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588|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黑暗的边缘是黎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9-1 09:2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黑暗的边缘是黎明
          ——电影《黑暗边缘》观感

                    敬一兵

  观看一部电影其实就是忘记自己的一段时间,就是把自己的注意力从日常生活中拔出来,投放进别人的时间里面。值得不值得,就要看我们用什么标准来判断了。我用来判断值得不值得的标准,就是把电影当成小说来阅读,情节是一方面,而作者通过这些情节要传递或者表述的意思则是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凭藉这个判断标准,我认为《黑暗边缘》这部电影就值得观看。

  在这部由美国和英国合拍的电影开场镜头里,夜晚月光摇曳的水面上突然浮出了几具尸体,一下子就能够让人联想到黑色带来的低温、电流、麻木、惊悚、阴森、阴谋、罪恶和死亡这些象征。电影就是这样顺理成章地展开了情节和线索。克雷文有一个十分疼爱的宝贝女儿艾玛。不断呕吐让父亲以为自己的女儿怀孕了。直到女儿一边呕吐一边鼻孔流血说要去见医生并有话要给父亲说的时候,父女俩在晚上推门出来就被蒙面抢手大喊着懦夫一枪射杀了玛丽。看着女儿倒在自己怀中,而外界都认为玛丽是被无辜误杀,凶手真正的目标其实是克雷文。然而当克雷这个波士顿警局的老侦探,在玛丽的个人物品中发现了一把手枪后,他立刻意识到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克雷文开始一头扎进这个案子中,竭尽全力追查蛛丝马迹,然而随着案情深入,他惊讶地发现背后牵涉到的内幕竟然远涉核武器甚至整个政府内部的腐败,游走在黑暗边缘的克雷文深感无助……这样的剧情可以说就是好莱坞犯罪电影的基本套路,看多了绝对会让人因为没有新奇感和陌生感而中途退出观看的。事实也是这样,如果电影不能够让观众感同身受,不能够得到新鲜的感官刺激,不能够激发出心灵的感应,可以说这部电影就是一部平庸之作了。

  贯穿电影首尾的一个基本线条和格调是一种沉闷压抑中的英雄觉醒。和那些具有史诗意义的大片一样,复仇故事永远需要一个坚定执著近乎固执的主角,因为只有坚定执着甚至近乎固执的主角,才能够代表正义的力量和气魄,才能寄托人类渴望打破压抑,反抗暴权的信心和希望。或许正是出于这样的理由,有很多题材近似的电影,都会通过诸多的暴力血腥场面这类直接或间接的感官刺激进行渲染。但在《黑暗边缘》这部电影里,除了克雷文中毒后掏枪摇晃着身体直接将保镖爆头,又在楼梯处干掉另一个保镖这些凤毛麟角的镜头外,基本上对血腥场面的渲染都是持克制态度的,把更多的胶片留给了情愫和思考。我认为这样的处理更适合这部影片的意境和诠释的重点所规定的情形。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克制住了金戈铁马那般的血腥勾勒与展示,这样一来才能够给意境预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和思考玩味的余地。电影的韧性、弹性和张力感大多都是这样形成的。

  说到这部电影的克制态度,就必须要提到雷温斯通扮演的杰布夫这个角色了。这个角色的出现不仅让影片显现出了艺术的气息,关键是影片藉此拥有了哲学的韵致。杰布夫是美国国家安全顾问,专门干一些替政府官员擦屁股的事情。他在和克雷文的一次街边长椅上的交谈中,提及自己很欣赏英国诗人菲茨杰拉德,十分认同这位诗人,赞许他是一位对事物有两种相反想法并同时又都相信两者的艺术家。杰布夫的赞许和认同,应该说具有了中国传统微明哲学的中庸之道的意味了。一支雪茄,一杯红酒,加贴身的西服。简单的行头不仅诠释了一个有品位、有魅力的男人风度,还通过他最后用枪干净利落击毙了黑幕中的那些关键人物,却死在了对小保安的怜悯上的镜头,映衬出了现实与理想都有极端的双重性的本质。中庸之道的意味被演绎得如此美轮美奂,不能不说这就是影片的高光点了。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影片给我留下的克制态度是一个外在的表象,它的实质却是表现忘却物我、精神解脱的虚静人生哲学与适意、淡泊的生活情趣。这个情形,与我国把意境萧瑟而高雅的水墨推向了艺术的最高境界的过程真可谓是异曲同工了。黑格尔认为艺术最终会走向哲学。真正的艺术家和包括电影在内的艺术作品应有哲学的智慧。艺术应是唤起心灵的手段和启示,它应超越常人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和现实的再现。电影不是给予,它只是寻找内在精神和深层心理的物化,它应是传播思想的媒介,艺术家要用独特的视觉语言勾画出自己面对人生,面对宇宙而求相对静止的空间,去寻找禅的虚,静与神明的境界。从这个角度来看《黑暗边缘》这部电影,是不是很耐人寻味呢?

  电影的结尾采用了隐喻和夸张的艺术手法——女儿在父亲弥留之际来接父亲了,带他一起离开那个万恶的黑暗世界。在这里,我应该向小说的作者和这部电影的导演表示敬意。因为在他们那里,一种真正的思维方式,确切地说就是文学和电影语言的表达方式,已经达到了成熟的境界。父亲搂着女儿从病房中走出来,这种表达方式不是启蒙运动的乐观主义和对历史进步的幻想,而是带着一点怀旧的伤感和温暖的情愫,不断地穿过黑暗走向黎明,走向古希腊,走向耶路撒冷,走向古罗马,走向神秘东方微明的中庸之道的哲学意境中……

  黑暗的边缘是黎明,是锲合在黑暗中的一道自然天色。它简练含蓄、不露声色地撕毁了人间制造的黑暗。如果说没有艺术证明了我们精神生活的萎缩,那么没有黎明,我们就不能看见诸如蜜蜂采集花粉,实际上就是在品尝花朵生长的苦涩这类生活中相反事物相互神奇转换的过程了。

2#
 楼主| 发表于 2014-9-1 09:24 | 只看该作者
3#
 楼主| 发表于 2014-9-1 09:26 | 只看该作者
4#
 楼主| 发表于 2014-9-1 09:28 | 只看该作者
5#
 楼主| 发表于 2014-9-1 09:28 | 只看该作者
6#
 楼主| 发表于 2014-9-1 09:29 | 只看该作者
7#
 楼主| 发表于 2014-9-1 09:30 | 只看该作者
8#
 楼主| 发表于 2014-9-1 11:19 | 只看该作者
全片播放 导演: 马丁·坎贝尔
编剧: 威廉·莫纳汉 / 安德鲁·伯维尔
主演: 梅尔·吉布森 / 雷·温斯顿 / 丹尼·赫斯顿 / Bojana Novakovic / 肖恩·罗伯茨
类型: 剧情 / 惊悚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英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0-01-29
片长: 117 分钟
又名: 惊爆万恶城 / 轰天黑幕
9#
发表于 2014-9-1 13:01 | 只看该作者
读老师的影评,感觉这是一部赞美亲情和人性的主流片,隐隐感受到老年丧子的悲痛,还有他们父女之间的情感。问好老师一!
10#
发表于 2014-9-1 13:49 | 只看该作者
没看过《EDGE of DARKNESS》,连《半音》也没看过。但我却明白看电影就是在别人的故事里流自己的眼泪。
11#
发表于 2014-9-1 15:44 | 只看该作者
欣赏!支持敬老师!
12#
发表于 2014-9-1 16:00 | 只看该作者
写的确实不错!不愧是版主啊!
13#
 楼主| 发表于 2014-9-2 09:40 | 只看该作者
读老师的影评,感觉这是一部赞美亲情和人性的主流片,隐隐感受到老年丧子的悲痛,还有他们父女之间的情感。 ...
文佳 发表于 2014-9-1 13:01



    感谢文佳第一时间回帖支持,握手致意!
14#
 楼主| 发表于 2014-9-2 09:41 | 只看该作者
没看过《EDGE of DARKNESS》,连《半音》也没看过。但我却明白看电影就是在别人的故事里流自己的眼泪。
孽小柒 发表于 2014-9-1 13:49



    能够投入进去观看,自然会为电影的喜怒哀乐而喜怒哀乐。问好!
15#
发表于 2014-9-2 15:48 | 只看该作者
能够投入进去观看,自然会为电影的喜怒哀乐而喜怒哀乐。问好!
敬一兵 发表于 2014-9-2 09:41


基本上,我个人认为影视或者小说经典类型的属小家碧玉出身,浑身有贵族气;粗犷豪放的,私心地认为是拉大车:影视的帷幕一拉开,似乎就是拉开了高高的篱笆墙,缩短了彼此的距离,于是可以趴着,仰躺,侧卧或者站着,喊一声“看啊,看欧~。电影与个人情绪就此开始交叠了。这里,我还无法去猜整部片子的架构,毕竟我不是导演或者监督,摄影之类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5 07:53 , Processed in 0.059945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