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512|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夜读聊斋之——渴望至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0-9 19: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夜读聊斋之——渴望至极

  《聊斋》里有形形色色的女子,演绎了形形色色的故事。然而无论这些女子有多出色,有多精彩,故事本身毕竟是男人写的,所以不可避免地会站在男性的角度来看问题。所以如果我们也从男人的角度来衡量,那么,众多异彩纷呈的女性形象,最主要的大概有两种:一种是适合做老婆居家过日子的,一种则是适合做情人搞搞婚外情的。前者的代表人物如辛十四娘,如细柳,她们最明显的特点是可以独立支撑家业,不但可以保证家庭的经济来源,更加能够处理一应家庭琐事,以保证老公可以安安稳稳地读书应考,甚至于去玩玩手机打打游戏;而后者的代表人物如香玉,如绿衣女,她们最明显的特点有三:一是漂亮,二是主动,三是洒脱。漂亮自不必说,主动则叫男人少了许多死缠烂打式的追求的麻烦,而洒脱这一点最为重要,也即是要来去自如,既不贪图金钱,也不索要名分,甚至还不和正妻争风吃醋,这就避免了男人因外遇而可能带来家庭纠纷的麻烦甚至遭到党纪政纪处分的危险——这样的女人,叫男人想不爱都难。

  而能够集两种女人的身份和优点于一身的,则非红玉莫属。可以说,红玉其人,集中了一个男人——尤其是处于社会中下层的普通男人——对女人的所有幻想,是整部《聊斋志异》中又一个独特的形象在。吴组缃教授有诗云:“舜华红玉房文淑,肝胆照人哪有私?”其实舜华的形象与其他两人完全不同,笔者在《夜读聊斋之终非同类》中已有论述;房文淑倒和红玉十分想像,只是其属于更“适合做情人”那一种,而没有如红玉一样集两者的身份与优点于一身。

  红玉,是《聊斋》又一名篇《红玉》中的女主人公,其中的男主人公叫冯相如。不过,这个冯相如虽然名叫相如,也确实和那个著名的司马相如一样“家徒四壁立”,但却似乎没有如那个司马相如一样有才华,甚至和《聊斋》里的那些“早慧”或有“神童”之誉的男主角相比也逊色得多,因为他们“父子俱诸生”,老爹都六十多了,还只是个秀才,而且一直到死,也没有范近那样的幸运。而冯相如直到三十六岁才考中举人,更未见得聪明到哪里去。当然,对于一个男人来说,聪明与否似乎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要有车有房还要长得帅。

  冯相如的相貌如何,文中没有交待,不过看来是不怎么出众的,否则,以蒲氏笔法,怎么也得交待一下“美丰姿”。房子倒是有,但未必好到哪儿去。至于车……以他“家屡空”的条件,是想都不要想了。

  就是这样的一户读书人,可以想见的是,知识并不能改变命运,反而成了他们的累赘。如同《聊斋》里的大多数穷书生一样,也同作者蒲松龄一样,之所以贫穷,大多是碍着“士人”的面子,只知读书上进而不事生产的缘故。这一点,笔者在《夜读聊斋之奈何作贼》已中有述。

  冯家不仅贫穷,而且落魄,“数年间,媪与子妇又相继逝,井臼自操之。”婆媳两个先后去逝,家里没个女人,连烧火做饭这种事也都要两个大老爷们亲自动手。放在现代,这倒没什么,可是古人要讲究什么“君子远庖厨”啊,况且这爷俩都是秀才——下厨房哪是他们该做的事呢!可是人穷志短,家里没女人,又雇不起保姆,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穷到这个份上,也就没有什么好讲究的了。

  不过穷归穷,有些问题还是终究要解决的,比如“宗祧”问题便是重中之重。要知道,在那个时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没有儿子延续香火怎么可以?更不要说那个时代还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儿子更是养老送终的关键!所以,娶个媳妇延续香火就成了当务之急。当然,刚刚死了老婆的冯生顺便也可以解决一下性饥渴问题。

  于是,本文的女主角狐仙红玉就在这时候适及时出现,闪亮登场了。

  和《聊斋》中的其他故事不同,红玉的出场没有任何铺垫。她不是男主人公老爹救过的白狐,也不是和他前生有“夙缘”隔世情侣,她的出现,似乎就是专为了解决冯相如的性饥渴问题的,而且后来还帮他娶了一个名正言顺的老婆,也解决了冯家的香火问题。

  人生在世,无论是谁,总会遇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是困难,甚至是不幸。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困难或不幸,大概没有谁会真正束手无策,会彻底放弃希望。所以也就必然会有反应,会有挣扎,甚至会有反抗,尽管这些反应、挣扎或者反抗可能是被动的,甚至是消极的。在《青蛙王子》的故事里,公主的金球掉到井里,井口狭小,根本就没法去捞。这其实已是一个根本就无法解决的难题,而公主的反应则是坐在井边放声大哭——要知道,哭也是一种积极的对策,总比悄无声息地回到房间,默认了丢失金球的事实要好许多。而在接下来的故事中,也证实了公主的大哭果然有了效果——那个被巫婆变成王子的青蛙适时出来,帮她把金球捞了出来。

  在《聊斋志异》里,往往会有许多神乎其神的偶然事件推动情节的发展,这也是《聊斋》吸引读者的一个原因。然而我们若换一个角度来看,其中的大部分看似“偶然”的遭遇,也许正是主人公在面对困难渴望至极而又无计可施时突然出发的柳暗花明。这一点,似乎正和西方哲学中的皮格马力翁期待效应颇为相似。比如在《向杲》中,向杲为报兄仇渴望至极而又无计可施时,便遇到了道士赠他黄袍,助他化虎杀死仇人。而在《青娥》中,霍桓喜欢上了一心慕道的少女青娥,渴望至极而又无计可施时,便突然来了一个道人赠他一把神镵,助他挖开围堵,到青娥的房里与她相会。在《小谢》中,陶望三与两个女鬼情投意合,却又碍于人鬼殊途无法结合,渴望至极而又无计可施时,也有一个道士及时出现帮助小谢和秋容借尸还魂……这些情节,与其说是偶然的、外在的因素促成事情的转机,不如说正是主人公内心愿望强烈至极时自然而然产生的反应,只是这一反应在故事中被具体化了而已,这个具体化的形象可能是一个道士,也可能是一个和尚,一个侠士,一只大鸟(《禽侠》),甚至只一个梦(《吴门画工》)……

  冯相如父子两个大男人相依为命,即使不考虑延续香火的问题,也可以想像,他们家里当务之急最需要的是一个女人;尤其是儿子冯相如,一个刚刚死了老婆又年富力强的男人,更是要解决生理上的需要。于是,当他内心的愿望强烈至极时,狐仙红玉就出现了。

  红玉与冯相如的相遇很有意思,一个晚上,“相如坐月下,忽见东邻女自墙上来窥。”一个女子居然在晚上去偷窥男人,这事本身就很奇怪。而接下来的过程就更奇怪,两个人从相见到上床,居然只有简简单单的四步:首先是“视之,美。”这是自然的,如果丑的,大概就要直接赶走了——特别有钱的当然可以除外。既然长得美,心里自然便要痒痒了,只是还不敢唐突,要先试探一下,于是其次便“近之,微笑。”要知道,古代可是“男女授受不亲”啊,出于青春期萌动对异性好奇偷窥一下人家男人也就罢了,可是人家都到跟前了还不回避,显然这一来是有目的的。于是冯相如的胆子也大了起来,实施第三步“招以手”,而那个女子的反应则是“不来亦不去。”这种反应本身其实就是个悖论,因为如果这女子真的“不来”就一定会去,只是早晚的事;可是她既然“不去”,那大概终究会“来”。于是冯相如信心十足地实施第四步“固请之”,最后果然如愿,那女子主动“乃梯而过,遂共寝处。”——整个过程就这么简单。

  这里再顺便补充一句,这个冯相如不仅无才无貌又穷困潦倒,其德行也未必好到哪里去。因为在《聊斋》里,尽管男女私会几乎成为常态,但作为一个好男人,在男女问题上还是很严谨的。如《聂小倩》里的宁采臣,《小谢》里的陶望三,《封三娘》中的孟生,以及《素秋》中的周生,便都是“不肯做无媒之合”(《素秋》)的正人君子。即使如《张鸿渐》中那个不怎么样张鸿渐,在舜华主动送上门时也还知道直言“小生家中固有妻耳”。这个冯相如居然如此勾搭自称“邻女”的红玉,且不说他自己是否得洁身自好,恐怕他也未必会明智到哪里去。首先,邻居家有没有这么个女孩子他都不知道;就算真有,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呢!一旦东窗事发,那可绝对是个大麻烦。可是这些他统统都不想,性冲动战胜了礼法理智,一看对方有意,便急急忙忙地拉着人家“遂共寝处”了。

  不过冯老爹毕竟还是有自己的道德底线的,他一旦发现了二人的私情,便立即出面制止,先将儿子大骂一通:“畜产所为何事!如此落寞,尚不刻苦,乃学浮荡耶?人知之,丧汝德;人不知,促汝寿!”这段话,真是字字都说到了点子上。而他骂红玉的话则更直接:“女子不守闺戒,既自玷,而又以玷人。倘事一发,当不仅贻寒舍羞!”很奇怪的是,面对独儿子的无行,他骂儿子也就罢了,对于“受害方”的女子,按理说是应该叫儿子“负责”的。何况他家里正缺这么个儿媳妇,既然已经“玷”了人家姑娘,既然已经生米做成了熟饭,不如索性问清楚家世,想办法明媒正娶,正可以一举两得。可是他什么都没问,什么都没做,只是气冲冲地骂了一通了事。也难怪后来的读者们要把他当做阻碍二人结合的“封建家长”来对待了。

  其实在这个问题上,蒲松龄也是矛盾的,他既要为冯相如解决诸如性饥渴及延续香火等问题,又要叫他和红玉都不有违社会的基本伦理道德,同时也为了后文冯生的悲惨遭遇及红玉的“肝胆照人哪有私”做铺垫,所以就非要冯翁拆散他们不可。否则,白暨豚白秋练可以用超人的商机预见性搞定她未来的老公公(《白秋练》),狐仙红玉自然也有办法搞定那个冯翁,她之所以没有这样做,而是从心底里接受了冯翁的指责,也正是接受了人类的道德标准的缘故。

  但如前文所说,她其实可以看做是冯相如内心愿望强烈至极时而又无计可施时自然而然产生的相应反应,那么既然冯翁和冯生都需要一个女人到家里来,而且是需要一个名正言顺明媒正娶的女人,那么红玉自然就会帮他们实现这个愿望。所以接下来的事情就是顺理成章的了,她先是给冯生选择了一个贤妻良母卫氏,又“以白金四十两赠生”,帮助冯相如成功娶了这个“神情光艳”又“勤俭有顺德”的老婆,她自己却彻底销声暱迹了。原因很简单:如今冯生的性问题解决了,爷俩的饭食问题也解决了,老冯家的香火问题也解决了——冯生的再没有愿望,红玉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红玉的再次出现是冯生家里发生重大变故的时候,而且出现的不只是她,还有一位连名字都没留下的虬髯侠客。

  事情的发生纯属偶然,但根据一些混蛋哲学家们的理论,偶然中也有必然的因素,在本故事中,即是这个社会的弱肉强食,卑鄙无耻。冯家的遭遇是悲惨的,好不容易娶了个媳妇生了个儿子,可是清明上墓时,被一个曾经“官御史,坐行赇免”——因为行贿受贿被开除公职的“邑绅”宋氏看见,便打上了坏主意,先是“诱以重赂”(看来虽开除公职,臭毛病一点儿没改。真不知道这样的人为什么没有“进入司法程序”,仍然可以在乡里“大煽威虐”。),见事不成,“竟遣数人入生家,殴翁及子,汹若沸鼎。女闻之,弃儿于床,披发号救。群篡舁之,哄然便去。”最后的结果是,冯翁因殴打伤重致死,卫氏被抢后也“不屈死”。只因渔色不成,便活生生地害了两条人命,如此行径,简直令人发指。

  可是更可恨的还有那些昏官,以及那个颠倒黑白的世界。当冯相如“抱子兴词”时,居然“上至督抚,讼几遍,卒不得直。”这时候,这个无才无貌又贫困无行的秀才冯相如,方才体现出一点儿难得的男儿血性,“每思要路刺杀宋”,想要以一己之力为老爹和为老婆报仇。其实这已经是做人的又一个底线了,“父仇不共戴天”,这可是儒家唯一不再讲“恕”的地方,这一点冯相如如果还能忍受,那他可真是一无可取了。

  可是要报仇又岂是那么容易的?且不说宋氏“其扈从繁”,冯相如自己还有个拖累——“儿又罔托”,又怎么可能报得了仇呢?于是,他又一次到了渴望至极而又无计可施的时候,于是,红玉就又要出现了。而且这一次出现的不仅仅是红玉,在她之前还有另一个“虬髯阔颔,曾与无素”的侠客。这位侠客没有任何来由地突然跑到冯生家里,就和红玉当年突然趴在他家墙头上一样;他帮助冯相如到宋御史家“越重垣入,杀御史父子三人,及一媳一婢”,将其家灭门,帮冯相如报了杀父杀妻之仇,解决了他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和红玉当年一样;最后他神龙见首不见尾,故事中再也没有出现,只有这一点和红玉不一样,因为对于冯生而言,还需要红玉再次在他渴望至极而又无计可施时及时出现,帮他解决更大的困难,而一个只会杀人的男侠客,大概就没有什么用处了。

  首先是冯相如因宋御史的灭门案牵连被捕入狱,无人搭救;其次是失去母亲又失去父亲的冯家的独苗被一干执法人员“抛弃之”,命在旦夕。这两件事都是当务之急。先是第一件事,那个混帐县令“是夜方卧,闻有物击床,震震有声,大惧而号。举家惊起,集而烛之,一短刀,铦利如霜,剁床入木者寸余,牢不可拔。”虽然那把短刀没剁到他身上,连作者蒲松龄自己都觉得可惜,感叹“何惜不略移床上半尺许哉?”不过往床上剁刀的是为了给县令一个警告,好放了冯生,杀他并不是目的。这件事是谁做的文中并没有交代,其实也不必要,那个侠客与红玉其实并没有区别,都是冯生渴望至极而又无计可施时事情突现转机得以解决的化身,所以也没有必要深究。

  而第二个问题就明确是红玉解决的了,是她及时发现并救了冯相如的儿子,又在半年后亲自送到他的身边。这时候,第三个问题又来了,这之前,他还不知道儿子还活着,只是自己被释放出来,又求县令老爷要回老婆的尸骨埋葬了。回到家里后,面对着 “惨酷之祸,几于灭门”的悲惨遭遇, “悲怛欲死,辗转空床,竟无生路。”——一家人全死光了,尤其重要的是死了延续香火的希望,再娶一个已无可能,如今只剩下他自己,这日子可要怎么过呢?这时候,还是要红玉及时出现,把儿子给他还回来。

  如今希望是有了,可是他家里还是那么穷,要知道,古往今来都是一样,一个人活不起时同样也死不起,真不知道家里先后死了两个人他是怎么办的丧事,总之,大祸之后的他只能是更加穷困,先前还只是没人做饭,这时候恐怕连饱暖都成问题。而这些问题仍然要由红玉来解决。她不顾自己的狐仙身份,也不用什么神奇法术,而是如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主妇一样“翦莽拥篲,类男子操作。”当“生忧贫乏,不自给”时,她更是表示“但请下帷读,勿问盈歉,或当不殍饿死。”接下来的表现就更像是一个勤俭治家的好媳妇:“遂出金治织具;租田数十亩,雇佣耕作。荷镵诛茅,牵萝补屋,日以为常。”结果是“里党闻妇贤,益乐赀助之。约半年,人烟腾茂,类素封家。”这时的她,已经完全没有了当初那个背地里偷情的少女红玉的影子,完全成了如辛十四娘、细柳等一样会过日子的好老婆。

  日子过好了,作为书生的冯相如就要考虑一下自己的前途了。就如这个时代读书人唯一的前途是考大学一样,那个时代书生唯一的前途就是参加科举考试混个出身,可是冯生曾摊上过杀人官司,早被革了秀才的身份,直到“试期已迫”时他才想起“巾服尚未复也”,实在是糊涂得可以。正所谓现上轿现扎耳朵眼,肯定是来不及了。这又是一个渴望至极而又无计可施的时刻,当然仍然要红玉帮助解决,而且还是她在之前就已经解决完了的。故事中说,她很早以前就想到了这个问题,便“以四金寄广文,已复名在案。若待君言,误之已久。”如此有先见之明,真是难能可贵。

  故事的结尾也如《格林童话》中的“他们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一样,冯生考上了举人,家里也过上了好日子,而红玉“袅娜如随风欲飘去,而操作过农家妇;虽严冬自苦,而手腻如脂。自言三十八岁,人视之,常若二十许人。”完全是一个大圆满的结局。在文末的“异史氏曰”中,蒲松龄则感叹道:“其子贤,其父德,故其报之也侠。非特人侠,狐亦侠也。遇亦奇矣!”抛开某些读者及学者把冯翁当成阻碍冯生和红玉自由恋爱的家长的论调不说,只看冯老爹严守礼法,总还算个有德之人,他的儿子则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穷书生,前文有论,也未必“贤”到哪里去。作为一个普通人,大概我们也许都和冯生一样,未必有多么“贤”德,而且我们也有着普通人一样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困难,甚至灾难。而当我们在面临种种问题渴望至极又无计可施时,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或在冥冥之中,也许真会有一个“红玉”出现,无私地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帮助我们渡过难关,帮助我们化解灾难。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红玉,就是我们生活中山穷水尽时突然出现的那条路,就是我们生活中使船到桥头直过来的神奇力量。在现实生活中,也许这种希望是渺茫的,也许这种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但只要有一线希望,就有一分可能,只要你不轻言放弃,只要你哪怕只做一点点积极的努力。

2#
发表于 2014-10-9 21:43 | 只看该作者
有些时间不见如空的聊斋系列了。先问好,容细赏。
3#
发表于 2014-10-10 07:35 | 只看该作者
水如空老师只写聊斋篇啊?该刮刮你的鼻子了……
4#
发表于 2014-10-10 21:00 | 只看该作者
如空的意思是:只要你不轻言放弃,就会遇到红玉……说笑了。红玉不过是美好的向往吧,换句话说,有了向往,也就美好了起来。
5#
发表于 2014-10-11 11:30 | 只看该作者
以太极兄的文笔即可空手抱得红玉归
6#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1 18:09 | 只看该作者
有些时间不见如空的聊斋系列了。先问好,容细赏。
夏冰 发表于 2014-10-9 21:43


问好夏兄!
《公孙九娘》那篇是写得最吃力的,这篇是最长的,可能读得会累……
7#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1 18:10 | 只看该作者
水如空老师只写聊斋篇啊?该刮刮你的鼻子了……
梅边 发表于 2014-10-10 07:35

惭愧!遥想当年,我老人家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万户侯的,可是后来不敢了……只好写鬼写妖了……
8#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1 18:11 | 只看该作者
如空的意思是:只要你不轻言放弃,就会遇到红玉……说笑了。红玉不过是美好的向往吧,换句话说,有了向往, ...
一孔 发表于 2014-10-10 21:00

师兄说的完全正确。比如《书痴》里那个书呆子,既相信,又努力,结果就真读出个颜如玉来。
9#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1 18:12 | 只看该作者
以太极兄的文笔即可空手抱得红玉归
柳藏 发表于 2014-10-11 11:30

关键问题在于,我没有渴望至极……
10#
发表于 2014-10-11 18:5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 水如空


哈哈。   伏枥老骥,烈士暮年。尚能饭否?
11#
发表于 2014-10-11 20:4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水如空
嗯,终于看完。长不怕,怕不好看。
读此文,方明白你苦心。
千万不能轻言放弃。因为无论生活如何艰难,前途始终是光明的。那个红玉便是光明的化身。
12#
发表于 2014-10-12 21:47 | 只看该作者
意志?总觉得类似画饼,能吃到能吃饱的没几个,但画饼此技能必须的,基础。
13#
发表于 2014-10-15 13:20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兄弟这文写得是否辛苦,我读得很辛苦,哈。因为其中我所遇几处需要拓展的地方。凡是可以明白的地方,我以为深受教育,道理不言自明,谢谢兄弟,不管你辛不辛苦。
14#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6 19:5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水如空


哈哈。   伏枥老骥,烈士暮年。尚能饭否?
梅边 发表于 2014-10-11 18:59

我没有伏枥,只是改为当孺子牛了。
15#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6 20:0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水如空
嗯,终于看完。长不怕,怕不好看。
读此文,方明白你苦心。
千万不能轻言放弃。因为无论生 ...
夏冰 发表于 2014-10-11 20:43

马云说:理想还是要有的,万一不小心实现了呢。
这是大方面的。小方面的就是永远不要放弃最后一丝希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3 06:52 , Processed in 0.053883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