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240|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青梅煮酒里吹来的明月清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7-2 13: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高骏森 于 2015-7-2 13:13 编辑

青梅煮酒里吹来的明月清风
             ——读《远安诗词•甲午选集》里的现代诗歌

       一直以来,我对精通写格律诗词的朋友格外的高山仰止,文人本就是雅兴的,在以白话文通行的今天,他们不仅能和我们每一位普通人用白话文交流,更能写一手让古人看了都仰慕不止的漂亮诗词,这绝不是每一位文人都能做到的。而对我一个仅仅只是喜欢写诗作文,但一直都站在文坛之外的“野人”来说,面对诗词界的文友,除了景仰,还是景仰。因为不懂格律,所以对每一首诗词,从不敢发半点个人意见。

      《远安诗词•甲午选集》是我家乡湖北省远安县诗词协会2014年创办的第一本诗集,单看书名“诗词”二字便可知,这是一本以诗词为主的集本。让我惊讶与兴奋的是,在征收稿件时,协会主席严高权老师同副主编周素素老师给我发来信息,说要留一个版面给现代诗歌,叫我发几首自己满意的作品入选。看见他们对文学的尊重,对文学朋友的尊重,以及能用高瞻远瞩的目光去看文学的未来发展,我激动的不知如何是好。

      诗集出来后,我看见现代诗歌版面一共刊登了十一位作者的作品,他们是:陈家新、高骏森、韩桂莲、李非、李海军、马北桃、宋发刚、王友贵、雁龙、张平、周素素。十一位作者应该都是远安人,或是在远安工作的外地人。因为我常年都在外地工作,几乎没参加过作协的任何集体活动,就算在论坛活动,大家也都是以笔名互动。而本次入选的作者都是署的真名,故就算有人我认识,但因为不知道他(她)的真名,所以,在浅评他(她)作品的时候,也会以陌生的眼光来阅读。

       陈家新老师是写古诗词的,我虽然对他不熟悉,但从这本《远安诗词•甲午选集》里面翻阅,发现他的古诗词刊登的比较多。在最后的现代诗歌版面里,入选了他的一首现代诗《秋蝶》。

       现代诗歌是散文、小说的压缩版,而古诗词又是现代诗歌的压缩版。倒过来说,现代诗歌也就是古诗词的延伸、舒张版,这像物理学上说的热胀冷缩。

       会写古诗词的人一定能写好现代自由体诗歌,但会写现代自由体诗歌的人不一定能写好规律特别讲究的古诗词。所以,陈家新老师既能写古诗,又能写新诗,一点儿都不惊讶。

      《秋蝶》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讴歌赞美之诗,诗人以蝴蝶为主题,在秋天里从出生到死亡,生命短暂的比流星还快,但在这短暂的日子里,它却给世间留下了太多的惊奇与美。这惊奇与美诗人是从四个方面来书写的,第一个:“选择在这个时节/破茧而出/是为了给萧瑟的秋/带去一份生机!”秋天是萧瑟、万物凋零的季节,诗人在这里歌唱蝴蝶,之所以要在这个季节破茧而出,目的是为了给萧瑟的秋天带来一份生机,哪怕这生机很微妙,但能用一份热发一份光,也足以让人感动,这是一种奉献精神,也是一种英雄精神。第二个:“选择在这个季节/翩然起舞/是为了给短暂的生命/最绚烂的一次美丽!”生命只要来过,只要精彩过,无论长还是短,只要过得有意义,就是幸福,就是留给人间最永恒的美丽。万物凋零的秋季,一只蝴蝶的出现固然短暂,但它毕竟惊艳了一瞬时光,这一瞬就足以带动那些沉寂的生物以生命的勃发,走进冬季,再走进春季。第三个:“选择在这个季节/比翼双飞/是为了给纯真的爱情/留下美好的记忆!”生命无论长短,只要是自然运行,必经之路都走过,美丽和精彩依然让人怀念。一只蝴蝶在秋天破茧而出,虽然它不能像春天里的姐妹们那样光鲜,但只要健康,依然有生命的传奇与爱情的美丽。第四个:“选择在这个时节/欲火化蝶/是为了给永恒的空间/张扬生生不息的延续!”这一节诗人几乎说到了生命的尽头,秋天一过,就要迈进严寒的冬季,冬季不再是秋天的萧瑟,而是凛冽。凛冽的冬季,很多生物都要冬眠和失去生命,生命的失去并不重要,因为在短暂的生命里,它已经用乐观与坚强走完了所走的路,留下了子嗣,传宗接代。此诗诗人用的是分总写法,意思是先分说,后总结。最后一节的总,诗人通过蝶在秋天里的几个变化,阐述了生命的过程后,以物喻人,告诫人世间的我们,如何面对自己的人生,如何面对自己的生命,好好活着,活出精彩,活出意义来。

       排在第二的是我的作品,一共刊登了五首,其中前四首是一组组诗的节选,总题目叫《未名湖里的双鱼座》。这一组是我去年十月被一位诗友邀请到北京旅游后回广州写下的七首诗歌,因为独爱北京大学的未名湖,加上未名湖里有一个翻尾石鱼,而我的星座又是双鱼座,未名湖本身就被诗人们称为诗人湖,所以,我就用了这个题目做这一组诗歌的主题目。《远安诗词》入选的时候,挑选了四首。我的诗歌总体来讲,优点是,通过景物抒情的笔力较深厚,营造出来的诗情画意明月清风般的意境能给人带去阅读的愉悦和美的享受,驱散眼睛的疲劳,陶冶情操。这是我诗歌的优势,赢得了很多粉丝,但这也是我诗歌的致命痛处,太过于明月清风了,地里的五谷杂粮是很难在秋天丰收的。种庄稼需要风调雨顺,但年年都不可能风调雨顺,外在因素无法改变,但内在因素我们必须要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如:天大旱久不下雨,我们就必须要想办法抽水灌溉,否则,禾苗就会被毒辣的太阳烤死,最后造成颗粒无收。写文章如种地,每一位作家的作品都不是绝对的优秀,要想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就必须要变革,这变,就是写作的思想与眼光,还有笔锋的变,跟着时代变,跟着环境变,变成时代的需要,变成不同时期读者的需要,方才是一首好诗或好文章,才是一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作家和诗人。很显然,我的作品是完全不够这个资格的。写作是一条苦吟的漫长道路,若想在这条苦吟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接下来,我必须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在这里,感谢《远安论坛》以及所有喜欢我诗歌的朋友们对我一直以来的鼓励与支持,但你们也必须要发现我诗歌的弊病,喜欢的不要太沉迷,否则饮下去的是一杯放了蜜的毒药。知道弊病的朋友要敢于大胆的提出批评来,只有这样,你才是真正喜欢我的作品,真正喜欢我这位作者的读者。

       韩桂莲,这又是一位我非常陌生的诗人,在本诗集里刊登了她的两首现代诗,《守望》和《不老的月牙泉》。这两首诗歌都是写的爱情,虽然从题目上读不出来,但诗行里,诗人写得很明确。《守望》是时隔多年后,在熟悉的地方触景生情,写下的一首青春时期初恋的感伤回忆情诗,这情诗不再是我们口中常说的情诗,去追,去打动对方,而是一份思念和回味,还有淡淡的苦涩与感伤。全诗两节,用字用词都不多,语言也不深厚,就是在风吹过带来的痕迹上,记下的清浅文字。《不老的月牙泉》同《守望》风格依旧,只是增加的景点多了一些,思绪也延长了许多,但都是由景写到情,再写到爱,写到感伤与美丽的相守。这样的诗歌给人带来的阅读是一份恬然,一份纯粹,但是,从诗歌的艺术角度上来说,这两首诗歌难免在语言的火候上,还是太散、太弱了些,太散太弱的火焰故不烤身,如果是冬季,还有丝丝温暖,但是,这样的火焰终究是煮不熟米饭的。要想把生米煮成熟饭,火候就必须要加旺起来。

       李非诗友我较为熟悉,她是云南丽江人,安家在我们湖北远安,经营着一家茶馆。最早认识李非是2009年冬天,在我的家乡远安论坛,那时我刚刚注册为会员,看见一位网名叫松娜拉措的文友在文学版块以茶为主题出对联,邀请爱诗爱茶的文友参与,对对联一无所知的我因为对文学的爱好,加上平时也写几句烂尾的所谓诗歌的东西发表过,于是便不知天高地厚的参与了进来。对的过程中,松娜拉措出于对我的尊重与最基本的礼貌,在我完全不懂格律与意境,还有对仗的情况下,她一直控制着心中的怒火陪着我对下去,直到她的对联里出现了一个成语“天雨流芳”后,我因为完全不知道“天雨流芳”是什么意思,感觉这个成语很美,就用了高山流水接对。这时她再也无法控制积郁已久心中的怒火“发飙”了, 她回复我,说我乱弹琴,紧接着就解释了一下“天雨流芳”的含义。看见她回复过来的文字,我的脸烧得火辣辣的,感觉所有的人都捂着嘴巴在偷偷的笑我。但很快她就又回复信息过来向我道歉,说自己的心情因为不好对我动粗了,表示对不起,请我谅解。就这样,我开始关注起了这位文友以及她的作品。

       松娜拉措就是李非的网络笔名,年级比我大一些,出生在美丽的云南丽江,才貌双全,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一位女子。她的诗歌有着女性常有的温柔细腻与伤感,同时也有着男性的粗犷奔腾与磅礴的气势和野性。这些还不足以为奇,为奇的是,她的诗歌无论是语言技巧,还是结构组织,以及神与韵的有机结合,都掌握的非常熟稔。读她的作品,你不是一看就懂的,而是第一遍看朦胧,第二遍看似懂,第三遍看非懂,第四遍看才基本理解出诗歌的含义,当你第五遍、第六遍、第七遍读时,你会拍案叫绝。当你终于理解出了诗人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后,你就会被这些诗句陷入思考中,去回味,去感悟,在脸上和心间浮出不同的表情出来。

       这里收录了她的八首诗歌,其中《柔软的时光,丽江》是一首长篇系列组诗。她曾告诉我要写99首,但到现在我也没看见她续写过。收录在这里的有三首,分别写的是她的家乡丽江的风景区丽江古城、玉龙雪山、木府大院。作为诗人,作为离家千里的游子,每逢佳节倍思亲,用文字,用诗歌来化解心中对故乡,对亲人的无尽思念,或许是给自己孤独的内心最好的安慰,但这份安慰往往在诗歌出来后留给诗人的,是更多的疼痛和忧伤,它像李白所说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一样真切。“木府一般寂静,情歌的暴动总是/让醉卧的学究惴惴不安,有风吹过天雨流芳下的/领舞者,将哀伤和喜悦藏于四方街/今夜,谁被叫醒,谁被感动?”(《丽江古城》。谁被叫醒,谁被感动?即是歌颂家乡丽江古城的神奇带给故乡人民的骄傲,也是强而有力的刺激外地游客的神经,对神奇美丽的丽江无限向往,迫切去一睹她的芳容。最后一层意思,就是诗人在书写自己的情感,远在异乡对故乡的思念,思念在梦里回到了故乡,那份兴奋,那份感动,那份泪流满面。然而,梦醒后,是什么样子的呢?诗人戛然而止,留给读者的是无尽想象,这种想象很容易想出来,只要有过在异乡生活的人,就能体会出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我们经历了寒冬一样的贫穷,经历了/一个被毁灭的族类的苦难。伫立在歌颂上/的玉龙雪山啊,像失去记忆的旗手,任凭青春/流逝,对憔悴的世界一无所知!”(玉龙雪山)。诗人如屈原一样,无论走到哪里,都心怀的是祖国和家园,日夜牵挂,日夜祝福,日夜关注着它命运的悲欢离合。李非在这首《玉龙雪山》里面描绘出来的沧桑与厚重,读的人的心也是沉甸甸的。她的诗歌就是这般豪迈奔放的美,美得惊艳,如丽江夜晚的瑰丽神奇,如玉龙雪山上七月早晨初升的太阳。我真心的期待她能继续把这一组系列99首诗歌写完,因为,我相信到那时这组诗歌不仅是带给她本人的激动,更是带给一个时代诗者和歌者的震撼。

       李海军,笔名,海金、闲人半个,职业,远安县医院医生。这是一位多才多艺,充满传奇色彩多重性格的人物。虽然我坐过他的车,也一起吃过饭,但跟他正面交流的并不多,但对他这个人了解的还算可以。因为我参加过论坛的两次联谊会,男主持人都是他,他给我最初的印象是普通话讲得特别标准,主持风格太像朱军,朱军是我最欣赏的男主持人之一。但是,他的穿着和形象打扮并不入我的眼,特别是一头乱蓬蓬的头发不梳理,穿着西装上台不打领带也就算了,连西装都不弄整齐,就拿着话筒站在讲台上开始艺术人生,实在是让我这样的人难以接受。但他的一嘴标准普通话和主持风格又无法让我不认真去观看。

       后来知道他喜欢钓鱼,摄影,也喜欢写文章,古体诗词、现代诗歌、散文、小说,样样都不偏科,写得有棱有角,有板有限,俨然像一个专业作家。再后来在《沮漳文学》上读到了专门刊发他不同体裁的文章各一篇,文章后面是作家抱朴子专门为他这个人写的一篇评后,才让我更加详细的了解了这位充满色彩的医生作家李海军。

       他的诗歌写得很有特色,很有自己的语言与艺术技巧,但是我读的并不是很懂。不懂不代表不欣赏,这也就是我很少在论坛回复他文章的真正原因,因为怕说错,怕带给他的误会。这本诗集不仅收录了他的古体诗词,还收录了他的五首现代诗歌。五首现代诗歌我读了好几遍,但就是不知道该如何提笔写点我个人的意见和感想。因为,他的每一首诗歌都有自己的艺术特色,这份艺术特色我实在握不准这个靶,尽管五首诗歌我都基本能读懂。仔细斟酌后,《每块田都有自己的名字》倒是最能吸引我的,因为,这首诗歌的写作技巧酷似诗人敕勒川的《木草之爱——写给黄鹤楼科技园》,敕勒川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诗人。李海军的这首诗歌用非常亲切的口吻对自己曾经拥有过的每一块田地深切的怀念,在那个物资贫穷的年代,农民,都是靠土地养活了一家人甚至是几代人的生命。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改革,人们思想的不断变化,后来,土地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当年这些土地曾经跟每个人一样都有着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名字,现在已经越来越不被人们记起,甚至早已忘记。正是因为这样,作为念旧、敏感的诗人,才更加的对它们无限的眷念与伤感。相信只要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当读到他这些念旧与伤感的诗句后,无不掀起心中那份久远的情愫,激动起来。“每块田都有自己的名字/曾经/他们叫板栗树湾子/太阳湾子/蛇丘/斛水丘/五分子/一亩/……”。我想,只要是曾经做过农民现今不再是农民的读者,当你读到这样熟悉又亲切的质朴诗句后,是否会在早已恢复宁静的心间荡起一圈圈沸腾的涟漪,且经久不息?!这首诗歌写得最成功的,就是前后照应、重叠。“现在我记起来/你们叫:板栗树湾子/太阳湾子/蛇丘/斛水丘/五分子/一亩半/……”。久违的,几乎已被人遗忘的,温馨朴质的画卷,就这样不断的反复出现在读者视线里,怎不叫你感慨时光、感慨青春岁月的华章、感慨那个年代的清贫,但富有生活的纯正色彩而热泪盈眶呢?!

       马北桃,笔名三月,生于60年代,远安县作协主席。也许一个人的年龄能决定一个人作品的深度、厚度、宽度、高度和广度。马北桃的诗歌是我在家乡诗人当中读后认为最具有生命思考的诗人。她的诗歌内敛、丰韵、成熟、稳重,既具有美学,又具有哲学。读她的诗歌,你不仅能读出文学的博大精深,读出诗歌真正的美、纯粹和内涵出来,更能读出生命的真谛,让你从容理性的认识和理解生与死,懂得眼泪该如何流。“十指相扣的温度/无法温暖灰暗的苍凉/那些夏日里的思绪/一如迷途的孤雁/此去经年/窗外,有猫经过/行色匆匆却不失优雅/让我有窥见你的错觉/我逼上眼睛,任由往事将自己淹没/是夜,复又无眠”(《某个夏日里的一滴思念》)。读这样的诗句,你首先不得不惊叹诗人写作所掌握的手段是如此的轻盈熟稔,造词遣句是多么的形象逼真,继而,当你深入理解时,又会发现诗人的诗歌无不是在针对生命的思考、探索,挣扎。“我逼上眼睛,任由往事将自己淹没/是夜,复又无眠”。这种动荡不安的心绪在夏日的某个夜晚因为一滴不被读者所知的思念搅乱的诗人如此坐卧、寝室难安,不得不让人高度重视起来,去饶有兴趣的追究、探索。“我站在诗中,任落英缤纷/无法阻止这断行的梦魇/我扭过头去,继而长病/姐姐,又是人间四月天/你若回头/花已开满”(《花一开满就相爱》。这是诗人写给一位已故诗友姐姐的怀念悼诗,诗歌的题目很美,但诗歌的内容,我们读出的是粘着花香滴血的疼,尤其是四月的阳光夹着春风洒在花朵上的那份暖,让人触景生情,刺射得诗人的心更是锥心、生硬。 “当春暖花开,我们约会/交谈、争论,相亲相爱甚至相互厮杀/只是现在,一切暂时/告于段落”(《幻城》)。“余音降落时,那些/指引灵魂皈依的目光/在立春过后的日子里/是不是依然/冷若冰霜”(《或者》)。诗要打动自己,才能走进读者,最后产生共鸣。马北桃的诗,完全做到了这一点。

      宋发刚,笔名行者,湖北秭归人,远安电视台制片人。我和宋发刚仅一面之见,前后交谈不到两分钟就分开了,对他本人的了解几乎为零。但他的诗歌我读的不少,最初读的作品是组诗《荷花恋歌》,记得这是一首参赛远安县第二十七届“嫘祖杯”诗歌征文比赛获得的一等奖,也是我所读过他诗歌里至今最爱的一组。宋发刚的诗歌给我的印象是他喜欢写组诗,每首写得都比较长,每行的句子也比较多,初读起来,有点像散文诗。当你进入角色认真读时,便会被他的诗歌语言所陶醉。这份陶醉,第一,是他语言的优美、温暖、散发有淡淡的花香;第二,是他的诗歌有一种时光流年的光影存在,这光影如千年岁月被清水在青石板上反复洗濯的那份宁静,在宁静里,我们总能听见古老的真实声音,给你似真似幻,仿佛走进了那个时代中去,第三,就是他写出来的诗歌能让人读出真正诗人的气质,那份良善、那份细腻,眉宇间隐藏又隐藏不住的忧伤。他是一个心思细密敏感多情的诗人,有一种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忧伤情怀,能把一样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东西展开丰富的想象,写进诗歌中去,去感慨命运,感慨人生,感慨整个国家和历史的命运。他的诗歌主调是抒情,优美的,节奏是缓慢、温和的。“坐在沮河岸边/长久的等待,我静止的沉默着/看河水匆匆带走惆怅/烟盒折叠的纸船水波逐流/没有风帆是否流向村庄的方向/看古老的城垣/时常在想起什么是永恒”(《今夜,看时光如何老去》)。这样的诗歌画面非常强烈,我们在诗歌里仿佛看见了一位忧郁的流浪诗人坐在静静的河堤上静默着一河清水,想着心事。这画面唯美,但美得凄人。“不是所有的花开都是美丽的/比如竹子,花开、叶落、会死亡/残垣断壁,土地荒芜成回忆”(《一个叫玄庙的村庄》)。这样的诗句无不让人忧伤、疼痛。“沿着心灵的山脉,寻找人生最美好的记忆/两岸的树木生动了一条河/我和诗歌走进去,带走了这条河/在幻美的金桥之上,仍然相信远方的远方/站在想象里,我让河流在文字里唱歌”(《河水流过记忆的旧时光》)。这样的句子除了真正的诗人外,作家是怎么也写不出来的。这样的句子美得如一副天然画卷,如一首静美的音乐,让人心动,让人心醉,也让人心疼。

       王友贵,远安县文联主席。我跟王主席仅见过一次面,是在一次饭局上,那个饭局是作协秘书长汪玉莲女士得知我回家后,特别邀请了县内十多文化名人来参加的。生性话语不多的我,突然见到这么多名流人物来看我,非常不自然。饭局从开始到结束,我都战战兢兢的。

      王主席人我了解的甚少,作品了解的也甚少,总共只读过两篇,一篇小散文是在《美丽远安》上读的。这里刊登了他的一首短诗,写给即将出嫁女儿的,题目叫《女儿,希望你慢慢长大》。题目乍一看,读者会发现我搞错了,这诗不是写给即将出嫁女儿的,而是写给还未长大,生活在童年或幼年里的女儿的。但我要告诉大家的,这诗的确是写给即将要出嫁女儿的,“如今,你已长大/即将踏上红毯嫁人/爸爸既高兴又担心/希望你慢慢长大”。这是诗歌的最后一节,看了这一节,你就会完全相信我说的话了。疑惑虽然解开了,但困惑或许还存在许多人的心间。女儿都要嫁人了,为什么还说她没有长大?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无论孩子有多大,只要父母在,他(她)都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这就是人类史上至高无上的父爱,母爱。还未做父亲、母亲的人或许并不怎么理解这话的含义,但是做了父亲、母亲的人,就能深深的理解。王主席在这里以一片深情的父之责、父之爱在女儿即将出嫁时写下这首诗歌,充分说明他对女儿的爱是如此的深厚,如大山。人生路上多风雨,之前,未长大的女儿跟在自己的身边,风雨袭来时,父母可以为之遮挡,但现在女儿已经长大成人了,马上就要离开自己的身边,去独自承受风雨,难免会让做父母的担心。但担心归担心,绝不能去阻拦,因为任何人都要长大独自生活,否则,当自己渐渐老去,她就无法在这个社会上独自生存,这不是爱,而是害。诗人这首诗语言非常质朴、亲切,明白如话,仿佛就是在和女儿谈心。慈祥的话语里透露出来的都是暖暖的爱和别离的不舍,还有给她今后的祝福,以及希望她的人生路在离开父母后能越走越好。这样的诗歌读起来虽然感觉浅淡,但若你细细咀嚼,特别你是一位父亲或女儿在读它时,便会被里面的情深深感动。

       雁龙,这位诗人我非常陌生。《远安诗词•甲午选集》里面收录了他五首现代短诗。他的诗歌有着明月清风的味道,这种味道和宋发刚的不同,宋发刚的诗歌是美丽中带有淡淡的忧伤,而雁龙的诗歌是美丽中带有一丝欢跳,如春天山谷里奔跑的溪水,他的诗歌爽朗、活泼,充满着温和的爱和睿智的思考。他的每首诗歌都不长,语言既不晦涩,也不散淡,点到为止就停了下来,留给读者的是无尽的想象,这种想象能超越国界,任你在疆场上扬鞭,策马奔腾。“从一座山翻过/另一座山/我接近到了天空的高度//从一道门槛跨进/另一道门槛/我觉悟到了佛的虔诚//从一页书穿越/另一页书/我触摸到了历史的灰烬//生与死明与暗/大道圆融”(《虔诚》)。这样的诗歌仿佛我们听见的,都是历史远古的回声,遥远又清晰,沉淀在历史风云里的往事。我们读诗,也是在读史,读史就是明智,最终,以一份清灵的心境,虔诚地跪在佛像前,红尘内外,终于读懂了自己的苍茫人生。“总在不经意间如期而至/那一声叹息能代表什么/美丽不分先后/喜悦亦是忧伤/低眉浅笑/撑开节日的妩媚/撑不开节日的雾霾/雨滴溅起惊雷/皆在一撇”(《惊鸿》)。这鸿惊得高蹈,诗人的笔如浪子燕青的箭一样清雅娟秀,而一只雁的南行在这支清雅娟秀的箭下,最终逃不出自己的命运。

       张平,我不知道是男是女,通过作品的阅读,基本上能判断是一位男诗人。他的诗歌干爽利索,短小精悍,从容理性,无论于物还是于人,所折射出来的思想,都能把读者绵延的思绪拉开,并延伸,让其打开想象的翅膀,由浅到深去悟平凡里不平凡的东西。《题百宝寨丹霞山》就是一首这样的诗歌。“一团揉皱的诗稿/被哪位诗者信手扔在了/沮水北岸。”就这短短三句,就能勾起你无尽的思绪与想象,如寻找诗经的源头去寻找诗里的答案。“偶尔/有一些残句/排列成行/从秋水长天间/划过/叫声凄厉”。这样的句子固然短小,乍看也感觉不出有什么特别之处,但结合诗歌的题目反复咀嚼,你定会嚼出不一样的味道出来。而这些句子就是干爽利索里的从容和理性,也正是这几句,让我判断他是一位男诗人的理由(当然,我这样的判断也许并不正确)。他的另一首诗歌《村景》画面感非常浓烈,如一名画家,寥寥几笔,就把乡村久旱无雨的无奈状景描绘的栩栩如生,诗人没有直抒胸臆对天气的关照,对农民命运的关照,但暗喻的诗句里处处彰显出了诗人忧郁的心,“好久没下一场透雨了/山坡上的那几块高粱/像断了奶水的婴儿/骨瘦面黄/两头老黄牛趴在乌桕树下/漫不经心地咀嚼/枯燥的日子/他们怕是也忘了/雨打脊背的/清凉”。“好久没下一场雨了/就像村里的那群/候鸟似的孩子/自春天飞往南方/至今也是/音信全无/让人挂肚牵肠……”从山坡上的几块高粱联想到断了奶水的婴儿,从两头老牛漫不经心地咀嚼枯燥的日子到忘了雨打脊背的清凉,从春天飞往南方至今都音信全无的候鸟到让人挂肚牵肠,这些所有平淡无奇的句子,其实都是在抒发诗人的心怀,关心着天气何时能下雨,给农民带来一年命运的转机。读诗不能停留在表面,只要深入,就能发现精彩。张平的诗歌就是这样一种风格。

        周素素,笔名若舞,曾用笔名紫凝、絮儿,湖北秭归人,现在远安县某房地产公司从事财务工作。

        在家乡文友中,周素素和我的相识应该算是比较早的,也有幸见过一面。在另一家论坛,我们一起和过诗,她也为我多次写过赠诗和散文。在我的眼里,她是一位多才多艺,琴棋书画、容貌双全,世上少有的美丽传奇女子。她来自秭归,我总错觉地把她想象成是屈原和王昭君的后裔。

       周素素的古诗词韵律优美,格律工整,现代诗歌,随笔、散文,绝大多数都是以“情”为主。她的文字感性多于理性,如清江的水,字里行间折射出的无不是她的才华横溢。和众多古代才女一样,她的文字几乎都是忧伤性的,忧伤的让人心疼、流泪,甚至滴血,很多时候,我相信不仅仅只有我,所有人看见她的文字后,都想走近给她帮助和慰藉,但是,她固有的那份外冷内热的面孔,让人望而生畏,站在三米之外,不敢再迈进半步,眼睁睁看着她忧伤,任你急得团团转,也束手无策。于是,我又总是把她想象成是《红楼梦》里的林黛玉。

       “风吹开,白蝴蝶的忧伤/花儿低下头/收敛起渴望//是斑驳的夕阳,划破你/小小的心房/还是泪珠/淋湿了,你的翅膀”(《一只受伤的蝴蝶》)。她的诗歌就是这样的让人阅读后心口小心翼翼的疼,这疼,当然也在她的胸口和心上。她是一位为情而生的女诗人,而这份属于她的情在生命的红尘里又总是不出现,女性天生就多情,多情的女诗人更是如此,于是,她如李清照、朱淑真,秦淮八艳那些才女子一样,诗文里流出来的绝唱,总是牵扯着每一个读者的心,陪着她一起心疼,忧伤,流泪、叹息,但就是无法走近给她温暖,哪怕只一句轻轻的问候,都是这么的难。我时常在想,如果有一天,这只受伤的白蝴蝶能停在一棵普通的小草头上暂时歇息,精心疗伤,那该多好啊。哪怕伤疗好后义无反顾的飞走,也是幸福的。但这不可能实现,因为,诗人说,“尘埃是包袱/记忆和爱/也是”(《雾》)。“傍晚,对路边的一棵草/倾吐过秘密/孤独,是站成你窗外的那棵树/禁锢着我/也喂养了我”(《雀》)。或许多愁善感的诗人都是这样,无论男女,为了情不食人间烟火,只是女诗人更严重一些。“似红高粱的纯美。这让人想到火/想到酒。并注定以情的名义/抚慰那些隐忍的等待与疼痛/以酒的芳醇/滚烫了夕阳,醉成彩虹”(《饮尽秋风》)。我倒是真希望诗人能在一个秋高气爽的好天气里喝上一盅红高粱酒,把心中积郁已久的疼和痛,还有心事统统倒出来,然后,醉成美丽的彩虹,从此优雅幸福地生活。“如果,我在一场秋雨里走失/不要悲伤/我已化作一叶梧桐/飘向你的窗棂”(《饮尽秋风》)。诗人是无法醉酒的,更无法醉成滚烫的夕阳,化成美丽的彩虹。她是一颗被中秋的月光划破的红豆,是一只受伤的白蝴蝶,在某个秋风秋雨里和飘零的梧桐结伴,为了那份想爱又拒绝得到的爱,别离烟雨红尘。于是,响彻在我们耳畔的,是那首千年都弹不尽的幽幽《梁祝》。

2015.6.28-30凌晨 杭州

2#
发表于 2015-7-2 16: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梁星钧 于 2015-7-2 16:48 编辑

  每读骏森文友的诗评,都有一种熟悉而陌生的感觉。这个熟悉,体现在平和、亲切、自然,几乎是谈笑风生,而又略带感伤,我刚才读时,就心生了一句简括的概语,即诗化的散文句子。其陌生,则是他没有迷茫,更没有昏堂,尽管他“东拉西扯”说了一大堆无干其实又不无相连相关的东西,但他没忘了正题,他总是随性随心介入,玩语似地谈起了艺术,品评,评论,体现了一种语境化的陌生,行文介入角度的陌生,还有就是表现效果的陌生,这种陌生,我更愿意称之是创新。
  本篇,原委之后便是逐一解读。每每不同,但给人启迪有异,收益不同。总的感觉,他虽掺和了一些语言杂技,但不掩其艺术评判之灵光,类似高手出招故藏锋芒的睿智。
3#
发表于 2015-7-2 22:08 | 只看该作者
梁老师对你的这篇评价还高,有了时间我读读看。我写不好,但我自信会读。
4#
 楼主| 发表于 2015-7-3 09:43 | 只看该作者
梁星钧 发表于 2015-7-2 16:39
  每读骏森文友的诗评,都有一种熟悉而陌生的感觉。这个熟悉,体现在平和、亲切、自然,几乎是谈笑风生, ...

梁老师好!感谢您用心的来读并给予点评。这篇评论是应邀而写,诗词协会那边我没有交稿,理由是这篇稿不适合交给他们,因为里面我把每一位诗人的个人情况及和我的关系介绍的成分太多,不符合评论要求。我之所以发在这里,目的是想让众多读者对我们家乡诗人的一个全面认识,说句不好听的话,算是广告吧。呵呵。
  问好梁老师,炎夏到了,多保重身体!
5#
 楼主| 发表于 2015-7-3 09: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高骏森 于 2015-7-3 11:23 编辑
梅边 发表于 2015-7-2 22:08
梁老师对你的这篇评价还高,有了时间我读读看。我写不好,但我自信会读。

梅兄好!你不喜欢读长篇,我知道的。这篇评是我给家乡诗词协会年选十一位入选的诗人现代诗歌的一个点评,这个点评涉及的私人话题太多,并不是一篇优秀的评。
   把时间留给自己喜欢的那些作品中去。、
    夏日里,问好!
6#
发表于 2015-7-3 11:12 | 只看该作者
读完了。你说的这些话,若叫当事人看见,都是珍贵的话语。我不喜欢读做作的文字和只有字没有内容的文字,这样的文字我是愿意读的。真情的叙说,娓娓道来,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谦虚的美德存焉。若放在这集的前面,是个很好的导读。我平时都在读长篇小说。
7#
 楼主| 发表于 2015-7-3 11: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高骏森 于 2015-7-4 07:20 编辑
梅边 发表于 2015-7-3 11:12
读完了。你说的这些话,若叫当事人看见,都是珍贵的话语。我不喜欢读做作的文字和只有字没有内容的文字,这 ...

真是太辛苦你了!这么长的一篇。这篇我写完后,交给了我们作协,作协领导读了,说我介绍成分和私人话题太多,要删除,再就是里面有部分人我谈到了作品的力度不够和缺点,也必须要要删除,换成好的一面。
   所以,我就没有交稿到诗词协会,但还是舍不得就把这篇原稿给枪毙,于是,就拿到这里了。
     再次问候梅兄!
8#
发表于 2015-7-3 11:35 | 只看该作者
我一再说,诗是很个体的东东,我不会评,只能倾述感觉和感动。
读诗的人千个人中都有不一样的感受和不一样的情怀。
凡从心而发的能引起共鸣的我想就应该是好的了。
那些刻意雕琢,高深莫测、晦涩难懂的我不喜欢,但并不是不欣赏。
因为我想,那些东东高高在上,只能放在象牙塔内供所谓的文学博士、硕士研读罢了。(个见
而你的这篇诗评娓娓道来,多角度的精要评论,让人见识了不一样的诗和不一样诗人气质,仍不失客观。学习,问候。
9#
发表于 2015-7-4 04:42 | 只看该作者
一本诗集,十一位诗人,作者逐一点评,揉入自己的创作体会与经验,可谓洋洋洒洒!
为你鼓掌加油,顺便邀请你来申请评论版主。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7-4 07:25 | 只看该作者
蒲彩荣 发表于 2015-7-3 11:35
我一再说,诗是很个体的东东,我不会评,只能倾述感觉和感动。
读诗的人千个人中都有不一样的感受和不一样 ...

问好朋友,感谢你的认真细致阅读。
其实,一篇文章,评者在评的时候,也是千万种,他是根据自己阅读后的个人感受来写的。作者写作是我手写我心,同样,评者也是。所以,评者在对某一作者文章写评的时候,尽管洋洋洒洒一大篇,其实说的也只是自己的话,而并非一定是作者的话。因为,文学这个东西太广阔了,思绪任你游,没有界限。
  我的这个评,是应邀而写,针对十一位诗人的作品,也只是一个客观的论述,并非一定是作者想要的。相信作者能理解,读者也能理解。
   再次问好!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7-4 07: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高骏森 于 2015-7-4 07:36 编辑
高迎春 发表于 2015-7-4 04:42
一本诗集,十一位诗人,作者逐一点评,揉入自己的创作体会与经验,可谓洋洋洒洒!
为你鼓掌加油,顺便邀请 ...

高老师早上好!写评是个苦差事。这个评被我们作协给批评了,说写的不行,不行的理由,我在梅边的回帖后面说了。但我舍不得把这些已经写好了的给枪毙,感觉发出来给陌生的读者读,是对这十位诗人的一个很好宣传。

   关于担任评论版版主一事,首先谢谢高老师对我的支持与信任。之前梁老师就已经找过我,但我的情况,梁老师比较清楚,所以,我拒绝了,因为,评论的文字都是比较长的,要花时间读,我的时间实在不允许这样去做,而一篇文章,就我的性格,实在做不出像有些人那样三言两语说一些与主题无关的话语,其实,那些话语说句心里话,压根儿他们就没看作者的作品。作为版主,既要认真对待作品,又要对得起每一位作者,你就必须要承担这份责任,但我实在不行,所以,很抱歉的回答高老师,对不起!
   这两天现代诗歌版有人找我,说到大半夜,要我去担任版主,我一直在犹豫中,也没有答应,这个犹豫,也是有很多原因的,只是没有像评论版这么直接拒绝,是因为,诗歌的文字每首都不长,一个晚上看个十来二十首还是没问题的,只是,顾虑太多,就没答应。
12#
发表于 2015-7-4 09:06 | 只看该作者
高骏森 发表于 2015-7-4 07:33
高老师早上好!写评是个苦差事。这个评被我们作协给批评了,说写的不行,不行的理由,我在梅边的回帖后面 ...

评论版比较适合你,第一写评有利于自己文笔进步;第二因为这里发稿量不大。再就是每周轮流值班,并不很累的。
13#
发表于 2015-7-4 09:12 | 只看该作者
高骏森 发表于 2015-7-3 11:29
真是太辛苦你了!这么长的一篇。这篇我写完后,交给了我们作协,作协领导读了,说我介绍成分和私人话题太 ...

可能有些人读太像评论的评论读习惯了,其不知这样的评论更接地气,读来更亲切!我有时候写评论,也是先介绍作者与自己的关系,感觉这样切入更容易一些。
14#
发表于 2015-7-4 10:37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15-7-4 09:12
可能有些人读太像评论的评论读习惯了,其不知这样的评论更接地气,读来更亲切!我有时候写评论,也是先介 ...

赞成高老师的看法。一个人说出真话不易,一个人能听到真话更不易。问好高老师!
15#
发表于 2015-7-4 10:46 | 只看该作者
高骏森 发表于 2015-7-3 11:29
真是太辛苦你了!这么长的一篇。这篇我写完后,交给了我们作协,作协领导读了,说我介绍成分和私人话题太 ...

作品的力度是作者的事。他要也不给他了!
一篇散文里,一篇大家的散文里,闲笔才是最精彩处,会读的会从这些闲笔里受益多多。梁老师赞你的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7 12:40 , Processed in 0.058113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