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2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二 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10 20: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炳来 于 2015-1-11 19:03 编辑

二              婶

  初识二婶,是在十年前的一个深秋。在去潍北参加上级组织的实弹战术演习时,我专程拜访了她和二叔。

  我家同二叔是世交,但由于他们先前一直都在东北工作,却很少见面。二叔调动到昌邑后,听说我时常去潍北,便向家中打探到我的信息。

  二叔住在城南的城乡交汇处,之所以住在这里,主要是为了有个院子,好存放家里的汽车。二叔的院子里堆满了大小不一的玉米棒子,一群雪白的鸽子正在里面悠闲地覓食,看样子它们对玉米似乎不感兴趣;一只牛犊大小的狼狗友好地摇着尾巴,竟然象个温顺的小姑娘,热情地欢迎着我们。二叔说玉米都是二婶从地里拣来的,留着冬天喂鸽子和做狗食。二婶很能干,退休后也闲不着,除了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外,就是帮左邻右舍的干点力所能及的农活,今天又帮别人出(收)姜去了。

  正说着,二婶从外面走了进来。

  “是小来来了吧!”看到穿着迷彩服的我,二婶热情地招呼道。

  “二婶你好!”我主动走向前去,然而我不敢相信,眼前就是我那女强人二婶吗?

  二婶在老家很有名气,尽管她退休前回老家的次数有限,然而关于她的故事,我多次听大人讲起。

  二婶是吉林墩化一代林区少有的女干部,她的权力鼎盛时期,发一列车木材,自己说了就算,她的手中每年掌握着两万方木材的审批权。

  二婶知书达理,为人和善,凡山东去的老乡,只要投到她的门下,保证有吃有喝。有时日子紧,她宁肯自己饿肚子,也要让别人吃饱。为此,我们老家投奔她(或说是二叔)的人特别多,在墩化的水楼子底下,仅我们一个村的,就号称是九十九户人家。这是几十年前的事了,现在那里已有我们一个村子里的一千多口人。

  眼前的二婶,一身洗得发白的灰色中山装,和普通的农家老人几乎没什么两样。

  “在家闲着也是闲着,现在出姜芽,家家都缺人手。”

  二婶一边洗着手一边对我说:“这几天你二叔天天念叨你,担心你没时间来!”

  “今天是机场的机休日,我们也休息一天。”

  对我的到来,二位老人很高兴,在相互介绍了一些自己的情况后,于是又谈到了故乡旧事。

  “二叔经常回去吗?”

  “他每年都回去一二次,人老了爱想家,家里有哥哥,姐姐,咱的条件又不是不行,他想回去时就回去趟。”二婶说。

  是的,现在条件好了,家家生活都有很大改善,来回百十块钱的车费都不在乎。话虽说这么说,然而我深入为二婶的善解人意和对二叔的关爱,感到由衷地敬佩。

  昌邑是二婶的故乡,她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然而对二叔来说,这里却完全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她没有因为自己适应就认为别人也适应,自己熟悉就认为别人也熟悉,而是洞知二叔的内心。也许,这不仅仅是善解人意,它隐藏着什么叫感情、什么叫水平。两人的感情世界里,最大的信赖和支持莫过于理解,理解能升华出一切。一个善于理解对方的伴侣,分享你的幸福和快乐,分担你的困苦和忧愁,你快乐,他才快乐着,相辅相承,合为一体,这才叫真正的知已。那种只为了自己快乐或渲泄不去顾及对方感觉,那种认为你应该如何如何的举止,简直是愚蠢之极。

  二婶是六十年代初的高中生,有着深厚的文化功底,特别是经过几十年领导工作的不断丰富,她有着一般人所无法比拟的才思,然而二叔却是斗大的字识不了一筐。几十年的相濡以沫,使他们的情感与思想紧紧地融在了一起,知识的力量,美德的光辉,在二婶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婶家出强人,出女强人,在四个女姐妹中,走出了三个处级领导,其中一个女县长。也许有人感叹她家的风水,而人生的造化除确大脑略有差异外,全在个人对生活的感悟,事业的成功虽然少不了机遇,但机遇历来青睐勤奋者。林区本身就是荒蛮之地,要想驯服那帮淘金者,其难度可想而知。二婶以她独特的方式展示了知识的魅力,使一个个铁塔般的汉子对她俯首称臣,使她的工作一直走在林业战线的前列。

  在谈及家乡的教育,二婶深为故乡感到惋惜,有次回家正赶上张老太去逝后出殡。鲁西南的丧葬礼节,在光大了孔孟思想上堪称一流,当你听到有的一家能邀几百人去吊孝,不要感到惊讶。不知何时起,在办丧事上比阔气早已成为一种时尚,很多人老人在世时未见他们多么孝敬,而老人去逝后,确要把上几辈子先人也请回家,然后再发送出去,不然就没面子。

  张老太高寿八十多去逝,儿孙们也不甘落后,黑色的挽帐拉了长长的一遛,上面的挽联着实让二婶大开眼界。

  “这上面写的什么意思?”二婶问同去的四个侄媳妇。

  “我们四个都不识字”

  二婶被大嫂的回答惊呆了,她们四人最小的还不到三十岁。

  不识字!三个字说起来十分轻巧,然而这是多么大的悲哀。上个世纪有人把文盲称之为睁眼瞎,在当今这个年代里,它简直是瞎子加聋子。在那片文明的发祥地里,在那片古老土地上,还有一大批文盲半文盲,充当着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力。

  列宁说:没个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与其文化底蕴有着天然的联系,再聪明的文盲,最多能成个能工巧匠,只有真正有文化知识的人,才能带动一方,造福一方。

  与二婶交谈时间虽然不长,但她的言谈,她的思想,却给我很大启迪,使我找到了一个观察分析生活的新的视觉。

2#
发表于 2015-1-11 17:46 | 只看该作者
使他们的情感与思想紧紧地溶在了一起,知识的力量,美德的光辉,在二婶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至。

两处错别字。

对“二 婶”这个人物解析得具象,文字也很平和,但文略显仓促了。
3#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 19:04 | 只看该作者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15-1-11 17:46
使他们的情感与思想紧紧地溶在了一起,知识的力量,美德的光辉,在二婶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至。

两处错别字 ...

已经改过来了,谢谢指正!
4#
发表于 2015-1-12 15:00 | 只看该作者
人物有个性,但主要是有精神热度。为文之道,在乎人本;不失此道,方可。
5#
发表于 2015-1-14 22:31 | 只看该作者
具体事件的延伸和细化稍缺,人物的立体感有待于丰富,此外文中还有输入错误,请回头再看几次。拜读,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12 23:25 , Processed in 0.12619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