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范廷伟 于 2015-4-20 12:17 编辑
今天偶尔浏览网页,我又看到了一条引人眼球的新闻,视频中说的是,河南信阳彭店中学一男老师在课堂上暴打女学生,男老师手脚并用,武功高强,女学生奋起还击,毫不示弱,视频画面里的学生哭叫声、劝架声此起彼伏,打斗中场面混乱,课堂上乌烟瘴气,原本温馨宁静的校园,顿时变成了刀光剑影、血肉横飞的演武场。因此,面对这层出不穷的“暴力教育”,我真的不敢想象,如果长此以往的话,二十年后的中国教育,究竟该是怎样一个可怕的局面?
看到这这一幕幕接踵而至的“校园暴力”,我真的有些纳闷,时下的中国教育究竟怎么了?从幼儿教师针扎孩子,到小学教师奸污幼女,从海南校长配官员带女学生开房。从山西晋城教师体罚学生导致视网膜脱落,再到海南体育老师连扇学生耳光致学生左耳失聪,从安徽六年级女生在教室内服下剧毒农药,再到山东某重点中学教师柴某以“谈话”为幌子殴打品学兼优的班长致死等等等等,平日里那些慈眉善目、和蔼可亲的所谓“园丁”缘何对自己朝夕相处的的学生仇深似海,怨气冲天,轻则讽刺挖苦,重则拳脚相加?改革开放以后的三十多年间,教师的地位连年提高,教师的工资连年增长,教师的称谓备受尊敬,然而,一部分教师的性格越来越乖戾,脾气也随之越来越大,教育学生的态度也越来越恶劣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这一称呼成了一张羊皮,被一只只饿狼穿上了,领着国家的不菲俸禄,拿着家长的孝心回扣,施展着被人尊敬的“教师”这一职业的淫威,为了自己一点点的政治利益,不顾孩子的年少与柔弱,肆无忌惮的践踏,视学生如羔羊,肆意殴打或辱骂,全无父母师长之爱心。我记得从一些影视剧中看到过,旧时代的私塾先生们,对于调皮捣蛋的学生,也只是施以戒尺击打掌心作为惩戒教训,历朝历代,就出了那么多大师级的人物;就是在我的学生时光中,记忆里的那些老师们对学生的惩戒也就是罚罚站,跑跑操,干干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那么自然和谐,温馨融洽,以至于我在后来的很多文章中,多次提及我和我各个学生时期的老师们的真诚友谊,那种美好的回味旷远而意浓,历久而弥香。
做过老师的大多有体罚学生的经历。从传道、授业、解惑的角度看,老师是天底下最无私的人,生怕学生学不会,那份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大家都可以想象得到。所以,对于那些不听话的学生,老师在苦口婆心的言语之外,动动手,抬抬脚,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想必是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的批评,甚至体罚。但是,不可否认确实有一部分教师,脾气毛躁,血气方刚,头脑一热,手底下便没轻没重起来,不打不成材,其实最关键的是“会打打一顿,不会打打一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的生命脆弱,若打的不是地方,哪怕是轻轻的,也可能置人于死地,酿成大祸,悔恨终生。因此才有了老师体罚学生出事的:有耳膜穿孔的,鼻子流血的,跳楼自杀的,有的精神出了毛病,还有学生毕业后回校弑师的……
事实已经无可辩驳地摆在我们的面前,有极个别教师既不想为学生们做“春蚕”、“蜡烛”,也不想做学生们的“园丁”、“工程师”,更不想认认真真地向学生们“传道、授业、解惑”,而是我行我素,教风浮躁,上课接手机,下课打游戏,“大笑聊古今,乘兴便西东。”这样的行为是不符合当代的师德标准的。尤其是《教师法》明文规定不允许体罚学生,或变相体罚学生,但在这个日渐浮躁的社会中,在这个应试教育的大旗下,“暴力教育”现象层出不穷,这些对于学生们来说,任何不平,都可能对他们的幼小心灵造成伤害。央视名嘴毕福剑因为“嘴贱”遗恨终生,人类灵魂工程师们的“手贱”,同样会给自己造成终生的痛苦。教育者的许多不当行为都可能也容易给学生以误导。一位哲人曾经说,有“爱”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播爱得爱,才会培养出有勃勃创造力,有充沛生命力的下一代。
师德明,师风正。教师的爱不同于父母之爱,也不同于亲朋,他们的爱是一种广泛的付出,也是一种长久的默默关注,没有血缘亲疏之别,也没有贵贱智愚之分,这是教师这一特殊的的职业所应该决定的。从长远处看,师德的高尚与否,从来都不是单向的,而是双赢或多赢的。当老师惠及了学生,也就得到了学生回报的前提和希望。那么作为教师而言,在面对“问题学生”该如何教育,正是一个教师所应该考虑和解决的问题,而不是用强硬的拳头来制服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这些就是老师称呼之下特别赋予的育人之法则所在。在作为育人子弟的课堂上或校园中,个别年轻老师头脑发热,无所顾忌,殴打学生,抛弃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道德与良知时,他该如何去教育自己的学生做一个对社会有良心有正义感的人呢?
尊重的本质,恰在于承认彼此权利与人格的平等。老师的批评不能是简单的压服;要注意适可而止,斟酌学生承受力,亦可“关起门批评”。惟此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方有课堂上的融洽氛围,从而杜绝极端事件的发生。老师既是学者,也是战士;既潜心研究,也身体力行。良知和道德是高尚伟大的,它能让教师超越功利,真正显示教育对于社会所承担的神圣使命。其实,向模范教师学习,既不是一瞬间的感动,也不是应景式的表白,更不是一种盲目的随从。“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徐特立先生早已做出了表率。同时,它也要求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一种拷问自我的勇气,不畏艰难的意志,热爱教育的诚心,宽容学生的爱心,将“爱”的种子,仔细撒播在教师的每一节课堂上,每一份作业批改中,每一次真情谈话里。
俗话说,冲动是魔鬼。只有将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每一名教育工作者才能够保持一定的耐性,只有克制,才能保证不出事。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教师这一光荣职业,已经成为馋人的香饽饽,不珍惜工作,不爱岗敬业,不只是对教师这一职业的亵渎,更是摔碗砸锅的愚蠢之举,触犯刑律的话,估计还要到局子里去吃号饭呢。从彭店中学这个男老师课堂上的“暴力教育”这一案例中,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是不是该再次做一此深刻的反思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