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272|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黑乌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9-26 09:0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刘彦林 于 2014-10-8 17:38 编辑

  
        突然间想起了乌鸦,也觉得乌鸦很不简单,也不该被瞧不起!    

      于是,想从根子上认识乌鸦。在《古汉语常用字典》中,“乌”的第一释义为“乌鸦”,第二释义才是“黑色”。《诗经•正月》:“谁知乌鸦之雌雄。”也侧证了“乌鸦”之黑,难怪人们常说:“天下乌鸦一般黑。”这么看,在民众的心理词典中,乌鸦的名声就不怎么的好啰。再查“鸦”的,注释是“鸟名,如:乌鸦、寒鸦”。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词:“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和唐•张继《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都有乌鸦作为景物,表现的是“萧瑟,冷寂”,甚至是“悲凉,凄惨”的景象,而且后者比前者更让人感到“寂寥,孤独”。也许,古人也鄙视“鸦”,才创造了“鸦鬟”一词,其意第一:“丫髻,呈丫形”,唐•李白《酬张司马赠墨》诗:“黄头奴子双鸦鬟”;第二:“指婢女”。宋•阙名《异闻总录》卷一:“遣小鸦鬟出,探见杨二郎。”也能见出古人对“丫环”等女仆的鄙夷和轻视,以及在封建社会女性地位的低贱。《现代汉语词典》对“乌鸦”的注解是:鸟,嘴大而直,全身羽毛黑色,翼有绿光,多群居在树林中或田野间,以谷物、果实、昆虫等为食。我又给“乌鸦”前再冠以形容词“黑”,不仅是为了着重点明其毛色之黑,还为了表明我和更多人最初对乌鸦的态度——如出一辙的没什么不同。    

      黑乌鸦,在我的心理的位置上,被划归于让人憎恨令人生厌的事物集合之中。从童年开始,我对乌鸦的印象既陌生又熟悉,陌生是因为从没有近距离观察过它们,每次都是远远瞧见一群黑羽之鸟,在村前或是田间地头呼啦啦地飞过,也分辨不出它们嘴巴、爪子的形态,或许是身体皆黧黑之色的缘故,就连它尖利的眼睛也没有看清楚过,因而被认为是没有“目”的鸟类了;说是熟悉,也就是它们的叫声,给人一种不祥之兆的感觉——只要乌鸦“哇哇,哇哇,或者呱呱,呱呱……”地在村子里叫,大人就叹息着说:村子里又要去世人了。如果乌鸦在谁家的屋檐上飞过,或是绕着屋檐盘旋,那家人就心生惶恐——有老人的,心里思忖长辈怕是要被“黑白无常”带去见阎王爷了;没有老人的,心里就心神不宁、忐忑不安,担心家里人出个啥祸事。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反正不久就会出个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也许是乌鸦提供了不好的预兆,大人们对乌鸦的叫声和飞翔的方向、路线都大有忌讳。碰到乌鸦,会捡个石块、土坷垃掷过去,把乌鸦驱赶得远远的;听到乌鸦的鸣叫,也会一边咒骂着“晦气”,一边向着乌鸦“呸呸”唾上三口,算是最简单的摆脱乌鸦之祸的禳解之法。由于乌鸦只报忧患,造成人们对它的恐惧、歧视和仇恨,对它的厌弃和敌视,更是深入骨髓般的根深蒂固。    
      
      把乌鸦比低了的鸟类,要数“喜鹊”了。《诗经•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是不是喜鹊有怜悯之心?《敦煌曲子词》:“叵耐灵鹊多谩语,送喜何曾有凭据?”,南唐•冯延巳《谒金门》词:“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古人以闻鹊声为喜兆,今人就更不用说了。喜鹊报喜,乌鸦兆祸,这么一来,乌鸦是被喜鹊比下去许多。对喜鹊的情感,也是顺承先辈的教导和潜移默化。说不定人们有种期盼,恰好喜鹊预报了喜事的来临。如此,虽然喜鹊身上有“白色”,而且叫声也“加加,加加……”的并非是美妙动听的音调,但是人们对它的喜欢很虔诚,很有相信它的吉祥之兆到骨头里的坚定。没有上村小之前,每年春天播下的玉米籽,为了防止被鸟掏挖出来叼走,在地里已经插上了好几个稻草人,我还被母亲安排到地边赶鸟。为了减少跑来跑去的辛苦,我总是挑拣一堆土坷垃,发现麻雀、乌鸦之类的鸟来,就心生厌恨地又喊又骂又打,直到把它们迅速赶出玉米地才罢休。如果是喜鹊来偷吃,就不怎么着急着赶,也会怜悯似的让它们吃上几嘴——人的心理的偏见竟然这么重大啊。    

      前几年,还写了一首怀念喜鹊的诗:“杨树上的喜鹊∕把家建在村庄的枝头∕盛载所有的喜悦∕让四个季节的好消息∕飞进寻常百姓家∕∕倾听的炊烟∕从不攀上树梢看个究竟∕就几根枯树枝∕一份希望搭成的温馨∕却让清闲的目光∕有事没事地瞎瞅∕∕谁家会来远客∕或是打工的儿子寄来了汇款∕杨树上的喜鹊∕大清早就在枝头唱歌∕不过晌午∕喜讯就会开满村庄∕∕最让人惦念下雪的夜晚∕喜鹊如何取暖∕这乡村的移动电话∕已让年迈的母亲∕在村口,间三隔五地眺望”。这是我在2004年对喜鹊的美好记忆,也表达了我对喜鹊的一种牵挂和追思情怀。有时候回乡下,也很留意杨树上的喜鹊窝,尽管那是个很久不见喜鹊的空巢,还是会多翘望上几眼,心里也暗生着看见喜鹊的意愿。怀念喜鹊,也是一种难以割舍的心结呢。    

      可是,对于乌鸦,会有人去怀念吗?我也写过关于乌鸦的诗,但我希望乌鸦改变“肤色”,即使身上开着洁白的雪花,也能以此来改变人们对它们的一些看法。“一只乌鸦∕翅膀上驮着黑夜∕更重的黑压在大地的背上∕蔓延进人们的恐惧∕∕月光洗不白的黑∕河水也冲不走∕在夜的怀抱里∕乌鸦的鸣叫是一把嗜血的刀∕它黑溜溜的眼睛∕写满了对白的渴望∕∕雪适时赶到∕在乌鸦的黑羽上涂抹∕每落下一点白∕乌鸦身上的黑就减少一分∕∕整个凛冽的冬夜∕乌鸦驮着雪花∕它想找回黑色包裹下的∕雪白的灵魂∕和喜鹊一样白的好名声”(《乌鸦的身上驮着雪》)。可是,乌鸦的名声不怎么好,主要的罪责,一方面是它的那身黑衣的颜色,和人们喜爱的颜色相背离,给人一种不明亮的心理感受;还有它们的嗅觉系统太发达了,哪里有死鸡死猫死狗死猪死牛死驴等,即使是挖坑深埋了的,它们也能准确的找到,并且喙捉爪挖掏出来享用,有时还嘴里叼着、哇哇叫着飞向居住的山洼河谷,肮脏和残忍的本性显露无遗。更有甚者,农村早些年生下的死胎,或者夭折在孩提时代的生命,按照传统风俗不能掩埋尸首,得丢在人迹罕至的山者旮旯里。尽管是黑天半夜去的,那乌鸦都会凭着嗅觉的指引,赶去啄食的只剩下生生白骨,让人大发痛恨和斥责之心。试想,尽管他们早夭,也是母亲孕育十月怀胎啊,本身对夭亡之事心里难过和愧疚,却还被一群黑乌鸦给啄食了,心能不痛吗?可恨的乌鸦,坏名声也就很难洗刷干净了。还有,爷爷、奶奶曾给我讲过,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老家,生活困难到一个村子里连野菜、树皮也找不到,后来饿死了好多人,有的家里再也没有升腾起炊烟。那种境况那种惨状,我首先联想到了乌鸦“欢呼”,以及肚腹被“尸”充盈的滚圆,而且呼朋唤友、带子携孙对受难者进行啄食,那情景必是惨不忍睹,进而催人黯然泪下吧。    

      乌鸦啊,乌鸦,细细想来,其实不是本质有多么透顶的坏,罪魁祸首怕要归结为极其敏感的嗅觉系统。换个角度来看,却是指证了乌鸦的绝顶聪明。记得小学课本里的《乌鸦喝水》,讲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发现一个瓶子里有水,可是水太少瓶口又小。这时,乌鸦发现旁边有小石子,就把小石子衔起来放在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小时候,尽管不明白乌鸦怎么想到能借助小石子喝到水,还是打心眼里对乌鸦的聪明有点佩服。后来,在我当教师的时候,教辅资料上已经对乌鸦的聪明有了新的刻画:有人在瓶子另一边放上吸管,乌鸦不再去叼石子,而是改用吸管轻松地喝上了水。这种能适应新环境的聪明,让我们人类深感望尘莫及。不过,这是不是在现实生活中所见,我不敢苟同。有一次,看电视节目《人与自然》,发现了令我惊奇的细节:一只乌鸦从松树上采到松果,没有办法吃到里面的果肉,就把它叼在嘴里飞上高空,然后对准坚硬的巨石摔下去,几次下来果皮被摔碎了,乌鸦就吃到了松果肉。那种智慧,还是震撼了我。更令肃然起敬的是,它还会把外壳坚硬的核桃,扔在车辆川流不息的马路上,待汽车将硬壳压碎后,便去啄食壳里的果肉。这样的事情,我以前不曾想到的。乌鸦能有这样的智慧,怪不得科学家把它们列为“智慧排行榜”中的第一。    

      带着诸多疑问,我查了一些资料,有了更惊奇的发现——乌鸦还懂得推理呢。研究人员设计了实验,第一步:把一块肉用长线吊起悬挂在一根棍子下,也让乌鸦站在这根棍子上。如果要吃到这块肉,乌鸦必须小心地用嘴把绳子往上拉——它得谨慎地重复这个动作,才能最终吃到这块肉。对于一只鸟来说似乎太困难了,但乌鸦似乎思考片刻就发现了正确的办法;第二步:在乌鸦抓到绳上的肉的刹那,突然把乌鸦赶开。这时候肉还吊在绳子上,比较笨的鸟飞走时还会抓着肉,而乌鸦会选择让肉再掉下去——它们似乎知道肉还被吊在绳子上;第三步:把拴着肉的绳子从棍子上解开,这一次乌鸦没有放开肉,而是带着肉飞走了。这就表明,乌鸦能够进行思考,再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推理,这不由不让我惊叹万分。    

      还有更让人叫绝的——乌鸦还能使用工具。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把乌鸦养在实验室的笼子里,里面放有一个窄口瓶,瓶子里装有带提环的小铁桶,内装好吃的食物。研究人员在笼子里放有两根粗细适中的铁丝,一根直的,另一根一端有钩,乌鸦无法直接吃到食物时,居然懂得用有钩的铁丝吊起铁桶,去吃里面的食物。更意想不到的是,当拿走有钩的铁丝只留下直铁丝时,乌鸦能利用地板的支撑用脚把铁丝弯成钩,然后用嘴叼着铁丝将瓶子里的小铁桶吊出来,快乐地享用美餐。在鸟类中,能制造并使用工具是罕见的,而被人愤恨的乌鸦做到了。至此,我对寓言故事《乌鸦喝水》中的那只乌鸦的智商不再持怀疑态度了。    

      在记忆中,常看到乌鸦偷吃树上核桃的事。我原本以为,乌鸦对核桃情有独钟。还看到过,乌鸦把核桃叼走后,又在松软的土里掏挖,还以为乌鸦要像农人那样种核桃,事实上,一年半载后那里也会真的长出一株核桃苗。然而,想不到这是乌鸦的诡计实施后,自己也忘记了藏核桃的地方。但乌鸦上诡计,远不止这样。我记住了这样的镜头:在一乌鸦中,年幼的乌鸦负责放哨。它们一旦发现动物的腐肉,就会立刻通知同伴,别的乌鸦会从其他地方飞来。获取食物后,它们并不急着吃,而是将食物隐藏在附近的地方。隐藏时,会左瞻右顾地观察周边环境,谨防遭到同伴或其他动物的监视。待食物安全放置后,便自顾自地享受美食,根本不和同伴一起分享——私心如此之重啊!非但如此,它们还会欺骗同伴,会在动物尸体边上装死,制造中毒的假象。这种非常有“创造性”的撒谎行为,可以称得上诡计多端了。如此,谁能说乌鸦不聪明呢?    

      如此以来,我是对乌鸦不敢小觑了。但是,我希望乌鸦不要只玩“小聪明”,应该找到如何改变在人心中形象的途径,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在如何和人类和睦相处,以及怎样给这个世界带来福祉上。果真这样的话,人们一定会重新认识乌鸦,改变对待乌鸦的态度,如此——聪明的乌鸦就聪明得更让人可敬了。尽管不太可能实现,我还是满怀期待,希望有这么一天的到来。那么,人类生活的幸福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t0124c30be5540ef57c.gif (1.31 MB, 下载次数: 553)

t0124c30be5540ef57c.gif
2#
发表于 2014-9-26 10:19 | 只看该作者
乌鸦的本质有着与人一样的秉性。思辩、深刻的文章。学习问好!
3#
发表于 2014-9-26 10:32 | 只看该作者
关于乌鸦,以翔实的笔触,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进行了一种行为和精神上的认知。引领读者开阔了视野,领悟了鸟类所具有行为、习性与特点,及所所有的“智慧性”。
4#
发表于 2014-9-26 10:58 | 只看该作者
乌鸦向来就是晦气的象征,一是可能因为它的外型,二可能是因为它的叫声。但自然万物各有天性,也各有自己的生存本领,所以人这种高级动物应该给予它们更多的尊重。
5#
发表于 2014-9-26 13:13 | 只看该作者
知性解读,理性评价,人的智慧与真知便由此来。欣赏新作,问候彦林!
6#
 楼主| 发表于 2014-9-26 17:0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焦庆福


    谢谢兄长的来阅读拙作,周末愉快!
7#
发表于 2014-9-26 19:06 | 只看该作者
读完此文真的对乌鸦不敢小觑了,确实是聪明的鸟儿,它是否能给人们带来福祉,它们的生理本性在那里,只是我们美好的愿望罢了

学习并问好
8#
发表于 2014-9-26 20:09 | 只看该作者
引经据典洋洋洒洒地写来,可谓是“形散而神不散”拜读学习!问好!
9#
 楼主| 发表于 2014-9-28 09:4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房子


    感谢房子老师来读拙作,请多指点哦。问好。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9-28 09:4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木门长子


    感谢木版主的评阅。顺颂“十一”快乐!
11#
发表于 2014-9-29 08:49 | 只看该作者
象这样的文章多一点,再多一点,人们对乌鸦的心里暗示就会渐渐消失,学习问好!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9-29 09:3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李兴文


    谢谢李版主的评阅和帮我编辑。顺祝“十一”快乐!
13#
 楼主| 发表于 2014-9-29 09:3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 欣欣向荣


    谢谢您来阅读拙作,顺祝“十一快乐”!握手。
14#
 楼主| 发表于 2014-9-29 09:3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 诗金


    问好老朋友,谢谢你的支持。祝安好!
15#
发表于 2014-9-30 00:00 | 只看该作者
好吧,乌鸦看过这篇文字后,会点:赞。然后那些传说中晦气的鸟会越来越聪明滴。只是会不会成为乌鸦的教科书呢?呵呵,偶想不出来了。遥祝秋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5 03:33 , Processed in 0.065242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