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04|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照片以外的思绪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1-2 15: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海怡 于 2014-12-13 09:52 编辑

  凌晨两点从睡梦中醒来,习惯性地打开微信浏览,首先看到了我的老同学殿才的留言:“昨天我独自开车从宴城返贵阳,特意走赵管、马集、潘庄、平阴大桥,给你拍了一组照片以解乡愁。”以下就是他拍的照片,首先是他开车走的乡路、再就是赵官镇的孟家大院、我们村的古银杏树、功德碑,上面有许多我熟悉的父老乡亲的名字,还看到了妹妹弟弟的名字,倍感亲切。再就是我与殿才的母校齐河四中,还有我外祖父村旁的小河及村碑,更重要的还有“菏泽冀鲁豫解放区黄河水利委员会纪念碑”。一张张熟悉的乡景,勾起我无限的情思乡愁,我在微信给殿才留言:“看着熟悉的一切,真是百感交集,感慨万千。你不走高速专门走乡间小路而特意为我拍片解乡愁,这份情谊何其珍贵,有多重,只有俺心里清楚,照片俺珍藏了。


  好久没被感动过了,此时竟有要流泪的感觉,特别在这夜深人静之时,看着这熟悉的乡景,多少往事在心头翻腾,我想,在你拍这些照片时,在你面对这些场景、置身这些场景时,一定也会想起咱们一起经历过的许多往事吧?”微信发出去了,殿才明天才能看到,此时无法交流,我又仔细地认真的再看那些熟悉的乡景照片,怎么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穿衣起床,坐在电脑桌前开始敲这篇文字。


  一、恰同学少年


  与殿才相识是中学时期的七十年代,我、殿才、秀英共同就读在齐河四中,那时学校停课闹革命,我们三个都是校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队员,殿才、秀英分别担任队长、副队长,我曾在《我们“一家三口”各在一方》、《春天的约会》里描述过我、殿才、秀英的同学情谊,我们三个有着共同的故乡,共同的知青岁月。故乡的乡间小路上,月夜的打麦场搭起的简易舞台上都曾留下我们及其他宣传队队友共同演出的青春身影。


  七十年代初高中毕业后,我们别离故土,殿才去贵州进了军营,我与秀英在外求学,后来各自走上工作岗位,有了共同的游子思乡之情结,这就奠定了我们之间天成的交流基础及不同于其他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经过几十年的离别又联系上后,便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常联系,特别有了微信后,更是交流不断。前段我看殿才回故里的信息后,就很羡慕,并把我的思乡之情诉于他,于是便有了他为我拍片解乡愁的佳话。我感谢他对我多年的关心,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理解。微信、短信、QQ留言虽寥寥无几,但都透着发自内心的关心问候和精神上的支持,我为有他这样的挚友而深感欣慰,人生路上朋友不必多,知心就好,而知我者殿才、秀英也。


  二、对母校的怀念


  我们共同的母校齐河四中座落在齐河县的南端赵官镇乡,小院不大,但却是我们青春岁月的精神家园。那时,校院里白杨参天,红瓦白墙的教室整齐明亮,操场上、教室里、白杨树下都曾留下我们青春的身影及满脸的笑靥,但殿才发来的照片上却没有了记忆中的那些,那些高大的白杨树和一排排的教室不见了,代替它们的是参差不齐的楼房,院子里几乎见不到一棵树一个人,尽管我早就听说国家在我们的故乡发现了煤矿,齐河四中已与三中合并,校园被煤矿买下开发作为指挥部的信息了,但真正面对那熟悉的场景变得如此陌生时,我还是一阵心疼,还是禁不住热泪盈眶——那些青春岁月,那琅琅的读书声,那青春懵懂的初恋连同那校园都消逝了,没有了,以后只有在梦里追忆……


  三、乡镇古宅新韵


  赵官镇乡是我们老家乡政府的所在地,也是周围村庄大事小事的活动集结地和政治中心。殿才发来的照片里有两张是关于赵官镇乡孟家大院的,一张是表示牌,上写着:赵官镇孟氏之居,另一张是孟氏大院的建筑,院子里青砖铺的地面大多被杂草覆盖了,透着岁月留下的沧桑。


  当年我在齐河四中上学时,乡政府、小学、粮所都是用的孟家庄园的房子,那院子青砖瓦房,一个院子套一个院子既幽深又肃穆,在我看来既神秘又气派,但那时的我不知他们家文化底蕴的厚实,只是在祖父母及乡亲们嘴里一星半点的听说过他们家日子的与众不同和殷实。在今天敲这篇小文的时候,我上网搜了一下,才知在齐河县近现代史上,有着“四闻人一名门”的记载,这“一名门”指的就是赵官镇北街的孟氏家族。


  网上资料介绍:孟家是典型的旧式地主家族,宅院连片,土地广袤,出过进士3人、举人1人,贡生、监生、庠生及武生26人,可谓人才济济。


  孟氏发家起于土地经营,清朝雍正年间已有良田800顷。到19世纪末及20世纪初,孟家人又进军工商业,他家有自己的酒店、油坊,此时的孟氏家大业兴,门庭显赫。抗日战争时期,孟氏家族的知识分子将孟氏宅院作为活动基地,每家有5、6人参加抗日,后来这里成为抗日宣传的讲演场所。1947年土地改革前,孟氏的大片宅第占据了赵官镇整整西北一隅,以瓦舍组成的一个个四合院为基本单位连成不同的建筑系统,再组成连片宅第,雕梁画栋,蔚为壮观。比起当时的栖霞牟氏庄园,不管是建筑规模、设计风格还是文化底蕴,都毫不逊色。


  去年清明我回故里扫墓,听乡亲们说,赵官镇政府对孟家大院进行了修缮和维护,并邀请省城镇规划建筑设计院编制了总体规划并投资,同时将文物保护与城镇建设结合起来,以孟家大院为中心,仿照其明清时建筑风格,结合当地民居特点,打造了仿古商业休闲一条街。该休闲街长1500米,两侧古式建筑飞檐斗拱、青砖黑瓦,木质匾额黑底黄字。目前,已入驻商户近500家,吸引了省城济南及其他城市的游客近万人,让被冷落了多年的孟家大院以它特有的沧桑风韵和崭新容颜讲述历史的变迁,散发着独特的文化魅力,我很为家乡人文化保护意识 的增强而欣慰高兴,因去年清明时间紧,我没能去参观,现在想来很是遗憾。


  四、乡关何处寻  

    看着照片里那棵600多年的古银杏树,我情不自禁的流下了眼泪,它就像我的祖父、我的父亲、我的父老乡亲一样在我心里占据了一个故乡的重要位置。


  在故乡生活的岁月里,我几乎天天能看见它的身姿,春天它顶一头绿色的华盖,为树上的众鸟遮挡风雨,夏天它茂盛的绿荫,为劳累一天来此歇脚的众乡亲遮挡火辣辣的阳光,秋天它那经霜见黄的叶片像蝴蝶般上下翻飞,给我的童年留下美好的回忆,冬天它挺拔的枝桠裹一身雪衣,像个饱经风霜的老人稳健的面对人间百相。我的故乡小村就傍在它的身边,一条条的圂道(胡同),一座座的老屋冒着炊烟。傍晚,大树下老牛哞哞叫着反刍人生,清晨农家小院里小羊羔咩咩喊着在母羊身边撒欢,众乡亲过着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日子,生活祥和而又美好。就在去年清明节时,我又回到了故乡,令我惊讶的是,老屋不见了,圂道没有了,原来的村址上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再往北走,一个新村落建起来了,没有树,没有牛羊,没有炊烟,有的只是一排排的与城里没有两样的二层楼房,再就是那棵600年的古银杏树,当时我就泪如雨下,我知道,真正意义上的故乡没有了,上次回故里我还到老家奶奶的百年老屋里看了看,尽管它老的已是断壁残垣不成样子,但那屋有我几代亲人留下的许多物件,有我亲人生活的痕迹,有许多温馨的回忆,我用我的心,我的眼睛在老屋里复原了许多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场景,令我激动不已,怀念不已,令我唏嘘不已,但去年清明的一别竟然成了与故乡老家永远的生死别离,面对白茫茫一片我怎不流泪心伤,今天我看到了殿才拍的那个功德牌子,看见了关于新农村建设的介绍,一个古老村庄的消逝真的是必要的吗?没有牛羊,没有炊烟的乡村,还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村嘛?叔伯大娘让我去她家吃饭,我看见城里房间的布局,放着一些农具及粮食,我咋看咋觉得别扭。我不反对新农村建设给农民带来了新鲜感和福音,但我更怀念原来村庄的的风情——那些圂道,那些炊烟的味道,再过几十年,还有真正意义上的乡村吗?我知道,再回去只有自己用心用眼睛去复原小村旧貌和那些风世人情了……


  五、往事并不如烟


  殿才说的平阴滑口黄河大桥建于六十年代末,1970年12月建成通车,至今已经运行了40年,是山东省境内最老的一座黄河大桥,连接国道105线,是山东省城济南连接鲁西鲁西南的重要通道。


  70年代初,我与殿才、秀英还在齐河四中上高中。学校领导为让我们增加社会知识,组织了徒步拉练。从母校出发,步行六十公里,背着行李到了平阴黄河大桥,受到大桥管理处领导的热烈欢迎。当年参观黄河上第一座最大的公路桥时的情景还记忆犹新:站在北岸看,大桥似长虹卧波,雄伟壮丽;登上黄河大桥,举目远眺,滔滔河水,不见尽头;低头俯视脚下,波涛滚滚,后浪追逐前浪,令我们稚嫩的心油然生升敬意,我们情不自禁地唱起了“一条大河波浪宽”以抒发心中对家乡对黄河大桥的热爱,为祖国有这样的建桥成就而深感自豪。


  夜幕降临,校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为建桥的施工人员和当地老乡演出了文艺节目,我与殿才、秀英一起演出了革命样板折子戏《红灯记》里“痛说革命家史”一场,得到当地老乡的好评。第二天背着行李往回返时路过牛角店,就在街心老牛塑像下又给当地老乡演出了一场,尽管很累,但大家热情高涨,认认真真地演出每一个节目。那时农村还没有电视机,老乡们很喜欢我们的演出,用热烈的掌声给我们以肯定和鼓励。


  时隔几十年,当年演出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老乡们的掌声好似还在耳边回响,但不知那些当年参加拉练的老师同学现在何方?亲们,您们都还好吗?


  六、历史的回顾


  我在黄河上工作三十几年,但因工作单位隶属于河南黄河河务局,管辖的是黄河下游河南段的黄河河道,因此还没去过“冀鲁豫解放区黄河水利委员会纪念碑”的所在地,只是通过黄河电视台见过它的揭牌仪式,那是在2006年10月29日上午,菏泽市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广场上,旌旗招展,鼓乐齐鸣,绿色的草坪上铺上了鲜红的地毯,标语飘扬,拱形的大红门,高高的中华柱,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冀鲁豫解放区黄河水利委员会纪念碑揭碑仪式正在那里隆重举行。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李国英和山东省省长助理张传林为纪念碑揭碑,“冀鲁豫解放区黄河水利委员会纪念碑”16个镏金大字赫然醒目,在花团锦簇中纪念碑雄伟壮观跃然眼前。


  讲解员介绍说:“纪念碑石材是来自泰安东和莱芜交界处泰山余脉处,纪念碑高4.8米,宽3.4米,厚1.2米。”真是气势挺拔,雄浑厚重,威如泰山。碑体坐东朝西,正面16个大字分两竖排,错落有致,字底施以金粉,金光闪闪,很是好看。碑体背面用楷书刻以碑文,碑文如下:


  1946年初,国民政府决定堵复1938年花园口掘口口门,引黄河回归故道。为应对新的防洪形势,解放区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决定成立冀鲁豫黄河故道管理委员会,该机构于1946年2月在菏泽成立,不久易名为冀鲁豫黄河水利委员会,领导故道堤防修复工作,拉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治理黄河事业的序幕。1946年6月,华北、中原、华东三大区组织联合的黄河水利委员会。1950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将黄河水利委员会改为流域机构,统筹管理黄河治理与开发,人民治理黄河事业进入历史新阶段。特立此碑,以志纪念。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2006年10月立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治理黄河60年之际,为隆重纪念伟大的治黄事业走过的光辉历程,发扬优良传统,争取更大光荣,黄委决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治黄机构成立之地立碑以示纪念。经过选石考察和选址考察,综合各种客观因素,黄委将选址定在菏泽市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东南侧的绿色草坪上,这就是建造这碑的历史背景与意义。很感谢我同学殿才发来的照片,让我又重温了那段历史,本来退休在家几年不再去关心黄河上的一些事情,因了这些照片,我又开始怀念那些为治理黄河而奔忙于大河上下的岁月了……


  2014.10.26  于郑州家中



  

2#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 15:27 | 只看该作者
因故许久不来了,问候这里的新老朋友。发一篇小文,但怎么编辑都不好了。很抱歉。麻烦一水妹妹给俺编辑一下吧。先谢谢妹妹了。
3#
发表于 2014-11-2 21:53 | 只看该作者
问好海姐姐,先占座学习。这新版大家都编辑不大顺畅,慢慢来:)
4#
发表于 2014-11-2 22:34 | 只看该作者
朴实,温暖,亲切。往事依依难忘怀,让人共鸣的文字。
问候海怡老师。
5#
发表于 2014-11-3 09:20 | 只看该作者
认真读过了,感佩海姐姐文字的真,家乡是永恒的话题,这一组组镜头下来,如若《灵台第几重》的再现,让我读之无比亲切,我喜欢看我们自己的故事。问好海姐姐。
6#
 楼主| 发表于 2014-11-4 07:55 | 只看该作者
问好海姐姐,先占座学习。这新版大家都编辑不大顺畅,慢慢来:)
一水 发表于 2014-11-2 21:53



    是得有个熟悉的过程。
7#
 楼主| 发表于 2014-11-4 07:59 | 只看该作者
朴实,温暖,亲切。往事依依难忘怀,让人共鸣的文字。
问候海怡老师。
夏冰 发表于 2014-11-2 22:34



    谢版主阅读小文并留言鼓励。请多指教。另:因当了奶奶,现住儿子家,忙于带孙子,不䏻常来拜读朋友们的文章,不䏻及时回复朋友们请原谅。
8#
 楼主| 发表于 2014-11-4 08:06 | 只看该作者
认真读过了,感佩海姐姐文字的真,家乡是永恒的话题,这一组组镜头下来,如若《灵台第几重》的再现,让我读 ...
一水 发表于 2014-11-3 09:20



    妹妹好。看到你真高兴。因家里有了龙凤胎孙子孙女,姐姐忙于家务,很少䏻坐下来写文字了,这篇是偶得,很感谢我的同学不但为我拍照片解乡愁还成就了这篇小文。谢妹妹认真阅读并留评。因时间不多,不䏻正常上网,迟复为歉,妹见谅。祝好。
9#
发表于 2014-11-4 12:11 | 只看该作者
故乡、故人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结,问候海怡老师。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11-4 14:50 | 只看该作者
故乡、故人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结,问候海怡老师。
一孔 发表于 2014-11-4 12:11



    谢谢共鸣及问候,请版主多指敎。
11#
发表于 2014-11-4 20:1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海怡


    海怡老师写的真好!朴素而又真诚的语言触动着读者的心灵,温婉而又深情的旋律不经意间会让人悄然落泪。问好,学习。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11-4 21:1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海怡


    海怡老师写的真好!朴素而又真诚的语言触动着读者的心灵,温婉而又深情的旋律不经意间 ...
刘玉清 发表于 2014-11-4 20:18



    很高兴认识新朋友。谢谢您的关注留言鼓励。多多交流。
13#
发表于 2014-11-4 22:1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 海怡
没关系。顾得上时候就来跟大家聊,问候安好,保重。
14#
 楼主| 发表于 2014-11-5 08:2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海怡
没关系。顾得上时候就来跟大家聊,问候安好,保重。
夏冰 发表于 2014-11-4 22:10



    谢谢理解。祝好。
15#
发表于 2014-11-5 10:26 | 只看该作者
读海怡姐的这篇,我也自然地想起我的故乡来,较之三十年前的她,已经面目全非,但在我心里,她就像我刚认识时的样子,单纯地无以言表。姐,估计那地离你不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7 09:52 , Processed in 0.05965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