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15-6-8 00:19 编辑
深情款款道心声 ——我读高迎春老师之《注目洋塊树》
那是怎样的一种缱绻与深情?日光下,竟能灿烂成烂漫的春花,摇曳着姹紫嫣红,馨香醉人;那是怎样的一种缱绻与深情?恍惚中,竟能翠绿成夏日的浓荫,涵养着金津玉液,滴嗒着陈年老窖的甘醇与清洌;那是怎样的一种缱绻与深情啊,朦胧间,竟能翻波卷雪,淙响成山间奔腾跳跃的溪流……
也许是孤陋寡闻吧,我真地不知道,还有谁的文字能够像这样澎湃着生命的激流,饱含着这样醉人的深情?让你从中享受那由内向外绽放的一种至性与纯美?读了高迎春老师的散文,那就是一种享受。因为那文字的里面,处处绚丽着中华散文的意境之优美,处处舞动着中华散文的动人之诗风,处处流淌着中华散文的款款之深情。
应该说,文学的最高境界,就在于能够表现人之内心的情感,更难能可贵的是能够表达到细致之深处。这就是我读高迎春老师《注目洋槐树》时,头脑中迸发出来的一个想法。为什么会这样呢?关键在于一个“情”字。古语说得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对于散文创作来说,往往是一种内驱动力,是散文家最基本的创作素质,也是散文创作的突破口和爆发点。它往往决定着散文的形象意境与语言形体是否优美。相信这一点,你若能够读了高迎春老师之《注目洋槐树》,自有感触。
再读《注目洋槐树》,这种感触更深。虽然文章很简练,不过是以洋槐树为贯穿性写作线索,从回忆洋槐树起笔,又以咏叹洋槐树收束全篇 ,紧紧围绕洋槐树编织了全篇的童年回忆。但全文语言凝练,结构紧凑,情韵深沉,有如童心涓涓的小溪流淌在纸笔间,给人以清新、悠远和隽永的感觉,又有一种无以言状的缱绻与深情恣肆地弥漫在字里行间,氤氲着你的灵魂,让你的心中会一阵阵地涌动着清波微澜!可见文中凝聚的情感之深,情感之浓;而且馨香般散发着个人的审美志趣。
第一,请看标题本身,便具有画面的质感与意蕴。“注目洋槐树”——仅仅五个字,就构成一幅意味无穷的剪影:一个人,贮立在那里,十分专注地凝望着洋槐树。画面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姿态,可又是多么凝重而深沉啊,谁能知道其中浸透了作者多少的深情厚意呢,真地很是耐人寻味,令人遐想。是啊,作者为何要注目洋槐树?他跟洋槐树有什么关系?为何给文章标题拟一幅动人的诗画?寓意何在呢?如果这幅简笔画为写实,你对此可能会产生这样的联想:注目者为谁?好深情的画面!为何要对洋槐树一往情深呢?如果这幅简笔画为写虚,你对此产生的联想则可能会是:作者让自己的灵魂贮立在岁月的岸边,或者远离故土的异域他乡,正神思飞扬地穿越时空,向家乡的洋槐树翘首遥望;你也一定会质疑:作者为什么要构设这虚境呢?岂不是有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那样情景交融之境,让情感倍加浓厚了吗?种种悬揣牵引着你,让你迫不及待地去饱读文本,力求寻到各种答案。是吧?这就是作者的拟题之妙,既有诗画之美,饱含深情;又暗设悬疑,吸引读者。
第二,请看文题的应用,全文共有八个自然段,除去开头与结尾,中间六个自然段均以文章的标题句领起,构成气势贯通的并列式排比段,而且以隽永深情的笔调,在记忆的屏幕上展现出一幅幅生动活泼的画面,让你觉得,作者对洋槐树的每一次深情注目,都会有无限的往事浮现在脑海中,有“我”儿时对周围人群一个个观察的特写镜头,有“我”儿时爬树掏鸟巢的一幕幕淘气的场景再现,有“我”儿时东跑西跑在大树上荡秋千的一次次玩耍的惬意动漫,有我围前围后对洋槐树的深情摸索与肃然起敬……
但如果作者只是倾情注墨于此,文章也就不见创意,而且文章标题也失去了依托。此文妙就妙在,作者不仅将洋槐树作为结构谋篇的链条,还将挺秀的洋槐树拟人化,赋予它一种意蕴、一种象征、一种性格,洋槐树及其形象意境便与“我”童年美妙快乐的生活融合为一体了,真正达到了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可见其情感之浓厚、意韵之深沉、情趣之美好。例如:
每当注目洋槐树,作者就情不自禁地想起洋槐树的来历,脑海中立马浮现出一幅流动变化的场景:“村西,先插一行‘一定要根治海河’的标牌,尔后就有了一条南北走向的小河。不久,土墙般高的河堤上,栽满放羊鞭粗细的洋槐树。”一个“先”,一个“尔后”,一个“不久”,既写出时间的流程,又再现不同时段的工程变化场景,叙事条理井然。写洋槐树苗的大小,用“放羊鞭粗细”作比,既形象生动,又十分生活。明明是自己天天去看新栽的小树苗,盼着洋槐树快点长大,却偏说“蛐蛐们”用叫声去“敦促”,“小鸟们”用目光去“期盼”,一个“敦促”,一个“期盼”,可见迫切。等“洋槐树就齐刷刷高成一片绿色的云”,明明是自己用目光去追逐洋槐树的美丽,却偏说洋槐树“成为我眼中躲不过的风景”。一个“躲”字,既赋予洋槐树少女般羞涩而又美丽的人格特点,又生动再现儿时的作者生龙活虎喜爱追逐洋槐树的情境,人与树,物与我,合二而为一,不分彼此,可见深情。
每当注目洋槐树时,作者就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洋槐树生长快、树皮粗糙的特点,于是,眼前又浮现出一幅幅动态的画面,忍不住轻轻地向你讲述起来。你听那口气,“与磨磨蹭蹭总也不见长粗的家槐相比,洋槐树就是个急性子。村庄刚刚眨了几眨眼睛,日历刚刚学会了驴打滚,洋槐树就摇身变粗了,长高了。”明显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格和对比的手法,将洋槐的“急性子”与家槐的“磨磨磨蹭蹭”进行了对照,连用两个“刚刚”一个“摇身”来突出洋槐树生长快的特点;特别生动形象,而且不自觉地流溢出对洋槐树的崇敬与偏爱之情,又可见语言运用之娴熟与鲜活,富有表现力。叙说树干粗糙的时候,更是满含遗憾,却不直说,你看小孩子他还在揣测,“许是贪长的缘故,树皮的纹路就阡陌纵横般粗糙”,这不是在为洋槐树搪塞与开脱么?找了一个多好的理由与借口啊!可以想见对洋槐树的深情,竟然为其不足袒护与辩解!有趣的是小孩子巧用类比,将洋槐树皮的粗糙“与我冬日里大拇指附近的皴”来相比,让读者从“大拇指附近的皴”的形象上去想象洋槐树干表皮的粗糙特点,非常的贴切,也特别生动。同时,你也能感觉到年少时的作者没有把洋槐树看成树,而是把它当成和自己一样的人了,而且是朝夕相处、形影不离的玩伴!其情之真之纯之浓,早已渗透纸背,着实感人。其间,作者还自然而然插进一段相关的趣事。“憎恶自己手上的皴,在女同学面前,常常将手缩进袖口里,而自卑却从眼神中偷偷溜出来。发恨用热水泡,手烫红了,手搓红了,干净不了几日,厚厚的皴又卷土重来。就抱怨母亲太俭省,连盒蛤蜊油都舍不得买。”这样的叙说,特别真实地刻画出当年小男孩因皴而感觉丟面子的外在羞怯形象与内在自卑心理,而且很好地为后文突出洋槐树的坚定自信作衬托。你看“洋槐树虽然树皮长的龇牙咧嘴,却自信地站着,不与皮肤光滑的白杨树相比,不与爱换新衣的法国梧桐相比,也不与纹路细密的家槐相比”,洋槐树多么朴实自信啊,从不与人攀比;而自己,却抱怨母亲,抱怨生活。这一多层对比衬托,让你感觉得到:洋槐树在当年小男孩的心中简直不是树,而是成了坚定自信、不与人樊比的高大英雄了,心中“不由暗暗佩服了洋槐树”,那种景仰敬畏之情由然而生。
不错,每当注目洋槐树,作者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洋槐树的种种,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令他难忘的与洋槐树在一起的一幅幅欢乐生活场景……
其次,优秀的文学创作者,能将自己从现实生活中获取的直觉感观的印象上升到理性思考与认识中来,并将这种思想情感与审美认识转化到他所创作的文学形象中来。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艰辛的过程,更是考量一个文学创作者思想境界与审美情趣的过程。高迎春老师实践生活,热爱生活,并能够将这种从生活中获取的浓厚的情感与审美转化成笔底江山之上,非常令人钦佩。这主要表现在文章的诗情画意上。应该说,此文极具画面的动感与质感,而且,每一幅画面中都浸润着作者无限的深情。前面标题的欣赏已给你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相信行文给你的感觉,一样令人难忘。不是吗?如文章的开篇,“于是,我的记忆中就真切着:村浴一抹紫霞,树萦一片绿雾。”“一抹紫霞”,“一片绿雾”,有形有色,画面质感、清新、俊逸,让你从紫霞与绿雾的形象上去感受村庄环树而居的清幽秀雅,如同人间仙境般清丽美好,暗露作者对家乡深情地眷爱与衷心地赞美之情,十分令人神往。再如写洋槐树的枝条特点时,本是用杨柳作衬来突显洋槐树坚韧、挺拔、威武的男儿特性的,却在你眼前展开了一幅春光旖旎图:“含烟笼雾的垂柳”,在“我”的眼里,就是“杨柳细腰,长发披肩、轻盈婆娑、风韵娇嫩的女儿”,青杏们倒映在清澈的河水里,摇摇拽拽,仿佛在尽情地游泳,多么轻柔美丽而又祥和融乐的春光图啊!作者该是饱蘸一种怎样的深情与缱绻才能描绘出如此清新秀丽的画面啊!
再如,当作者注目洋槐树时,他的眼前就叠印着它的花叶。这段文字勾勒出的画面更有质感。你看,“长长的羽状复叶,就是洋槐树无数个翅膀”,有形状,有构致,外加比喻,让你从“无数个翅膀”的形象上去想象洋槐树叶片的茂密与样子。“在风吹雨打中密谋,在朝夕轮回中努力,翡翠叶间就悬垂出串串萼钟”,一个“密谋”,一个“努力”,就把洋槐树写活了,富有了灵性,你仿佛看到,洋槐树浓密的叶片在风中雨中不停地摇曳着,飘舞着,相互摩擦,相互碰撞,发出“沙沙”的声响,像私语,像低吟,又像是在相互鼓励……就这样,整个的河堤被槐树云一般的绿阴所履盖,而那“翡翠叶间就悬垂出串串萼钟”,于是,这里“就酝酿成了香雪海”。“香雪海”,多美的赞誉!让你眼前仿佛涌现出漫无边际的、翻卷着雪白浪花的大海——那成片地散发着馨香的洋槐树花,绽放了所有的圣洁与美丽,在绿阴间“卷起千堆雪”!好气派、好清新、好秀雅的一幅绿叶白花图!那质感,那意蕴,就是一个美!
读高先生的文章,你能真切地感受到,每一次注目洋槐树,都会让他浮想联翩、情不自禁,也会让你深深为之震动与倾心。当然,文章的这种深情与缱绻,在行文的细节处更能有所体现。你看:
当年的小作者不但发现洋槐树皮是粗糙的,他还有新的发现:“常见洋槐树皮上留有动物毛发,矮处是狗儿羊儿的,高处是牛儿驴儿的,原来动物们都把洋槐树皮,当做了天然痒痒挠,”当然了,你也能感觉得出,当年的小作者不但观察细致,而且还是一个饱含深情、富有思想的人,对吧?动物的毛发,何其细微!小作者竟然能发现,而且还能辨出所属!可见其心性细腻,善于观察,洞察秋毫;更可见其与洋槐树形影相伴、厮磨之深、情意之浓。“原来动物们都把洋槐树皮,当做了天然痒痒挠”,并由此推出洋槐树与动物们的关系,心知洋槐树对动物有帮助,就连动物也喜爱它,离不开它,更何况自己呢!于是,进一步思考,终于“明白大自然的安排自有一番道理,假如都是细皮嫩肉般的树干,动物们又该找谁去蹭痒痒呢”,真是“天生我材必有用”,难怪洋槐树自信满满!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只要活出自我,发挥应有的价值,就是一种美!你看这话说的,既明确了树干特点,又丰富了内容的情趣,表达了对洋槐树的景仰与祟敬之情,同时又感悟出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哲理。妙乎哉?真可谓细节见真情,见哲思。再如:
当年的小作者写洋槐树有防风的作用,有一个很生动的细节描写:“透过槐树的风,肯定是被它扎痛了,不然怎么会变得蹑手蹑脚的呢。”在小作者的心中,肆虐的狂风欺软怕硬,因为洋槐树满身有刺,并勇敢地刺痛了风,所以风就少了狂野与粗暴,开始变得“蹑手蹑脚”,想躲过洋槐树尖利的锋芒。这是怎样的一种心思啊!又是多么富有想象啊!你不难看出,小作者是在用风的形象来反衬洋槐树啊!在他心里,洋槐树是防风固沙的英雄,是勇敢的战士啊!你能感受得到他内心里涌起的是什么?那是对洋槐树深深的敬畏与挚爱!小小细节见真情!再如:
写洋槐树花儿与人的生活关系之密切,也有一段动人的细节描写:“洋槐花,可以生吃。花开时节,它便悄躲进顽童的书包里。洋槐花,可以蒸食。素容刚绽,它便香甜进母亲的笼屉中。”一个“悄躲进”,就再现出顽童们不声不响地偷偷将洋槐树花藏进书包时的情景;一个“香甜进”,则再现出母亲用茏屉蒸洁白洋槐树花时幸福的神态与心理。这两个小细节,生动表现出洋槐树花的深受喜爱。并由此感悟出洋槐树向人们奉献了最精华的部分,让“蜜蜂年年都能从中香化出甜蜜的韵律”,也香甜着大家的生活,让你想起杨朔在《荔枝蜜》中的的感悟;同时,字里行间又流溢出了无限的景仰与赞佩之情。
当然,这种深情还表现在文章开篇的无理叙述上。你看,“村庄的周围,注定有树。”此说没问题,合乎常理。但“村庄的周围,注定有洋槐树”的说法,就颇让人狐疑了;你想啊,有村庄,周围一定有树,可是有什么树就不一定了,可能有杨树,有柳树,有桃树,有榆树等等,什么树都可能,包括洋槐树,但不一定非得是洋槐树,对吧?可作者却偏说“注定有洋槐树”,这就显得无理。“注定”是什么意思?就是(某种客观规律或所谓命运)预先决定,不可避免。用在这里,明显带有主观确定的意味,变客观为主观,好像有洋槐树已成为一种必然,毋庸置疑。可是有没有洋槐树不由主观,这样说,未免绝对化,世界上哪有这样的绝对化呢?那作者为什么非要这样说呢?不是凭空生出事端,授人以柄吗?当然不是,这里面有个情结的问题,完全是情浓所致。不是吗?在作者心中,生养他的村庄周围本来就有他情意所寄的洋槐树!所以,话说愈见无理,便愈显作者情意之深之浓。难怪他村庄的洋槐树这样令他缱绻难忘,以至于在“记忆中就真切着村浴一抹紫霞,树萦一片绿雾”的美好印象,原来是情到深处何须理!
另外,此文能将深情厚意完美地再现出来,应该说得力于先生艺术手法的高超与语言运用的准确、生动与形象。读了全文你知道,先生特别善于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文中多处可见。如第三段写洋槐树生长快、树皮粗糙的特点时,就先拿家槐的“磨磨蹭蹭”作对比以衬其“急性子”,再拿“我”大拇指附近的皴作衬以突显其树皮之粗糙,并用“我”抱怨生活来衬其自信,从不与家槐攀比细腻,与杨树攀比光滑,与法国梧桐攀比爱换新衣,表现出对洋槐树深深的崇敬与景仰;再如第四段写洋槐树枝条特点时,极力地铺写扬柳的阴柔之美,用以对比衬托洋槐树满身是刺的坚定与挺拨的阳刚之健,那简直就是偏爱与崇拜的偶像明星了,情不自禁。还有第二段写洋槐树来历之前的三个“我都清楚”,也是很好的铺垫。这三个清楚,看似闲笔,实则精心,让你一下子悟到,当年小作者乃机灵鬼一个,有思想,善观察,也才有后文对洋槐树细致入微的精彩描绘和对洋槐树的种种情思与感悟啊!
该文通篇运用拟人修辞格,完全把写作对象——洋槐树赋予了人的性情,让它成为自己童年崇敬依眷的英雄,成为自己童年幸福生活的影子,成为供养他长大成人的家乡与故土的象征……也让你从先生每一次深情的注目中深切地体会那暗流涌动的赤子之眷爱与思恋;更让你感受到当年作者的童心烂漫与纯真。当然还有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语言运用更可谓驾轻就熟,精准生动,堪称炼字榜样。如写洋槐树生长快的特点时,作者这样写道:“村庄刚刚眨了几眨眼睛,日历刚刚学会了驴打滚,洋槐树就摇身变粗了,长高了。”其中“眨了几眨眼晴”,“学会了驴打滚”,“摇身变粗”等词语,特别生动形象,夸张地写出洋槐树成长之迅速,好似被施以魔法般神秘。再如写“憎恶自己手上的皴,在女同学面前,常常将手缩进袖口里,而自卑却从眼神中偷偷溜出来。”一个“缩”一个“溜”的细节动词,特别精准,活化出当年小作者羞怯的外表与心虚自卑的内核;再如写洋槐花苞的句子——“翡翠叶间就悬垂出串串萼钟”,一个“悬垂”,多么贴切,有方向,有形状;再如写林中鸟飞,便用“鸟羽剪风”,一个“剪”字,多么质感灵动,多么生动形象!写百鸟和鸣的美妙,便用“我想洋槐树如果能够留声,鸟声和鸣一定镶嵌进圈圈年轮里”,多么富有想象!“注目洋槐树,一河清水,十里蛙声,洋槐林就在咕呱声中出落成了栋梁。”“一河清水,十里蛙声”,工整对仗,有形有质有声,立体变化。“而我,也在翠绿蝈蝈叫声中,吃着家常便饭长高了脊梁,长短了衣裳。”写自己长高了,衣服变短了,偏说“长短了衣裳”,特別有意味。“脚步就在母亲的视线中渐行渐远”,“当岁月的镜头,摇过许多团圆的年节”,“当时光的像机,将银色定格在我稠密的发间”,“磨穿的鞋底”,……好有质感的语言!让你透过文字看到光阴流逝、风物轮转的生活动态变化,感受先生对生命生活的莫名慨叹,去体会他内心深处对人生的理解与认识:心是最近的路,心是最远的路。心与心的距离,就是理解。心与心的桥梁,便是真诚。
总之,这是一篇深情感人、形象动人的美文,让你沉浸于一幅幅质感灵动的画面,流连忘返;让你陶醉于一条条清明澄澈的情感溪流,与作者共同缱绻、缠绵;让你震动于一个个生动精妙的词语,反复吟咏,回味无穷。散文当如此,集情感美、诗画美、语言韵律美于一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