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闹鬼的校园…… 因为要上报一些材料,所以查了查本乡的《乡志》,才知道本乡的小学创办的还是比较早的,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已经有了第一所学校。当然,那时候还不叫学校,只能叫“教学点”,规模也很小,只有几间改造的旧房。后来不久,各个行政村的小学便依次办起来了。当时学校的土地都是由各村拨出来的,由于正在搞轰轰烈烈的“平坟运动”,村里又不愿拿好地建学校,所以几乎所有小学所在地都是原来的乱葬岗子(这就不是乡志里记录的了,而是听老人们说的)。当然,死人不可以和活人争地,死人更不可以和活着的学生们争地,就这样,一所所学校拔地而起,开创了全乡教育的先河。最初,教室都是土坯房,后来时间久了,就改成“砖挂脸”(即在前墙外面帖一层红砖,不仅看着好看,而且还能起到防止雨水侵蚀、延长使用寿命的作用),再后来,就改成全部的砖瓦房了。 那时候的学校还没有围堵,为了防止学生乱跑,也为了把学校这么重要的场所和外界隔离开来,就在周围挖了近两米深的壕沟。就和当时生产队的场院一样,有这一道沟子,学生们轻易就跑不出去,外人当然也轻易跑不进来,就使学校成了一片独立的世外桃园,当琅琅的读书声从壕沟那边的教室里传出来的时候,很能引起一些人的遐想。 不过这是白天的情形,夜晚的学校却是很能引起人们一些联想的,而这联想,往往都和一些恐怖的故事有关。 比如说,在离笔者读书的小学不过五六里的另一小学里,就曾发生过这样的故事:有天放学后,时近黄昏,老师和学生们早已退校了,学校打更的老头照例挨屋检查一遍,看有没有值日生忘记锁门的。可是当他走近一间教室时,却发现讲台上站着一个女子,正在黑板上写着什么。他觉得很奇怪,都这时候了,难道还有教师没回家吗?于是走近了去看。可是当他走到窗前时,却突然注意到,那女子披着长女,看身形根本就不是学校的哪位老师。就在他正疑惑之时,那女子却猛然回过头来。这一回头,直吓得他魂飞天外。从此就辞了打更的活儿,再也不敢到学校去了。 至于他当时究竟看见了什么,坊间流传着两种说法,一种是很吓人的,无非是脸色灰白、七窍流血之类;而另一种是更吓人的,是说那女子根本就没有脸。 诸如此类学校闹鬼的故事各地都有流传,笔者小时候曾到亲戚家串门,便听说该村的小学里,每间教室门包着的铁皮上都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坑洞。这些坑洞是怎么来的呢?据说便是因为学校一到晚上各个教室便响声不断,打更的老头根本无法睡觉。不过这个老头是个胆子大的,天不怕地不怕,一听见动静,火气上来,就拎了根棍子在校园里走一圈,挨着教室往门上乱敲一气,一边狠敲,一边狂骂,直到把那群不安生的鬼物喝住了,才消消停停地回去睡觉。 当然,以上故事都是无法证实的,因为笔者当时年纪尚小,也都没有见过当事人。不过所谓“无风不起浪”。一所小学传出鬼故事尚属偶然,两所小学传出鬼故事也在情理之中,各地的小学都有类似的故事,就很值得人们思虑再三了。除去封建迷信的因素不说,各个学校都选在坟地上面这一点,便很难不叫人产生心理的暗示。我们小时候挖护校的壕沟时,就曾挖出过死人的骨头。试想,学校那么大的院子,那么多的教室,到了晚上老师和学生们一撤,只留下一个打更的老头,胆子小的还真免不了会害怕,一害怕自然就要胡思乱想。庄稼人又都是天生的故事家,在那个缺少文娱活动,一度把“讲瞎话”(民间故事)作为娱乐手段的时代,经过众人之口,以讹传讹,久而久之,类似的故事也就逐渐成形了。 当然,这只是在乡村小学里的,初中、高中、中专学校的情况大概也好不到哪儿去。笔者就读的县师范学校的寝室楼里,就曾经不止一次有过闹鬼的传说。笔者曾去过邻县的另一所职业中专,由于其选址在烈士公墓前面,学校里的鬼故事也更多、更恐怖。以至于后来由于中等专业学校招生不景气,紧靠公墓的整栋教学楼都被废弃,成为人们避之唯恐不及的禁地。 如果说以上记述还不够具有普遍性的话,不妨读一读时下网上流行的校园恐怖小说。该题材居然可以成为各大文学网站专门划分的一类,正可见在广大作者和读者(当数学生居多吧?)心目中,大多都有那么一两个恐怖的校园故事。而这些恐怖的来源不在于学校的管理、束缚和老师的严厉、冷酷,更多只是由于他们曾经就读过的那个校园和教室。 每每听到、读到这样的故事,便不由得不产生联想:校园,本该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何以竟成为诞生鬼故事的温床? 忽然想起范仲淹创办苏州府学的故事。 北宋景祐二年,时任苏州知州的范仲淹买了一块地,想为家族盖一所庄园。当然,和时下我们的公仆们一样,这么大的事总是免不了是要找个风水先生看一看的。结果风水师看后便道恭喜,说这是一块风水宝地,如果建宅居住,日后范家定会出很多状元。没想到范仲淹听了这话,便立即打消了为范家修建庄园的决定,而是将其改建一所学校,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苏州府学,也即现在苏州中学的前身。 那么,范仲淹在这块风水宝地之上修建的苏州府学是否如风水先生所预言的一样,出了许多状元呢?苏州观前街玄妙观左侧有一文昌大殿,大殿墙壁有一块“苏州历代状元榜名录”,名录上记载了苏州从唐代到清末的状元名单,共计51位,除去范仲淹之前的16位之外,自范仲淹修建苏州府学起,直至清朝灭亡,共考上35位状元,以及众多榜眼、探花,至于普通进士,更是达到数千人之多。直至今天,苏州中学也是整个苏州最好的中学(没有之一),且是全国百家重点中学之一,据不完全统计,苏州中学毕业的学子当中,担任省部级领导的有70多名,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有38名,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的有四人,担任大学校长的有40多名。 苏州府学人才辈出,是否和当初选址于风水宝地有关,我们无法得知,更无法证明。若多说下去,更有宣扬封建迷信之嫌。即使我们宁愿相信,风水一学只是无稽之说,但我们仍然无法否认心理暗示在人们生活的强大作用。所以,在我们无法探究其他原因的提前下,便只能面对这样荒诞的结果:修在坟地上的校园只是诞生鬼故事的乐土,而修在风水宝地的校园便是培养人才的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