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404|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你知道这样的一本书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3-8 11: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你知道这样的一本书吗


        你知道有这样的一本书吗?它闪烁着智慧之光,穿越悠悠华夏二千五百多年的风尘,照亮历史的洞窟,让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华人,建立了令世界瞩目的礼仪之邦。

  现在,它那掩抑不住的智慧之光,不但照亮了整个世界的东方,也让全世界的人为之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1988年7月1日,在这个不平凡的日子,法国《堪培拉日报》刊载了由七十五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联名倡议:二十一世纪的人类要想想生存,必须要回到二千五百年前,从中国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这一倡议,迅速点燃了世界研究中国文化的圣火,这圣火,也终于融化了冰封已久的中国文化界、学术界,于是,我们看到:全世界各个国家开始热学孔子,研究《论语》。据悉,全球首家孔子学院2004年11月21日在韩国首尔成立,截至2013年9月,全球已建立435所孔子学院和644个孔子课堂,共计1079所,分布在117个国家(地区),成为汉语教学推广与中国文化传播的全球品牌和平台。我们国内也一样地掀起了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的热潮,出现了各种专门的院校和机构。

  说到这里,你一定很着急,想知道孔子与《论语》是什么关系,《论语》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怎么会有这么强大的生命力,竟然可以跨越二千五百年的历史,活跃到现在;竟然可以走出国门,周游世界,让世人为之瞩目,为之倾倒!

  其实,这一点也不神秘,《论语》这本书,不过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书,成书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战国之际,短短二十篇,用语录的形式、对话的形式和问答的形式等,记载了孔子的言行,及其弟子的活动。全书只有一万一千七百多字,但却非常集中地表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书》《礼》《易》《春秋》并称“四书五经”,成为中国儒家的经典著。

  那么,《论语》这本书是怎么形成的呢?里面的内容究竟是怎样的呢?为什么会流传古今、名扬中外呢?

  据有关资料得知,《论语》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孔子对弟子的批评言论,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去,则哭,各复尽哀;或复留。唯子贡庐于冢上,凡六年,然后去。”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的弟子能在他死后守墓三年,这是绝无仅有的奇事。为什么他的弟子为他守墓三年?当然是怀念他!在这守孝三年中,他们又会做什么呢?不难想像,他们谈论最多的,一定是自己的老师——想起他对自己是怎么样的教诲。可以说《论语》的内容是孔子弟子在守心丧时,谈到老师对自己的教诲,然后就被人记录下来,并以此做永久的纪念。当时关于这些记录,不说每个弟子保留一份,大部分弟子应该都是有留存的。

  那又为什么命名为“论语”呢?“论语”是什么意思呢?许慎《说文解字》:“论,议也。从言,仑声。”“论”就是“议论”“谈论”的意思。也就是说,这里的“论”应该是指孔子的弟子们在守丧时的议论或谈论。那么是他们在谈论“语”吗?“语”在这里又是指什么呢?

  在古代,“言”“语”有很大的不同。《礼记杂记》:“三年之丧,言而不语,对而不问。”郑玄注:“言,言己事也,为人说为语。”《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语教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郑玄注:“发端曰言,答述曰语。”《楚辞七谏初放》“言语讷兮”王逸注:“出口为言,相答曰语。”古人都认为“言”是主动地跟别人谈话,“语”是回答别人的问话。在这里,应该指孔子回答学生的问话吧。所以,“论语”的意思就是指孔子的弟子在为他守墓时议论他回答他们问题的话。也就是他们一同回忆老师活着的时候,是如何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并加以谈论,这就是“论语”。

  当然,从孔子弟子的一些谈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思想和智慧,具体来说,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就是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与教育原则等。但无论是哪个方面,都能体现其一个思想核心,那就是“仁”。

  首先,我们看孔子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是怎么来谈“仁”的。有弟子问他“仁”,他说“克己复礼”即为“仁”,也就是说要我们能够克制自己不断膨胀的欲望,让自己的行为能够不断地符合、遵循礼法礼仪的要求,这样就可以让自己修养成具有“仁”的人了。那么有的弟子又问了,什么叫“史己复礼”呢?孔子说,这有何难?“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非常具体地指出做法。这样,“仁”这个抽象的概念就具体化了。

  其次,我们再看孔子从为人处世的角度又是怎么来谈“仁”的吧,有弟子问什么叫“仁”,孔子回答说,“仁者爱人”,四个字,特别通俗易懂,说是拥有“仁”的品德的人,一定会友爱待人。话说得很明白,可是有的弟子还要问,到底怎么做才叫“爱人”?“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不急不缓,悠悠答道:“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就是宽恕、宽容。就是说,对人,我们要有一颗包容的心。我们从自身出发,想像一下,这东西你自己都不喜欢,不想要,甚至是讨厌,推己及人,别人也同你一样,一定是不喜欢不想要,这种情况下,你就不能把它强加他人,否则,就是对人不尊重,不友善,又怎么能叫“爱人”呢?不“爱人”,又怎么能拥有“仁”呢?当然,这还远远不够,这只是从消极的角度讲,你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那么,如果从积极的角度讲,怎么样做才叫“爱人”呢?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就叫“仁”。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你自己想要站得住脚,也要使他人站得住脚;你自己想要事事行得通,那也应使他人事事行得通。这就叫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替人着想,只有这样,你的行为才是充满人文关怀的,也才是友爱的,具备了“仁”。

  再次,孔子还从治国理政的角度论及了“仁”,他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里的“北辰”,就是我们东方文化所说的北斗七星,西方文化所讲的大小熊星座。在夜晚,我们从浩瀚的夜空中可以很容易地看到北斗七星和他不远处的北极星。古代的天文学家发现,一年四季,天体星座的移动,好像都是以北极星作为中枢,在听从他的指挥和调遣,众星拱卫着他,绕着他转动。白天,北斗星隐去,没有人感觉到他的重要,甚至没有人感觉到他的存在;可当夜晚,面对黑暗,人们内心茫茫然而不知道迈向何方时,北斗星如约而至,给大家指引着方向,让大家辨别自己应该到达的目标。一个管理者,如何达到北斗星的境界而让他的追随者愿意围绕着他,听从他的指挥呢?孔子说,只要他“以德”为政,那么,就可以像北斗七星一样,让众人心悦诚服地追随,为听其指挥和调遣。他又说“道之以政,齐之以行,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什么意思?其意义在说,在同样可能达到要求的准则与规范的目的下,“道之以德”和“齐之以礼”的方法能收的效果要比“道之以政”和“齐之以刑”的好得多。可见,道德意识是一种自省活动,任何强制性制裁都是一种非法干预;惩罚性干预虽可使人心存畏悸,小心规范自己的行为,却难以达成主观上的道德自律。

  以上我们谈了孔子在《论语》中表现的“仁”的思想,从个人自修到为人处世,再到治国理政,无所不涉。不但如此,孔子还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在中国首创私人讲学,三千弟子的教育中,成名者七十二贤人,他在这方面最大的贡献是留给后人不朽的思想。他主张“有教无类”,无论是谁,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有受教育的权利,知识面前,人人平等。他积极入世,把培养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知识分子作为目的,认为“学而优则仕”。那么,他在教育方面有什么独到这之处呢?

  首先,他主张“因材施教”,就是说,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特长。孔子在实际教学中就是这样处理的,一次,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这里我们看到,子路和冉有向孔子请教的是同一个问题:听到一个很好的主张,是不是应该马上去做呢?孔子却对不同的人作出不同的回答。他对子路说:家里父兄在,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再说,哪能马上去做呢?而对冉有却是加以肯定:应当马上就去做。站在一旁的公西华就想不通了,怎么回事呢?难道老师心里有想法不成?便问孔子这是为什么呢?孔子开导说:冉有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子路遇事轻率,所以加以抑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矛盾,这就是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它在中国教育史上有较大的影响。

  其次,他在治学方面也有很多的想法,他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之,是知也”,很显然,他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知识面前,一定要实事求是,有一个老老实实的态度,不能不懂装懂,不会装会,滥竽充数。他还说,“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要求我们不但要学习,还要及时复习旧知识,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获得新的感受与认识,以巩固旧知识,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文化修养。他还特别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求我们能把广泛地学习和认真深入地思考相结合,并指出其重要性。

  再次,他还在《论语》中表现出很多教书育人的好办法,让我们在教育人的时候,要时刻把握最佳机会,要注重教育方法和手段,如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一个人不到他非常想弄明白一个道理,但却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我是不会去启示他的。不到他竭尽全力想要表达其内心的想法,却表达不出来的程度,我也是不会去开导他的。如果告诉他一个角落是这样的,他还不能由此推悟出其它三个角落也是一样的,那我就不会再多说什么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教育学生,特别注重把握时机,特别善于启发诱导,也特别善于运用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的办法,这都给我们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当然,在《论语》中,表现的思想是极其丰富的,像什么道德伦理啊,天命哲学啊,等等,不一而足,而且留下很多名言敬句,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君子三戒”“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等,就像一颗颗的明珠,在中华几千年的历史长廊里熠熠生辉。

  总之,《论语》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宝书!宋代丞相赵谱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传奇,难怪今天会热遍全球!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还不知道中国有个了不起的圣人孔子,还不知道有个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宝书《论语》,知道了还不去学习,不去珍爱,那可真让人笑掉大牙了!





2#
发表于 2015-3-8 17:42 | 只看该作者
我想大多数人都应该知道有这样一本书的,只是读过的人怕是少之又少了。文章从不同的几个方面对论语进行了详尽积极地阐述和介绍,条理清晰,感情充沛,让人看了有种想读读这本书的冲动。欣赏问好!
3#
发表于 2015-3-8 19:25 | 只看该作者
的确是一部可以永照历史的宝典,我的老师能把它倒背如流。
4#
发表于 2015-3-10 20:50 | 只看该作者
真不愧做语文老师的,由浅及深,引用,统解再分解。虽然初中就学过,现在读来别有一番滋味哈。我会有儿子么?会的!我儿子长大了怎么办?请眉心做语文铺导老师!哈哈
5#
发表于 2015-3-10 20:53 | 只看该作者
杂文版和评论版何其相似,觉得有些文章,发这可,发那也可。肿么办呢?
6#
发表于 2015-3-12 15:59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理当加精!问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15-3-15 12: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五出眉心 于 2015-3-15 15:45 编辑
lichezhiyuan 发表于 2015-3-8 17:42
我想大多数人都应该知道有这样一本书的,只是读过的人怕是少之又少了。文章从不同的几个方面对论语进行了详 ...

        抱歉,因为最近挺忙,未能及时回复。还望见谅!               您说的对,现在中国人应该知道孔孑与《论语》,但绝大多数人不了解孔子为何许人也,不知道《论语》是一部怎样的书。这就不单单是中国人的遗憾了,长此以往,会形成一种悲剧。这就是我介绍这本书的原因和目的。
         感谢您中肯的点评与欣赏!问候您,朋友!

8#
 楼主| 发表于 2015-3-15 12:23 | 只看该作者
sgd730820 发表于 2015-3-8 19:25
的确是一部可以永照历史的宝典,我的老师能把它倒背如流。

你的老师真厉害!我也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感谢朋友的关注与支持!问好!
9#
 楼主| 发表于 2015-3-15 12:27 | 只看该作者
欧阳梦儿 发表于 2015-3-10 20:50
真不愧做语文老师的,由浅及深,引用,统解再分解。虽然初中就学过,现在读来别有一番滋味哈。我会有儿子么 ...

谢谢谬赞!如果你信得过眉心,可以将儿子打包,快递邮来,眉心一定竭戒诚尽力!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3-15 12:27 | 只看该作者
欧阳梦儿 发表于 2015-3-10 20:50
真不愧做语文老师的,由浅及深,引用,统解再分解。虽然初中就学过,现在读来别有一番滋味哈。我会有儿子么 ...

谢谢谬赞!如果你信得过眉心,可以将儿子打包,快递邮来,眉心一定竭戒诚尽力!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3-15 12:28 | 只看该作者
欧阳梦儿 发表于 2015-3-10 20:53
杂文版和评论版何其相似,觉得有些文章,发这可,发那也可。肿么办呢?

你说的是。但这里有孔子专栏,为什么不发这里呢?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3-15 12:30 | 只看该作者
穆博烨 发表于 2015-3-12 15:59
好文!理当加精!问好!

谢谢朋友谬赞与问候!这是对眉心的鼓励,谢谢!
遥祝朋友安好!
13#
发表于 2015-3-23 08:58 | 只看该作者
好文,比较系统介绍了论语。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3-23 14:17 | 只看该作者
暴雨迎风 发表于 2015-3-23 08:58
好文,比较系统介绍了论语。

欢迎光临指导!十分感谢您对拙笔的点评与赞誉!问好!
15#
发表于 2015-8-31 16:02 | 只看该作者
古时读书人的思想比较正,所以一些论述也就精进,书没有时间界线,因为一脉相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5 20:01 , Processed in 0.07949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