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49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告] [原创] 小小葫芦 溢满山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10-27 09: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杜小龙 于 2016-8-17 18:20 编辑 <br /><br />  小小葫芦  溢满山海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阮文辉和他的艺术世界
      1997年5月10日,甘肃省博物馆三楼展厅。人们带着惊讶的神情,久久地驻足揣摩,不停地交首称赞。那一只只巧夺天工的微雕葫芦;那一组组散发着黄土气息的手捏泥人;那一幅幅深藏禅机的书画作品,令观看者流连忘返,叹为观止。
      敬佩之情驱使我想一睹这位艺术大师的风采。我想,他也许银须飘飘、童颜鹤发,仙风道骨?也许长发披肩,满腮虬髯,一脸疲惫?不,绝对不是,直觉告诉我,这位大师不应是一种形式上的大师。他应该是一位知识渊博,人生阅历丰富,感情细腻,思维敏锐,不同流俗的学者。为了印证自己的想法,我在成百人中搜寻,终于,目光停在了一位身材魁梧、头发花白、目光深邃、衣着朴素的六十岁左右的老人身上,事实证明了我的猜想。当我来到这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务院命名的全国96名国家级大师之一、国务院津贴获得者、国家级专家阮文辉老先生面前时,顷刻便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而且,我想更深刻地了解他和他所创造的艺术世界。
      心中有座“金字塔”
      有人说:阮文辉是个天才。阮文辉大师的微雕葫芦和手捏泥人同列中华一绝。
      也有人说:阮文辉是个怪才,因为他抛弃了名利的大路不走,偏要在浩瀚的沙漠中去寻找一片绿洲,因为在众多人的眼里,民间工艺是难登大雅之堂的。
      天才也好、怪才也罢,阮文辉先生没有时间去争辩什么,而是 一头扎进自己的天地里,走那条属于自己的路。这正如他发表在《散文选刊》上的《小路》一文开头 所言:“我苦苦地行进。我知道路不是在看到绿洲后才走出来的,而是在生命的追寻中,在发现绿洲和清泉的过程中踏出来的。走这条路需要勇气、信念和意志……我们的祖先在没有生命的地方用生命走出了一条路,并得到 一代代的开拓和延伸。我们也是一代人,我们也必须在这广漠的历史空间里走出一条自己的希望之路,于是我不再疲惫。”
      1934年12月,阮文辉降生在河北丰润县宋家营镇一个书画世家。他4岁学画,9岁学习古文诗词,10岁研习民间工艺,14岁开始独立进行艺术创作,20岁时就在全国发表作品,因此成为校园内外众所周知的“才子”。这位当年的“才子”在回想起儿时读书的情景时仍记忆犹新:“那时我接受的教育是‘双轨制’,既上学堂,又念私塾,许多东西完全是填鸭式的,比如《古文观止》中《悼古战场》一文总背不会,就不准吃饭,直到背会为止。有的不仅要会背,而且要会默写,所以许多篇目至今出口能诵。当时尽管有很多东西是一知半解,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和阅历的增长,这些古文化丰富的思想及内涵就象陈年佳酿一般,日久愈见其芬芳。临摹书画作 品也是如此。”这正如要建立一座金字塔,要想建多高,就必须打多大的基础,只有这样,建起来的塔才会坚实、稳固,才能经得起风雨的考验,如果一味地追求高度,也许会有一时的荣耀,但早晚也会垮下来。
      阮文辉正是心中有座艺术的金字塔,所以半个世纪以来,他不仅积累了文学、哲学、美学、民俗宗教学等诸多方面的知识,而且向古代文物、工艺和地方戏剧等虚心学习,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并屹立于艺术金字塔的顶端,为工艺美术建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平平淡淡才是真
      有位哲人说得好:“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那么,在阮文辉的眼中,美又是什么呢?
      “知识、理解、兴趣、信仰”短短八字,道出了这位艺术大师对美的理解。因此,就连看上去平平常常的葫芦,在阮大师眼中却变成了美的化身。他说:葫芦嫩时是食品,可作佳肴,能解腹饥;老时是器具,既能当瓢,又能做容器。它颜色平平,貌不惊人,却虚怀若谷;它能上能下,能吊能放,颇有君子之风。试问世间草木,哪一样又有像葫芦这样高贵的品质呢?寥寥数语,虽在不经意间道出,却如同一首葫芦赋。当然,更绝的要数阮大师的微雕葫芦了。他能在一个蒜头大小的葫芦上,刻出120身神态各异的飞天和150个嬉戏的儿童,刻出204首唐诗,如果离开对美的理解,对艺术的执着相广,博的文化修养,以及精湛的雕刻技艺,要完成这样的作品是不可思议的。
     我原以为,阮大师只是雕刻葫芦的大师,有四件作品在1986年被中国工艺美术馆珍宝馆收藏;后来又知道他的手捏泥人在1987年获全国旅游纪念品评比一等奖,被誉为“真正黄土高原的黄土艺术”;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的烙画以“突出的边塞风格”被中央电视台拍成专题片播出,他的陶艺、漆画、根雕、石艺等也各具风格,书法绘画成绩喜人;而他的文章、著作屡屡问世,散文《戈壁抒怀》还获得了1992年甘肃省文学奖。
      无怪乎汪锋、马文瑞等老同志惊叹:“此人真是绝了”!无怪乎台湾“八千里路云和月”摄制组主持人凌峰要惊讶“大西北会有如此使人震惊的艺术大师”了。
      但就是这样一位艺术大师,在艺术创作中却从未感到过满足,在他认为:所谓艺术,归结起来就是表现种种物象过程中艺术家才华的闪光点。分开来讲;“艺”指才华,“术”指方法,离开了才华的准备,艺术就会丧失其生命力;而离开方法,才华也就得不到正确的体现,艺术家如果要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两个方面必不可少;但才华显得更为重要。因此,阮大师在其作品中更多地,展示出超人的想象和精美的构思,发人所未发,见人所未见。比如在《葡萄图》中一改众人“寒星”“玛瑙”之喻,写下“莫道春去也、且酿美酒宴群英”的佳句,真是信于拈来,美不可言。
      “艺术全靠悟,悟的是道理”,也许正是从这条原则出发,使阮大师在艺术创作中少走了弯路。就拿“淡”来说吧:文学要求明白如话;国画要求少用笔墨;起题目要求精练,越
看越有味;而又有淡泊明志,君子之交淡如水等,从中可以看出,“淡”就是理,遵循“淡”的原则,就遵循了“淡”的道理,文艺创作中自然就能够以“淡”出奇;以“淡”制胜了。
       歌以抒怀:“平平淡淡才是真”以此形容阮大师的创作主道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一辈子当作两辈子活
      许多人都会问,阮文辉大师在艺术中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秘诀到底在哪里?有学者对他做了研究,称一个人精于微雕、书画、泥塑、制陶和音律等多方面的现象为“阮文辉现象”。在见到阮大师前笔者也曾暗自思忖,这么多的门类,这么大的工作量,这么大的成就怎么会集于阮大师一身呢,难道他长了“三头六臂”不成?
       然而,当我将自己的想法告诉阮大师时,他却忍不住笑了。他微笑着对我说,时间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是,我想要把一辈子当作两辈子活。这话出自一位曾经在那动荡的
岁月不得不忍痛耗费大好时光的老人之口,在痛惜之余,倒有几分欣慰,至少,他这一辈子要比普通人“活”得更长。他几乎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没有条件工作,就全部进入思索状态,“居斗室而思追千古”自不必说,就连走路,上厕所,躺在床上的时间全都在思考。他工作室的厕所门上,挂有一个大信封,里头装有铅笔头和稿纸,一旦灵感的火花在脑海中一闪,他就立刻捕捉,为了不使这些火花一闪即逝,他的身上常带有纸和铅笔,走到哪,就写到哪儿。
     阮文辉先生不仅善于挤时间,而且善于利用时间。为了节省每一分钟时间,他的工作台、会客厅、枕头下、厕听里摆放了“六只花镜”,以便走到任何一个地方开始读写时不再东翻西找的先去找老花镜,从而影响创作中的灵感。他对时间的搭配也非常科学,精神饱满时,他就聚精会神地坐到工作台前刻自己的微雕葫芦,在显微世界施展自己的才华;稍有困倦,他便站起来伸腿舒腰,搞书法;站着累了,干脆坐到矮凳上捏起泥人来;而等他躺在床上休息时,床下顺手拿起一块石头,在纹理间,品玩个中韵味,真是其乐无穷。玩反倒成了创作的第一目的。此时的情感至真至纯,自然流露,便“趁一时之兴,成百代之华”。不是极品,也必是神品无疑了。
      甘于寂寞是阮大师艺术生命之所以延长的第三个特点。“心如寒山深涧水,情似春江万里涛”。阮大师在生活中以“山”、“海”为师,“万木皆凋而山不动”、“百川皆旱而海常深”。使他不但具有了山的坚毅,而且具有了海的广博。所以能在艺术生命中不随波逐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当问及阮文辉先生今后的打算时,他说:“艺术没有终点,只有前进,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否定自己,找到新的东西。”看来,我用葫芦里装着山与海来形容阮大师的艺术世界
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有更博大的山与海在葫芦之外……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楼主| 发表于 2004-10-27 12: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杜小龙 于 2016-8-17 18:20 编辑 <br /><br />“心如寒山深涧水,情似春江万里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3 00:01 , Processed in 0.04542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