部蛰伏/许多阴影将回到秋天,然后在下一个春天显现/他们平安度过了无数次空袭/但他们不能走的更远/最后的线索必须还给世界//暮归的鸟群在内心的天空,她们的终点与黑夜相对/并深刻了夜色的黑,一些门被推开/一些门还在等待,但总有一些符号从沉默中分离/并且成为液态的火焰/那些跳跃的锋芒一瞬间切开/一道光一个我/和一个时代的沉默”。

      而诗歌更多的是潜意识,艺术表现生活,不像报告文学、小说等纪录很多的事情,诗歌更多的是一种感觉的、潜意识的东西,既像生活,又不是生活,要高于生活,艺术的表现生活,这就是文学理论中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另外,诗歌没有意境就是没有灵魂,也就没有生命力。意境是诗歌所描绘的生活画面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会贯通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好的诗歌应该在诗歌的主要要素如韵味、意境和情思上呼应读者心灵情感诉求,能够产生共鸣。诗歌《春天的河流》,让我感觉诗人叶城总在追求一种诗意与境的深,在叙述的委宛与含蕴里透射出生活的哲理与诗意的哲思:“我选择在一个夜里进入那些长发的手/透明的芦苇映照我少女的温柔部分/仿佛花香没有影子/你蔚蓝的唇在星辰下黯淡/轻轻吻过,将春天的气息与尘土分离”。从诗句里可以看出,诗人置身的河流边有芦苇,花香,影子,卵石,还有天空的星辰,这些词汇连结起来就成了夜的景观,也赋予那条春天的河流的意象以不同寻常的内涵。

我选择在一个夜里进入那些长发的手
透明的芦苇映照我少女的温柔部分
仿佛花香没有影子
你蔚蓝的唇在星辰下黯淡
轻轻吻过,将春天的气息与尘土分离

而我流经的琴声是光滑的卵石
那些忧伤展开阴影冷静,在不动声色里
你是否能为我举起最后的烛火
是否能为我指出
我将抵达并且打开的国度

                                     ——《春天的河流》

      在这里,河流在春天的夜里是舒缓,令人愉悦的,宛如少女的温柔。因此,诗人就联想到了“花香”,“蔚蓝的唇”,不动声色的叙述中蕴涵着自己对春天的向往与渴望。于是便有了第二节的喻示:“而我流经的琴声是光滑的卵石/那些忧伤展开阴影冷静,在不动声色里/你是否能为我举起最后的烛火/是否能为我指出/我将抵达并且打开的国度”。由此可见,这条春天的河流已不是一条简单的河流,它是一种生命的姿态。诗人陈梦家在《新月诗选•序言》中曾这样表述他关于新诗艺术的见解:“诗,具有两重创造的含义。在表现上,它所需求的是新创造,是从锻炼中提选出坚实的精华,它是一个灵魂紧缩的躯壳。在诗的灵感上,需要那新的印象的获取,就是诗的内在的一种新的诗的发现”。他还说:“真实的感情是诗人最要紧的原素”,诗人要从灵感的激动中写出诗来。因此,诗人“他要忠实于自己”,而技巧,“乃是从印象到表现的过渡……”。这些话,大概可看做是他的艺术主张。而这首《春天的河流》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叶城那种“灵魂紧缩的躯壳”,它蕴含诗人所体验的人生意义,特别是第二节的后三句有着较大的容量,令人读后沉入深思。


       从事物中发掘内涵丰饶的诗美,表明出诗人的诗艺已渐趋成熟。正如德国大诗人歌德所言:“诗人的本领,正在于他有足够的智慧,能从习惯见的平凡事物中见出引人入胜的一个侧面”(《歌德谈话录》第6页)。追求意境优美,意蕴的深远,是诗人叶城诗歌的一个特点。这种特点在他的诗歌表现中显得尤为突出。如他的诗歌《对面的烛火》里的句子:“他将通过落日抵达黄昏,通过一封信/降临在远方的内心,许多微小的事物穿过这个夜晚/穿过尘埃的土墙和寂静的大街/虚构一些繁华的假象,而我躺在流水的暗处/注视那个饥饿的人举起一把雪光/在荒凉的冻土地层中钻来钻去,啃食树根/或者废弃的果核,他的诅咒一遍遍的/被窗外的月色淹没,在一阵烛火的抚摸中/映照出我内心空荡的现场”。黄昏,夜晚,土墙,大街等等这些意象,一个个鲜活起来,那么灵动又引人思考,体现出诗人善于在客观物象中,去挖掘独到的主观体验。此外,还有他的其它诗歌如:《挽歌》、《桃花三问》、《幻像》、《天幕》、《大雪纷飞》、《遍地花开》等等,表现的手法也是如此。

      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语言是文学的主要工具,它和各种事实、生活现象一起,构成了文学的材料。”可见,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诗歌更是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学样式,所以有它自己的语言或艺术的表现行为。诗歌是情感体验与感受和想象的语言艺术。它没有小说散文那样的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没有戏剧那样的尖锐的矛盾冲突,只有形象、精炼、富于色彩、音响、动感的语言,描绘一幅栩栩如生的艺术画卷,开拓出“柳暗花明”的艺术境界。古人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诗歌的语言之所以为美,是因为它的语言是经过提炼出来的,才能使诗歌闪烁光彩,才能打动读者内心深处的心弦,就像金钢石是从高温炉里脱颖而出。言辞精炼是诗歌的表达手段,往往一句诗或几个字甚至一个字就能传神地把诗歌所表达的内容表现在读者面前。因此,好的诗歌语言应该具有抒情性,跳跃性,高度凝练性。

      诗歌《悬空的手》就是在语言的跳跃里,通过对弦上那双弹奏的手的形象描写来隐喻人生和现实,表现诗人内心的真实世界。“总有一些隐秘通过耳语在暗示什么/我不断感到夜色源源而来/像一列火车穿过我的身体/她留下的轨迹被梦呓者反复追寻”。由此看来,那双手悬空弹奏时,那些音律就仿佛一些隐秘通过耳语在暗示什么,但诗人却感到如夜色源源而来,宛如她留下的轨迹被梦呓者反复追寻。从这些描述里,可以看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是非常浓郁的,并且在接下来的表达和呈现里,使整首诗有了凝重的意境和深刻的思考。

总有一些隐秘通过耳语在暗示什么
我不断感到夜色源源而来
像一列火车穿过我的身体
她留下的轨迹被梦呓者反复追寻

直到弦突然断绝
呼之欲出的流年通过指尖回归内心
一朵花在冰冷的外表以下
洞穿了烛火熄灭之前的所有心事

当我渴望再次托举你
诸多破裂的碎片扎进了生活的全部语言

                                ——《悬空的手》

      在这里,诗人的回忆是深刻的,那些随着弹奏的音律呼之欲出的“流年”通过指尖回归内心,场景,花,烛火等事物触动诗人所有的心事。而这些都是通过意象的创造来表达,具生动又有可视可触的质感,而且诗人注重视觉意象的转换。“当我渴望再次托举你/诸多破裂的碎片扎进了生活的全部语言”,这句精彩的结尾句,使诗的思想容量进一步扩大,道出了诗人深刻的人生体验。我赞同诗人叶城对诗歌的一种理解,他说:“痛苦产生诗歌。因为诗歌的本质即反应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渴望,这个美好是广义的,一切世间美好的情感,美好的人事都包含在内,当我们的灵魂不能纯净到有资格抵达心中的美好境界时候,便产生痛苦,这种痛苦流淌出来便由此产生诗歌。”我从阅读他的诗歌作品里,已经感受到了他对诗歌的这种理解和把握程度。他在以诗歌这种形式超越自己,不断向我们展现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更高境界的精神追求。


2#
 楼主| 发表于 2014-8-28 01: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康乔华 于 2014-8-28 07:49 编辑

排了一个小时,没排成,删了两次,今早又重新排了,终于排好了。欢迎各位老师对拙作指导批评。
3#
发表于 2014-8-28 08:29 | 只看该作者
排了一个小时,没排成,删了两次,今早又重新排了,终于排好了。欢迎各位老师对拙作指导批评。
康乔华 发表于 2014-8-28 01:18


全角状态下编辑,应该没问题。问好!
4#
发表于 2014-8-28 08:31 | 只看该作者
诗歌的艺术特征,就体现诗歌在实现思想内容方面所达到的完美、统一和感人的程度。当然,这种程度既受诗人世界观的制约,又与诗人的生活经验,艺术修养密切相关。因此,诗歌必须根植于生活。没有生活也就没有诗歌。所以真正的传统不是书,是生活,活生生的生活。在诗歌创作中,只有将诗歌思想性和艺术性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表现出更深刻的艺术境界。
5#
发表于 2014-8-28 08:32 | 只看该作者
在诗歌创作中,对恰当的事物或者事件进行恰当的描述本身就是思想和情感的最恰当的方式。因此,一首好的诗歌,并非主要在于选择了什么题材,写了什么内容,而在于通过这个题材和生活画面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在于诗人巧妙的运用各种艺术形式,创造出准确、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6#
发表于 2014-8-28 08:33 | 只看该作者
诗歌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纠正、超越和抵达,一首诗歌要有精神的高度,人性的深度。诗必须透过一些小抒情(小哲理),表达深遂辽阔的一种有份量的美。诗要有一种宽容、大度、善良。诗要有大的智慧。
7#
发表于 2014-8-28 08:37 | 只看该作者
诗歌,注定给人以美的想象,注定融入生活元素,注定有飞翔的翅膀。看一篇好的诗歌评论,注定是鉴赏的过程,注定是个人提高的过程。
8#
 楼主| 发表于 2014-8-30 18:08 | 只看该作者
全角状态下编辑,应该没问题。问好!
高迎春 发表于 2014-8-28 08:29



好的,谢谢高老师指点,我后来就是按照那样的方法来编辑的。
9#
 楼主| 发表于 2014-8-30 18:09 | 只看该作者
诗歌,注定给人以美的想象,注定融入生活元素,注定有飞翔的翅膀。看一篇好的诗歌评论,注定是鉴赏的过程, ...
高迎春 发表于 2014-8-28 08:37



   谢谢高老师对我拙作的赏读评点与鼓励,向您学习了
10#
发表于 2014-8-31 10:29 | 只看该作者
在诗歌的光泽里穿行。这个文题很有感觉。
康的诗评已经达到某种高度和深度的统一,很耐品味。
学习欣赏。
11#
发表于 2014-8-31 11: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梁星钧 于 2014-8-31 11:30 编辑

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作者处理得比较好。虽说是一些点上的分析,但有提领,有归总升华,也有一定或称相当的艺术观的指导,无论于受评或阅读者都有益处。通过一些阅读,注意到作者这一评论特点。在不经意的析述中,完成了对评论和艺术揭示的双重任务。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8-31 22:52 | 只看该作者
在诗歌的光泽里穿行。这个文题很有感觉。
康的诗评已经达到某种高度和深度的统一,很耐品味。
学习欣赏。
夏冰 发表于 2014-8-31 10:29



谢谢夏老师赏读,评点与鼓励,问候了
13#
 楼主| 发表于 2014-8-31 22:54 | 只看该作者
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作者处理得比较好。虽说是一些点上的分析,但有提领,有归总升华,也有一定或称相当的艺 ...
梁星钧 发表于 2014-8-31 11:29



    梁老师的每次对我拙作的认真阅读评点对我是莫大的鼓励与鞭策,谢谢老师。问候了。
14#
发表于 2014-9-2 16:47 | 只看该作者
读乔华的作品,让人心里爽快!欣赏了!问好作者!
15#
 楼主| 发表于 2014-9-3 07:19 | 只看该作者
读乔华的作品,让人心里爽快!欣赏了!问好作者!
童玲 发表于 2014-9-2 16:47



   谢谢童玲好友来赏读,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7 15:34 , Processed in 0.05350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