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高骏森 于 2015-2-5 15:35 编辑
心灵地栖居 ——读林雨荷诗集
收到林雨荷的诗集是三月的某个上午,天空飘着细雨,我在房间里读山东作家高迎春先生给我邮寄的散文集《撑把雨伞去观景》。
高兴的是,林雨荷在她诗集的扉页上给我签名的落款日期是我阳历生日,一本来自东北以诗歌的名义赠送给我的生日礼物,捧在手心,感到无比亲切、无限温暖。
这本诗集为小16开本,350个页码,装帧精美,厚重大气。近200首诗歌分为六个专辑,有春天里的细雨,夏天里的蝉鸣,秋天里的思念,冬日里的感怀。有时光,有岁月,有亲情、爱情、友情如酒的珍藏,有对生命的赞美与大彻大悟。无论读哪一辑哪一首,心都是温和的,宁静的,淡泊的,美好的。让人不自觉地想起了德国著名古典抒情诗人荷尔德林的“诗意地栖居”这句名句。
读林雨荷的诗歌,我们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不仅能给自己找到诗意地栖居,还能找到心灵地栖居。其实,一个人诗意地栖居就是心灵地栖居,但心灵地栖居未必就一定是诗意地栖居。因为,诗歌给人最原始的印象就是优美的,轻灵的,她是《诗经》里在河之洲采菱的窈窕淑女,是徐志摩《再别康桥》夕阳里波光粼粼的金柳,是郑愁予《错误》里三月江南青石上的达达马蹄声,是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里一树一树的花开。
“我是你春天里的一枝绿叶/单薄而飘逸/喜欢与否/都会在你的眼前舞动//我是你春天里的一枝绿叶/清香而淡雅/热爱与否/都会在你的身边转悠//我是你春天里的一枝绿叶/纯美而执着/珍藏与否/都会在你的脑海里停留”(《我是你春天里的一枝绿叶》)。诗歌是用来配乐朗诵的,就是不配乐直接清读,只要感情到位,一样给人美感。林雨荷的这首诗歌写得非常轻灵。文字质朴,色彩淡雅,如走动的春风裁剪出二月河边的垂柳,给人依依。这是一首珍贵的友情诗,诗人的心质地洁白,如春天里的一枝绿叶,无论以怎样的姿势摇曳在朋友的面前,都能给人感觉到她的友好与真诚,还能看见一颗年轻美丽的心。于是,我们在读的时候,自然而然就被她的不加任何修饰的洒脱而感动,喜欢、爱上了这首诗,爱上了写诗的人,友谊便由此而诞生。她在这首诗里用春天的抒情继续向朋友们说:“春天的绿叶/浸染春天的故事/春天的绿叶/扬起春天的风帆”。读这样的诗歌,尽管你不认识诗人,但你在一天劳累后坐下来小憩,突然眼前出现这几行轻灵的文字或是耳畔飞来的这几句朗诵时,你的心一定会震颤,随着文字的优美意境或是朗诵的轻灵去幻想春天里真实的风景画卷,身心的疲倦就会不知不觉散去,从而使自己欢快起来。这就是心灵地栖居。无论是看,还是听,它都是因为这首诗带来的影响,所以说,诗意地栖居也就是心灵地栖居。
像这样诗意地栖息等于心灵地栖息诗歌在林雨荷诗集里几乎首首都是。尽管里面也有她写亲人离去的悲痛,有她的哭,有她的泪,但笔锋依然是这么轻缓,安静,哭是轻轻的哭,泪是默默的流。我们来看她写给已逝的父亲《没有父亲的“父亲节”》这首诗中的一节:“父亲,离开我三年了/每一个想念您的日子/都是我的痛/梦里的父亲,与我相拥/还是/那样健谈,那样祥和/白皙的面颊透着淡红/一次意外的摔伤/让父亲不能站起/呼喊的营救,穿越时空/梦醒,泪水滴心”。这一小节诗人共分了三个场景,一个总结来写的。第一个场景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对已故父亲的思念,从“父亲,离开我三年了”到“都是我的痛”。思念肯定是痛的,但很多人的痛都是撕心裂肺,痛不欲生,痛的悲天悯地,让人望而生畏。但林雨荷的思念之痛只是在心底默默的念,默默的伤怀,这思念与伤怀让人看见了也会跟着一起蹲下来或坐下来,用手捉住她的手,或是轻轻抚摸着她的头发一言不发地默默给予安慰,陪着一起默默思念。这样的场景,更能让人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身边已故的那些亲人,情到深处,清泪满面。第二个场景就是梦中的思念,从“梦里的父亲”到“面颊透着淡红”,这是对父亲的虚写,用轻缓的笔调把父亲慈祥的音容刻画的栩栩如生,仿佛,我们看见诗人的父亲此时正把女儿拥抱在怀中,这份父女之间如水流动的亲情无声胜有声地感动着我们。第三个场景又回到现实中来,是对父亲离世原因痛心疾首的回忆,从“一次意外的摔伤”到“穿越时空”,这是实写。尽管这里的实写诗人心情有些微微的波动,如“呼喊的营救”,但这也只是诗人对当时场面的回忆,并没有在此时重复蹈演。所以,她仍然是用一种温和式的笔调在进行书写。最后两句是总结,是她动作与表情的实写,“泪水滴心”四个字,无需多言,就力透纸背,达到情感宣泄的高峰,让人在无声之中震耳发聩。虽然,这首诗歌抒发的是情感的悲痛与思念,但它仍然属于心灵地栖居,诗意地栖居。因为,假若一个人的心情满是浮躁,一点都不能安静下来,他(她)会有这样的思念吗?他(她)能写的出来这些感人的诗行吗?很明显是不能的,我们也就看不见这首诗歌。因为看不见这首诗歌,我们的心也就不可能跟着静下来对某个离去亲人的深深思念。虽然说思念苦,但它的确也是一味良药,因为,它有足够的理由让你摒弃内心的浮躁与不真实,脱下盔甲,做一回真实的自己,给沾满尘埃的心灵来一次洗涤,让它净化。如果没有诗意,心会有时间洗涤会净化吗?所以说,思念的诗歌,亦是心灵地栖居。
作为女人,作为教师,作为诗人,林雨荷非常懂得生活,享受生活,热爱生活。每天,她都会带上一颗好心情给她们添色增调,这色调添增的又恰到好处,不浓不淡,如三月扬州里的瘦西湖。她是用左手画画,右手写诗,左右手同时弹琴、教书,洗衣做饭的一位多才女子,这些,我们不仅仅只是在她的诗歌现场里所发现,在她海量的散文里,读的更透彻,更真实,更坦率,一如她的这个美丽笔名林雨荷。
在现实这个充满物质诱惑、金钱诱惑、利益诱惑的年代,纯文学(尤其是诗歌)的黄金岁月早已远去,很多当年优秀的作家、诗人们,都跟着时代的浪潮随波逐流,滚进了商海、官海,文学只是在他们个人档案里或是私人日记里埋下的一段青涩历史,自己若不主动提起,只要没有大事变,是不会被任何人提起的。所以,这些人在很多时候,因为现实的残酷太诱惑人,把自己本是澄澈的心灵蒙上了厚厚的尘垢,套上了沉重的枷锁,失去了自我。而林雨荷从网络文学一开始就步入了进来,一直到今天,整十六个年头了,都始终如一地坚持着自己的纯文学创作,不被身边任何世俗所蛊惑,这一点儿,当今能做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不用推测我们都知道,在网络文学崛起之前,林雨荷就开始在搞她的文学写作,这种质本洁来还洁去的冰心品质,我们深深敬仰!
敕勒川说:“让不喜欢诗歌的人爱上诗歌;让喜欢诗歌的人更加深刻的理解诗歌;让滚滚红尘中,每一个人的心上都点燃一盏温暖的诗歌之灯。”我们每个人每天都生活在这个浮躁的现实社会中,身心被折磨的遍体鳞伤,这时候,我们需要有一盏温暖的诗歌之灯在心上照耀,需要有一块心灵的栖居之地,林雨荷这本诗集,无疑是值得我们去读的,在阅读中心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安静。尽管,我们不否认她的诗歌也有瑕疵,但学无止境,路是通往远方的。
2014.12.2-12.3 广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